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凉月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俺”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俺”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俺”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 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研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同学交流。板书: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根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 默读课文,体会“俺”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身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同学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俺”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俺”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俺”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同学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同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俺”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包含的意思。

2、学会生字、多音字,理解词语。

3、背诵、默写第一节;能从闰土外貌、所述四件事概括闰土的特点。

4、学习本课抓住人物的特点的写作方法。

5、了解闰土是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的特点。

2、难点:

联系上下文及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磁带、投影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闰土守瓜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指名讲述画面内容。揭题。

3、简介鲁迅及小说《故乡》。

二、自学课文

1、轻读课文,读准读通。理解:

仿佛、无端、素不知道、伶俐。

2、分段。

三、讨论质疑

四、检查自学

认读生字理解新词:

1、理解:

其间、一望无垠、祭祀、仿佛、无端、素不知道。

2、完成作业本⑴。

五、汇报分段情况,说出理学习第一段

1、轻读,思考:

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是怎么写的?好在哪里?

2、再次看幻灯,结合课文指图复述。

(能运用“深蓝、金黄、碧绿、捏、刺”等词语。)

3、齐读第一节。

六、作业

1、熟读并背诵第一节。

2、作业本2、3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导入新课

闰土月下看瓜这件事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与闰土相识时,闰土是什么样子?

三、学习第三段

1、轻读,边读边划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思考讨论:

这些描写反映闰土什么样的特点?

根据问答板书:

外貌特点

紫色的圆脸 健康的海边少年

头戴小毡帽 农村孩子

明晃晃的银圈 大人疼爱

(见人很怕羞) 朴实天真

2、根据板书完成作业本5题⑴。

四、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段中心句。

(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

2、闰土心里到底有哪些希奇事?用“/“将第四段分为4层,并用小标题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潮汛看跳鱼。)

3、讨论:

这四件事中反映出闰土什么特点?

4、交流,完成作业本5题⑵。

5、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中,哪件事给“我”印象最深?教师和学生配合角色朗读这件事。

五、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1、“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却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往常的朋友是那些人,他们不知道什么?

(练习用排比的句式说话。)

2、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请学生看课后习题2,先回答括号里的3个问题,再将答案连起来说说含着的意思。

六、小结

通过以上两段课文的学习,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的?

七、作业

完成作业本4,并熟读课文三四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段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的少年,大家读了课文后也和“我”一样想和闰土交朋友,那么谁知道“我”是怎样和闰土认识的呢?课文哪一段作了交代?

二、学习第二段

1、闰土是因为什么到我家来的?“我”和闰土之间是什么关系?

2、自学、汇报。

三、学习第五段

1、课文哪些词说明“我”和闰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划出。

(急、躲、哭、托、送。)

2、感情朗读最后段。“但从此没有再见面”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五、模仿课文,写一个人的外貌。要求写出人物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3-6段,能按问题找到对应的课文段落。

2、能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3、能区分倒影和倒映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3-4段

1、自读3-6,思考:哪几段是写丑小鸭离家后的不幸遭遇。

2、自读3、4段,先自学生字,再填空:

来到哪里遇到什么不幸

水草地野鸭()

()里小鸟()猎狗()

()丛中天气()

3、再读课文3、4段,填空:

离开了水草地

白天()晚上()

()在芦苇丛中

4、朗读指导

5、丑小鸭离开家之后有哪些不幸遭遇?

三、学习5、6段

1、哪几段是写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天鹅,很快乐?

2、自读,学习生字

3、学习第5段,巩固单元学习提示

A、齐读,思考: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B、回顾按事情发展写的段,应该怎样读?

C、自读,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哪几句说同一方面的内容?这段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4、学习第6段

A、默读,用~~~划出说明丑小鸭快乐的句子。

B、训练有表情地朗读。

5、丑小鸭发现自己长成了美丽的天鹅,为什么那么快乐?

