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陌流兮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热】语文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创意说明: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对比,通过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文章特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求同析异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

教学步骤:

一、简介创作背景,激情导入新课。

二、自由诵读,理清层次,体会作者情感。

三、深入课文,引导比较赏析:

1.纵向比较:

①文中三幅海上图景有什么变化?这对塑造海燕形象有何作用?(重点圈读三幅图中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把握环境逐次变化对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

②随着暴风雨的逼近,海燕的表现有什么变化?文中海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寻读三幅图中描写海燕神态、声音、动作的词句,体会海燕英勇无畏、愈战愈勇的英姿。)

2.横向比较:

①比较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面对暴风雨的不同表现,挖掘海燕形象设置的.典型意义。

②比较乌云、狂风与波浪、大海形象,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

3.拓展比较:联系郑振铎的《海燕》,比较赏析两文在海燕形象的内涵、立意、写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师生共同总结。

语文教案 篇2

自读导言

同学们,有一部古书叫《列子》,其中的《汤问》里有一个故事叫《愚公移山》,谁能背一背这个故事的关键的几句话?谁能创造性地讲一讲这个故事?有所依托地借鉴,在借鉴的基础上出新,是创造的一种方法。许多科学发明,许多新颖设计,许多艺术作品,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创造出来的。当代诗人韩东的《山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读一读这首诗,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1.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感情世界和人生感悟?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有哪些感悟。

2.这首诗与前面学过的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3.你看这首诗可能从哪些地方借鉴了《愚公移山》?创新的地方在哪里?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创造?

4.你认为这首诗的美表现在哪里?

(解说:前边的谈话暗示学生要学会联想,对知识能够迁移,能融会贯通。中间两问,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并且暗示学习要抓关键,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后面3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自读这首诗的步骤和目标。第3问是一种推测,可以训练学生活用知识,迁移思维,培养创新出异的习惯。)

自读程序

1.朗读,达到朗朗上口。

2.默读,思考第1问。

3.交流,谈谈理解感受。

4.比较,体会这首诗与前两首诗表现手法的不同。

5.联想,畅谈诗人的借鉴和创造。

6.升华,总结诗的美学意义。

(解说:根据诗歌欣赏的.一般程序安排这6个步骤,目的在于学会欣赏诗歌,先整体感受诗歌文本,熟悉整体内容,奠定鉴赏基础;然后,把自己放进去,用心去体会,进入诗人的世界,形成感情共鸣;再从诗中走出来,理性地分析诗人创作的经验和创造的美学效果。)

自读点拨

1.如何理解诗中的“山”和“海”这两个意象?诗人笔下的这两个意象在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上起什么作用?

点拨:诗中的“山”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山”了,它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它引起读者的联想将是多方面的。这“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环境,想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想到前进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想到人类进化中的漫长历程……这“海”则让人想到光明的前程,想到理想的目标,想到期望的事业,想到丰硕的成果,想到追求的境界,想到人生的金顶……通过这一系列的联想,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了诗人积极昂扬的人生追求态度和启迪人生的哲理思索。他对现实不满足,说明他是清醒的;他因为清醒,所以在思索;这个思索过程是曲折,四节诗就反映了这个曲折的历程;他对美好的未来有着热烈的向往和追求,他对人生进程有着深刻而睿智的反思。这正反映了才从动乱年代走出来的一代年轻人在人生问题上的深刻思考,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探索。诗人借用“山”和“海”这两个意象艺术地反映了一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思索历程。联系我们的祖辈、我们自己的情况,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共鸣。

(解说:这个步骤的意义,一在于引导学生找意象,二在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三在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意。)

2.怎样理解诗中第一节的父子对话和“他不做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点拨:“他”的连问,看似重复,但含义深刻,表现了他思索更远,追求更远,对现实开始反思。父亲的回答,也已经显出了不耐烦,对儿子的发问是不屑呢,还是使他难堪?“他”“不做声了”,是父亲的冷淡回答使他的情绪受到挫伤,还是他的思索更趋于深刻?

(解说: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向深刻品味。点拨也只提问,引思路,意在打开思索之门,答案可能是多样的,不宜扣得太死。)

3.第四节“他只是遗憾”让你想到了哪些事情?这“遗憾”只是对父辈的抱怨吗?这里面是否包含了某种哲理?

