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迟暮。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春》这篇优美的散文,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请听《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后,谈谈你的感受。

二、播放《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不要求同学们看课文,可以闭眼静听。听后,二人小组畅谈感受。然后,全班找1——2位同学谈听后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三、默读课文,在课本上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可根据听录音时的记忆,也可。

四、二人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对方边听边校正发音。

五、全班齐读课文。

六、教师指定一位同学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按下列分工朗读课文。

第1段:全班齐读。

第2段:第一小组朗读(值日小组)

第3段:第二小组朗读。

第4段:第三小组朗读。

第5段:第四小组朗读。

第6段:第五小组朗读。

第7段:第六小组朗读。

第8段:女生朗读。

第9段:男生朗读。

第10段:全班齐读。

二、教师挂出课前绘制好的图(如下)。

(可以起名为:“孔雀开屏”图或“伞形花序”图。)

1.教师课前准备好按照图上编序号的圆的大小,剪12个圆纸片,在这些纸片上用不同的颜色(每一个序号一种颜色,共10色)写上如下的字:

(1)东风来、脚步近

(2)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3)春草

(4)春花

(5)春风

(6)春雨

(7)迎春

(8)新

(9)美

(10)壮

2.请同学们给课文自然段标序号。然后看图,对照课文,每——个空白圆里应该填写什么字。(可二人小组讨论。)

3.教师将12个写好字的圆纸片,分发给12个两人小组(每个值日组里2份)。请各组想一想本组拿到的圆纸片该贴在哪个空白处。

4.请拿到纸片的小组用橡皮泥将本组的圆纸片贴到恰当的空白处。教师指名陆续到台前来贴。各组比赛,看哪组贴得准确无误。如果有的小组贴错了地方,另一组正确的就贴在圆圈外,待都贴完,让学生讨论哪个正确,贴错的一张应贴在什么地方。再进行调整。

三、请同学们根据图,划分文章结构(画在书上)。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文章的结构划分,允许同学有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应予以肯定。讨论后,请同学们把图转换成结构提纲,把圆纸片上紧缩的词语展开,给各部分、各层次归纳段意,抄写在笔记本上。同学们的笔记也不可强求一致,只要真正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允许同学们有创造性的归纳整理。教师发现好的,要当堂予以表扬。

四、带着如下的问题深入阅读。

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运用连续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盼”春。)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山色的朗润,一是春光明媚;二是山上的植物给山蒙上了淡绿色泽。水涨起来了,是冰雪融化,水量增大,水流加快,太阳光更加明朗红润,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草图?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描绘了小草刚刚长出的情态,用了“偷偷”“钻”,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又用“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喜爱,还写了小草的长势和生长的面积,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更进一步写小草的质地,用“软绵绵”,让人愿意和它亲近,人们在小草上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跑步,有无限惬意的感受。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课时

4.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春花竞相开放,愈开愈多,愈广,花色多样、浓艳,花香带着甜味。由花联想到果。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写树花之后写地上的草花,野花虽然小而疏,却别有一番情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同样招人欢喜。本段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反衬等修辞手法,把春花写“活”了,有极强的动感。)

5.春风,最难描绘,作者娴熟地用了触觉、嗅觉、听觉,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请你分别说说各是怎样描绘的,你的感受又是怎样呢?(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抚。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湿润,青草味清爽,花香,湿润、清爽、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由轻风传送给人们,又由轻风传来了鸟鸣、流水、短笛的和谐悦耳的乐曲,人们不能不感谢春风带来的温馨、柔润,不能不感谢春风给子的振奋。)

6.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描绘出一幅诱人的春雨图?{作者抓住春雨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春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意境深远,十分诱人。}

7.作者描绘迎春图,从哪儿写起,落在什么地方?{作者由“风筝”写起,自然引出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地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此段与盼春呼应,由盼而迎,表达了人们盼春、爱春的心情。)

