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别弃我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实用的语文教案4篇[集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板书:

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 右驮米 观察所得 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练习课 9周3节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复习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复习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正确的字

(详祥)细 蜂(蜜密) 脚(印映) 究(竞竟)

二、多音字组词

三、按课文内容填表

骆驼的'特征老人的根据

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蜜,右边驮米

缺一颗牙齿

四、给下面一段对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老人说 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 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搜集、整理自己与家长的合影和家长抚育自己成长的小故事。

2.观察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作息,体会爸爸、妈妈的辛劳。

(二)教师准备

1.搜集动物和人类抚育子女的图片和录像片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动物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一边欣赏一边仔细观察,动物爸爸妈妈们在干什么?

(课件播放动物亲子图片)

2.师:来,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6名学生),老师适时给予鼓励(看得真仔细)

3.师:你们认为动物爸爸妈妈们对它们的孩子怎样啊?

(很关心、呵护…….)

4.师:是啊,孩子们,从刚刚的图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动物爸爸妈妈们是多么辛劳地抚育着自己的孩子成长,它们多么疼爱自己的孩子。其实,我们的爸爸妈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今天,老师想跟同学们一起交流的主题是,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爸爸妈妈抚育我。

(板书标题)

二、体验活动:“我来当孕妇妈妈”,体验孕妇妈妈的辛苦。

1.师:孩子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看过孕妇吗?她们是怎样的?

(提问2名学生)

师:除了观察,还用心体会。

2.师:接下来,老师想跟同学们来做一个小小的体验活动,这个体验活动的名字就叫做“我来当孕妇妈妈”,(课件呈现题目),我们把书包背在胸前,把它当作是我们的宝宝。有谁愿意来当?

(请3名学生上台)

3.师:先请这些孕妇妈妈准备一下,(穿衣服),在他们准备的时候,老师想请在座位上的同学,我们来当一回小小观察员,仔细观察这些小小孕妇妈妈们是怎样的,他们的动作、做事情的时候是怎样的?

4.师跟台上3名学生说:现在,我们已经是孕妇妈妈了,先来摸一摸自己的宝宝,再请你们轻轻地弯下腰,因为你们的鞋带松了,把它们系好。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3位妈妈,他们的动作时怎样的?注意,你们现在已经是孕妇妈妈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不要伤害到自己的宝宝。好,开始。

(3名学生吃力地弯腰系鞋带)

5.师:来,这位妈妈,说说你们刚才做了什么事情?你现在系鞋带跟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你再做一次,好吗?一只手捂住宝宝,真是个新的妈妈。

问另一个学生: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不能像平时那样?

6.(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师:你们这样做保护到了肚子里的宝宝,掌声给她们,请孕妇妈妈小心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7.师:那我现在来采访采访一下我们的观察员。

(提问3名学生)

8.师:观察员,我现在也请你们来当一回孕妇妈妈,你们也来感受感受,来,请起来,尽量地弯下腰来给自己系鞋带,小心你的宝宝。

(全班起立做动作)

9.师:好,请坐,怎么样?(学生回答:累、辛苦……)终于体会到当孕妇妈妈的辛苦了。那么,经过十月怀胎,宝宝生下来了,来,请把你们的宝宝轻轻地放下,现在的感受呢?(学生回答:轻松、快乐、幸福…….)为什么幸福?

三、了解妈妈一天的活动,感受爸爸妈妈的辛劳

1.师:其实,十月怀胎的辛劳只不过是爸爸妈妈辛勤抚育我们成长的开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为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妈妈的一天”。(课件呈现图片)看看妈妈的一天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学生看图)

2.师:好,谁来说,说说妈妈的一天,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看图说话,2名)

3.师:妈妈的一天除了照顾我们,就是在辛勤地工作,那么爸爸妈妈辛勤工作又是为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点评)

四、观看生活图片,感受爸爸妈妈的爱无处不在。

1.师:对,孩子们,爸爸妈妈一天到晚都是为了这个家,为我们而忙碌着,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让我们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这种爱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播放日常生活图片后,学生发言,老师给予鼓励)