点拨:想到的事情可能会很多,如:今天,“他”在“遗憾”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如果我们这一代还不努力,下一代将要对我们的作为表示遗憾了。为了不使后人遗憾,我们应该立即行动,做出无愧的努力呀!可见,这遗憾,不仅仅是抱怨,而更重要的是深层思索和多层的启迪。诗句让人想到的哲理也是丰富的,如:人一生到这个世上,他就不是只属于自己的了,他就该担负起不该忘却的对他人的责任。

(解说:这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会在诗里找问题,会跳出诗外找问题,开发思路,引发联想。点拨只是举例性的,意在启发学生作多向思考,答案不求惟一,言之成理即可,训练了思维即是目的。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如这首诗的美学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形象美、哲理美、意境美等),这首诗的创新意义在哪里(意境的开掘深化,思索的宽广深入)等。师生都可以开发,能够提出有水平的问题了,就证明学习进到了一个较高层次。这个训练的余地应该留给学生。)

自读思考

阅读下面的诗句,比较它与《山民》的异同。

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

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

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

引你走到黎明。

(解说: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思维,开拓欣赏途径,加深对《山民》的理解。思路要点:相同点,都涉及到理想问题;不同点,思考层面不同,思考角度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表现侧重不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沪教版培智实用语文第一册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自我,熟悉家庭、学校的环境和人员、认识常见的动植

物和自然现象。认识常见的生活用品。

2、学会饮食、穿衣、如厕等基本技能。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适应学校生活。

4、识读简单字词、会书写简单笔画

重点难点: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

生习惯。

总课时:65课时

第一单元头手足

教学内容:沪教版培智实用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

第二课《耳鼻口目》。

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身体部位并学会指认,了解其作用

2、识读字词、会书写笔画

3、爱护自己的身体

教学重难点: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识读字词

第一课人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P1-P3

教学目标:

A组:

1.学习生字:人、头、手、足,会认读,理解意思。

2.能听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头、手、足。

3.学习写基本笔画:点。

B组:

1.学习生字:人、头、手、足,会认读,理解意思。

2.能听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头、手、足。

3.描写基本笔画:点。

C组:能安静的坐在座位上。

重点、难点:1.学习生字,读准音,理解意。

2.学习写基本笔画:点。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看图认读字词

教具:挂图、字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坐得最神气!(纠正学生坐姿)

二、发音器官训练

发音儿歌:

《大公鸡》jq

大公鸡,真美丽,红红的鸡冠花花衣,每天清早喔喔啼,它叫我们早早起。

三、新授

看图理解图意

1、出示挂图:人

问:这是什么?

师领读,学生齐认读(要求A组学生必须认读B组学生尽量认读。)

说话:我是人,你是人,我们都是人。

学生齐读

2、出示挂图:头

问:这是人的什么?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

老师指名读

3、出示挂图:手

问:这是人的什么?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

老师指名读

4、出示挂图:足

问:这是人的什么?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

生答师小结:脚又可以叫足。(分清腿和足)

出示字卡:足

再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指名读,

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5、齐读四个生字:人头手足,

老师找个别学生读,纠正错误发音

四、总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我们的身体部位:头手足,同学们要爱护自己的身体部位,保持清洁,不要受伤。还认识了四个生字,希望同学们以后见到它们能够认读它们。

五、作业

A组同学自己复习书中图片含义

B组同学在帮助下复习书中图片含义

六、板书设计

图1图2图3图4

头手足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认自己身体部位

教具:挂图、字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纠正学生坐姿

二、发音器官训练

发音儿歌:

《小白兔》tai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三、复习、新授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认

导入: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头手足,今天我们继续来看一看它们都长在身体的哪里。

1、老师边指图片边指自己的身体部位示范给学生看。

2、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

师:你的(头、手、足)在哪里?

A组学生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

B组在老师知道下完成

3.游戏——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准。

老师出示词卡,学生指相应的部位,并读出字。

四、指导读书

读书时要做到哪些呢?

1.学儿歌:脚放平,背挺直,肩要平

2.书本稳稳手中拿,还要稍稍向外斜

五、总结

昨天认识了头手足,今天我们又知它们长在了哪里,希望同学们下了后能够好好复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笔画书写笔画

教具:挂图、字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纠正学生坐姿

二、发音器官训练

发音儿歌:

《大公鸡》jq

大公鸡,真美丽,红红的鸡冠花花衣,每天清早喔喔啼,它叫我们早早起。

三、复习新授

出示挂图,请学生指认自己相对应的身体部位。

导入: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认识头手足了,而且也能正确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了,那今天咱们再来认识一个关于汉字的.新朋友笔画。我们今天要学的笔画叫做:点

(在多媒体上出示课件)

1、问:这个笔画叫什么?

