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冷兮め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教学过程: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7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

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齐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交流)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呢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分享曾经煮熟的收获)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针对读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得到的收获。

3、齐读四由名言。

4、抄写四则名言。

  四、补充一些名言分组进行研读,并交流收获。(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五、作业

 课外记熟这四则名言,找来鲁迅的名著读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与积累,提高阅读量,激发学生多渠道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阅读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与积累

1、审题。

2、自读《今古贤文》,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交流对《今古贤文》的理解。

4、练习诵读,准备表演。

5、配乐表演。

6、背诵 形式:小组比赛背诵;集体背诵;接力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这句话出自《学与问》,让我们一起认真读这两句话,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含义。

3、指导书写。

(1)观察作品,整体感知,从大小、布局、形状上去观察、揣摩。

(2)练习,书写时注意用笔的轻重 ,讲求提、按、顿、挫。

(3)反馈。

(4)面批,并进行指导

4、小结。

  三、作业。

1、读背诵读部分内容。

2、写一段话,用上《古今贤文》中的句子。

3、练习写好钢笔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2、学写毛笔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时 最爱吃哪些蔬菜?(练习说话)

2、今天王老师带大家到种植蔬菜的地方去看看,你们高兴不高兴?(出示插图)

3、仔细观察图,说一句完整的话。

4、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识字二的《菜园里》一课。(板书课题:菜园里)

二、学习词语:

1、王老师这里准备了许多蔬菜,小组长带着组员来认认这些菜,仔细观察,也可以摸摸,开始吧。

2、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摸到的说一说。

3、请同学们拿出词语卡片读读这些蔬菜的名称,自己拼读音节,读准字音。

4、刚才大家已经自己读了词语,你们愿意不愿意在小组里读?

小组里选择喜欢的方式再读词语。

哪个组愿意到前面来读,先说说怎么读的。(请2-3组读)

5、大家想不想玩认词游戏呀?你想玩什么?

小组里商量一下就开始吧。

6、刚才同学们读了词语,又玩了认词游戏,都认识这些词语了吗?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请三位同学分别领读三行词语)

7、现在王老师要考考大家,火车火车呜呜开,开到第X组。(开火车读词语)

8、谁在家里帮妈妈买过菜?你们真是好孩子,今天妈妈要加班,请你来帮妈妈买菜,妈妈写了一张条子放在篮子里,你按妈妈的吩咐去买菜。(请三人来做游戏)

他们都买好了,我们来检查检查买得对吗?

请这三位同学带着大家读他们手中的词语。

9、大家看王老师这有这么多蔬菜,简直可以开一个蔬菜商店了,谁愿意当小售货员,介绍介绍这些菜。

三、学习认读生字:

1、现在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和你的组员一起读读,注意读准字音,有不会的`可以请教组里的同学。

2、哪个组愿意到前面来读?

3、今天我们又交了7个生字朋友,同学们在生活中也看到了这些生字朋友,把你们找到的说一说。(生出示找到的包装袋、报纸等)

4、这些字还想交更多的朋友,谁能帮帮他们?(任选生字组词)

四、写字:

1、今天我们还要学写两个字。(出示“卜”“心”)认识这两个字吗?

2、学习“卜”:

(1)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2)仔细看,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3)(出示“卜”的书写动画)仔细看,伸出手指写一写,再看一遍。

(4)打开书,描写这个字,再写一个。

3、学习“心”:

(1)在“心”字中有一个新笔画,叫“卧钩”(学生跟读)。

(2)(出示竖弯钩和卧钩)卧钩和我们曾经学过的竖弯钩有什么区别?

伸出手写一写。

(3)(出示“心”字)大家看“心”字有几个点?这三个点的方向一样吗?(对,向左写的点叫左点,那向右写的点呢?)