五、小组内互相分享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1.师: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是如此的无微不至。来,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分享一下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四人小组交流)

2.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学生自由说)巧设故事,更深切感受爸爸妈妈的爱

六、巧设故事,更深切感受爸爸妈妈的爱

1.师:孩子们,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体现在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这些爱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也许并不起眼,有的同学甚至觉得自己还不可能感受到,但是一旦遇到了突发的事情,这些爱就会迸发出无比灿烂的光芒。下面,老师想请你们跟我一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四川大地震伟大母爱的故事)

2.师:多么伟大的母亲啊!这个故事当中最让人感动的是什么?(指名学生发言)

3.师总结:对啊,这位母亲吧唯一的生存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孩子。

七、制作心意卡,表达对父母的爱。

1.师: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是如此的无微不至,我们是否也应该感恩呢?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跟你们的爸爸妈妈说,来,现在我们就来做心意卡,把你们心里想对爸爸妈妈说得话写下来,并且送给他们。(配音乐)

2.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心意卡。

八、总结:孩子们,今天我们感受到了爸爸妈妈是如此辛劳地抚育我们成长,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父母。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大家想读吗?(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出示荷花国画的课件)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收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第一个来?

生汇报。老师询问资料来历,并适时鼓励。适时展示图画,并指名说说“荷花、荷叶、藕、莲蓬、莲子”在什么地方。

师小结: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很好!)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揭题

师:正是由于荷花非常美丽,所以历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写荷花、画荷花。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荷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荷花(读题)

2、检查预习

师:对于这篇课文你在课前读了几遍?(询问两名学生)

评价:很好!(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

3、激发读书兴趣:你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自主选择自然段读就挑你最喜欢的那个自然段读!

(配合学生所读的自然段相机出示有关自然段中的生字词,读词)

学习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

评价读书情况:刚才读课文谁读得最好?

4、(激发竞争意识读书)他读得这么好,就没有人能超过他?

师:这么多的同学都想读?老师给同学们一次机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轻声自由读、朗读、同桌合作读)

(学生初谈感受)

三、抓二、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想象出的画面)

师:(课件出示荷花池的画面)同学们,这里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再来欣赏一番吧!看的时候可以随意地赞美,可以随意地做写动作。

师:同学们,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

师: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指导理解内容,手势演示)师: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几种姿态的白荷花?

生:3种

生:多种

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你们的双手就能组成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不信,就试试吧!(指名试)师背诵句子

生:(演示或生生合作表演)加强对文字的理解。

师:评价——你们真聪明!

(指点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你们都只看到三种姿态的荷花吗?

师:(指点想象)一池的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请根据你的想象同样用手势表示出来!(见机指导语言表述)

生评价:哇!这么多的荷花,真是各有各的姿态!

2、词语积累(指两名学生欣赏眼前这手势演示的一池荷花,询问: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生:千姿百态(相机板书)

3、再读课文,加深感悟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4、指导学生质疑: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小结——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小结指点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深入情境(出示课件)师: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课件(画面配老师的动情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我是在看荷花呢!”

2、(学生变换角色描述)师:(请学生坐下)同学们,你现在变成谁了?看到或仿佛看到了什么?

(说话训练)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对你这朵荷花说些什么?(青蛙……)

3、小结并指导读书。

生:看到这么美的荷花,我们不由得像作者一样,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荷花!

师:让我们再来扮演一下这美丽的花仙子,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回归全文,升华感情,丰富积累。

师:总结——美的景致总让人流连忘返,美的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厌,叶圣陶老先生用一篇不足400字的短小美丽的文章,写活了一池荷花!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对荷花的赞叹,对大自然的热爱!(见机处理:指导学生读书)

(学生运用课前积累的诗文赞美荷花)同学们,课前你们还积累了许多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吧?请试着用其中的一些内容来赞美一下这眼前的荷花,行吗?

