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走进纽约..

走进纽约..

情の殇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走进纽约..

luoluo1998 目的要求: 1. 学习文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2.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学习文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难点: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一、预习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二、导入1.作者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本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纽约简介纽约,美国第一大城市,也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有“美国门户”之称。纽约人口约1809万,面积约828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纽约。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听朗读带,正音并思考:纽约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学生交流,自由发言。在美国曾有这样的谚语:你如果爱一个人,请送他去纽约;你如果恨一个人,也请送他去纽约。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的纽约,高楼林立,建筑雄伟;车水马龙,交通发达,生活节奏异常快速;声响嘈杂,灯光如昼。在纽约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另一面,则是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所以文中写只有小松鼠“没有追求,没有压力”,反衬出生活在纽约这样环境中的人们,“远不像小松鼠那么轻松自在”。四、弄清各段大意1、纽约高楼林立,街道纵横交错。2、登高俯视远眺3、赞叹纽约现代文明4、车海人流中的感受5、夜色中的纽约五、探究:1、作者是如何体现纽约建筑的多和高的?学生讨论交流:把高楼比做山峰,把高楼之间的街道比做沟壑。高楼多得就象全世界的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纽约,山多得好象在那儿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博览会。因为楼高,人走在街道上像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天窄得只剩下纵横的蓝线。作者用极度夸张的语言,突出纽约楼高而多,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文中“汇拢”“举行博览会”把静态的楼写活了。2、作者是怎样写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与大的?学生讨论交流: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比作擎天的椰子树和长颈鹿,而把周围的建筑比作蒿草和玩具,这种夸张的比较令人一目了然,作者还把静态的楼写成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把楼写动了,写活了。另外还把这三座高楼比作珠穆朗玛峰和超级巨人,极力描绘楼的高与大。3、第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黄土高原。(2)啊,纽约,这就是纽约!……呼吸和脚步。学生讨论交流:(1)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在为自己的故乡“飘荡着最美的民歌”骄傲和自豪之时,面对繁华的纽约,感受到了两者之间的差距,故乡“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作者期盼着落后、封闭的故乡能早日繁荣富强。(2)这是作者发出的由衷的感叹。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使作者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感到必须调整脚步,力争赶上。六、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写作特点学生讨论交流: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统一。1、长短句结合。短句的使用如:“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仍是沟壑、沟壑、沟壑。”表现了高楼林立,人在沟壑中不知东西。又如:“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突出了楼高风急。又如:“路。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隐没的线。圆圈……”突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公路、立交桥上的情景。这些短句语言节奏急促,恰当地反应了纽约紧张的生活节奏。纽约快节奏的现实生活,只有用快节奏的语言来表现。2、大量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把大楼比作山峰、树、长颈鹿、巨人,把纽约比作巨大的按摩器,把车比作甲虫等等。令人闻所未闻,充满了新鲜感。排比如“没有真的 岩怪石,没有真的……,没有真的……,有……,有……,有……”很有气势,让你透不过气来。文中极度的夸张,有夸大的,如登楼如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有缩小的,如“蒿草”、“玩具”、“甲虫”等等。很有趣味。3、疾猛的节奏课文从头到尾,都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比喻接一个比喻,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夸张接一个夸张,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富有生气。充分表现了纽约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风采。七、小结作者以高超的文笔,逼真的反映出了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生命勃发的现代文明。八、作业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2、思考与练习二、三 作者邮箱: feifei_1@163.net

[1]

走进纽约..由爱学吧网教案频道http://www.ixbw.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纽约走进

走进纽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