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争端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语文教案8篇【热】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

福的情感。

3、将古诗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荡漾激情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同学们,老师这有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神话故事吗?(课件出示图片)

2、小结:神话故事生动有趣,想象神奇,寄托了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

二、导入新课

1、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课件)

2、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听完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与这个神话故事有关的一首古诗。

3、认真看老师写题目。(板书:乞巧)师提示学生注意“乞”字音变调。生齐读。

4、理解诗题。(1)区别“乞”和“气”,指导书写“乞”字。(课件)

(2)给“乞”字组词,理解诗题。(课件)

“乞”就是乞求的意思,那什么叫“乞巧”呢?哪位同学能将你预习所了解到的告诉我吗?

师:乞巧是七夕这天主要的民间活动,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5、简介作者林杰。(课件)

三、读悟全诗

1、听了林杰的介绍,很想去读读了吗?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快打开书翻到122页读读吧!(课件出示古诗)

2、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把每个字音读准,反复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

3、学生自由读诗。

4、多种形式的读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一读】读准确 读后学生评议是否字正腔圆。

【二读】读得有节奏 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合理停顿。师生合作读出节奏。

【三读】读出味道

(一)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理解宵——霄

师: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课件出示:宵—霄)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2、师:(课件出示夜空图)你们看,这就是七夕的夜空!能形容此时的天空吗?诗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夜空?(碧霄)

3、师: 每年的七月初七,星空闪烁,多么美丽的夜晚,让人遐想,让人想

起那牛郎织女天上相会的传说。(板书:天上相会)古诗中哪句是描写这个情景呢?(课件)引读诗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生齐读:七夕今宵看碧霄)指导朗读,“看”字轻读,读出不忍惊扰牛郎织女的感觉。

(二)走进神话意境——“牵牛织女渡河桥”

过渡:读着诗歌我们都发现了这里藏着一位姑娘呢,她的名字叫——(学生:织女)。除了藏着这位织女,还有一位男子,他的名字叫______(学生:牛郎)

1、刚才我们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见一面容易吗?为什么?(课件)他们在谁的帮助下才能见一面?(课件)

2、是啊,牛郎织女日也盼,夜也盼,终于盼到了相会团圆的时刻,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师:让我们在读中再次体会牛郎一家团聚的的喜悦吧。(指导读——牵牛织女渡河桥)

(三)吟咏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课件出示三四行)

2、师:在这七夕之夜,人间的.人们正家家(学生接念——乞巧望秋月)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学生想象回答)

3每个地方乞巧的方式都不一样,除了诗中提到的对月穿针的做法,你们还了解到哪些乞巧的习俗。(学生汇报交流)尽管她们乞巧的方式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向织女乞巧的心愿,只因为织女有一双巧手,织女在天宫里不停地织着云霞,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杰作。(课件,出示彩云图片)

4、你想用哪些词句来形容这么美的云霞?指生说。

是啊,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美不胜收,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板书:人间乞巧)希望自己也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女儿节。

5、师:乞巧节是古代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你能想象千家万户都在乞巧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吗?”(热闹的场面)

6、师:你怎么知道人很多?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家家乞巧望秋月)哪个词最能说明人多?(家家)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有的在小院里,有的在家门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难怪林杰写到——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指导读。

8、师: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9、师: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人间企盼、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

师:我想,人间的少女们除了乞求手巧,还有许多的心愿要乞求。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乞巧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民间的一首《乞巧歌》)齐读。

10、交流:如果这些愿望都能实现,我们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因此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出示)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11、其实,除了唐代林杰笔下的牵牛织女,历代许多诗人都曾被这个美丽的传说感动。(课件配乐出示历代诗人吟咏“牵牛织女”的诗句,引导学生读)

虽然年代在变,但是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依然未变。

(四)咏叹经典

1、小结诵读:(课件)

师:当七夕之夜我们仰望清朗的夜空,发出感叹

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生读。

师:站在这碧霄下,我们仿佛看见那茫茫的银河想起了——

出示“牵牛织女渡河桥”,生读。

师:少女们仰起了头对月穿针这叫——

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生读。

师:穿织出了多少美好的心愿——

出示“穿尽红丝几万条”,生读。

2、师: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表现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我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想读读这首诗。你们能给个机会给我吗?(课件配乐)

3、请同学们也在音乐里自由的朗诵吧!(课件)

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

5、你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你们愿意为林老师和在座的老师乞取什么呢?

