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念旧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6篇【集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采用拟人的写法,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4、培养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了解课文采用拟人的写法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汇报:教师讲解。

4、巩固识字:抢读生字比赛、开火车读词语。

5、写字指导:教师示范讲解。(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

三、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做到正确、流利。

2、分小节读课文:说说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一小节:写小鸟最快乐,写出小鸟的活泼可爱。

第二小节:写小鸟最活泼,写小鸟是人类的朋友。

第三小节:写“红领巾”的爱鸟行动。

3、同桌间一问一答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培养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渎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1、“红领巾”为什么加引号?“红领巾”指什么?

2、小鸟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应怎样读?

3、你觉得小鸟可爱吗?为什么可爱?

三、全般讨论得出答案。

1、指名读出赞美的语气。

2、借助图片理解可爱——外形、叫声、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师范读,学生全班读。

五、实践活动:小组讨论一个爱鸟护鸟方案。

六、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

2、在观察中引导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初步认识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季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从中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季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春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夸一夸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术师,请你猜猜她是谁?

这位魔术师就是——春姑娘(揭示课题)

2、春姑娘可会表演魔术啦!她手里的魔术棒可神奇啦,魔术棒挥到哪里,哪里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她的魔法吗?(指名说)

二、说一说

春姑娘带着她的魔术棒向我们走来了!她给我们到来了许许多多的礼物呢!

1、示春天的图片

看到春姑娘了吗?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吗?

(1)示句式:春姑娘来到()。指名说

(2)示句式:春姑娘来到(),来到()。指名说

(3)示句式:春姑娘来到(),来到(),来到()。

同桌互说——指名说

2、春姑娘的魔力可真大啊!她到过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出现奇迹。出示图片:小草看!小草有什么变化?(指名说)示图片:花儿花儿又怎么啦?(指名说)示图片:柳树柳树呢?(指名说)

3、春姑娘的魔术棒会使小草、花儿、柳树发生变化,还有什么也会变化呢?(同桌互说——指名说)

三、想一想

春姑娘的魔术棒不仅会使大地发生变化,而且这根神奇的魔术棒还会发出各种声音呢?闭上眼睛,我们去聆听一下《春天的声音》

1、欣赏诗歌;《春天的'声音》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这声音是怎么样的?(指名说)

2、(师放声音)听一听春天里的声音你仿佛来到了哪里?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3、闭上眼睛,深呼吸。你闻一闻春天的味道。

示句式:我仿佛听到了(),闻到了()。(同桌互说——指名说)

4、春姑娘的魔术棒真厉害啊!春天是多么的美啊!你想对春姑娘说写什么?(指名说)

四、写一写

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礼物,我们也送一件礼物给春姑娘吧!

1、生写一写

2、交流、评议五、

总结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结束。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 )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了解内容。

(2)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宽容与体谅。

重难点、关键

1.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与文中人物对话名人名言等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站队打饭时,一位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你的饭盒;当你排好路队准备回家时,你前面的或后面的同学没注意踩了你一脚……面对生活和学习中让你恼火的情形,你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最完美的答案了。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也可以同学互相帮助来解决。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3文中的“我”有什么感受?

4.出示课文情境朗读,边看边听边想想上面2、3两个问题。

5.学生交流汇报2、3两个问题,教师相机板书:商店 阿姨 帮奶奶推门 医院 母亲 鼓励护士 (将这两个内容分别写进两颗交叉相套的心形内)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再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

学生边读边画出被感动的句子。

2.汇报交流所画的句子;学生读出句子并谈谈被感动的原因。

(1)当学生读到阿姨帮奶奶推门这件事时,交流:文中的阿姨这样做是把奶奶当成了谁?阿姨这样做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奶奶这时心里会把阿姨当她什么人呢?奶奶心里会怎么想?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奶奶”,这时你会对阿姨怎么说?(分别请几位同学当“奶奶”说说看)

师:阿姨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就是课题所说的——将心比心。

(2)当学生读到第二件事时,问:如果是你到医院去打针连扎两针都没成功的情况下,你会有什么反映?(生自由谈谈)可是文中的母亲有什么反应?母亲为什么那么平静?当母亲看到护士额上密密的汗珠时,她心里可能怎么想?(生自由说)于是母亲就轻轻的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这是母亲对新上岗的护士的鼓励和宽慰。(请几位同学来当当文中的“母亲”说说看)