8.作者赞春,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像刚落地的娃娃,突出了“新”,突出了“生长”让人振奋,给人希望;像小姑娘,突出了“美”,突出了“活”,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充满活力;像健壮的青年,突出了“壮”,突出了“力”,春天使人健壮,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以上各小题,在学生准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全班——一讨论,或边朗读边讨论。)

五、教师指导朗读。

1.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2.朗读的层次要清楚,参考结构分析。三大部分之间,略有较长停顿。在停顿时,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感情的三个阶段是:盼,、爱、赞。

3.朗读时,头脑中要出现一个一个的图案,把握住形象的特点。

4.教师指导一位学生(有朗诵基础的),让他(她)朗诵成功,其他同学听教师指导和这位学生朗读,从中得到启发。

六、做文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家庭作业]

背诵全文。在背诵的基础上,练习表情朗诵。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朗诵录下音来,有条件的录下像来,交给教师。教师选择1——2人的朗诵,在全班播放,请大家评议,以提高同学的朗诵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1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藏、捡、扔、波、荡”这些生字和所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文两个问题:①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学他说话?②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从而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回声,知道回声产生的原因。

4、通过学习《回声》这篇课文,认识科学的有趣,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什么是“回声”和“回声”产生的原因。

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小黑板、水缸、生字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回声和回声产生的原因。

2、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复习

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听说训练(要求:听后自己练说,最后把话连起来说)

⑴小青蛙看见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呱呱地叫起来。

⑵这时,不知哪儿有一只小青蛙也跟着呱呱地叫起来。

⑶小青蛙以为桥洞底下藏着一只小青蛙学他说话,他觉得非常奇怪就问

妈妈。

学习课文4、5、6自然段的内容

学习第4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做了,小青蛙看到了什么现

象?(小黑板出示)

要求:①用△△划出妈妈做的有关词语(带、跳、捡、扔)

②用 ~ ~ 划出小青蛙看到的现象。

⑵检查学生找得是否正确,重点理解小青蛙看到的现象。

①指名读小青蛙看到的`现象的句子。(检查划读情况)。

②指导看图理解内容。图片(2)

⑶填空,结合动作理解“捡、扔”等词。

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

(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⑷结合课文内容出示生词“捡起”“扔进”“波纹”“荡回来”,认读、检

查读准字音,结合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词意,了解字形。

⑸再说说小青蛙看到的现象。板书,波纹。

⑹实验(学生试投物体进水缸,观察产生的现象)。

⑺用自己的话说说实验中看到的现象。

⑻指导读课文,想象体会当时的情景。

⑼小结:这个自然段写了小青蛙看到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这种现象。

过渡:河水的波纹荡出去又荡回来跟小青蛙在桥洞里听到的声音有什么

联系?

2、学习第5自然段

⑴轻声读课文,用( )划出妈妈讲的话。

⑵指名读妈妈说的话,边听边用序号标出妈妈说了几句话。

⑶小黑板出示已标序号的小青蛙妈妈的话(对照检查订正)

⑷开火车轮读妈妈的话,要求:想想这4句话的意思。

⑸思考:河水的波纹荡出去又荡回来这种现象跟小青蛙在桥洞里听到的

声音有什么联系?(学生说)

小黑板出示:

①河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②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

比较两句话的意思,重点比较“荡”、“返”,点出那返回来的声音也就是

回声。

--------------------------------------------------------------------------------

板书:

--------------------------------------------------------------------------------

--------------------------------------------------------------------------------

--------------------------------------------------------------------------------

⑹读妈妈的话,想: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⑺用自己的话说说回声是怎样产生的?(指名说,同桌互相练说,指中

下生说,检查教学效果)。

⑻小青蛙听妈妈的话后怎样?,结合理解“一蹦老高”。

⑼体会说话:小青蛙为什么那么高兴?

