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冷兮め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水泥、排列、规则、迟到”等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词典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

3、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梧桐树树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

2、寻找能体现秋天美丽的物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出示梧桐树的叶子)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叶子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片叶子像什么吗?

2、是呀,在作家张秋生的眼中,这梧桐树叶就像是金色的小巴掌。(板书:金色巴掌)那铺满这样叶子的水泥道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

3、板书补全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由实物引出,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一拼,也可以问问同桌,争取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1)自生由读一读要求会认的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与同桌交流,自己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认,交流识记方法。

(3)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其中生字是带拼音的。开火车读这些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水洼wā脚印yìn凌línɡ乱增zēnɡ添棕zōnɡ色雨靴xuē

(2)课件中的词语去掉拼音,请同学读一读。

(3)抽读、开火车读字卡。教师强调:“增、棕”是平舌音。

洼印凌增棕靴

(4)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认?其他同学有哪些好方法呢?

(5)教师适当点拨:

靴: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靴子?(课件出示图片:皮靴、雨靴)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请学生来读一读。

(1)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2)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4)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自读课文,从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注重生字学习,通过同桌合作交流、互相检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在重点点拨时,通过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形近字比较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2、理解词语。

(1)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你不懂?找一找不理解的词语,把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重点点拨以下句子中的词语。

①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点拨: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明朗”的近义词是“晴朗”。出示晴朗的天空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明朗”。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读句子。

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点拨:出示“熨帖”在字典中的解释:

A、舒服;

B、(事情)完全妥当。

引导学生联系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明确选择“A”,“熨帖”在句子中可以理解为“落叶舒服地粘在水泥道上”。

③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点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联系上文“排列得并不规则”来理解“凌乱”。同时,请学生找出“凌乱”的反义词来理解“凌乱”。

(3)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样的。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法来理解。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我______________时,天开始______________,院墙外的水泥道上铺上了很多的______________,就像铺上了一块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寻找近义词和反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课文插图等方法。最后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观察示范,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铺泥晶紧院印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写。

3、学生汇报交流认为难写的字,教师重点点拨。

(1)铺: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甫”不要少写一个点儿。

(2)印:不要忘了左边的横,右边是“卩”,不是“阝”。

4、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教师临写,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5、投影展示,师生评价。

6、出示词语,指名读。

铺满水泥亮晶晶紧张大院脚印

7、练习书写词语。

8、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设计意图:经历观察、交流、示范、临写的过程,指导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抽读词语卡片:水洼脚印凌乱增添棕色雨靴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愿意说一说那条水泥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过渡:那是多么美丽的一条路哇!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的笔墨去欣赏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设计意图:由复习词语导入,检测学生对生词的掌握。同时,回顾水泥道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自然迁移到新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

二、诵读感悟,品析语言

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画出描写水泥道的相关句子,仔细读一读,看看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美。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美”。

3、重点句1: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1)引导学生抓住“潮湿”“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蓝天”来谈自己发现的美。

(2)读着这句话,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为大家描述一下吗?

(3)指导朗读。

4、重点句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1)引导学生抓住“彩色”“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等词语体会水泥道的美。

(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3)作者把水泥道比喻成了什么?(作者把水泥道比喻成了地毯。)

(4)课件出示:水泥道像()的地毯。引导学生从这段话中,找出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这是块怎样的地毯,并试着读出这块地毯的特点。

(这是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地毯;这是一块闪闪发光的地毯;这是一块能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地毯……)

(5)指导朗读。

5、重点句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些优美的画面?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抓住“熨帖地”“平展地”“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来体会美。)

(2)课件出示路上铺着梧桐树的落叶的图片,配乐请学生欣赏。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怎样的感受?

(4)配乐指导朗读。

6、读描写水泥道的句子,升华美的感受。

播放课件,在音乐中教师进行引读。

引读: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第二天,天开始放晴了,你看——(课件出示,指名读)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是呀,那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课件出示,指名读)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多么美的一块地毯哪!仔细一瞧——(课件出示,齐读)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7、过渡:多么美的水泥道哇!看到这条水泥道,作者的心情怎样呢?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呢?

