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ぐ夏筱沐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及相关意义,能够正确区分、娴熟运用。

2、参读名著《三国演义〉,了解名著,掌握相关歇后语,感悟祖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

3、巩固冒号、顿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并在抄写中积累句子,积累思想。

4、在读读背背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

5、阅读短文,体会意境,感受经典艺术给人心灵的陶冶。

一、多音字组词语。

1、了解多音字的特点:同义多音字、多义多音字。

2、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补充练习多音字。

二、读一幅有趣的对联。

1、了解对联的历史渊源。

2、诵读对联。

三、读《三国演义》,掌握有关歇后语。

1、介绍《三国演义》。学生可以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人物。

2、了解歇后语。

3、诵读理解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4、积累自己掌握的歇后语。

四、复习常用标点符号。

1、朗读理解。

2、抄写积累。

五、读背古诗《清明》。

1、学生诵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六、阅读短文,体会其中的意境。

1、自由读短文,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

2、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

3、摘抄喜欢的语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个打千世界里,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在这些人中,有你的亲人、老师、同学,有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你认为谁最值得尊敬、佩服,为什么让你尊敬、佩服?想把他的事迹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

二、交流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最尊敬或佩服的一个人的事件。

过渡谈话: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这么多可歌可泣的人。其他同学肯定还想说,我们就自由组成小组相互介绍一下好吗?

2、小组相互交流。

谁能用最简练的.一两句话说出敬佩的原因?

3、学生随谈教师随把这些话写在黑板上(可起提示作用)。

4、教师也可以谈最喜欢的人的事迹。

四、拟作。

过渡谈话:你对心目中这位了不起的人物这么尊敬、佩服,想不想把他写下来?

1、出示习作要求,学生读要求。

(1)从身边选择一个最尊敬、佩服的人写下来,要用一两件事写出自己尊敬或佩服的原因。

(2)要把内容写具体。

教师启发谈话:现在就请你起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相信你一定能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写具体,使别人读了也深受感动。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意图:在写作方法上不做过多的指导,目的在于让学生自由表达,倾吐真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理解了课文,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2、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

3、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师小结。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板书]

29 钓鱼的启示

钓到大鱼 兴奋

放鱼回湖 沮丧

受到启示 感激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评析

本教学设计,体现课改理念,落实《课标》要求,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设计实践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导入新课,巧妙而富有层次

本课的导入,根据该课文课题概括和篇尾点题的构文特点,抓课题,抓篇尾,首尾呼应,切入重点,导出问题,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方法,非常巧妙:首先,符合构文特点,突出作者构思成文的写作思路,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重点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学,激活思维,生成问题,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变序的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避免平铺直叙、呆板单一的教学程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础。

二、学生学习,主动而方式多样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探究学习,是本设计的重要思想。为体现这一思想,设计中的(二)、(三)教学环节,以重点问题的提出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读书为重点,通过默读、带着问题读、配合音乐读、体会情感读等多种方式,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和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读书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础上,辅之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与体验。

三、立体探究,综合而力求创新

语文教学讲究整体化、综合化、实践化。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的教学设计,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读文、悟情、辩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立体探究设计的特点和价值。立体探究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教学这一基本规律。就本文而言,学文是基础,悟情是体验,辩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统一于本课的教学实践中,不容偏颇,更不容分割的。在学文中思考,在学文中悟情,在学文中明理。通过品评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质疑辩论,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等具体操作环节的有效实践,基本达到实际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中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创意情境:

山脚下一幢幢漂亮、整齐的瓦房, 学校前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学校四周 树木郁郁葱葱,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 丽的图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自学要求:

1、认真地读读课文,谁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2、找一找,画一画有关的词语、句子。 用“——”画出谁,用波浪线画告诉我 们什么?

对比读感悟美:

A、那漂亮的瓦房就是课堂。

B、那最漂亮的瓦房就是我们的课堂。

A、那平坦的土地,就是操场。

B、那最平坦的土地,就是我们的操场。

A、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很清脆。

B、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是多么清脆。

A、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很悠扬。

B、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是多么悠扬。

观察图画: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山村学校 的样子、说说在学校参 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时的 快乐心情。带着真实地 感受有感情地朗读1、2、 3小节 。

阅读课文:

啊,在祖国的地图上,

我们的学校,

找也找不到,

画也画不上。

但是我们的.学校,

却装得下————

祖国的历史、

今天和未来的理想。

自己读最后一个小节,联系上一个小 节,你有什么问题吗?

? 为什么学校那么小,却装得下祖国的 历史、今天和未来的理想。

  小结提高:

我们的学校虽小,但是在这里,我 们这些小朋友同样快乐地学习,了解古今 天下事,认识中外知名人,笑谈理想抒情 怀,这个小小的山村学校,就是我们成长 的摇篮。一句话,学校虽小,可是我们的 理想却远大的很呢!

朗读全文,假如你就 是这个山区小学的一 名小学生,你将会怎 样向别人介绍你们的 小学校呢?

扩展学习:

你们的学校什么样?可以仿照诗歌的 样子,也向大家介绍介绍。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喜欢爬山吗?能介绍一下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蹬山见闻吗?

(生七嘴八舌介绍自己的见闻)

2、你认为山寨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谈)

3、交流搜集山寨的有关图片、资料。

看来我们对山寨还不是完全了解,今天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一定很大。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儿歌,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儿歌。

2、把儿歌读给同桌听,注意纠正字音。

3、标出生词,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桌听。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条中的生字。

可以组长领读、可以组内开火车读、可以抢读……

5、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品读悟情,想象诗境。

1、自读自悟。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认真读读,根据理解给儿歌配上画。然后再美美地读。

(学生一边读文,一边作画,画过又读,读过再改,在铅笔的沙沙声中,翻书的哗哗声中,关注文本中展现的画面。)

2、小组合作交流。

在小组中读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其他同学的补充下加以改进。

1、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任选一节作为指导理解的切入点。

(1)例如,生:我喜欢第二小节,这是我的作品,请大家欣赏,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画。

(2)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这一节?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

(3)师:这一节介绍了画的主角——山路,让我们也走走这七拐八弯的山路吧,谁在地上画一条山路,我们像文中的登山者那样,左转右转地走一走?

(指名在地板上画山路,集体评选出最符合诗意的小路。)

(4)播放歌曲《山路十八弯》请一名同学当诗人,边走边说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5)生谈感受。

(6)我们读着诗歌,听着小诗人的自言自语,看着他们在七拐八弯的小路上艰难而快活地行走,现在山寨给你的印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小组内交流,评议。

(7)出示重点句“分明是到了山寨,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首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读自悟的主动性,结合上下文理解山寨独特的美——掩映在葱葱茏笼的山林里;然后练习用“怎么”说话;最后感情朗读。

2、同法略学其他两小节。

3、感情朗读全文。

4、通过阅读想象,你对山寨的印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四、拓展练习。

1、继续搜集有关山寨的图片、资料,与小伙伴交流。

2、试着补充文中“……”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 圣诞节 轿车 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出示: 课文中讲了 把 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三、再读课文。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