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凉月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四部分。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丰富语言,感知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阅读短文《绿手指》,从中受到做事要持之以恒的教育,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以购书、谈读书体会为内容,进行人物对话表演,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记叙自己的一位小伙伴的故事,练习把一件事(或几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以购书、谈读书体会为内容,进行人物对话表演,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记叙自己的一位小伙伴的故事,练习把一件事(或几件事)写清楚。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事先阅读一些名家名著或其他读物。有条件的`学生,可和父母(或同学)一起去逛逛书店,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录音机。

教学时数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读读背背”,使学生了解成语的意思。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 展示成语,读一读,指导读准字音。

2 学生朗读,试背。

3 指导学生按要求给这些成语、词组归类。

4 分类朗读,熟读成诵。

5 组织“成语知多少”接龙游戏,按座位顺序,逐个站起来说一个成语(或词组)。正确率最高的为优胜小组。

6 如果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同学之间帮助解答,教师做必要的讲解。

二、完成“阅读”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带着问题,再读短文。

(1)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老太太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划出能说明她的特点的句子。

(2)你有哪些地方自己还弄不明白,需请教他人,做上记号。

3 汇报学习的初步感受,互相解决问题。

4 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1)读一读短文后的思考题,说说文中的“绿手指”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

(2)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

5 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6 总结

7 带着对老太太的敬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板书设计

积累 运用二

读读背背——成语

阅读——绿手指

课后小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单元名称:乐趣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是围绕“乐趣”安排了一下五篇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这五篇课文,其中《养花》《古诗二首》和《山中杂记》要求精读,《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要求略读,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游戏之趣,同时蕴含着辛苦之乐、农家之乐、和谐之乐、学习之乐、群居之乐。本单元突出的特点就是围绕“乐趣”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趣事。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就能体会自然之乐。 单元学习目标:

1. 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大意。了解作者不同经历和不同的心理感受对抒发自己情感的作用。并通过作家绘声绘色地描写理解“乐趣”的含义。

2. 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以突出人物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乐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 3.鼓励学生在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单元学习安排

课题:《养花》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2.写自读笔记,学习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选材的方法。学习本文语言自然朴素的方法。 3.独立自主学字词。认字3个,写字2个。

4.理解“计较、奇花异草、置之不理、秉烛夜游”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2.写自读笔记,学习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选材的方法。 3. 学习本文语言自然朴素的方法。

三、学习准备:

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了解作品,了解文章内容,自学生字词。) 教师:制作课件,搜集资料。

柏合学校教学案设计

  课题:《古诗二首》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1.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

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学习准备:

教师:课文的相关写作背景,课堂练习题。 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课题:《山中杂记》

一、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本科生词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

继续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

二、学习重难点:

理解作者平和心态以及从大自然得到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受伤的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锲而不舍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2.说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说实话,其实我不太喜欢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被它蜇过一回,但是后来听老人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就原谅它了。可是从此看到它,总觉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板题)才知道自己对它了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后,必定会对它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习2-5自然段

(1)你是从哪看出作者的厌烦?

重点:理解词语锲而不舍

指导读出我的不耐烦、厌恶之情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一只怎样的蜜蜂?

(2)小结: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先是赶它,然后拍它,接着踏它,最后还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这只蜜蜂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它两次从土里钻出来。

3.学习6-11自然段

(1)我再也不想去伤害它,我心中充满疑问,我开始静静地观察它,我看到了什么?蜜蜂做了什么令我感动?

默读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补充板书。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样修补自己的翅膀的?

划记修补过程中的动词,完成填一填。

(3)被修补的翅膀伤得怎样?从哪看出很严重?

(4)尽管伤得这么严重,但它仍然(引读填一填)

(5)师引读9-11自然段。

(6)读完了蜜蜂振翅起飞的经过,你想对蜜蜂说什么?

(7)这可爱的小生灵折服了我们,同时也折服了作者,从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入原名《翅与祷》

四、总结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次钻出来

不怕困难

蜜蜂 一次又一次 修补翅膀

坚持不懈

三次试飞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

2、为什么把艄公称为是“黄河的主人”?