6、好的,谢谢你们。我这里有一组再现乞巧场面的镜头,请欣赏。乞巧场面欣赏。(课件)

机动环节: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课件)

四、总结:

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得到幸福!下课!

板书设计:

乞巧

天上相会

人间乞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4、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过程与方法

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万分省略等到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资料交流: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 “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 “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三、介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读

2、译(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理解感悟(把握内容、挖掘内涵)

4、掌握古汉语知识与古文化常识。

四、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明确下列汉字的读音:

阳夏( jiǎ ) 辍耕( chuò ) 鸿鹄( hú ) 闾左(lǚ ) 适戍(zhé shù ) 当行(háng) 度已(duó ) 数谏(shuò jiàn)罾(zēng )间令(jiàn ) 篝火( gōu ) 忿恚(huì) 果笞( chī ) 宁有(nìng )攻蕲( qí ) 铚、酂(zhé zàn ) 柘、谯(zhè qiáo )千骑( jì )社稷(jì ) 怅(chàng)

嗟(jiē) 鹄(hú) 酂(zàn) 柘(zhè) 度(duó)烹(pēng) 徇(xùn)陈胜王(wàng ) 披坚执锐(p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五、新课讲授:

1、全班朗读第一段

2、自读自译:辍耕之垄上:辍,停止;之,到、往。若为佣耕:若,你;

3、提问理解

⑴、陈涉是什么出身?

明确:“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⑵、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4、全班朗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5、自读自译:闾左:借代贫民;次当行:编在戍边队伍中;会天大雨:会,正逢;度已失期:度,考虑,心里想;

6、提问理解: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明确: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这样的高压统治还妄言千秋万代,真如痴人说梦一般。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可谓是拥有造反的本钱了。

【作业布置】: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暴了动。

二、新课讲授:

(一)、学生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二)、分析课文内容:

1、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明确: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阁左适戍渔阳九百人”,一次征发就有900人,可见摇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明确: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3、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明确: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减众”。

4、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课堂小结:第2自然段作者交代了起义地点、有利条件等起义背景,又进一步描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过程,最后达到了“威众”的目的,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动时期的特点。

三、熟读背诵。

【作业布置】:熟读背诵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陈胜吴广大泽乡率九百戍卒起义,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命运会如何发展呢?要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支虎狼之师。

秦灭六国靠的就是这支战无不胜的大军。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至此,战国时代结束,秦帝国诞生了。

二、新课讲授:

(一)、疏通文意。

(二)、讲析课文:

1、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写了三方面内容,A并杀两尉,B为坛而盟,C.胜利进军。总的来说是叙述了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

2、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有何用意?

明确: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这三个场面,“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答广”“尉果符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再次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文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所向,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

3、课文后半部分哪些词语体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明确:“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之大。

4、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三、品读、拓展:

1、背诵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直接原因)

(2)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起义的舆论准备)

2、试从课文内容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

四、布置作业:课后研讨与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童话,主要写了小动物们往小河里倒垃圾,弄脏了小河;后来在小鸟的启发下,不再往小河里倒垃圾,结果小河又变清了。小河的变化和小动物们的行为紧紧相连,由此告诉人们保护自然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人人从自己做起,我们才会有整洁、美好的家园。以一些小动物前后行为的变化,导致小溪水的变化作为线索,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学生刚开学就接受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环保意识教强。通过小溪水与小动物们前后不同的表现,让学生再次接受了一次环保的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习“病、清、扔、丢、变、黑、自、己”等8个生字。学习笔画“横折折折钩”,认识“疒”,能描写“扔、病、自、己”四个汉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顿读”。 读准带有轻声的词语“清清的、绿绿的、黑黑的、臭臭的.”, 并积累这些词语;认识笔画——“横折折折钩”。

