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迟暮。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生字,3多音字,会写8字,自主积累词语。朗读课文,能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郑和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小时候就常常做小船,盼望着驾船出海远航。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1、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进一步练习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板书:做

问:做什么?(发散)

导语: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介绍的是谁?做什么呢?(补充课题,其中郑和的“郑”字加上拼音。)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音。

1、自读课文,读完后标画出生字,并把它们读准确。

2、小组学习:两个小伙伴为一组,互相读一读。如果你的小伙伴不会读,你要帮助他。

3、反馈,读准字音。

4、再读课文:把这些生字放回课文中,你还能读准确吗?自己试着再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确。读完后标画自然段。想一想,郑和是谁?课文第几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郑和?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你对郑和有了哪些了解?

在反馈的同时指导朗读。

2、(1)指导朗读第一句:让大家听出郑和是谁。

(2)比较朗读第三句:他盼望自己能驾着船去远航。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船去远航啊!

(3)感悟朗读第四句:他(常常)做些小船玩,还(经常)跑到造船的地方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记下来。通过括号里的词,你知道了什么?

(4)朗读本段。

导语:郑和是怎么做船的?船做好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抓住事例,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的二至五自然段。

想一想郑和是怎么做船的,船做好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2、反馈:

(1)你从哪儿看出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

(2)指导朗读。读出郑和一心一意造船的语气。他一心一意地造船,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他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3、小组学习:船造好了,郑和是怎么做的呢?

下面请四个同学为一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齐读课文,然后说一说郑和是怎么做的,最后表演出来。

4、采取读、说、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在反馈时重点指导以下三处。

(1)表演朗读:郑和高兴得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评读)

(2)第四自然段。

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在朗读中体会“一本正经”和“争先恐后”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件演示:理解“像一条长龙似的”。

(3)分角色朗读二至五自然段。

(五)引导升华。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你们喜欢郑和吗?为什么?

(4)教师拓展:你们看,郑和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长大后,郑和曾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曾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六)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指导怎样讲故事:

(1)有开场白。

(2)向大家介绍故事的名字。

(3)用口语化的语言。

(4)与大家交流、加上动作、加上想象。

2、讲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学习本课会写字。

1、复习部首:示字旁竹字头左耳旁宝盖头光字头

2、今天我们要写的字,就带有这些偏旁部首。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这些会写字。如果有的同学忘记了读音,可以请教同组的小伙伴,也可以问老师。

3、反馈会写字的读音。

出示课件:祖

亲常那等宣(认读)

4、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学。观察字形,形成初步的印象。

5、重点指导:

“等”字横画较多,第九画横要长一些,与竹字头平齐。

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三)指导书写。

(四)巩固练习。

(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看偏旁写字小比赛。比一比,哪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得多。竹字头:右耳旁:)

1、读一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2、本课中你还喜欢哪些词语?抄写在“我的词语库”中。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及创新教学的理论,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为师生提供一个创新互动空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紧扣教学重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教材为凭借,训练感情朗读。通过录像和POWERPOINT展示,使学生在情景中强化认知,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全文

教学目的: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1、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体会潮的壮观。

2、紧扣重点词句,指导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图、复习导入新课。

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1、请比一比:“观潮”和“天下奇观”的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生回答后,PowerPoint出示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PowerPoint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欣赏录像,感受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PowerPoint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齐读。激发学生情感,欣赏录像,引入学习课文。

PowerPoint出示学习方法齐读

学习方法: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2、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积累。

三、自由学习课文

1、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汇报学习成果。

2、质疑,讨论,解疑。

3、小结,PowerPoint出示板书。

四、精读“潮来时”部分的重点句子

设想: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帮助理解,又帮助记忆。

教法:PowerPoint出示,图句结合,指导品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鼓励学生想象,主动模拟闷雷滚动的声音,并读出隆隆的感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表演沸腾的场面“跳着、叫着、喊着”,指导读出惊喜的感觉,理解“人声鼎沸、沸腾”)

3、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

变粗,横贯江面。(同桌互读,读出激动的心情。)

4、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分组比赛读,读出壮观的感觉。)

5、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个别赛读,读出雄伟气势。教师鼓励,与学生一起鼓掌。)

6、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来。(教师试读,学生评价。)

7、加入自己的表演,入情入景,分男女赛读“潮来时”部分。

8、小结,课件出示练习,反馈学习情况。

五、学习“潮过后”部分

齐读,谈潮过后的景象。PowerPoint出示板书。

六、PowerPoint再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总结全文。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希望把今天学到的方法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

七、拓展练习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仿写飞沙滩的潮,用上课文

的好词佳句。

八、布置作业

1、继续仿写。

2、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口语训练,说漫画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练习写好钢笔字。

2.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二题:

1.读读背背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几方面有条理、比较具体地介绍一件小物品

2、懂得对反映事物特点的材料要写得具体一些。

3、培养喜爱小物品的情趣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明确要求

1、揭题

2、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课文要求从哪几方面来写小物品?