师:母亲这样说,这样做就是对护士的——理解和宽容,也就是课题所说的——将心比心。

是啊!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鼓励、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的'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具体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这样想——(课件出示阿姨对奶奶说的话,请几位同学分别读读),文中的母亲这样想——(课件出示母亲对护士说的话,学生分别读后再齐读)。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过渡: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温暖着我,于是我激动的想——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再读激情:我们也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正因为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将心比心,歌唱家唱出了一曲《爱的奉献》请大家也来唱一唱吧(学生深情的齐唱),许多名人也写出了将心比心的名言(出示罗兰和屠格涅夫的名言,让学生读读)连《红楼梦》中都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课文学到这儿,相信我课前提到的学习生活中哪些个让你烦恼的事,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了。(生自由谈谈处理方法)。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多好的孩子们啊,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就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对人多一份(课件出示许多心套着心形里写着的——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让学生读一读。)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

六、作业:

1.孩子们,还犹豫什么呢!快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模仿作者的写法,写出你们生活中一个个“将心比心”事例来,写出你们最美最纯最真的童心吧!(课件播放“爱的奉献“音乐伴奏,老师巡视指导。)

2.学生自由读一读自己的练笔(生生互评)。

3.师总结:要想把记事的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就要像文中的作者一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自己心里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区分平翘舌音。

2.复习字、词和正确搭配数量词。

3.通过多种游戏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1.练习在田字格里写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第一题:字宝宝迷路了,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1.读一读,部首。

2.师:在大多数合体字中,部首往往是表义的。

如。食字旁一般和饮食有关;米字旁一般和食物有关。两个门字框的字,都是形声字,它们的部首(门)不是表义的,而是表音的。门字框里面的'“心”和”耳”是表义的。

3.师:几个字宝宝很贪玩,天黑了还没有回家,它们在野外迷了路,急得哭起来了,你能送字宝宝回家吗?

4.请学生用游戏形式把生字按部首归类。

5.揭示部首表义的规律。

第二题:看图猜字。你还能造几个吗?

1.讲解例题。如:虫+马=蚂,蚂蚁的蚂。

2.学生借助图画猜出独体字或部首。

3.把两个部分合起来,猜出一个合体字。

4.组成词语说一说。

5.小组竞赛。要求:猜得又对又快。

6.本题答案如下:明、闯、从、林、炎、吕。

本单元学过的生字中,“凿、棵、闻”等字都可以用图画形式表达出来。

第三题:听词语、圈词语

1.师读,学生圈。要求学生仔细听清老师读的词语,不要圈错。

2.学生核对。

第四题:正确使用量词

1.学生看题目,并进行审题。

2.学生练习。

3.学生核对。

答案如下:一口井;一台电脑;一朵小花;一头;一只青蛙;一片云。

第五题:描一描,写一写。

1.生看题目,并进行审题。

2.学生核对。学生练习。

3.:写的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上小下大。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落实朗读,疏通文意,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寓意。

重点难点

1、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落实有节奏感的朗读

2、多角度分析理解寓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法指导

1、读寓言——借助多种形式朗读,疏通文意,概括情节。

2、品寓意——分析故事人物形象,谈谈对寓意的理解、认识。

3、写寓言——从郑人的角度来重新改写寓言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一阶段,我们学习吟诵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感受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今天来接触凝结古人智慧的另一种载体——古代寓言。

二、指导学习《买椟还珠》

(一)读寓言

1、出示古文语段——

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散读古文,读给同桌听,请划分节奏停顿

2、请一位同学朗读,正音,标停顿

请同学评点其朗读,并示范朗读,落实节奏停顿;

同桌对译,再读古文,有哪些字需要积累落实,或者有哪些字无法解决需要提出

交流,落实一些文言实词;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散读——学生代表朗读(请朗读的同学,读出古文感觉来)——全班齐读

(二)品寓言

1、故事的起因是:楚人“卖其珠”

落实“珠”的含义:价值连城的明珠

为了“卖珠”,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木兰之柜,薰以……缀以……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象一下他会有怎样的神情、动作、心理?

——请为楚人设计一段内心独白:

(四位同学一组,一人记其余几人补充想象,一人朗读)

(用儿童的语言去消化故事,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故事,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能力)

2、学生交流写作片断——2—3人,可借助动作、神情来表达心理活动,读出楚人的踌躇满志来

(注意引导学生,“珠”的价值远胜于“椟”,这样做是为了抬高明珠的身价,使明珠包装华美更易卖出,包装再华美也只是用以彰显明珠价值的'附属品……)

3、故事的结果是: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楚人此时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

郑人最终是取“椟”而舍“珠”了,你如何看待他的选择?——参考点:楚人的过度包装使得喧宾夺主;郑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4、古文可概括为成语:买椟还珠,作者(战国,韩非)

引出寓言:用简单的小故事,讲一个深刻的道理

作者写这个故事的意图是:——讽刺了那些舍本逐末,不分主次的人

再读古文,思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形式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只看到形式,而忽略了内容;要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

5、小小的故事蕴含着古代先哲大大的人生智慧,再来读一读这则智慧的结晶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寓言?