⑽指导朗读:读出妈妈的耐心、亲切和小青蛙的高兴。(分角色读,评议,

鼓励学生尝试读出感情,互相练读,再指名读)

⑾引导小结:这个自然段讲了小青蛙妈妈帮助小青蛙懂了什么是回声和

回声产生的原因。

⑿说话训练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回声和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②你还知道什么地方能听到回声呢?那又是怎样产生的?

过渡:小青蛙弄清了“回声”这个问题之后又怎样了?

3、学习第6自然段

⑴看图读课文

⑵回答:小青蛙弄清了“回声”之后又怎样了?

⑶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想象当时的情景。

⑷小结

总结课文,质疑:

1、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检查中下生)

2、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质疑

启发学生说话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回声”这种现象的知识,那平时你听见或看到很多

你不明白的现象,你可以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吗?

出示例:(第三课时时选做题4)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口语训练,说漫画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练习写好钢笔字。

2.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二题:

1.读读背背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课标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教学提出如下目标: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学习独立识字。

【课标解读】

上述识字目标的陈述中,行为动词分别是“学习、感受、养成”,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条件分别是“喜欢、初步、努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它借用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识字教学中,能否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又喜欢游戏的特点,可以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生、里、果”,能自我审视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2、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三个字,练习朗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这一特点。

【评价设计】

通过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环节,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通过读课文交流自己的感受,达成学习目标2.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出示课件:秋天的景色,树上挂着一些果实)问:小朋友们,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年中的哪个季节,你知道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实都成熟了。(演示课件:小松鼠蹦蹦跳跳来到园中)小松鼠也来到了园中,它想干什么呢?(出示课题:16 小松鼠找花生)

3、(指向“找”、“生”)谁来认一认这两个字?(先指名读,再齐读)

4、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插图,听故事,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说一说故事内容。(不需要说得很完整。)

三、识字读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你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

2、大家一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请教一下,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3、把小组里好的识字方法推荐给全班同学。

4、在小组里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5、谁勇敢地来试一下,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来当评委。

6、学生评价,相机正音,对个别长句子老师作示范。

四、看图读文

1、出示两幅插图,自己读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2、学生读课文并找出图的对应段落。

五、朗读感悟

1、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些什么?

2 、让学生明确图中花生花的位置,问;课文中是怎样写花生花的?找出句子读一读。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3、出示“鲜艳”一词,指名读。课文里指什么鲜艳,鲜艳是什么意思?平常我们还可以说鲜艳的什么?(如:鲜艳的红领巾,鲜艳的花朵,鲜艳的衣服等。)

4、(拿出两盆盛开的鲜花,一盆放在灯光下,一盆放在远离灯光的地方)放在灯光下的鲜花怎样?出示格外一词,是什么意思?(更加、特别)

多美的花生花呀,出示句子: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谁来美美地读一读。(突出金黄色、格外)

6、花生地旁边的小松鼠和鼹鼠在说什么呢,谁来扮演小松鼠,谁来扮演鼹鼠。

7、老师引读:小松鼠很高兴,他想:

8、看着鲜艳的花生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我们来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你可以读给同桌的同学,也可以读给你的好朋友,还可以读给老师听。

9、我们来表演一下这两段的内容,好吗?学习小组开始行动吧!

10、学生上台表演。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生、里、果”,这三个字里,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看老师写“生”字,提醒学生竖在竖中线上。

3、让学生比较“里”与“果”,同时介绍识字方法。

4、老师范写“里”,同时介绍:在写这两个字时,老师提醒大家注意“里”字先写“日”,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

5、(出示三个写在田字格里的“果”字,其中两个字的撇、捺不够伸展和均衡。)你觉得哪个字写得美,说出理由。

6、老师范写“果”。学生评价。

7、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每个写两遍,你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

8、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9、展示学生的字,为写得美的字贴上小红花。

第二课时

【课标解读】

上述识字目标的陈述中,行为动词分别是“学习、感受、养成”,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条件分别是“喜欢、初步、努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它借用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识字教学中,能否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又喜欢游戏的特点,可以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以此明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

