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幻想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锦集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体验提供空间。

2、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唤起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以利于知识积累。

3、读中悟、悟中读,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体会句子中两个事物的主动和被动关系。

重点难点:

个性化朗读《小花鹿》

教学准备:

课题及栏目等图片、汉字组合体卡片、动物(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教学“我的发现”

1、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

2、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比快,比多。

3、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板书这些字。

4、拓展练习:从“树、春、园”等组合体或字中,选自己最有兴趣的一个,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够拆分的字,小组内互相考一考。

5、又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高兴不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日积月累”

1、“我会接”──词语接龙

(1)以书中词“父亲→亲人→……”为例,通过教师有节奏的'示范读“父亲的亲呀,亲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带动学生跟读接龙,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2)任选一个非课本上的词(如“园地”)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

(3)展示:小组各自带读本组接龙词语,师生共同评价。口号:“日积月累,越积越多!”

2、“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

(1)指名朗读、对比,体会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男女生分读、齐读。

(2)指名练习(师动作演示、引导):“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齐读、体会。

(3)拓展训练。

①以课堂环境、实物等随机内容,结合教师表情、动作演示等,练习由“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头转换。

②教师只以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主说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两种句子的相互转换。

3、“读读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秘地请一个同学藏在讲台后面,带上小花鹿头饰,语言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露出鹿角,轻轻摇摆),你们看它是谁?它可爱吗?

(2)指名说出对小花鹿的可爱的感受,培养情感。

(3)自由读《小花鹿》,读出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评议:读出了小花鹿的可爱吗?

(5)指名同学分别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读《小花鹿》(熟读成诵)。

(6)情感渗透:喜欢它们吗?(小动物走进同学们中间)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次实践活动包括四个板块。分别是“准备材料”、“整理材料”、“设计版面”、“评价”。通过活动,给学生走进普通人、发现他们高尚精神的机会,培养学生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共同办墙报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计划性。

2.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学会合作,培养学生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对高尚精神又明确的认识。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1-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我、他,我们都是普通人。走进普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可以发现许多普通人的高尚精神。让我们办一期板报,主题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采用读书、看报、咨询、上网等方法搜集资料,选择目的地。

二、准备材料

采访父母单位敬老爱幼的叔叔、阿姨,写成稿子。

给班里的热心人拍张照片、配上简练的'文字。

从报纸上剪下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的事迹。

……

三、整理版面

1.根据稿件内容、形式进行筛选。

2.做到体裁多样,内容精彩,版面图文并茂,书写整洁。

3.按要求进行缩写、改写。

四、设计版面

1.带领学生在黑板上做一个草图

2.提示进行小组分工

五、评价

标准:

1、内容范围是否广泛

2、表达是否多样化

3、装饰排版是否合理

4、整体效果是否吸引人

5、书写是否整洁、及有突出的创意

评价:

1、组织学生观看

2、发评价表

3、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单元小结(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单元小结

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情况的评价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过一段就要“回头看”,进行总结,如发现不足,就要调整学习方法。一个单元学完了,做一个小结。

二、评价过程:

1.自评:说说自己开学以来的进步与不足。

要求:语言要通顺一些,说具体一些。

2.小组互评:组员们互相评价进步与不足,要实事求是,不能以主观意愿去评价别人。

3.老师评价:客观的评价每个学生的进步与不足。

4.自己经几方面的评价总结一下。

5.写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以及应该怎样努力。

要求写的具体不空洞。

6.老师全面总结班里的普遍进步现象以及个别不足的情况。

指明努力方向,尤其是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根据同学老师自己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在这一单元的学习小结,语言要通顺,可以从学习这方面,可以学习,习惯等多方面总结。

及时总结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可以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

2. 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态度、性格,结合社会实际,理解小说的主题。

3. 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二、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形象,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题

四、学习方法:

自学——讨论——探究——拓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

2.作者简介

莫泊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解决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撬开( ) 煞白( ) 诧异( ) 牡蛎( )( ) 别墅( )

褴褛( )( ) 女婿( ) 嘟哝( )(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ié( )据 zhàn ( )桥 阔chu( ) zāota( ) 手pà( )

端xiáng( ) zhuàn( )钱 莫míng( )其妙

3.解释词语

拮据 褴褛 阔绰 恭维 张皇 端详 十拿九稳 与日俱增 狼狈不堪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速读全文, 尝试复述故事梗概,初步感知小说内容。

2.小组内复述故事

3.各小组选代表展示

4.师生一起理清小说层次,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四)精读分析人物形象

1、浏览全文,完成下列任务。

(1)说说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

(2)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在课文中做批注。

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 利普 夫人、于勒、船长、旁白

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3)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哪些事情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这些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展示

(五)问题探究

1.《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2.“我”在整篇小说中的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讨论文中的悬念设置:

①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学生交流

班内展示

②小说的结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妇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从中可见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六)总结学习收获