(5)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心”的笔顺。(放演示动画)

(6)师范写:注意第一个右点写在卧钩里,最后一点写在卧钩外面。

(7)生练写。

(8)评价。利用投影打出学生的字:看看他们写得哪好哪不好。

五、拓展:

1、今天,我们一起到菜园里,认识了九种蔬菜及他们的名称,你还见过哪些蔬菜,用一句话介绍介绍。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读通课文

1.导言引入,揭示课题。

简要回顾《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谈话引入,欣赏了北国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再去测览南海边的香港。提示课题。

2.自学课文,自主阅读。

(1)提出自学要求:①读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读准课文;②根据连接语阅读提示要求,读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③读读课文,想想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明白,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辅导。

二、讨论与交流

1.分组讨论。①讨论交流生字词意思的理解等;②讨论交流问题课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③提出读不明白的'地方,并进行讨论解决,互帮互学。

2.全班交流。

3.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后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从购物、美食和旅游三个方面,说说为什么人们把她称为东方之珠)。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带着阅读感受(对香港的热爱),自由熟读课文。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比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综合与拓展

1.交流:和同学交流交流你知道的香港。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特别是本课词汇非常丰富,如: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举世闻名、五颜六色、五湖四海,要注意积累。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因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繁殖、蔬菜、预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师生引读,感受第一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段的构段方式;采用填空补白的方式,背诵和积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边读边思”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初步体会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品评咀嚼“差不多、估计、比较”等词语,初步体会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六单元 学情分析:

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说几个含有“日”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旭日东升 日落西山)

早上,旭日东升,把阳光和灿烂带给大地;傍晚,日落西山,劳动了一天的太阳要到西山后面去休息了。

2、后羿射日,知道这个神话故事吗?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前两句(学生自由读)

(2)、说一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指名说)

理解:寸草不生

3、《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与这个神话故事在写法上完全不一样。课文给我们介绍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逐节朗读1—3自然段,引导学生把每个自然段分别读成一个字“远”、“大”、“热”。( 读书,把一段话读成几个词,甚至是一个字,这是一种本领。)

2、同桌一起读4—8自然段,把他读成一句话。

3、理清文脉:

远、大、热是在写太阳的——特点,后面课文介绍了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三、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 学习课文(l-3自然段)

(一)、远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1.5亿是个数字,从数的进位感受1.5亿是个相当大的数字。读句子。板书:列数字

(2)、“1.5亿公里远”到底有多远?课文中怎么说?指名读。

(3)、用我们熟悉的“步行”和“坐飞机”来举例子,(板书)两个例子之间用“;”,男女生分读。

(4)、3500,二十几,这些也都是在列数字,板书:列数字。

(5)、朗读。课文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让我们更形象地感受到了“远”。

2、听老师读。教师故意落下“差不多、几”这几个词。

没有办法考证,没人知道,所以用上这几个词,这样表达更加精确。(朗读句子,感受科普文表达的精确性。)

3、这段话先讲什么?再讲什么?(这段话从传说引出,再说明实际情况,中间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说明实际情况(“其实”))

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自由读“大”、“热”的语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来介绍的?让学生动笔划划句子,谈谈感受。(给学生动笔思考的时间。)

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拨)

1、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理解“抵”——“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130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样一比较,更显出太阳的大,这种方法就叫作比较。读句子。(列数字)

2、热——“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列数字)

(1)、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 ,联系生活体验。(炎热的夏天一直想呆在空调房里吃冰棍,不敢出家门一般只有39°c左右,开水很烫手也只有100°c,)6000度呢,连钢铁……

(2)、点拨——“估计”,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3)、读句子。

(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读课后的相关资料。

(三)、理清三者间的关系:

1、这二自然段话写了“大”,还写了什么?“大”与“远”的联系。读句子(因为……所以……)

2、用同样的句式说“远”与“大”的'关系。如:太阳是个大火球,因为太远,所以感觉不到那么热了。

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假设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同桌之间认读生字。

(2)重点指导“抵”、“氏” 、“繁”、“蔬”等字的书写:

A、让学生比较“抵”、“氏”两个字,强调“抵着”的“抵”需要底下点的支撑;姓氏的“氏”可没有一点。

B、“繁”字用拆字法,“每”、“攵”、“系”去掉一撇组成,上宽下窄。

C、“蔬”字是形声字,蔬菜是植物,“蔬”字是草字头。

(3)读写词语:差不多 估计 繁殖 庄稼 预防

并用“差不多、估计”这两个词语说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用上“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自由说说太阳的特点。

2、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大”“远”“热”之间的关系。

二、感受太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 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

学习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课文的哪一段话最能说明关系密切?