8、课件出示: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谈体会。

预设:从“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可以体会到作者喜爱眼前的美景,不忍心破坏眼前的美。

从“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可以感受到作者喜爱那铺在路上的梧桐树叶。

从“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快乐。

(2)作者把自己穿的那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喻成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作者把小雨靴比喻成了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更能表现自己对美景的喜爱。)

(3)指导朗读。

9、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美。

(1)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语言!这篇文章的结构也很美,聪明的你是否发现了呢?

(2)课件出示开头两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开头: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结尾: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像这样,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在结尾处又写到了,这种方法就叫做首尾照应。这种方法使文章充满诗意,结构严谨,突出了作者对门前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10、总结:就像罗丹所说:“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条普通的水泥道,在这些落叶的装扮下变得更美。更重要的是,作者善于发现这些美,并且用优美的语言展现出来,让我们也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这种美。这体现了观察的重要性,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呀!请你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描写水泥道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水泥道美的句子,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个别读、图文结合读、教师引读等多种方法,感受水泥道之美,感受语言之美。同时,关注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引导学生发现结构之美。引用罗丹的话作为总结,鼓励学生去发现美,去感受美。

三、赏析名篇,读写结合

1、一些的作家就特别善于观察、发现,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所见,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自由读“阅读链接”中汪曾祺的《自报家门》的片段,勾画出作者在路上都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

3、学生汇报交流。

4、过渡:把自己在路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5、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

7、教师点评学生写的话。

8、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双眼去捕捉美,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能用自己的文字来记录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课文及阅读链接内容的引领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动笔去写一写路上美丽的景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观察示范,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指名认读:排、列、规、则、乱、棕、迟

2、独立观察生字,然后交流生字的书写要领。

3、教师示范,重点点拨:

(1)规:右边是“见”,不是“贝”。

(2)列、则:左宽右窄,注意“歹”“贝”的写法。

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5、同桌互相评价。

6、出示词语,指名读。

排列、规则、杂乱、棕色、迟到

7、练习书写词语。

8、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掌握书写要领。同时,引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五、作业设计,拓展积累

1、找一找:走进大自然去观察,你从哪里找到了秋天的美?可以选取相关的事物留作纪念。

2、画一画:可以动笔画一画自己眼中美丽的秋天。

3、写一写:为自己的画配上几句话,描写画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观察美景,欣赏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启发学生有感而发,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发现的美。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要求:

1、认读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

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亲自去长城游览一次进行亲身感受

收集有关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录像片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言

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历有一位伟大的皇帝秦始皇修建了抵御外族侵略的攻势城墙是——长城。长城被称为世界上伟大的历史遗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更多的了解司马台城城和八达岭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汇报。课上请同学介绍自己去长城时看到的景象和感受,没去过的同学把收集的长城相关资料进行组内交流。(课内外资源相结合)

三、自学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1、默读思考: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并在书上画出相关语句。

生:司马台长城:险、密、全、巧、奇的五大特点。(中国长城之最)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

2、选择你喜欢的句或段读一读,并试着说说感受。同时指导朗读。

3、练习说话:选择喜欢的长城介绍介绍,看看你能不能把长城的`景象介绍清楚注意要抓住特点来介绍。全班交流汇报

4、生生之间互相评议㈣理解积累优美、生动、形象的词句标画优美、生动、形象的词句。

如:堪称:可以称得上。悬崖绝壁:绝壁,陡直的山崖。形容山势险峻。不寒而栗:并不冷而身体发抖。形容非常害怕。精湛:精神,高超的意思。:极其少有。

作业布置:

配合本课学习,建议同学办一期有关长城的小报。

板书设计:

北京的长城司马台长城:险、密、全、巧、奇(中国长城之最)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本文以自学为主,通过朗读和提问学习了课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写字。

2、以读为主,抓住重点的词句,发挥想象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托木尔峰的奇特、迷人。

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昨天,我们感受了祖国南疆的缅桂花树的馨香俊秀,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领略西域的天山的托尔木峰的奇特迷人的自然风光。

2、老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认识生字:托、峰。

二、看图读文,初步认识托木尔峰

1、老师出示课件。

2、学生看课件感知托木尔峰。

3、学习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托木尔峰。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读了这段话,你对托木尔峰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3)指名反馈、评议。

(4)理解词语:耸立,体会托木尔峰的高。

(5)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导言;托木尔峰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段指年、名读课文。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5、同桌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更正确、更流利。

6、说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托木尔峰的什么?