四、作业

1、课作5

2、齐读3-6段。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5、6段

2、懂得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会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丑小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理解、学用“极了”

1、课后作业第4

2、体会“极了”的.意思

3、用“极了”说一句话。

三、背诵、默写5、6段

1、背诵

2、默写

3、同桌互批

4、订正

四、总结明理

1、齐读全文

2、安徒生为什么要让大家读《丑小鸭》的故事?

3、你觉得自己是丑小鸭吗?为什么?

4、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丑小鸭,常常不受人喜欢,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5、假如,我们班上有只丑小鸭,学了课文后,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他?为什么?

6、小结:

树立信心,战胜困难,顽强生活,幸福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科生字9个,能读准多音字“藏”,理解新词11个,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2.认识按事情发展顺序组词成段,初步学会理清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3.能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解它的顺序。

难点: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几块矿石标本。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藏”。

2.按要求写出近义词。

3.认识课文第2、3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写成的段,初步学习这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二、听课文录音。

1、过渡。课文讲谁和谁在什么地方捉迷藏呢?请大家听一听课文的录音。

2、提出任务。

(1)准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谁和谁在什么地方捉迷藏这样一件事。

(2)话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简介李四光。

1、按2(1)提示的句式说说课文的内容。

2、简介地质学家李四光。(参看《教学参考书》有关内容。)

四、学习课文生字。

(1)读准多音字。见《作业本》第1题。

(2)把下面的生字和它的读音用线连起来。

diāndiǎnjiànzhàn

掂溅

(1)组词,再读一读。

①迷:()失()路()信捉()藏

②质:地()物()()量品()

③致:()敬一()专心()志

(2)组词读所有的.生字。

五、学习课文第2、3段。

1、梳理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段。

(2)哪几段写了李四光和女儿玲玲捉迷藏的事?

2、学习第2段。

(1)自读这一段,给句子编序号。

(2)指名按句接读,请大家注意句子的顺序。

(3)把下面的句子按课文内容重新排列。

玲玲藏在大树后面,等爸爸来找。

玲玲见爸爸没来找,就只好走出来找爸爸。

玲玲和爸爸玩捉迷藏,玩得很高兴。

(4)认识按事情发展为顺序写的段。

①了解什么叫“事情发展”,即事情开始时的情况和后来的情况不一样了。也就是发生了变化,这就叫“事情发展”了。

②体会“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发生的情况写在前面,后发生的情况写在后面,这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如,课文的第2段。

(5)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组句而成的段的阅读方法。

①看“学习提示”上的学法指导。

②根据上面(3)的排列句子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课文后第1题。

3、学习课文第3段。

(1)自读这一段,思考:这段话是不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再读课文,说说这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师生对读。(老师提示顺序,生读课文。)

六、作业

1、抄写词语。见《作业本》第2题。

2、给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见《作业本》第3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第2、3段,回顾单元训练目标。

2、学习课文第1段,进一步了解李四光,学习李四光热爱科学、研究科学的精神。

3、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字词。

2、各自准备听写。

3、听写课后第3题词语。

二、复习第2段。

1、读第2段,思考句子排列的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整句成段,见《作业本》第6题。

3、说说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成的段该怎样学。

三、进一步学习第3段。

读这一段,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李四光研究石头专心致志?用“——”划出来。

1、读用——划出的句子。

2、从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3、理解词语,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4、看课文插图,说说李四光专心致志研究石头的情况。

5、讨论。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的段该怎样学?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6、师生对读课文。(方法同前)

三、学习课文第1段。

1、过渡。正因为李四光对研究石头这样专心,所以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学生说)地质学家。

2、读第1段。

3、说说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

(1)李四光爷爷了不起,本事很大。

(2)李四光爷爷能在地质学上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与他的刻苦研究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专注、刻苦的研究精神。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四、回顾全文,整体把握。

1、读全文,主义第2、3段的句子排列顺序,思考:课文主要写谁?

2、讨论思考题。明确课文主要是写李四光的。

3、写李四光的什么事?给正确的说法打。(见课本P77,选择题)。

4、在课本P76,第4*的提示下,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说明了第1段中哪句话的意思?