3、知道不随便扔垃圾是一种好习惯,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并认识笔画“横折折折钩”,部首“疒”。能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生字:“生、病”,学习生字:“病”。

交流: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怎么会生病的?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童话故事:小溪生病了(出示课题后,指名读、齐读)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媒体出示配有小溪动画的课文录音。思考:你喜欢这条小溪吗?为什么?(清澈见底,清凌凌,清清的,绿绿的)

2、出示句子“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指名开火车读,齐读。

学习生字“清”。

过渡:过了些日子,小溪变成什么样了呢?

3、出示句子:“过了些日子,小溪变了。溪水黑黑的,臭臭的。”

学习生字“变、黑”。

过渡:最后,小溪又变成什么样了?

4、出示句子:“又过了些日子,小溪病好了。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它边跑边笑,笑出了串串酒窝窝……”指名读,分组读。

5、溪水怎么会发生变化的?读读课文第2、4、5节,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1)学习生字:“扔、丢”。

(2)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折钩”,边读边书空。指导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小溪水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4)“你们自己就是医生。”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后,读读这3节。

6、齐读全文。分角色读,描写小溪生病前后变化的句子。

三、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小溪的病好了,它会对小动物说些什么呢?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评一评:谁说得清楚、连贯。

四、游戏巩固,知道写字。

1、游戏巩固认读生字:听音取卡片。

2、读词语:“看病、清清的、扔下、自在、自己、变黑”。

3、写字。

在教师的知道下,描写“扔、病、自、己”。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3、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重难点

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

准备“爬山虎”图片,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标出本组所学生字。

⑵小组读认,读中正音。

⑶全班交流读,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听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自我表现)

4、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小组交流)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意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⑴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交流解题。

⑵自由选择一组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分角色读“小林”“小东”的话。

5、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后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摘录类似的语句,积累在摘抄本上。

四、成语故事

1、认识事物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4、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明白“观察”与成绩的`必然联系。)

5、交流成语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日积月累

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2、学生小组内读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老师巡回倾听,给予帮助。

3、抽读正音。

4、细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6、拓展:课后有兴趣的话,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两句话。

语文教案 篇5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10 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一种笔画" "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能通过观察两幅图,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看图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保护它。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棵、穿、伞"的猜字图。

2、学唱歌曲《小松树》

预设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看图猜测,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幅图大概讲了什么事?

2、师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同学读准"爷爷"。

3、同学说说自身是怎么记住"爷"字的?

4、师出示"爷爷"、"爸爸",同学观察,说说自身的发现。认识偏旁"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示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请小朋友找一个自身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和时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后同学齐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1、师课件显红课文中的生字,同学说说自身认识这些生字吗?在哪儿见过?(让同学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2、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同学练读。

3、小组里说说自身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4、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同学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同学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猜字游戏:

(1)一个同学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

如:一个同学指"冷",另一个同学假如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假如猜的是"暖"。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2)看图猜字。师出示"穿、棵、伞"三个字的图,同学集体猜字。随机请同学说说自身会"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身知道哪些"伞"。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一)学习第一段

1、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 (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2、同学自身练习读。

3、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4、指名读。

5、你能用上"我家门口有-------------"说话吗?

6、再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教师课件出示冬天刮北风的景象,请同学想象北风中的小树感到怎样?

2、看到小树冷了,爷爷做了什么?指名同学朗读课文。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4、板书:穿衣,不冷。

5、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6、看看图,说说"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还知道暖和的--------?