你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生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口头表达训练:

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间将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展开联想

(八)结束语

(九)布置作业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鸟。

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识一类字和二类字;学习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

第二课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意思,体验文中情感,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看课文动画,整体感知

三、以读代讲,引导感悟

1、出示填词练习:()的小鸟

大家看得真专心,现在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告诉大家?这是一只()的小鸟?

a、“可爱”,“非常可爱”指导读词语,突出“非常”。

b、给“非常”找近义词。

c、划出树上些小鸟非常可爱的句子,练习朗读。(教师从颜色、机灵的眼神加以指导)

d、练习用“非常”说话。(指导注意把话说具体,如:小红学习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是100分。)

e、再读第一句。

2、你们喜欢这只非常可爱的小鸟吗?文中的“我”也很喜欢它。往下读你们就知道了,齐读(第一段的二、三两句)

3、师:突然,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什么是焦急你们知道吗?(非常着急)这两只鸟在焦急的说着什么呢?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自己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a、学生自由读书。

b、学生想象发挥。

c、指导学生在表演中理解“焦急”,练习用“焦急”说话。

d、听到小鸟焦急的叫声,我多心疼它们呀!齐读第三自然段。

4、师:我喜欢小鸟,心疼小鸟,所以,我决心放它回家去。

5、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呢?谁知道?你怎么知道的?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指导背诵

多么可爱的小鸟,多么善良的小朋友,这样的一个故事,如果我们能把它背下来,讲给更多的人听那该多好呀!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它背下来吗?试试看!

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互背)

五、扩展练习

小朋友放小鸟的故事被我们附小电视台的小记者知道了,他们想采访那位放小鸟的小朋友,现在,你们都来当一回放小鸟的孩子,老师就是那一位小记者。采访马上开始,准备好了吗?

1、你放走的小鸟是什么样子的?

2、你喜欢那只小鸟吗?为什么要把它放了?

3、那你以后准备怎样保护小鸟?

六、总结全文

这一节课,我们见到了非常可爱的小鸟,当了一回动物语言翻译家,还接受了电视台小,知道了鸟是我们的好朋友,下一节课,我们还要练习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精彩呢。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五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会讲故事。树立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头饰、奖励标志等。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询问学生喜欢小鸟吗,都知道有那些鸟,各有些什么特点,认为小黄莺唱的歌好听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出示课题“小黄莺唱歌”。

二、认识生字

启发质疑:小黄莺是怎么唱歌的?发生了什么事等等。

1、教师进行范读。

2、学生自己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生字。

3、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自己不认识或认不好的字。

4、教师指名识字、正音(2--3名)。

5、同桌用卡片检查识字、对全对的学生进行奖励,并说说不好认的字是怎样记住的。

6、小老师进行检查。(检查时个别字可让学生组组词、或说句话。)

三、初读课文

1、师明确读文要求: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流利。

2、采用个别读、集体读、两人轮读等多种方式,力求读通畅,并及时进行评价。

四、精读理解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指导学生精读体悟。

1、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

小黄莺第一次失败后的灰心丧气;妈妈亲切、和蔼、鼓励的'话语;小黄莺经过努力后,又一次上台,表现出的轻松和欢快的心情等等。

2、小组讨论小黄莺唱了几次歌,为什么最后能唱好?然后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如当妈妈要小黄莺努力练歌时,它是怎么想的?从那以后,它又是怎么做的。然后四人小组针对联想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4、交流各小组联想内容。

5、有感情朗读。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首次接触到苏教版的教材,对教材的编排非常喜欢,觉得这是比较接近语文课的一种教材。《秋声赋》在本册课文中被编入第四个文本研习专题:笔落惊风雨。这一安排体现了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在教材处理时会借助对文本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这一专题的编排有一个特点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编者在概括诗词赋时分别使用了这样三句话:“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文以气为主”。我认为诗词文均是作者肺腑喷出之“气”,编者这样说只是一种话语表述的方式,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可把此作为互文见意来理解,绝不能曲解,把这三句话作为三者的不同特点以至误导学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熟悉《秋声赋》这篇文章;

2、 在朗读中体会赋文的特点;

3、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初步了解欧阳修;

【教学重点:】

同目标1、3。

【教学难点:】课文的二、三段用语典雅,引经据典,体现了赋的特点。可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学习中很可能会象文中的童子那样“垂头而睡”。

【教法设计:】

针对教学目标,本课在诵读的基础上,以问题带动学习的参与,生成课堂。

【教学过程:】

一、 以课文在全册的位置分析导入

二、 诵读

1、范读,整体感知(如能找到好的诵读资源最好,否则由老师范读)

2、学生读,扫清字词障碍

3、师生边读边议,找出文章的'思路:

夜读――闻秋声――童子所见――欧阳子所感(此为文章主体部分)――童子昏睡

(在此环节,可顺便解决赋体文的特点问题)

三、 问题设计:

1、欧阳子对秋声的描述如此优秀(千载以下,此文仍在传诵即是明证),可童子们为何听得“垂头而睡”呢?