7、学生畅所欲言,评议、补充。

8、动手从文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9、老师小结,下节课我们再来欣赏托木尔峰的奇特景观,接下来我们先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四、学习生字、结束课堂

1、老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托木尔峰衬托而且耐干旱童话迷人千资百态其实雪莲

2、齐读词语。

3、从词语中抽出本课的生字,开火车读,并扩词。

4、引导独立识字:说说其中哪些生字的.读音要注意,哪些生字的书写要注意?

5、学生书写生字,结束课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老师抽读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学生简单介绍托木尔峰。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托木尔峰,去感受它的奇特,它的壮观,他的迷人。

二、学习课文,感受奇特

1、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导学提纲,引导自学。

·认真读课文的第二段。

·数数这段共有几句话。

·哪些句子写了托木扼峰的奇特,哪些句子写出了托木尔峰的壮观,哪些句子写出了托木尔峰的千姿百态。分别用不同线条画出来。

·想一想:在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2)逐项指名反馈、平议,引导理解课文内容。

·指名读第二段课文内容。

·说说这段共有几句话?

(3)指名反馈描写托木尔峰奇特、壮观、千姿百态的语句,引导感受托木尔峰的特点。

(4)结合理解,逐句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全斑齐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三段。

(1)欣赏了托木尔峰的自然景观,现在我们去寻找托木尔峰上动植物的身影。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3)说说:这段主要介绍托木尔峰的动物还是植物?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有关托木尔峰的植物知识?

(4)指名反馈、交流、评议。

(5)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托木尔峰地取植物分部情况特点。

(6)老师总结:托木尔峰上原来生长着这么多各种各样的植物,那托木尔峰上的动物又是怎样的呢?

(7)学生读课文,并加以介绍。

(8)引导理解文中“珍禽异兽”一词的意思,感受动物的奇特。

(9)学生有感情的练习朗读课文第三段。

三、总结全文,学习文法

1、学生齐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围绕托没木尔峰的什么特点来写?(奇特)

3、文中主要从那几方面说明托木尔峰的奇特?

4、其中重点介绍了什么/(冰川与植物)

5、读相关段落语句,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介绍冰川与植物的?

6、老师引导体会“有的……有的……有的……”的妙用。以及列举事例练习仿写。

四、拓展探究、结束课堂

1、你还了解哪些有关托木尔峰的知识。

2、鼓励课后查阅书籍,多角度了解托木尔峰,了解西域。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读4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让学生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4、模仿创作诗歌。

二、教学重点

1、会认读4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2、模仿一、二节创作诗歌。

四、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儿童诗歌。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三年级# 导语

儿童诗歌是小朋友心中的梦,同学们是那样喜欢它。我们童年的生活也像一首首五彩斑谰的诗歌,许多诗人将它们写成了好听的诗。将你们准备的一首描写校园生活或童年生活的诗歌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组长注意:

1、负责发现本组的诗歌。

2、推荐本组朗诵的同学来朗诵。(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可以个人朗诵,也可合作朗诵)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过渡(师有声有色的背诵诗歌内容,并辅以简单动作)师:呀,老师忘记了这首诗的.题目了。谁能帮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师板书:10我们的歌)

1、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2、让学生在诗中找到能反映自己学校生活的、有同感的诗句,试着练习读出自己的感情。

3、交流汇报

(1)小组交流:把读懂的内容,即学生认为可以反映自己校园生活的诗句,读给小组同学听,并试着读出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参与,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2)集体汇报:

(3)指名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

(4)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相机指导朗读)

(5)师:诗中有几句很难读,谁能读好它?(特别是:我们的歌/为什么/这样/绚丽多彩?)

三、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轻声朗读,特别注意难认难懂的字词。

2、自由朗读,边读边感受自己在校园生活的快乐。

3、试着背诵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学习了《我们的歌》,我们一起来回忆诗歌,能背则背,不能背的翻开书读。

二、理解诗歌,模仿作诗。

1、师(生读后谈):这首诗好在哪里?师随机点拨引导(用词美、贴切,相机学习镶嵌、绚丽多彩、腾飞,分句句式相同,好记又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2、模仿作诗

(1)出示第1、2节内容,齐读,师:我们的歌除了在校园里草坪上、秋千上、蓝天中,还会在哪呢?哪儿还有我们的歌呢?(学生想象说)

(2)谁想当当小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像诗中那样编上几句。老师期待着出现更多的小诗人!(师边说边示课件)

我们的歌,|()上,

在(),有我们();

我们的歌,()上,

在(),有我们();

我们的歌,()上,

在()有我们()

………………………………

(3)小结:同学们,你们真的很了不起,相信这首诗的作者听到你们写的这些诗句,也会对你们点头称好的。

三、学习会认写字。

1、认读会写字。

2、小组合作,说一说,你用什么简单方法记住了哪些字?