7、指导读第二段,读出爷爷的关心和小树的高兴。同学练习读,同桌同学互读。8、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9、小树不冷了,它会对爷爷说什么话?引导同学分别戴上头饰开展口语交际。

10、演一演第二段。

(三)第三段。

1、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平安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树变样了。(教师出示课件:夏天枝叶茂盛的小树)

2、你发现小树的变化了吗?

3、夏天到了,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呢?板书:撑伞,不热

4、指名同学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看图说一说,夏天,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你还知道绿色的------?

6、爷爷在树下纳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7、演一演第三段课本剧。

四、连读全文、背诵。

(1)看着填空练习背诵。

我家()小树。

()天到了,()给小树穿上()。小树不冷了。

()到了,小树给爷爷()。爷爷()了。

(2)教师出示图画,让同学看图练习背诵。

(3)试着独立背诵。

(4)同桌互背,相互纠正。

(5)指名背诵,背下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五、学唱童谣。

爷爷和小树

下雪了,

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大热天,

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真好!

小树,真好!

六、拓展说话:春天和秋天,爷爷和小树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七、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同学打开书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3.在书上田字格中把每个生字写一遍。

4.让同学提出难写的字。(不、四)

(1)教师指导书写"不"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中的"不"字

②同学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第二笔撇在竖中线右边一点起笔;撇变绿色。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上边出一点小头,"竖"变橘黄色。点击鼠标,闪2下。最后一笔"点"要与左边的撇对称。"撇和点"变绿色,点击鼠标,闪2下。

③同学说位置,,教师范写,同学观察。

④同学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⑤展示同学书写的"不"字,进行评改。

(2)教师指导书写"四"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四"字。

②同学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四"的第一笔在竖中线的左边,行笔向下略向右倾斜。电脑"竖"变成红色。

第四笔是"竖弯",教师问:这是什么笔画,教学新笔画。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电脑:竖弯变成绿色,闪2下。?

③教师范写,同学观察。

④同学独立书写

⑤同桌同学互评并修改。

⑥展示书写优秀的字,一起欣赏。

5.同样指导写好"五"字。

6、将书上田格中"不、开、四、五"4个字各写一遍。

八、巩固练习

1、成生字本上的作业,每个生字写3遍。

2、后练习3,读一读,说一说。

3、唱一唱《小松树》

九、课外延伸:

1、演一演《爷爷和小树》

2、读一读:

树1

树是一座吹不倒的凉亭, 农夫们累了,

就会跑到他那里休息, 他从未嫌弃过谁。

树2

树有很多手 他想捉天上的云

他想捉天上的星星 树的头发很多

不怕动物的袭击 却怕暴风雨的来临

板书设计:

穿衣 不冷

爷爷 和 小树

不热 撑伞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反问句和陈述句,并能将反文句变成陈述句。体会每组两句话说法不同,但意思相同,表达方法的不同

2、能主动积累名人警句、成语故事。

3、能主动积极地发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交流。

4、能读懂故事,明白写通知的要求。

5、能读懂短文,明白短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体会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试一试,学着书上的样子,各写两组句子。

结合旧知识,谈自己的.发现。

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句子,体会意思。

2、读一读,记一记。

3、比一比,谁能记得又好又快。按要求完成,提高自学能力。自主学习。比赛激趣。

三、点击成语

1.自由读一读,看看揠苗助长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揠苗助长的意思是什么?

3.这个成语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4.你能说出别的成语故事吗?

四、自由读,加深认识。

拓展游戏:抢反义词。交流,评价。注意仪态,评价时注意语气。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郑振铎,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细致而饱满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自读、自我检测,深入理解文本,体会文中所流露出来的深刻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郑振铎敬佩和赞叹之情。

(2)体会做着爱戴、思念父亲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品读句子,体会作者是怎么把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而饱满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音乐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选读。

1、见ppt课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关注借物抒情的文章,以提示新课)

2、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14课,和《酸枣情》一样。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作者借得什么物?抒发得怎样的情呢?我们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吧!