※应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小物品?

3、反馈、订正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安排好介绍顺序”就是“有条理”“反映小物品的特点部分写具体一些”就是落实“比较具体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件小物品”的要求。

二、学习教材中的例文——我的小花鹿

1、指名读例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一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2、重点读议例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引读法理清第二自然段的层次

教师读第一句和圆圆的.脑袋上

学生接着读一对粉红……像要跟我说话

教师读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

学生接着读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

…………

※讨论: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小花鹿”的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句式说,教师用板书引导)

3、齐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中的“小花鹿”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三、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以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

第二课时

一、观察小物品

上课时请学生把小物品放在课桌上,老师可从中挑选几件放在讲台上作为教具,进行习作指导。

二、说说作文构思

1、准备介绍一件什么小物品

2、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

3、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小物品。

4、你准备怎样把小物品的特点部分介绍具体

三、师生共同评议。

四、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习作交流。(抽取有代表性的习作)

1、指名读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有否基本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反义词。

2.积累词句,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展示台对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展示作品。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伙伴的话。

2.自读词语。

3.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词义相反或相对。)

师:这种词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我们称它们为一组反义词。

4.分男、女生对说反义词。

5.合作识记生宇,交流识字方法。

二、学习“日积月累”。

1.“我会选”。

(l)读一读四个词,明确:要选的是近义词。

(2)独立选一选。

(3)评一评。

2“读读说说”。

(l)齐读句子。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

(4)独立填写。

3.“我会读”。

(1)自由读。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合作读。互相帮助读正确,读流利。

(3)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4)比赛读。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一起组成一个旅游团,出去游览一下。

二、“导游”招聘。

读愿意当导游给大家介绍你知道的名胜古迹?

三、准备交流。

1.启发。

你准备怎样介绍?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介绍?

3.介绍64A注意:

(l)有条理,刘顺序,把话说连贯。

(2)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态度大方。·

四、旅游。

“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游客随时间“导游”提问题,

导游要难心解答。

五、评比最佳“导游”。

互相提名评,说说好在哪里。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这次活动布置了八对汉字,前一个为熟字,后一个为新字,前一个字是后一个字的组成局部,并且是形声字中表音的局部。这是一种较好的识字方法。教学时应引导同学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并学会应用。“我会认”用来进行巩固生字,并适当进行拓展;“我会读”进一步发现和巩固这种汉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过程:

我会认。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两组汉字错落排列)引导同学读一读,看看哪两个字可成为好朋友。

2、找找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同学发现这是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吗?

4、多种形式读生字,给你喜欢的字另组词。

5、你能用这种方法还认识哪些字?进行交流。

我会读。

1、读读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多种形成读词语,想一想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3、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字吗?

二、日积月累

这一局部包括三项内容:“读读比比”、“读读记记”、“学习查字典”。“读读比比”布置了五组词语,目的让同学通过认读,进行比较,来巩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读读记记”是一段姓氏歌,目的在于引导同学反复诵读,分清姓氏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姓氏的部件或偏旁是不同的。“学习查字典”是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同学掌握部首查字法,教学时应首先让同学明确部首的含义,再进行举例,然后同学尝试加以练习。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形式激发同学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过程:

读读比比。

1、分小组竞赛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读每组词,比较带点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用喜欢的方式读。

4、你能为加点字再组词吗?汇报交流。

姓氏歌。

1、同学同桌互读姓氏歌。

2、回忆这是我学过的哪种识字方法,谁能举其他的例子?

3、多种形式反复读。

学习查字典。

1、复习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查下面这些字:区、仙、好,比一比谁最快。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种利用字的部首来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教师介绍部首的含义。

3、教师举例,示范部首查字的方法。

4、全班分成几个组,各请一名会部首查字的小老师引导组员查以下生字:悟

5、引导同学归纳部首查字法的步骤。(确定部首找部首页码数剩下笔画查找生字)

6、竞赛进行书中练习。评出“查字典小能手”。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在学习《我选我》一课的基础上,谈“我的.想法”。目的是为让同学对王宁的做法有正确的认识,做事对自身有信心,懂得正确的表示自身,和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教学时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同学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交际准备:

多媒体课件。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多媒体课件(《我选我》课文插图)观看,引导同学说出这是怎样的画面。王宁选自身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同学自由谈)王宁选自身当劳动委员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谁来说说原因。

2、设定岗位,组织竞选。

(1)假如班里改选干部,你会不会选自身?