五、作业。

1、读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4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读4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体会风的奇妙。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形象的课件了解风的无形与奇妙。

2) 通过朗读、背诵体会风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认读4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有关风的声音及课件。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1、 师:今天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的耳朵灵不灵(放的声音)。

2、 师:是什么声音?(风)同学们的耳朵真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乔写的古诗《风》。(板题:风)

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古诗)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整首诗的朗读,注意你预习时读不准的字音。

过度: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学会朗读这首古诗。(想)那首先得过了生字这一关。

三、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地读古诗,要求:

1) 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 把古诗读通顺。

2、出示生字,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 开火车检查字音。

5、 齐读。

  四、出示古诗测读。

1. 自由读诗,读通顺。

2. 指名读。

3. 开火车接读。

4. 齐读。

五、学习古诗。

过度:同学们的古诗读得如此的好,想不想知道每一句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想)那赶快读诗吧!

1、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2、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理解。)

3、朗读、背诵古诗。

1) 同桌互读古诗,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读一读。

☆ 自由读。

☆ 指名读(出示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找到感觉)。

☆ 评。

☆ 有感情地齐读。

2)背诵古诗。

☆ 自由背。

☆ 指名背。

☆ 分男女生有感情地背。

解落三秋叶——稍快、高

能开二月花——慢、柔

过江千尺浪——快、高

入竹万竿斜——后三个字一点一顿

☆ 齐背。

六、小结

师:这首小诗描绘了刮风时景物的变化。题目是“风”,全诗无一“风”字,但每一句说的'又都是风:风可以把秋天的树叶吹落,可以使春天的花开放,可以在江面掀起千尺浪,可以钻进竹林,让竹子歪斜。

  七、拓展思维:

1. 仿说:

过度: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也试着说一说“风”在哪儿?

(课件出示“我们知道”)生自由说,指名说。

2、积累诗词:

过度: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小朋友。老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几首描写“风”的诗歌,想不想听一听,读一读?(课件分别出示《东风忙》、《风》、《咏柳》,师生读。)

《东风忙》

春风春风,忙东忙西。

去化积雪,去溶冰河。

去发绿叶,去吹风筝。

看它没影,听它有声。

《风》

春天里,东风多,

吹来燕子做新窝。

夏天里,南风多,

吹得太阳象火盆。

秋天里,西风多,

吹熟庄稼吹熟果。

冬天里,北风多,

吹得雪花纷纷落。

咏柳

碧玉壮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八、总结:风真呀!(板书:神奇)

  九、指导书写。

1、 读一读生字。

2、 你认为什么字应该注意?(强调“解”的写法)

十、作业:

1、背诵古诗。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落——叶

风 开——花 奇妙

掀——浪

斜——竹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单元名称:乐趣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是围绕“乐趣”安排了一下五篇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这五篇课文,其中《养花》《古诗二首》和《山中杂记》要求精读,《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要求略读,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游戏之趣,同时蕴含着辛苦之乐、农家之乐、和谐之乐、学习之乐、群居之乐。本单元突出的特点就是围绕“乐趣”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趣事。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就能体会自然之乐。 单元学习目标:

1. 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大意。了解作者不同经历和不同的心理感受对抒发自己情感的作用。并通过作家绘声绘色地描写理解“乐趣”的含义。

2. 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以突出人物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乐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 3.鼓励学生在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单元学习安排

课题:《养花》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2.写自读笔记,学习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选材的方法。学习本文语言自然朴素的方法。 3.独立自主学字词。认字3个,写字2个。

4.理解“计较、奇花异草、置之不理、秉烛夜游”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2.写自读笔记,学习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选材的方法。 3. 学习本文语言自然朴素的方法。

三、学习准备:

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了解作品,了解文章内容,自学生字词。) 教师:制作课件,搜集资料。

柏合学校教学案设计

  课题:《古诗二首》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1.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

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学习准备:

教师:课文的相关写作背景,课堂练习题。 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课题:《山中杂记》

一、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本科生词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

继续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

二、学习重难点:

理解作者平和心态以及从大自然得到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黑板上悬挂中国地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默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的?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明确: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2.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①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②设问:仅仅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吗?