小组评选出谁的记字方法最多。

特别注意:可按偏旁字归类法,形成整体认字。

左右结构:征、绚、腾,

上下结构:窝、索,

半包围:途

3、生字口头组词

4、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抄写、听写生字

2、修改、补充课堂所作的诗歌,誊正在家庭作业本上。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感受小鸟离开好朋友后哀伤的心情,唤发起学生热爱自然,爱惜生命的情感。

2、以本文为载体,学习本课七个一类字和一个二类字。

3、理解“聆听”、“究竟”等词语的含义。

4、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小鸟离开好朋友后哀伤的心情,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编排课本剧。

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照片。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一类字和二类字。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二、 师范读课文。

三、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 指名读课文

五、 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卡片

(2)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基础知识:

生字:

聆: L ling 左右结构 查耳字旁 组词:聆听 聆教 亲聆

融:R rong 左右结构 查虫子旁 组词:融合 融化 交融

戈: G ge 独体字 查戈旁 组词:戈壁 兵戈 干戈

伐: F fa 左右结构 查单人旁 组词:伐木 砍伐 伐树

斧:F fu 上下结构 查父字旁 组词:班门弄斧 鬼斧神工 刀斧

砍:K kan 左右结构查石字旁 组词:砍柴 砍刀 砍伐

吱:Z zhi 左右结构 查口字旁 组词:吱声 吱吱叫

锯:J ju 左右结构 查金字部 组词:锯齿 锯条 电锯

燃:R ran 左右结构 查火字旁 组词:燃烧 燃料 点燃

3:区别字:

燃( )据( )斧( )伐( )融( )

然( )锯( )釜( )代( )溶( )

六、认读二类生字 嘎(ga)

七、复习巩固生字

八、指导书写一类生字。

九、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生字,一字一行,组一个词。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软件,激趣导入。

二、教学新课: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的哪部分令你感动?找出来,画一画。

1、教学第一部分(1—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

思考:这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了?

想象:小鸟唱什么歌?树会和它有怎样的对话?

指导朗读。

2、教学第二部分(6—9自然段)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部分。

思考:去年的树今年怎么了?

小鸟看到它的朋友,心情会怎么样?

指导朗读。

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1、排练课本剧。2、搜集关于树木作用的资料。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指导造句

2、编故事、听故事。

3、教学“看图、读文、思考”。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1、指名读文。2、表演课本剧。

教学新课。造句:

聆听:细听

例句:学校里,我们聆听老师的教诲,一天天长大。

究竟:到底

例句:这只小鸟没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编故事、听故事。

1、发散想象:课文结尾省略的是什么?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1)小鸟为小火苗唱起了那支歌,小鸟唱到······

(2)小火苗听了小鸟的'歌,想起了难忘的往事······

(3)小火苗听了小鸟的歌,想到从前的那棵小树又再生了······

1、学会聆听。

(1)听别人说话要有耐心,这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

(2)听别人说话要用表情回应。

(3)听别人说话要抓住主要意思。

(三)看图、读文、思考。

1、多媒体出示四幅图。

2、读文字。

3、你最喜欢哪幅图?

4、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说一 说、写一写。

去年的树

小鸟 唱歌

友谊

树—火柴— 火苗 聆听

四、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童年的回忆》

2、歌表演《童年的回忆》

3、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 》《丢手绢》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童年的回忆》,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一) 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二) 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放背景音乐) 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

2、 听音乐: 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3、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4、板书: 快 慢

《难点解决》

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 并板书。

3、 听《童年的回忆》说说第1、2 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 5 6 三个音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 5 6

5 3 3 6 6 3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要求: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和词语,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学习

1.: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特别怀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们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吗?