六、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课后请你们

1、继续阅读积累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利用班队课开个“赏荷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

教学体会: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这一节课中虽不能全面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已有些尝试及体现。留心课中细节,就会发现这节课正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

综观这一节课,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体现学生认知循序渐进,逐级上升的点。比如: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

2、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不难看出课堂上教者在“导而弗牵”这一尺度的把握上还是处理得比较适度的。学生说荷花的姿态三种,教师就顺势引导,以便学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再比如作业的设计:“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记得在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对是否让学生闭目体会荷花的状态持相反的两种观点:即一认为要;一认为不要;对此,我们也还曾发生了一些可喜的争论。最后还是认为该用,毕竟那是学生个性化领悟语言文字的过程,记得她在上课时,同学们都说出了各自不同的感悟:有的说“荷花太美了”有的说“叶圣陶爷爷写得太美了”……那是学生多么好的一个听读感悟的心理历程啊!这一切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平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重视指导学生掌握

恰当的学习方法。我们深知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现代教育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是强调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回顾这一节课,我们会被这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所打动“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

5、重视课内外的语言积累。

新的语文教学强调返朴归真,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知识的积累,在这节课中,学生既有课外关于荷花知识、荷花诗词的丰富积累,又有课中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积累。

6、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节课中,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学生变换角色描述)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三、课件美化了语文课堂。

好的课能处处给人艺术美的享受,课堂上教者得体的语言,亲切的笑容,大方的举止都应是体现这样的目标的。新的课越来越多地得益于优美的课件的辅助,这节课课件也给了学生有艺术美的享受。课件伊始曾出现了一幅配图的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那国画的选配那民族音乐的协调配合都体现了多媒体的魅力,它从声音、图象、文字多角度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民族味,艺术味,为学生领悟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从这一点上,我们足以看出课件设计真正美化了语文课堂。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语文乐园(二)共有“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和“口语交际”三大板块。

其中“我来试试”包括:查一查,比一比,读准多音字;认一认,读一读,看图读词语;写一写,背一背警句名言;读一篇短文《我们靠自己》。

“探究与发现”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引号的使用方法。

“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紧急情况”。教会学生如何给予别人行之有效和适当的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读多音字,认识7个生字。

2、知道我国的'五岳名山,初步了解它们的特点。

3、学习名人名言,懂得珍惜时间。

4、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学习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理解短文,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来试试。

(一)查一查,比一比。

1、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

2、查字典,注意这些带点的词语读音有什么不同。

3、同学互读词语,读准字音。

4、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

(二)认一认,读一读。

1、出示图片,请同学看一看,图片是什么风景名胜。

2、请同学说说它们不同的特点。

3、朗读词组。

4、拓展活动:说说你还知道我国哪些名山?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请同学自读句子,感受句子内容。

2、交流:读句子的感受。

3、让学生尝试背句子。

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

5、指导抄写名言。

(四)读一读。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阅读短文,了解内容。

3、回顾全文,畅谈体会。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5、思考:妈妈的话有道理吗?

你想对小蜗牛说点什么?

6、拓展:读了这篇短文,我懂了

第二课时

二、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想一想。

1、自由读三个句子,注意引号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和写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习交流自己的发现。

(1)把某人说的话用引号括起来,标明说话的内容。

(2)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3)用于文章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3、拓展学习,教师小结。

习作二 一本好书

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看漫画习文,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真情

1、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2、一本好书,让爸爸和儿子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3、看一看,漫画里画了什么内容?

4、指名说漫画大意,揭示主题——一本好书。

(简介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及其作品。)

二、追忆生活——燃真情

1、结合漫画内容,想一想:他们看的是什么书呢?指导观察图(1)。

2、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儿子怎样爱看书?父亲又是怎样爱看书?指导观察图(2)(3)(4)。

3、父亲和儿子都爱看这本书,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充实漫画内容。

三、开启心扉——诉真情

1、把漫画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同桌听。

2、全班交流。

3、互相评议。

四、自由习作——品真情

1、撰写习作《一本好书》。

2、同桌互评互改。

3、佳作欣赏。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