二、自渎课文,掌握生字,整体把握课文。

1、出示自读提纲:见ppt。

2、开火车说积累的好词,好句。

3、同桌互相交流,大声地读出来,要互相正音,补充词语库。

4、教师检查:见ppt指名学生读字词。中间出示郑振铎资料,介绍郑振铎先生生平。

三、深入学习。

1、出示课文的阅读提示,指导学生分析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中其实是隐含着我们阅读课文的精髓问题。我们不但不能忽视阅读提示,而且还要认真地分析其给我们带来的信息。(见ppt,两张幻灯片出示了不同的阅读提示。相比之下,后一张幻灯片红字部分其实是完善了阅读提示的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画,根据提示学生展开自读。

2、指名反馈问题。

(1)文章围绕“石榴”来讲故事,线索清晰;讲了哪几个故事?

第一件事情在石榴上刻上所有孩子的名字,待石榴成熟再分给孩子们。

第二件事情和一个南方的小姑娘打赌石榴能否在盆里开花结果。

第三件事情最后一次石榴节前父亲临别的嘱托。

(2)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来塑造“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些词句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细致而饱满呢?找1—2句做批注。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自己认定“石榴”这条主线,感知作者是怎么表达了对父亲深切地怀念之情。在字里行间找到体现父亲形象的字、词、句,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点点滴滴,更要学会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

学生的不同感知侧面,会找到不同的句子,但学生一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伴着音乐导入最后一部分的教学,ppt最后一张整个环节到下课再音乐中进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慈爱,童心未泯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命,懂得生活的父亲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1958年10月18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的.途中因飞机失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大家望着那红的似火的果实,望着那不久前被父亲刻上名字的一个个血红的石榴,依然不能相信这个噩耗,依然盼着父亲的归来。孩子们仿佛听到…看到…。

那红的似火的果实谁也没有去摘,谁也不忍去摘,任它…这是为什么呢?(生结合课文分析。)

而此时,郑尔康先生望着临院的石榴,就会想到旧居,想到父亲,想到父亲的音容笑貌。父亲的影响早已深深的刻入了每个孩子的心中。因此,每当石榴树上又挂满了小红灯笼的时候,曾经得到过他关爱的人们就会更加怀念起郑振铎先生来。正如作者所说的…(生配乐齐读我思念他们,思念旧居的…作者连用三个思念,又是为什么呢?)

关于父亲的种种往事,像放电影似的一幕幕在眼前映过。作者通过石榴这条主线,把父亲的形象刻画得淋漓精致。

4、结合课文简介借物抒情,布置小小习作。

5、布置作业。

板书

14 石榴又红了

刻名字,分石榴

围绕石榴写了三件事 和小姑娘们打赌 思念父亲 离别时的嘱咐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字。认识笔画“撇折”和偏旁“八”、“鸟”。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读好问句,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提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请把你们的小手拿出来,看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头发,摸摸你的长尾巴。

生:啊!我们没有尾巴。(指名说)

师:对啊,我们没有尾巴,可是动物们有尾巴,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有尾巴?

生:老虎、猴子、猫……

师:讲的对,小朋友,动物王国里有许多有尾巴的小动物,今天,他们聚在一起要举行一次非常特别的比赛,瞧,比赛的牌子都挂出来了,(出示“比尾巴”字卡)谁来告诉大家它们要举行什么比赛?

(指名读)师:谁还愿意再大声的和大家说一遍?

师:老师有个建议,“巴”和“尾”组成“尾巴”时读轻声。跟着老师读。

(齐读,提醒“巴”要读轻声。)

备注:你的声音真响亮。 巴要念轻声,你再来试试。 对了,就这样,你读的很好。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师:动物王国开比尾巴大赛,小朋友们一定想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尾巴大赛吧。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83页,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找一找,找到了就圈出来,等会儿呀告诉老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生读书)

师:一起看大屏幕,谁来说说都有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点击课件,出现猴子图,生说:猴子)

真是一只顽皮的猴子。(点击课件,出现兔子图,生说:兔子)果真是一只可爱的兔子!