2.出示课题:有一群孩子和大家一样也有着快乐的童年,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特别注意“却、命、丧“的写法。

4.词语解释。

憧憬:向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头丧气:情绪低落。

三、学习课文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读读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师出示。

(1).我们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我们都哭了……

(4)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放风筝时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创造比素氛围,读好第二自然段。

A.在读、评、赛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写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

C.感情朗读:让学生自己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读好课文。

2.想象入境学习第三自然段

A.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

B.谁想放风筝?大家是怎样放风筝的?

C.出示课文的填空题,填进有关的字和词,然后把怎样放的告诉同桌。

D.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着什么?说听听。

3.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4、齐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体会放风筝时的高兴和找风筝时的难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筝》,谁能说说这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呢?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4—8自然段。

1.教师引述: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风筝带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2.教师引导:此时,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画出我们心情难受的句子。

3.交流,教师出示。

A.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一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B.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4.朗读这些句子。

5.教师引导: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6.学生汇报。

7.“小小的风筝,你寄托了孩子们多少欢乐,多少向往。”大家能读出这份情怀吗?

8.指导朗读。

三、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很着急,你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

2.学生交流。

四、拓展练习

1.亲手制作风筝。

2.写一写制作风筝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1.继续制作风筝,到公园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收集有关风筝资料、图片,互相交流。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教学难点: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同学们,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上节课,你们不但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而且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说说秋天的特征吗?

2、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金黄的稻田,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出示课件:秋景)

3、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你们能借助手中的笔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出示课件: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4、同学们,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1)谁来描绘一下秋天?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谁再来描绘一下秋天?(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2)师小结:(出示课件: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和事,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三、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课件出示:出示范文

四、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同学们,那怎样才能写漂亮秋天的美景呢?(出示课件:写作的方法)

2、秋天的景色的确很美,那现在就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天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3、学生写作。学生开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五.小结延伸:

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

板书设计:看图知中心,观察有顺序,写一幅秋天的图画,写作有条理,用上好词句。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 与“阅”、“闭”,“腿” 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4、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5、联系《龙》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6、培养学生搜集课外资料的能力。

7、学习写景文章抓住景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文本分析:

课文介绍两处长城,分别用了小标题的形式。都写长城,但是介绍的方式不同:写司马台长城的时候是用介绍、说明性的文字,比较直观。而在写八达岭长城时,是由写旅游路线引出的。

在介绍司马台长城时,课文的整体结构要让学生把握,即“总——分——总”。全文围绕着第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险、密、全、巧、奇”来写的,每个自然段介绍一个特点,但是详略得当。详细介绍的是“险”“全”,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等方法,比较准确地介绍了其特点。

教学预设:

1.学生生活经验少,可以给学生补充丰富的长城图片和视频资料。

2.引导学生交流体会两处长城的特点,学生交流不起来。所以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结合感受深刻的地方带领学生一起想象、分析。

共1课时预计第6周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认读生字。

2.自读课文,能够依据提示自学课文。

3.了解长城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及特点。

教学难点:对比长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屏幕“长城”,交流资料,说说见过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2.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

1、快速的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

2、自由再读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写长城的?(出示幻灯片)

3、指名说一说。(哪段讲长?高大坚固?联想?地位?)

三、全班交流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从那里可以看出长城的长?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可以出示图片,加强朗读)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一万三千多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

(3)指导朗读

试着读出长城的“长”和“壮观”?

2、近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

建筑材料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像很宽的马路,平整而宽阔;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台,用于屯兵和传递消息。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小结过渡

长城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势,高大坚固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产生的联想

(1)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所以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实感情。

(2)从哪里看出修长城的艰难?

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读出劳动的艰辛和由衷的赞叹…

4、欣赏长城的影片,说说看到后的体会?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长城是世界历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是没有的,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是没有的,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的建筑物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总结全篇

1、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2、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四、布置作业:积累

课后拓展:

积累:

刀削斧劈蜿蜒曲折

惊险无比不寒而栗

技艺精湛步步为营

山峦重叠

苍松翠柏高低起伏

极目远眺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教学要求:

1、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和1句句子。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沙滩上城堡和城堡发生的故事。

4、培养学生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和1句句子。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沙滩上城堡和城堡发生的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沙滩图,练习说话。

(1)这是一片怎样的沙滩?你想在那儿干什么?