2、如何才能把“课”讲得更生动,你能帮欧阳子出出主意么?

[对问题一的讨论,要紧扣文本。在讨论的起始,为了活跃气氛,可以以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来与之比较。可这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要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来突破对课文难点的学习。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

对文本解读发现的答案举例:

(1)欧阳子是夜读有感,发而为文;而童子没有感觉,是在欧阳子的指使下被动听“秋”;情感基础不同

(2)欧阳子采用赋体来形容秋声,童子没有这么丰富的知识积累,故而不懂;文化基础不同

(3)欧阳子历经沧桑,而童子风华正;人生感悟不同]

[对问题二,只作为学生对文章学习的感悟与吸收,属发展范畴。如课堂不能完成,也可留作课外作业]

四、 小结

本部分为对课文内容短小精致的描述,是老师上课重点“灌”的内容。说到这里,我认为,高中语文课的学习,其精粹内容,对文化的传承,绝对以老师的“灌输”为主,学生讨论,课堂生成都只是为下面的“灌”打基础,以使“灌”的过程自流流畅,水到渠成。仅仅停留在“生成”的课堂对高中生来说是一种浅层次的课堂。

五、 作业

在熟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本详细的注释,翻译全文。

(本次作业即是对第二课时所做的预习。第二课时预计在第一课熟悉文章、了解作者的基础上,从文字细节上去“读”课文,以解决文言文学习中的知识积累问题。)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一就的句式,会用帮助造句。

3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和不畏千难

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教学;学习默读课文;会用帮助造句。

三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复述课文;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里的字词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和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四教学准备:

《宝莲灯》的碟片、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

6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求:

认真观看动画片《宝莲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学过的《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表达的是唐朝诗人孟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今天我们要观看一部动画片《宝莲灯》,讲的是一个男孩练好武功解救母亲的故事。

2提出观看要求:观看时注意力集中,不插嘴,不议论。3学生观看《宝莲灯》

二《宝莲灯》就是按照《劈山救母》这篇课文改编的`,回去熟读《劈山救母》(一)(二)这篇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学会《劈山救母》(一)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观看了动画片《宝莲灯》,今天,我们在来学习由《宝莲灯》改编的课文《劈山救母》。这个故事比较长,要分两课来学。先学第一部分。

二齐读课题,学习题中生字。

三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讨论。

3齐读课文。

4通过观看《宝莲灯》和熟读课文《劈山救母》(一)这篇课文,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孩子?

5交流: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孩子?他是怎么习武练功的?

出示第四自然段

圈出: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腰酸背疼

四学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析识记字型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

巩固字词,初步认识一就的句式。复述课文,完成部分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劈山救母》(一)中的词语

二默读课文,思考每段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沉香没有见到妈妈

听爸爸说妈妈善良被二郎神(心狠手辣)压华山

习武练功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

练就一身武艺

三利用板书复述故事。

1自由练说

2同桌两人交替说、听,互评。

3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见课文练习4)

2照样子,用一就的句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3指导完成语文练习册。

第五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劈山救母》(二)中的生字。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继续学习《劈山救母》的第二部分

二读课文,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讨论。

3齐读课文。

4通过观看《宝莲灯》和熟读课文《劈山救母》(二)这篇课文,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孩子?

5交流: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圈出:

翻过高山跨过身涧野果充饥泉水喝喝

磨出血泡划下血痕(不在乎)

他是怎么解救母亲的?

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三学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析识记字型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六课时

教学要求:

巩固字词,会用帮助造句。复述课文,完成部分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默读课文,指名说说每段主要讲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救母心切

厉尽千心万苦:

翻过高山跨过深涧野果充饥泉水解渴

磨出血泡划下血痕

沉香仙人送神斧

帮助他打败二郎神

劈山救母举起劈去

一声巨响劈成两半

重见天日扑进怀抱

三利用板书复述故事。

1自由练说

2同桌两人交替说、听,互评。

3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见课文后练习四)

2用帮助造句,先口述,再写下来。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了高山()了仙人

()了深涧()了二郎神

()了血泡()了天日

()了血痕()了怀抱

4完成语文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汇拢、土岗、陈列、乐章” 等词语。激发学生热爱

掌握“汇拢、陈列、土岗、乐章”等词语。

3、学习××××××××××。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有关树叶的知识。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识记生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汇拢、乐章、陈列”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

3、查阅有关树叶的知识和作家葛翠琳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审题导入,设疑激趣。

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 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课题为什么又叫《绿叶的梦》(悬疑)。

三、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如“戒、刺”。

2、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文中重点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感受。

3、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五、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

3、在没读懂的地方做标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语文教案 篇9

【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作者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始,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

白鹅

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