学生交流预习本上的答案

师评:同学们在还没学习着一课就能把问题回答得这么好,但老师觉得你们还能更好,怎么办呢?

二、精读课文

1、出示句子:“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哪个字地方重读了?

(2)什么也值得敬仰和赞颂?艄公和什么在比?(乘客)

2、讨论:乘客为什么值得敬仰和赞颂?

(1)自由读

(2)同桌交流

(3)班内交流

(4)板书,并引导学生思考乘客与艄公之间的关系

3、自主学习,悟读课文,体验情感

(1)教师布置任务: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除了能从乘客从容的神情中体会到以外,还体现在哪里?请同学细细地读1—7,选择觉得有体会的一处或几处注好批注,然后练习朗读。

(2)交流

A、黄河险

①学生交流第一节中的有关词句,并根据自己的批注谈体会,教师板书

②课件演示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③激发情感,指导朗读

师: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同学们,如果此刻你伫立在黄河边,听着黄河的咆哮,你怎能不心潮激荡呢?

④你还能用哪些词句来描绘黄河?教师再补充些写黄河的名句。

⑤还有哪些地方也表现出黄河险的?

⑥,引导交流

B、羊皮筏子小、轻

①学生交流:⑴有感情地朗读⑵谈体会

②板书

C、艄公本身沉着

①学生交流:⑴有感情地朗读⑵谈体会

②板书

4、板书,出示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1、重新预习本上的答案,并交流。

2、选择写话:

刚才我们充分感受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静,战胜风浪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什么?

①黄河,我想对你说……

②艄公,我想对你说……

③XX,我想对你说……

④我想对自己说……

相互讨论——自己动笔——班内交流

四、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明白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部分。其中第

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图。第一部分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 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讨论:如何写好作文?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分组讨论。交流。小结。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日记?1, 要持之以恒。2,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3, 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日记的书写及格式讨论交流。

四、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

了解课文层层递进的写法。

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正确理解作者观点。

一、导入课文

我们刚学了《论语》八则,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圣人”。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天时不如地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散读、齐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

3.说说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三、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圈划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子的翻译。

2、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

班级讨论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3、积累几个实词和虚词

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环而攻之:指城郭

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

夫: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然而不胜者,……:这样却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去:委而去之 放弃

域:限制,名词作动词。

畔:通”叛”。

4、掌握几个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四、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

1、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三段:分析论点

从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战争方面的。第二段从攻城方的角度写,虽然攻打的是个小城,也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但是没有选择有利于进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势,所以“不胜”而返,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第三段从守城方的角度写,守城者据守着“高城”“深池”,拥有坚利的兵革、丰盛的'米粟,却弃城而逃,显然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

第四段:总结论点,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封疆”、“固国”、“兵革”、“畔之”、“攻”、“战必胜”,这些都是描写战争的词语,可见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写有关战争方面的内容,但作者的态度不是鼓吹战争制胜,而是反对不义战争,反对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认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那战争靠什么制胜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由此引申出的结论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胜仗。从这段看,作者只是以战争为例,落脚点是要谈治国之道,具体来说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

2、关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四、朗读训练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1、湖边的景色真美了,吸引了许多人,猜一猜,人们会在那里干什么?

2、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课文是怎么写的.?谁能把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3、用“有人……有人……”练习说话。

课文中的这句话写了人们在湖边不同的活动?

想一想,还可以说什么地方有人在干什么,有人在干什么?

人们在湖边看到什么?看课件

4、自由读课文第六段。仔细体会课文句子的意思。

5、说说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好,为什么?

1)为什么说湖水像面镜子?湖水里还倒映着什么?学习生字“镜”朗读句子练习。

2)啊!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课文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5、你能用“像”说一句话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能把什么比作什么?

6、你能把这一段读一读吗?自由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7、(机动)指导背诵,雷雨后的景色真美,你喜欢吗?我们来把这几段背出来,行吗?