(2)小结、过渡:这片沙滩确实太迷人了,因此有一群孩子在放学后也来到了这儿,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2、出示孩子垒城堡图及课文第3节。

(1)看图,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3)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干什么?(指名回答)

(4)根据回答,出示词语:垒城堡

(5)齐读句子,边读边思考:孩子们垒了一座怎样的城堡?

(6)想象说话:(指名说、同桌互说)

在沙滩上,孩子们垒起了一座()的城堡,城堡外面(),城堡里()。

(7)这群聪明的孩子不但垒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堡,而且还编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呢。出示课题。(课题出示稍显晚了一点,可以放到前面去,再提早一点。)

(8)过渡:想知道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吗?请听课文录音。

3、听课文录音,思考:孩子们编的童话故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说故事的内容时,比较罗嗦,教师在总结时可简略一些。)

4、指名回答,板书:救公主

5、自读课文,思考:孩子们为什么要去救公主?

6、根据回答出示有关句子,指导读出气愤、焦急的语气:(自由读、小组分角色读)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你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没能做到恰当地表达焦急的语气,可以通过比较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

7、我们想了什么办法去救公主呢?出示有关内容引读:

师:在我们编织的童话中,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我们也成了……我们又在商量着……一个伙伴说……我说……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我挖呀,终于……我把手……,就……。

读后学习生字“窟”、“塌”。

8、救出了公主,我们的心情怎样?出示下面句子,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轮读)

噢,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

我们欢呼胜利,欢呼炸死了魔王,欢呼救出了公主。

9、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1)组内练习。

(2)指名小组交流、简评。

二、总结课文,想象说话。

1、齐读全文。

2、想象说话:(内容可在两题中自选一题,形式可自编或与同桌合作编。)

(1)城堡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是怎样把公主从城堡里救出来的?编故事《沙滩上的童话——勇救公主》。

(2)你在那金色的沙滩上垒了什么?那里发生了什么事?编一个童话故事。

3、指名讲故事,评议。

三、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引导积累带有建字低的字。

3、指导抄写句子。(指导抄写时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看一个字,抄一个字,要读通整句句子的意思再抄,同时要注意抄写完成后要检查。)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学习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并感受五彩池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起四川的九寨沟,那真是世界闻名!知道吗,在四川的藏龙山也有一个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五彩池。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游览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观看五彩池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强调多音字藏和折,理解词语“腾云驾雾”和“一簇”

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词、字。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体会到:水池很多。从哪里体会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把水池多的意思读出来。齐读句子。水池真多,还有谁来交流?

(2)理解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体会到:水池很美。

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把水池的美读出来。女同学齐读句子。水池除了美,还怎么样?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体会到: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学齐读。

(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

生:还有很多形状,作者没有都写出来。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请同学发挥想象力,想想还有哪些形状的?学生交流。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

3、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颜色、大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欣赏美丽的画卷。

4、默读课文第三段,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里?找找课文中用了几个“却”字,去掉这些“却”字再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媒体显示:有着各种颜色的水池师生对读,再次感悟。(颜色的神奇)小组赛读。指导朗读。师:五彩池仅仅是五种颜色吗?请同学换个词语说说。换词练习。

四、协作学习,深入探究。

自读第四自然段。师: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同学读读课文,打开知识库找找有关的资料,同桌的同学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小组交流。

五、欣赏品味,体悟情感。

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你会说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难怪作者会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齐读第五自然段。

小结;课文最后一节和开头呼应,再次突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六、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师述:同学们,我们刚才细细游赏了五彩池,我相信那儿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当小导游,给五彩池写一句精彩的广告词,看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现在,请同学打开写一写。交流广告词。

七、布置作业:

1、以小导游的身份为游人介绍五彩池。

2、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同时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爽、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凉爽”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好句。

3.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品味文中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同学们,从图画上你看到了什么?徐徐的秋风,飘飘沙沙的落叶,多么舒服的季节。让我们跟着《秋天的雨》走进这个美丽的金秋时节。(板书,读课题)

2.这不是春天的雨,不是夏天的雨,它是(生补充)?再读课题。

过渡: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读一读吧!读前别忘了带上几个小锦囊。(PPT展示——学习生字:A小组长带读词语;B小组内开火车轮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四人小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在组长的带领下自学生字。

2.检查生字。重点强调“爽、匙、柿”的翘舌音和“爽”的写法以及多音字“扇”。

过渡:同学们喜欢秋天吗?我们的作者也十分热爱秋天,读一读你就知道到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雨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师: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再轻一点!还要轻一点!带点喜爱之情轻轻读!带点惊喜之情轻轻读!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转动钥匙,打开秋天的大门吧!秋天的美景到哪里去了?风景藏在你们的课文里呢!