(2)设立岗位,启发竞选。(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也可以假设岗位。)

(3)小组内选定岗位,进行练习。

3、竞选展示。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代表,上台“演说”,台下同学进行评议。

展示台

这次的展示台是“露一手”。内容不限,形式不拘一格,是同学展示才干,相互学习的良好时机,在整个过程中要让同学真正能展示自身,体验快乐。要引导同学选好展示的内容和方式,并且要为展示做好准备,展示时让每人都能“露一手”,这项活动可不受时间所限,以后也可以不定期的进行。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本教材中的一次看图写话训练,而且是入学以来看单幅图写话的首次练习。课文由图和文两部分组成。图上画的是新村鱼乐池。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的城镇都建造了居民住宅区,称之为“新村”,新村的建设者不仅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住房,而且还提供了娱乐和休息的场所,这就是住宅区公园。“鱼乐池”是公园的一部分。

“新村鱼乐池”全图可分为“住宅区楼群”、“鱼乐池”和“绿树青山”三部分。“鱼乐池”是图的主体部分,也是写话的重点。图意如下:近处是鲤鱼喷泉雕塑:一个健壮的小男孩,身着背心短裤,背着斗笠,腰挂鱼篓,满面笑容地站在浪花塑座上,双手紧抱.着一条大鲤鱼。鱼尾向右翘起,圆圆的鱼嘴高高向上。那情景.像是男孩刚从池中抱出一条鲜活的大鲤鱼,乐得合不拢嘴。一股晶莹的泉水从色嘴里喷洒出来,宛如撑开一把珠帘做成的伞。展现的是男孩与鲤鱼一同沫浴在喷泉下的快乐情景。稍远处,池的左边有个观鱼亭,红柱黄瓦,四个亭角向上翘起。观鱼亭。靠岸建在池中,亭子的横梁上有一块匾,上面写着“鱼乐池”三个大字。亭子里有少先队员,也有大人,他们悠闲地观赏池中的鱼儿。远处,东北角是居民住宅区,一排排色彩淡雅的四层楼房拔地而起。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上停放着轿车和摩托车,这说明新村交通十分便利。再远处是茂盛的绿树和郁郁葱葱的群山,把环境优美的新村衬托得更美了。

全幅图集中反映了一个“乐”字,男孩抱着鲤鱼一同休浴之乐,人们赏鱼之乐,新村居民生活舒适之乐。这就是本次习作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文字部分提出了这次习作的要求:一是由近及远地观察图画,观察的内容有三个思考题,边看图边回答问题。二是由近及远(按观察的顺序)地把图上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一般的要求是“用词正确,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训练目标

1.会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图上的景物。

2.会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把图上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

3,体会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初步培养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导入揭题,明确本次习作训练与以往看图写话的不同点。

同学们,上学期你们练习过哪几次看图写话?(4次,第一单元《知错就改》,第二单元《我要找妈妈》,第三单元《水打翻以后》,第五单元《搬煤饼》)这几篇习作训练的课文有几幅图,都是写什么的?今天,我们又要进行一次看图写话的'训练,请大家翻开课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现在你们粗略地看看图,然后说说这篇课文与以往的看图写话课文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确:本次是看单幅图写话,而且是写景的。)

2.学习课文文字部分,明确习作要求和观察内容。

(1)这次习作训练有什么要求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文字部分,并划出表示习作要求的句子(最主要的3句)。

(2)讨论习作要求,归纳后出示投影或挂板,并齐读。

① 从近到远仔细观察图上的景物。

② 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把图上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

③ 用词正确,词句通顺,意思连贯。

(3)文字部分提到的观察内容有哪些?(“画的是什么地方”及三个思考题)、

3.引导按观察方法仔细观察图画,按观察的顺序逐一说说各景点的景物。

(观察方法:什么地方有什么?什么景物怎么样?)

(1)我们已经明确了这次习作的要求和观察的内容。现在按第一条要求去做(齐读第一条要求,板书:近。远),然后说一说你所观察到的景物。

(2)指名说说这幅图是由哪几个景点组成的。(板书:鲤鱼喷泉、观鱼亭、住宅区、绿树青山)

(3)现在我们就按从近到远的顺序逐一说说各景点的景物。

要把话说好,不仅要说清你看到的,还要说出你想到的。听时要认真,听后要进行评议。(板书:看到的,想到的)

指名看图说说“鲤鱼喷泉”,说后进行补充及评议。

(板书:雕塑、斗笠、鱼篓、像……沐浴、快乐)

近处是造型优美的鲤鱼喷水雕塑。一个身着背心短裤的健壮男孩,背着斗笠,腰挂鱼篓,双手紧抱着一条大鲤鱼。圆圆的鱼嘴高高向上,扇形的鱼尾向右翘起,那鲜活的样子像是小男孩刚从池里捉出来似的。一股晶莹的泉水从那鱼嘴里喷洒出来,像撑开一把珠帘组成的伞,又像是鲤鱼与男孩一起快乐地沐浴。你看那男孩脸上的笑容,他是多么地快乐!