在第4至6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一背。

自由背,同桌互背,小组轮背。

五、齐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学习新课:

一、粗读感知

1、 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朗读本段。

(3)第8、9自然段: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A、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

(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1)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2)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3)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4)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2、 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本课小结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在这里我衷心大家能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让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布置作业

1、语言积累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2、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举行一次讲重话、演童话的比赛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六、板书设计

冷酷 任性寒冬

巨人的花园 热情 好客 春天 分享快乐 幸福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一)教师出示上节课认识的生字“六、七、八、九、十”。

(二)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男女读,小组赛读,齐读。

二、和大人一起读

(一)学生观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插图的内容。

(二)教师范读儿歌《小兔子乖乖》。

(三)教师一句一句带读,同时示范做相应的动作。

(四)师生一起配乐表演读。

(五)教学小结:小兔子做得对,当陌生人敲门时,千万别开门。

三、书写提示

(一)复习田字格中横中线、竖中线及各小格的名称。

(二)师生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三)教师:当我们在书写汉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1.学生在“写汉字”软件里再次观看“二、三、十、禾”的书写顺序,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描红,临写。

3.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四、课堂小结

(一)说一说: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二)学生畅所欲言。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字谜的讲解,作为教师能够感受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适时地进行了其他字谜的拓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不足:本节课在书写方面“八”字的掌握仍有待提高和加强,在撇低捺高和中间两笔不相连方面有部分同学做的还不够好,甚至有的同学写成了“入”字。教师会利用课下时间继续进行指导。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介绍课外阅读的方法。

2.学会阅读,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全班同学对读书感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教师读故事给学生听,如《白雪公主》。

(二)教师:你们喜欢读书吗?都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交流)

(三)教师:同学们,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可以让我们越来越聪明。

二、图文结合,体会阅读的快乐。

(一)教学第一幅图。

1.出示第一幅图,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

2.提问:在家里,除了和妈妈一起看书,还可以和谁一起看书?除了读故事书,还可以读什么书?你是怎么读书的?和家人一起看书,快乐吗?

(二)教学第二幅图。

1.出示第二幅插图,全班说图意。

2.教师:这位同学讲的故事精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为什么这位同学会被评为“故事大王”?

学生自由想象汇报。

(三)教学第三幅图。

1.出示第三幅图,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图意。

2.教师:在书店里如何看书?

教师在学生回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

(四)教学第四幅图。

1.出示第四幅插图,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

2.教师小结:在家里,我们主要是看图听家人读书,上学了,我们学会了汉语拼音,认识了很多生字,就可以读更多的书了。

三、讲故事比赛。

(一)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上台讲故事。

(二)师生点评,评出“故事大王”。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后我们班每个月都要举行讲故事比赛。你们要利用课外时间多看书、多读书,为下一次的讲故事比赛作准备。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我利用ppt直观的引入了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名篇,让学生试着复述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不足:对于开展比赛的方案自己还没有完全想好,正在思索如何行之有效的让学爱上阅读而并非硬性的去要求、去逼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品德要求:知道在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丑菊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含义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练习分清课文主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秋天到了,什么花最多最美?人们都知道菊花很美。(欣赏菊花图片)

但你见过丑菊吗?知道它长得什么样吗?今天我们学习一课文,是专门介绍丑菊的。

二、初读课文

想一想丑菊什么样?它怎么丑?

三、理解词语

不理解的提出在班内讨论解决。

四、细读课文

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内容?适当批注。

五、分段学习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组内讨论,在全班讨论。

①丑菊到底是什么样的?

②作者喜欢它吗?从哪看出来?

句子训练:请学生用上“起初、长了几天、等了几天”说说丑菊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

起初:夹 绿绿的 非常小 绿豆大小

长了几天:一点黄色 黄豆大小

等了几天:花儿开了 金黄金黄 几十片 铜钱大小

老师点拨:这段写出了丑菊的特点,告诉我们它“娇小、美丽”除此以外丑菊还有更让人欣赏的'是什么?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说说本段讲了什么?

4、 齐读最后一段

你体会到作者的感情了吗?如何理解最后两句话?

第一句话说的事实:“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不完全相符”,第二句话是重点,强调了“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意思是“名”只是一个代号,美或丑无所谓,但你的实际、你的所作所为、你的心灵一定要美。

5、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介绍丑菊的美)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