老师领认读,学生齐认读,个别读

2、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笔画:点

学生书空,上黑板练写

2.认识田字格

出示田字格,认识竖中线和横中线。

3.在田字格中点的书写。

(1)看一看书上点写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

(2)师范写,生描红。

(3)在田字格中书写。

4.讲解写字姿势:

(1)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笔,手指稍稍弯曲,不使劲握笔杆。师巡视指导。

(2)写字时,头要正,上身稍向前倾斜,左手压住本子,右手轻轻移动。

(3)眼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端一寸。

六、总结

看图认读生字。

七、作业

A组:书写基本笔画:点。

B组:描写基本笔画:点。

板书设计:图1图2图3图4

手足人头

(点)

第二课耳鼻口目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P4-P6

教学目标:

A组:

1.学习生字:口、耳、目,会认读,理解意。

2.能听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口、耳、目。

3.用“这是**。”句式练习说话。

4.学习基本笔画:横,并会书写。

B组:

1.学习生字:口、耳、目,发音正确,理解意。

2.能听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口、耳、目。

3.描写基本笔画:横。

C组:能安静的坐在座位上。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口、耳、目,会认读,理解意。

2.用“这是**。”句式练习说话。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看图认读字词

教具:挂图、字卡

教学过程:

一、发音器官训练

发音儿歌:

《小白兔》tai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二、复习导入

看卡认读:

人、头、手、足

学生齐读并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

师:我们头上有什么呢?

三、新授

1.看图认字。

出示挂图:口

问:这是什么?

师领读,学生齐认读,指名读

师解说嘴又可以叫做口

师出示字卡:口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指名读

问:口可以做什么?

学生练习说(吃饭喝水唱歌说话。。。)

2、出示挂图:耳

问:这是什么?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

师出示字卡:耳

学生齐认读,指名读,纠正错误发音

问:耳用来干什么?

学生自己练习说

3、出示挂图:目

问:这是人的什么?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

师小结:眼睛又可以说成“目”,板演象形,

出示字卡:目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指名读

学生齐读三个生字:耳鼻口,找个别读,纠正学生错误发音。

4、练习句型:这是XX?

师指挂图:这是什么?

A组学生独立练习说完整句子

B组学生在老师辅助下练习说

四、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身体部位耳鼻口,希望同学们能爱护身体部位,保持清洁,不要受伤。还认识了四个生字,希望同学们以后见到它们能够认读它们。

五、作业

A组同学自己复习所学内容

B组同学在帮助下复习所学内容

C组同学家长负责把课堂内容重新讲解给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认身体部位

教具:挂图、字卡、PPT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纠正学生坐姿

二、发音器官训练

发音儿歌:

《小白兔》tai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三、复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炙热、秀姿天成、心驰神往”的意思,积累描写郁金香形状与颜色的好词佳句。

2、继续学习通过提问来理解句意的方法;通过变换句式的练习,体会使用反问句可以使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真挚。

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课题的理解,从中感受荷兰人对土地的挚爱、对花的执着以及花在荷兰人生活的重要性。

4、能仿照课文第3节或第4节的写法介绍一种中国的花。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通过提问来理解句意的方法,并运用方法理解——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典型事物描写方法,并仿照课文介绍一种“中国的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

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炙热、秀姿天成、心驰神往等;

2、查找资料,了解荷兰、郁金香等资料;

3、收集“中国的花”相关资料,积累描写花的词语八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荷兰具标志性代表图片——郁金香、风车、木屐等,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国家?通过课前的预习及收集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荷兰。

2、学习课文第一节,自由轻声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边,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交流并板书:沧海——桑田

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1顷=100亩,千顷=10万亩,荷兰人向大海要土地,可见

媒体出示: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著的感情。

3、交流补充关于荷兰的资料,荷兰人从大海里掏出了这千顷土地,因此对于这片土地有着一份深沉爱。在这片新垦的土地上,荷兰人中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