三、布置作业

(一)展开丰富想象(二选一)

1、补充郑人的言行心理,将古文改写为200字左右的故事

2、为故事设计情节,编写一幕简单的课本剧

(二)积累2个寓言故事,准备课前两分钟演讲主题(二选一)

1、“引经据典”,介绍寓言/成语故事,并根据寓意谈谈启示

2、“寓意一点通”,2—3人表演故事,请同学猜出其寓言典故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认识13个生字,做到会认、读熟,鼓励学生看上下文随文识字。

2.掌握10个生字的音、形、义,能自主分析字形,并能在田字格内规范书写。

3.熟读课文,通过讨论问题“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懂得长大的标志不在外表“像”,而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教具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师生齐背《我长大了一岁》。教师:长大了一岁,多高兴呀!有一个叫马莎的小朋友也想快快长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马莎长大了》(板题。齐读。“莎”字注上拼音)“莎”是一个新的生字朋友。大家一起拼拼音节,认认字。

二、识字,初读课文:1.自己试着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听读识字。师:大家听着录音,用心记你不认识的生字的名字(放录音)

你打败了哪几只“生字拦路虎”?请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

(将扫描的课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学生交流:我认识了第几段第几行的什么字) 谁还有不认识的字?大胆找出来。

(学生反馈不认识的字)

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就由他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教他,

(课堂营造生生互动的氛围。如果遇到未在生字表内的生字,如:卷、像、鞋等,教师可发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名字的?如有学生提出是根据上下文猜出来的,可对这种方法表扬鼓励)

3.出示词语

(课件显示。从课文中将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摘出来,生字设置成红色,带拼音,两个多音字“发”“觉”设置成蓝色,如下:穿上 头发 有一次 扫地 干净 回家 倒水 懂事但是 全家 觉得)

全班齐读,遇到穿彩色衣服的生字,用心记一记

(当学生读到两个多音字时,教师提醒一下,这两个字另外的名字叫什么。)

(词语接龙:男、女生轮流读。)

4.出示13个生字

(课件显示。将每个生字放在一粒种子中,学生每读对一个字,种子就破土而出,长成小芽芽。)

师:这几个生字非常调皮,它们钻到了小种子里,小朋友读对了,种子就会变成小芽芽。你觉得哪个生字最难记,就勇敢地站起来读。

(全班活动)

(游戏:生字卡片开火车。)导语:小司机,快坐好,生字卡片开火车,呜——(火车头到哪一行,哪一行开火车读。)

三、读通课文,读熟课文。

1.谁想读第一自然段?怎样才能长大呢?马莎想了好多办法。咱们赶紧看看吧!(将第一幅图板画在黑板上)

2.图文结合,学习第二、三自然段。马莎想了哪些方法?

(学生交流图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她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又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儿……”引导学生读这句话,教师重点指导好“卷成卷儿”这个词。)

看到这样打扮的马莎,大人们是怎么说的?

(指导朗读时,考虑到学生不能模仿大人的语气,因此教师有必要做一下示范并加上动作)。随之请1~2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继续范读,然后再个别读,全班读。)

(交流体会:咱班小朋友对马莎说点什么?在讨论中使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不是外表“像”)

马莎又去干什么了?(同时出示第二、三幅图)

3.图文结合,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交流图意)谁能看图说一说?

(随着学生交流的次序,引导学生自己小声读读找出相应的段,然后组织汇报展示。将两段活动分别打在投影仪上,根据学生读书的次序,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指导学生读好“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地扫干净了。”做到通顺、不漏字、不添字。另外,还要指导朗读妈妈的话,教师可这样引导:“哪个小朋友能像妈妈那样,读读妈妈的话?”读完后,请学生评一评,发挥以评促读的作用。第四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学生容易加上“好像是”。在读之前,教师提醒学生看准每个字去读,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组织男女生比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女生或男生想读谁说的话,就读一读。将妈妈的话和爸爸的话,分别出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注意:爸爸、妈妈夸小马莎的话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为什么他们说的话不一样呢?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爸爸说马莎长大了,大人们也是这么想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组织交流: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

四、拓展活动:马莎以后自己会怎么做?(采取多种形式可以说,可以演……)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