3.四小组分读2-5自然段,你们若能读好这一段,老师就用一句话告诉你这段话的意思。(板书、师评价朗读)

师:诗歌一般的句子,想读吗?(生读,师评)

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五彩缤纷含有的颜色太多了。我们看看都给了谁?

四、仔细品读。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在这一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用“——”划出来。

黄黄的银杏树叶、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成熟的果子、娇艳的菊花仙子。

2.你最喜欢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句子1: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师:银杏树叶像什么?你能用动作告诉我扇子是怎么扇的吗?请大家配合动作读一读这句话。

师:黄黄的银杏树叶被秋风轻轻吹过,慢慢地,微微地在摆动着自己的身姿,与秋风共舞。你可以再读一读这一句吗?谁还来说一说他喜欢的景物?

句子2: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师:为什么喜欢枫叶?到了每年的10月,北京香山就要举办红叶节,那里的枫叶就象一团团的`火焰,可美了。同桌读,生互评。从他的朗读中,我们可以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可以把这么美丽的画面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景物吧。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爽、邮”

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片抒情散文,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扎扎实实的进行读的教学,并在教学中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指导读的教学中,着重做到:每一次读都有目的,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层层推进,学生经历了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有感情的过程。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默读、表演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同时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在指导第二自然段的阅读中,老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再通过课件再现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让他们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

1、学生交流。(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四)再读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

2、配乐朗读。

(五)想象训练口语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学生说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学习难点: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合作交流,细读比较:

1、带着问题读课文: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坚固、美观。(板书“赵州桥”)

2、全班齐读。

四、小组展示,深入理解

读一读:答一答:从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从“一千三百多年”这个数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历史悠久”、“坚固”)

赵州桥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仍如此坚固,让我们带着对赵州桥的感叹之情再一次朗读第一自然段。

1、赵州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饱经风雨的洗礼,至今仍能安然无恙地屹立在世人的眼前,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学习下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哪一句?(第一句)

2、课件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在建桥是一个创举?

(1)文中的哪些语句、词语体现了雄伟的'特点?(第二句和横跨这个词)(通过图片,讲解理解横跨的意思)(板书“雄伟”)

(2)赵州桥设计上有哪两个特点?(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没有桥墩,大桥洞顶上有两个拱形小桥洞。)(看图指出大小桥洞的位置)这种设计的好处?(第2段第5句)这种设计的优点?(第2段最后一句)

(3)不容易被大水冲毁说明了桥的什么特点?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能设计这样举世闻名的桥说明了什么?)谁能用“既……又……”关联词写一句话。

(4)如此坚固的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我们带着感情再一次朗读第2自然段。

3、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第三段的第一句话的写法好在哪里呢?(既总结了上文赵州桥的特点,又提示下文将要写赵州桥美观的特点,是个过渡句。)课件展示: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座桥怎样坚固?赵州桥美在哪里?文中是怎么样描写的?栏板上雕刻了哪几种形态的龙?(看图理解文中“缠绕”、“抵着”等词,直观地了解龙的各种形态)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些龙都是什么样的形态,他们都在做些什么?看了作者的文字,让我感觉那些雕刻在栏板上的龙仿佛都在游动,都动起来了,作者描写得真是栩栩如生。雕刻这么美的图案需要什么呢?说明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你们知道为什么栏板上雕刻的是龙的图案而不是别的图案吗?(介绍有关知识,拓展学生知识,丰富课文的内容,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这么美的图案,这么有智慧的劳动人民,让我们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和对赵州桥的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说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谁能总结得说一说?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搜集有关桥的资料和图片,举办小小展览会。(夸一夸赵州桥)

如此雄伟、坚固,而且美观的赵州桥到20xx年11月3日,它已经走过了14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一天,世界各界人士齐聚赵县,共同为赵州桥庆祝1400岁生日,在这次庆祝会上,他们会怎样赞叹赵州桥呢?

引导:此时站在赵州桥上,人们还会很自然地想起它的设计者李春以及参加建造的劳动人民,人们还会怎样赞叹他们?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