补全课题:8、荷兰的花 齐读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表达出来,促进他们大胆说,认真听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在课外阅读、收集、筛选信息的兴趣。然后选择与学生交流最相关的内容简单的学习,为重点段落的学习留足时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正因如此,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种满了鲜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的课文中。有一种花被誉为荷兰的国花,你们知道是哪种花吗?(郁金香)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介绍郁金香的?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姿态、种类

荷兰人对它的痴迷

由来与栽培

[说明: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初读课文不仅让孩子在合作中读正确课文,与此同时,让学生们整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简单的讲述理清课文的主线,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细读课文,互动交流。

1、荷兰人为何如此喜爱郁金香?读读第三节,找找答案。

生交流,媒体出示: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上面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花边的白花,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

2、指名朗读,交流:形状、颜色

随后媒体出示郁金香的图片

同学们这就是秀姿天成的郁金香,请大家再看着图来读一读郁金香的秀姿天成。

3、师生配合朗读,师引语:句中运用了比喻和想象将郁金香的形状、颜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你们看文中将郁金香的外形比作(典雅的高脚酒杯),有一种叫“斯巴达克”的郁金香像(烈焰般织热鲜红),有一种叫夜皇后的郁金香像(黑夜般神秘幽深)被誉为中国女性的郁金香(镶有浅红花边的白花),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同时也看出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痴迷。

[说明:此节的教学还是以“读”代讲,通过同桌合作读,教师的引读、学生合作读感悟 、加深郁金香在孩子们脑海中的印象,充分领略它的美艳,进而理解“秀姿天成”的意思,水到渠成。]

4、其实在鲜花王国中还有许多娇艳美丽、值得夸耀的花。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姿态、种类;出示花文字介绍,了解各类花的讯息;请大家模仿这一节的写法也来写一写其他的花,写出它的形状和颜色。

学生写段,交流,评点与指导要素:表达方式、语言组织等。

5、沉浸在花的海洋中,心情是舒畅的、愉悦的,荷兰人陶醉在这花的海洋中,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引读第4节,了解两个具体事例,这事例的选取是为了说明?

6、那么多的花为何荷兰人独独喜欢郁金香呢?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

媒体出示: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它那小而可怜似的模样了。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请男生读好.这段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对郁金香的热爱)哪些词可以看出?(小心翼翼、轻轻抚弄)

7、引导质疑,对这段话,你还有什么疑惑?

预设:为何形容这花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

引导解疑:联系上文内容,对于这郁金香姿态的介绍,完成填空

郁金香艳丽夺目,_________________;

郁金香秀姿天成,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后指导朗读。

8、了解郁金香的由来,引读,体会荷兰人对花的热爱。

9、爱花的荷兰人,用神奇的手,创造着美,媒体出示:荷兰鲜花图片及句子

荷兰城市到处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谁能将这句话用另一种形式表达。

10、处处是美,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呢?读读7、8、9小节,说说你的理解。

师:多美的一座城市啊!不同的地方,甚至每个角落他们都会用鲜花装饰,你们说荷兰人的生活能不美吗?媒体出示:荷兰人用鲜花装饰了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弛神往的美. (理解“心驰神往”,体会荷兰人对花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11、学到这,能说说荷兰人与荷兰花的关系吗?

交流要点:是荷兰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土地,进而培育了这美丽的鲜花,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说明:本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对郁金香姿态、种类、由来等方面的学习、朗读、交流与讨论,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体味着作者对于荷兰人与荷兰花的赞美。]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怎样理解“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这句话?请你写出自己的看法。

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抓典型事物描写的方法,以《中国的花》为题,完善课堂练笔,学以致用,以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勤劳,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品析,感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小组内朗读: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⑴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⑵槐米有什么用处?

⑶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5、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⑴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⑵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

(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⑶指导感情朗读。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交流欣赏:

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谈感受:

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参加过什么劳动?有些什么感受呢?

3、小结。

通过说自己的实际劳动与感受,得到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把参加的一次劳动的过程与感受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精读2—5自然段,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卡片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太阳已经西斜”的“西斜”是什么意思?“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的“刺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说了什么?“连绵起伏”是写西山的什么样子?

“披着夕阳的余辉照着连绵起伏的西山”而说“连绵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

(5)小结

师: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西斜的景象。

(6)齐读第二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出示: 太阳往下沉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师:这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加上“满慢地”?

为什么这一自然段开头要说这一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句子结尾用了一个新的符号?