通过与“五颜六色”进行比较,体会“五光十色”中的“光”的意思。

③准确理解:五光十色:这里指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缤纷、鲜艳明亮。

瑰丽无比: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3)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

结合学生回答画简笔画

(4)说话训练。

找学生指图说说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

(5)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2.西沙群岛的'海底、海滩、海岛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这一段共几句话?介绍了哪几种物产?

明确:珊瑚、海参、大龙虾

(2)逐句理解:启发学生重点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美丽、各种各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

(3)朗读第3自然段。

①自由分句读:这一段写了哪些动物的怎样的特点?(引导同生由部分到整体,为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做好铺垫)

②小结内容:这一段写西沙群岛的海底是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4)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课文是从几方面具体介绍鱼多的?

明确:数量、种类

(2)自由读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数量多?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结合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成群结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词语体会鱼的数量、种类繁多。

(4)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哪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明确:第三句

(5)完整表述:第一、二、四句是怎样围绕第三句来写的?

(6)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1)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按提纲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三、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拣不完”、“庞大”、“有趣”等词语进行理解,训练学生概括句意和段意。应注意:语句精炼、要点全面。

4.学习第6自然段。

(1)用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按照提纲自学第6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6自然段第二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句话都是围绕第_________句话“_________”来写的。并说明理由。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本段几句话的思路:

“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从而弄清全段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通过2~6自然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6.感情朗读2~6自然段。

7.学习第7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将来的西沙群岛会怎样?

更加……更加……

(2)齐读

(三)总结

1.启发学生明确这节课学到的理解词句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四)感情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字词学习

1.刺(cì)(左边中间不要多一横);

拣(jiǎn)(右边中间不要少一横);

饶(ráo)(右上角不要多一点)。

2.其他生字写法。

3.带拼音抄写生字词。

(三)作文训练

学习第6自然段叙述的顺序,写一段话。介绍学校里的花草树木(也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环境的具体情况,选出学生有话可说的内容,进行语言训练)。

(四)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并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阅读教学时能抓住描写西沙群岛的重点语句,启发学生品词析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感情朗读,并初步运用分段方法,进行分段的训练。例如:用画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如此美妙神奇。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说话训练,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进行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字的不同开头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课前准备

竹叶、梅花、枫叶的图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

1、出示课题,指名读题。读好轻声。

2、看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巩固认字:(1)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

梅花 用心 几个 成长

二、参加 为了 洞里

(2)打乱次序读生字。

4、反馈读课文情况。

5、针对读题后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预设问题: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为什么称为小画家?不画家画了些什么?)

三、再读课文

1、出示课后题“读读连连”,同桌交流。

2、出示:竹叶、梅花、枫叶图,找联系,并读好课文中的句子。

四、读好1--3句。

1、第一句,通过回忆、想像,让学生在脑子里出现下雪时的快乐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对下雪的不同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2、第二 ,联系生活实际,想像雪地上的不同图案,读好句子:再借助图片,感性体验,将短句读好。

五、写字:“几、用”。

1、出现要写的字,读闪亮了音,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名书空笔顺。

3、请小老师帮助,范写好“几”字;生练写,反馈指正。

4、发现“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与“几”有什么不一样?

5、看老师范写,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出现认读的生字,以多种方式认读。

2、出示1--3句话,指名学生读。

二、读好4--6句。

1、读第4句,联系上下文领会“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2、读第五句,知道青蛙在冬眠,并读出问句的语气。

(可创设对话的'情境进行朗读)

三、整体朗读。

1、自由练习。

2、指名朗读,老师进一步指导。

3、适时小结,给予鼓励。

四、指导背诵。

1、教一些方法:

(1)理解背诵,有几句话---每句写了什么---按序背。

(2)分步背诵,有几句话---分句背诵---逐句背---连句背

2、给时间练习背。

3、创设激励机制引导背。

五、写好“鱼”字。

1、读准音,组词,激发写的兴趣。

2、观察“鱼”有几部分组成的,并看各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范写--练写--反馈

六、总结全文

1、学完了全文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课外拓展:雪地里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呢?他们会画下怎样的图画?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