(通过最后一段话的学习,辐射到4—7自然段)

(一)、自学4—8自然段,课文哪一句话最能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再读4—8自然段,联系相关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为学生的表达搭建平台)

如:有了太阳,植物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有了太阳,动物才能生存,繁殖……

有了太阳,人类才能舒适的生活……

(触摸第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正反两方面描写。)

有了太阳,才能形成风雪雨露……

有了太阳,可以防治疾病……

一句话,有了太阳,才有

如:如果没有了太阳,植物就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如果没有了太阳,动物就不能生存,繁殖……

如果没有了太阳,人类就不能舒适的生活……

如果没有了太阳,就不能形成风雪雨露……

如果没有了太阳,就不能防治疾病……

一句话,如果太阳,就不会有

(三)理清4-8自然段的关系。

前面的4-7自然段是具体说明,第8自然段是总结。前面的自然段是具体举例子说明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四)再次朗读第八自然段,先正面再反面与最后总结。反义词:光明—黑暗,温暖—寒冷。

(五)积累:地球上的( )和( ),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 ),到处是( ),没有( ),没有( ),自然( )。一句话,没有太阳,( )。

三、总结全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1、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2、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又那么高,距离我们那么远,才能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才会有我们美丽可爱的世界。推荐《妙不可言的位置》一文。

四、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必须背诵最后一段)

(2)、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3)、练习写《太阳的自述》。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

一、提出目标,明确任务

1.常言说得好,“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文章不厌百遍改”。因此,对于我们自己写好的文章,一定要及时地修改。今天,我们就来评改昨天的习作。(板书:习作评改)

2.请大家回想一下,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板书:具体地叙述发现,真实地表达感受。)

二、自由朗读,体悟写法

1.拿出自己的习作,读一读,把写自己发现的句子找出来。

2.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教师预设的问题有:小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写生米特点的部分,小作者是围绕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描写熟米的部分中,小作者又是围绕着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在你们完成习作时,我发现了有一位同学不是这样叙述的,我们来听一听。请穆为铮读一读叙述自己发现的部分。

预设的问题的有:听出来了吗?他是怎么写的?你喜欢哪一种?

4.喜欢哪一种方法,就采用哪一种,这就叫不拘一格地叙述自己的发现。

三、品读赏析,体验成功

1.很多同学的作文纸上都有红红的波浪线,这是告诉你,你写的句子十分的精彩,愿意把你写的精彩句子和我们一起分享吗?

2.你们最喜欢谁写的句子?那好,我们请他们再读一读,说说它妙在何处?

3.我还搜集了几位小伙伴写的精彩的句子,想再听听吗?听完之后,还要请你来点评。(使用投影)

四、边读边想,读中修改

1.我的电脑里还有两位小伙伴的句子,写得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使用投影)

2.你能再读读,帮助他们修改修改吗?

五、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你们可真是修改的高手,下面请你们这些修改文章的高手来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吧。看看习作中的发现是否写得具体,感受是否真实,句子是否通顺。

3.谁愿意读一读自己完美的习作?

六、作业

请将修改后的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习作本上。

教师简介

王振刚,男,24岁。毕业于天津市河西区第二师范学校,后又就读于天津市南开区职工大学,取得专科学历。自工作至今,一直在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任语文教师,现为小学一级教师,工作六年来,曾担任1~4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

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教案、札记100余篇发表于《中国教师报》《辅导员》《教书育人》等全国、省市级刊物上。为学生所撰写的学法指导、课文助读、试卷达100余篇发表于《语文学习报》《读写知识》等刊物。指导学生所写的诗句、童诗、习作近六十余篇发表在团中央《辅导员》《新作文》等全国、省市级刊物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dn”。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补全课题)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unia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读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桑叶,蚕卵,蚕床,蚕山,吐丝,茧子,盖新房,蛾,从此

(3)读顺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桑叶,从此,瘦

钻出,换上,卵,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桑叶:(用图或实物讲解)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书上插图)。

蚕山:(看实物或图)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看图)蚕的.成虫。

从此:从这时起。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此:左右结构。左部“止”第一笔是长“竖”而不是短“竖”,第四笔是“提”而不是“横”;右部“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笔相连而不交叉,不能写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旧:开头两“竖”长度相当,上下间隔相等,“日”框内部一“横”连左“竖”不连右“折”,底部一“横”既连左“竖”又连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笔改“横”为“提”,右连第三笔“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横”宜收紧些,下面“口”形上宽下窄,体形稍大,使下部平稳。