(依次出现“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等图片,生说,图片下出现词语。)

师:小朋友说的很对,说明你们读的很认真。红色的是我们要认识的生字宝宝,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 Hóu猴子猴子这样来读。(带读)

师:哪位小朋友说说参加比赛的有哪些小动物?(指名说,相机指导字音)

师:在小朋友们认真划生字的时候,小动物们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瞧,它们都不见了,只剩下它们的名字,谁能正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把它们叫出来呀?(指名读)

备注:你真勇敢,第一个来。 说的很好。 不要急,慢慢说,看看是不是落了一个呀?请哪位小朋友来帮帮你,好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小动物们叫出来吧……

师:小动物们说了,我们要闯一道难关,如果过了关,它们才肯出来。这道难题就是要小朋友们认识4个新的生字宝宝,快快把它们记下来吧。

师:先自己轻声念一念,然后在课文中找到并划出来,读给同桌听一扣,读的好的夸夸他,读的不够好的帮帮他。

师:哪位小朋友会读了,想读给大家听一下的啊?

备注:你的…这个字读的真好,带大家读2遍,好吗? 你的…这个字读的不够好,谁来帮帮他?

师:一起跟老师读(2次)

师:老师把生字宝宝的拼音去掉了,还会读吗?(会)那咱们开小火车读一读吧。(全部生字)

看看哪列火车开的又快又好。哪列小火车想开?老师喜欢请坐的好的小朋友。

师:小朋友们读的太好了,老师手里的生字宝宝都忍不住想和你们交朋友了,一起来看看,“松”的偏旁是(),那么谁知道“公”的偏旁是什么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猜猜“鸭”是什么偏旁? 在我们学过的生字里,还有什么字也是鸟字旁的吗?(鸡。鹅)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松 公)

生1:“公鸡”的“公”加上木字旁就是“松”。

生2:“松”字去掉木字旁就是“公”。

师:(出示生字卡片“巴”“把”)同学们刚才观察得很仔细,讲的也很好,那这两个字,谁又有好

办法记住它们呢?

师:同学们真能干,生字认得真快。我们把这些生字送回到课文中去,再读读课文,等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打开书本,注意读书姿势。(生再读课文)

三、趣味对读,理解课文。

师:小朋友们刚才读的都非常地认真,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谁的尾巴长?(师提问,生回答,课件逐一出示)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提问题考考大家吗? 快到课文当中看看,找找还有哪些问题还要问的?

师:现在呀,和你的同桌用这种一问一答的方法来读读课文,小眼睛认真看,小耳朵仔细听。

备注:随机指导问句的`读法,还有各别生字的读音,“最”的读音。

师:这篇课文多有意思啊!我们也来个比赛,一起打开书本83页,男生问,女生答,问一个答一个,明白吗? 接下来,我们换一换,女生问,男生答,一起读读84页。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第一、二小组的小朋友来问,第三、四小组的小朋友来回答,看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师:比赛可真有趣啊,但是时间却过的好快,转眼间已经结束了,我们呀要回去了,小动物们给我们送来了礼物,打开书85页,看看田字格里的三个字,谁来读读?

生:云、公、车。

师:看看这三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笔画?

师:这是一个新认识的笔画,叫做“撇折”。(板书撇折)

师:撇折在“公”这个字的哪个位置呢?看看哪个小朋友找的最快最准。

生:下边。

师:一边告诉老师,一边用你们的小手一起写:公的第一画是——撇,第二画是——捺,第三画是——撇折,第四画是——点。范写“公”,边写边讲:八的开口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然后描一个写两个。注意写字姿势。

(生写字)

师: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写得漂亮。(巡视后用红笔把学生写得好的字圈出来)

板书:

比尾巴(ba)

松 公 把 巴 鸟(鸡 鹅)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