指名看图说说“观鱼亭”。说后补充及评议。

(板书:红柱黄瓦、亭檐、匾、悠闲观赏)

稍远处是红柱黄瓦的观鱼亭。亭的左边靠岸而建,半面建在池中。亭搪的四角往上翘起,横粱上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鱼乐池”三个大字。两位少先队员和两位大人正在悠闲地观赏池中一群群的游鱼呢!各种各样的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池水中成群结队地追逐嬉戏,给货色的人们带来了欢乐。

指名说说“住宅区”,说后补充及评议。

(板书:一排排、拔地而起、幽雅美丽、平坦宽阔)

远处,它的东北角是居民住宅区,一排排崭新的四层楼房拔地而起,屋前屋后种着许多树木和草坪,把住宅区装扮得幽雅美丽,楼群边建有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路上停着汽车和摩托车。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出入十分方便。

指名说说“绿树青山”。说后补充及评议。

(板书:茂盛、郁郁葱葱、衬托、幸福)

再远处是绿树青山。它的北面种着茂盛的参天大树。楼群的东北面是郁郁葱葱的群山。绿树青山把崭新的楼群树衬托得更美了。在这样优美环境中生活的人们是多么舒适,多么幸福!

4.指名把各景点连起来说一说,注意说清表示顺序的词。

先分小小组每人说一遍,再指名在班上说,井组织评议。

5.把自己说的写下来(开始作文)。

6.交流评价(待学生基本完成后进行,可视时间而定)。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加语感、陶冶情操起着其他任何认知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语文课堂就要强调朗读,这和学习其它学科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根据本课的特点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主,整体感悟”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以读为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朗读形式将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方法,如本课采用的快速读、默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分角色朗读等等,这是感悟型语文教学遵循的极为重要的原则和手段。“整体感悟”既体现了语感成分的综合,又体现了多种心理思想活动的综合。

课时目标:

品读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变戏法的过程以及“我”的心理活动,体会快手刘纯熟的技巧和出神入化的手技。

教学重难点:

本文把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写得十分生动逼真,语言准确,动态感强烈,首尾呼应;同时又写出了孩子天真的心理,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品读感悟描写变戏法过程的词句和"我"的心里活动上。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那么谁来说说快手刘是什么人呢?(电脑出示:快手刘变戏法的画面)

二、精读感悟课文

(一)品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1、快速浏览文章,课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和概括“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形。(神奇无比)

2、出示: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句子中的“神奇无比”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神出鬼没、神乎其神、奇妙无比……)

3、快手刘变戏法究竟是怎样的神奇无比呢?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快手刘变戏法的神奇。

4、学生交流朗读自己所画的句子,或谈品读感受,或评议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使学生体会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的纯熟技巧。

(1)、引导学生从变戏法的工具简单体会他变得神出鬼没。

①出示: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东西,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

②“神出鬼没”是什么意思?从哪里体会出的?

③“再普通不过”的东西是指什么?

(2)、引导学生从快手刘变戏法的'动作中体会他变得神出鬼没。

(其一是具体写“神出鬼没”:你明明看见每一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可是,嘿!居然四个球儿全都跑到一个茶碗下边去了。其二是概括写“神出鬼没”: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一边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似的。四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二)品读感悟第三~十自然段

1、过渡:快手刘玩“小碗扣球”让我感到神出鬼没,有一次就更让我更加佩服了。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内容

2、默读这部分,找一找“我”当时心理变化的过程,想一想“我”的心理为什么会这么变化?

3、小组交流讨论朗读体会。 (可以个人朗读,也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朗读评议,要真正使小组中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4、全班交流评比,哪一小组朗读体会最好。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自信惊讶脸红钦佩)

5、全班分角色朗读。

6、为什么要把“我”当时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写得这么具体?(从“我”的亲眼所见和当时的心理活动更能表现“快手刘”所变戏法的“神奇无比”)

7、读了这段,你除了体会到快手刘变戏法技术高超以外,还有什么体会?(善良)

三、总结全文

1、这么一位可亲可敬的民间艺人在大作家冯骥才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2、再出示最后一节:真是个“快手刘”。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

①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敬佩之情,读出对小时候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②“快手刘”为什么加引号?

③你还知道哪些有类似“快手刘”这样的名号的民间艺人?或者是街头巷尾那些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本事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的手艺人?(天津的泥人张、朝天宫捏泥人的、浇糖人的、夫子庙用草编小动物的、扎花灯的

④电脑播放录像:朝天宫和夫子庙的民间艺人。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4。选一个最让你惊奇的魔术节目写下来。或者从刚才的录像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民间手艺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