蚕:上部首笔是“横”而不是“撇”,第四笔“捺”起笔处连“横”而不连“撇”。“撇、捺”舒展,预留下部空隙写“虫”。

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

钻:左右结构,左右宽度相等。左部“金字旁”开头两笔占位略宽,盖住下部笔画;右部首“竖”挺直,“横”画宜短,左连“竖”画,下面“口”形写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稳。

娘:左部“女子旁”写法同“姑”字;右部“良”首“点”宜高,第二至四笔应横向收紧,“竖提”长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两笔,“撇”连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

盖:上下结构。上部“羊字头”开头两笔一侧“点”一撇“点”,三“横”间隔均匀,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

”体形宽扁,框里两短“竖”,分别同左右两“竖”画走势相应,而彼此对称,平分成框里三个空隙,末“横”特长,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稳定。

裳:上部宜纵向收紧;下部“衣”的“横”画宜短,“撇”画稍长,“竖提”偏左定位,最后的短“撇”连于长“捺”,下部四笔体形宽放,保持全字稳定。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注意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

札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吐丝,蚕姑娘,吃桑叶

换上,从此,暖洋洋,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卵一蚕)问:“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

(板书: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吃桑叶、睡、脱、醒)教师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4)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白”)这反映了什么情况?(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板书:又黄又瘦)还有什么词语换了?(“就”换成“又”)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对,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蚕眠的情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情况。

三、指导背诵

看提示(写在小黑板上)背诵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____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2.看提示背诵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四、课堂作业

朗读、练习背诵第l-5自然段。

札记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诵第1-5自然段。

二、继续细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

看)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请你把这句读一下。(学生读)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板书:吐丝结茧)

(5)齐读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板书: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斩帛”;士田烟嫱n夺Z右茁辟㈠柞“并下宙”*徂会括而有趣。请看第31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4)看31页上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5)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结_____,最后_____开了窗,飞出了____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初步认识句子的并合(课后练习4)。

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

(1)各人自读,体会。

(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

(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三句的?(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号改为逗号,把第二句开头的“蚕姑娘”去掉,这就并成了第三句)

第二组三句话的练习方法同此。

2.背诵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押韵的字写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白¨向宙*白、

(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评议。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诵。

3.背诵全文。

(1)全班背诵。

(2)指名背诵。

4.书面作业。

(1)扩词。

蚕()()()()

换()()()

丝()()()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红通通,黑白,绿亮

札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1.找春天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画面引入

观察春天的图画,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四、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复习巩固

1.同桌抽读生字。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

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背诵课文。

4.个别抽背。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

3.重点指导“溪、摇、躲、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

部件。

4.学生练习。

四、同桌合作学习,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六、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可以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 板书设计:

找春天

小草 野花美丽

嫩芽

小溪

教学反思:

2.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对象:三年级学生

二、时间: 10月13日至11月7日

三、活动背景:

三年级,是钢笔字写字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初次接触、使用钢笔都觉得很新奇,但接踵而来的是:三天两头就有学生报告钢笔坏了、少了,作业本上的三花脸也比比皆是。究其根源,问题就出在钢笔的使用方法不当上。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分析,把多种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实践能力。

2、通过本次活动学会正确保管和使用钢笔,延长其使用寿命。

3、能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利用钢笔写出整洁、美观的作业。

4、设计出更加实用、美观的钢笔。

五、成果形式:

1、学生的习作、作业、图画、摄影等。

2、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握笔运笔的方法和写字姿势(图片、摄影、文字)。

3、学生的经历、体验、体会等。

4、倡议书。

5、举行“我爱钢笔”主题活动,综合展示活动成果。

六、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分析现状,提出问题。有的人钢笔没用多长时间就坏了、少了,有的同学作业本上有很多墨点,很不美观,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办呢?

(二)、学生组建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活动内容分选项目与自选项目,各小组根据成员特点,制定小组活动。教师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审视的可行性。

自选:

A组:调查同学们在使用钢笔与保管钢笔上存在那些问题,想一想该如何改进,写出收获、体会。

B组:收集资料并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保管钢笔?请讲解并演示。

C 组:按从外到里以及如何使用的顺序,观察自己的钢笔,写一习作。

D组:针对现有不足,设计出更加美观、实用的钢笔,争取申请专利,并可与生产厂家取得联系。

必选:

1、每人书写一份整洁、美观的作业参加展览。

2、交流拟定倡议书。

(三)、活动成果展示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