板书……(省略号)(领读)

“它圆圆的脸涨红了”跟“它圆圆的、红红的”来比,你比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的?这句当中哪一句表示“造成”的意思?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慢慢往下沉时的景象。

(5)齐读第三自然段

3、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这时太阳已经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

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出示:

遥远的天边有一片灿烂的霞光。

齐读。比较:这两种说法哪一句好?为什么?

师:这句话把太阳说得多么可爱,谁能有感情的把它读一读?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落山后的景象。

(5)齐读第四自然段

4、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头说“爷爷满面红光”这红光是从哪里来的?爷爷说“夕阳真美呀”,表示爷爷什么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象。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要求写得正确工整。

2.学会观察区分形近字的异同,掌握换偏旁识字的方法

3.能用生字口头组词积累词语

4.在写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笔顺,进一步体会和表现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基本字和偏旁卡片、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和汉字娃娃做游戏,用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的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再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变一个魔术,有兴趣吗?

课件展示:从他——池——地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构字方法,板书课题:“换一换”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下面就请小朋友打开书68页自渎课文,把不认识的或红色音节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读音,抽生读、师随时纠正读音,齐读

3.说说这些新字是怎样由一个熟字变成的.?(一个熟字换掉偏旁就成了不同的新字)

4.师出示形近字课件:汉字娃娃和有趣就像变魔术一样,由一个字换掉他原有的偏旁就产生了新字,这是一种识字的好方法。每一组的几个字就像兄弟姐妹,字形形似,但形不同,音不同,意义也不同。想想你用什么方法来记这些字?(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的不同含义来记字形,字意)

5. 再读词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有没有不懂得地方,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抽生答

理解“决心”“口诀”

6.刚才我们理解了词义,下面请小朋友自选其中的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师相机纠正。

7.拓展,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认读这些字的读音,说说你知道它们可以换成哪些新字吗?

自己试一试。抽生答

8.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这些字?(引导学生从加的偏旁来说,顺便说说字意)

9.师小结:由一个基本汉字换上不同的偏旁,便构成了形不同,意不同的汉字。汉字娃娃所包含的奥密可多了,就等你们去发现。

三、学习生字

1.学习新笔画“三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逃”师范写,讲解书写要领。

4.生描红,师评价

5.作业;抄写生字4字2音2词

课后小结: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1、花生实物、电脑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104电9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揭题

(出示花生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学习“生”字)

花生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们爱吃,连小松鼠也爱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教师范读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

(1)(电脑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经认识了屏幕上的哪些字?(指名说说)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2)小老师教读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读准“找、种、生”。

(3)学习新偏旁“夕”和“母”

(4)小组合作记字形,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巩固字词

(1)同桌互助,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

(3)游戏:开火车找朋友

(三)、写字指导:“生、里、果”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注意观察,找准关键笔画。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3、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五、作业布置: 回家把“生、里、果”三个字每个带拼音。

六、板书设计: 在田字格中写“生、里、果”三个字。

第二课时

总105电9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2、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卡。

2、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1、结合插图自由地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1-2自然段写了图1的内容,3-5段写了图2的内容)

3、学习1-2自然段

(1)自读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鲜艳)理解“鲜艳”就是颜色明亮好看。

(3)思维拓展: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五星红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贝壳等)

(4)读好句子:“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它是怎样问鼹鼠的呢?

(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

点拨:“这是什么花呀?”要突出问话的语气。“花生可好吃啦!”要突出感叹的语气,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4、学习3-5自然段

(1)引读3、4段: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读: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结果怎么样?(学生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2)朗读指导:小松鼠没看见花生,心里觉得怎样?(很奇怪,也很失望)谁能用这样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3)引导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问题?

(电脑出示:“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读出疑问语气。)

点拨:这句话是小松鼠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这叫“自言自语”。

(4)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里的。)

(5)思维拓展:通过课前预习,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藕、土豆、山芋、萝卜、地瓜、番薯)

(对答得正确的学生奖以花生)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实践活动: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1、讨论:小松鼠后来找到花生没有?它是怎样找到的?

(去问鼹鼠、自己上网查资料、请土地公公出来帮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后会怎样呢?

(和鼹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来留着冬天吃等等)

3、点拨:讲故事不但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果,还要讲清楚小松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4、自由准备后在小组内先讲。

5、指名上台讲给大家听。

6、集体评价(普通话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流利、故事内容是否合理等)

五、作业布置:背诵课文,预习17课。

六、板书设计:花生找到了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