2、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乐于与同学、老师分享续编的故事,培养专注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三个字,练习朗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这一特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评价设计】

通过巩固生字环节,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通过指导书写环节,达成学习目标2。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2、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一些写有生字的苹果。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一组一个果篮,找出你认识的生字正确认读后放在果篮里,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看图、读文、感悟

1、出示第二幅图,请你仔细看花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松鼠的表情怎样?出示“奇怪”一词,齐读。

“奇怪”是什么意思?(不明白、不理解)小松鼠为什么奇怪?

3、(出示句子: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谁来读一读。

4、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样。

5、再继续指名读。

6、这时候小松鼠说了一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7、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旁边有其他人吗?那他是对谁说的?用一个词来形容。出示“自言自语”,学生认读。

8、怎样表现自言自语呢,谁再来试着读一读小松鼠的话。

9、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10、再继续指名读。

11、小松鼠不知道花生到哪儿去了,你能告诉他吗?(学生可能会说真的被人摘走了,也可能说花生没有结果,还可能说花生的果实在地里等,要让学生充分的说。)

12、那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让电脑来揭密。(演示课件:花生果实在地里)

13、故事有趣吧,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朗读出来吧!学生自由朗读。

14、小朋友们新星擂台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请每一组辅导一名选手参加比赛,每名选手只选其中一段进行朗读,发挥集体的智慧,开始行动吧!

15、学习小组练习朗读。

16、朗读擂台赛开始。

17、召开记者招待会让擂主谈体会。

三、发挥想象续编

1、课文里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小朋友们只要你再动脑筋,还会有一个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再编一个故事吗?试一试吧!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2、能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3、指名上台讲。

四、复习巩固新字

1、认读带有本课生字的儿歌:

大树旁边种花生,小小松鼠每天等,松鼠自言自语说,花生开花格外艳。许多天呀过去了,花生被谁摘走了?花落却不见结果。松鼠我来告诉你,花生的果在地里。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

聪明的孩子,你还会读这些词吗?开火车认读,如遇学生卡住时请其他学生当修理工来修理,再认读一次,然后又继续。

五、自由练写生字

学生自己选择写哪一个,自己决定写几遍。把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字贴在学习园地的“我会写一手好字”里。

六、课外拓展天地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可以把自己续编部分加进去。

2、问问家长或看看其他书,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地里?

板书设计:

16小松鼠找花生

等……就…… (高兴)

每天 (急切)

等到……也没…… (失望)

自言自语…… (奇怪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1、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上“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读的方式(开火车读),看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2、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说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4)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学习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事吗?

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学生说一说父母不让他们做家务事的情况)

2、展示画面,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一

a、(出示:故事)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主意?

b、 讨论交流: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他想想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妈妈为什么不让小明做家务?

△怎样才能劝说小明的妈妈,让他做家务呢?

△我们能做那些家务事?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小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的过程。说服“妈妈”后,请“妈妈”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C、上台表演:

☆ 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 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

(2)创设情境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事,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你是怎么做的?

A、说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B、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要求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

C、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补充认为你说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务事上,他们的做法又是怎样做的?

(3)创设情境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的争夺赛吧!

A、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桔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衣服、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对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B、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C、在队中进行做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将一朵小红花。(边做家务边放音乐)

3、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大家有什么想说?(学生交流)刚刚同学都说了这么多,说明大家都是孝敬长辈、爱劳动的好孩子,那我们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行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认识6个生字和9个认读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3.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2.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难点 :

1.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音节:

2.读字卡片:

二、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北京动物园门口图。你们看这是哪儿呀!老师今天带你们到动物园看一看好吗?电脑出示6种小动物。你们看看有几种小动物呀!他们都是谁呀?板书: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它们来到一起想玩儿一个“”的游戏。这几个小动物是怎样的,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小声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字,把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的两个学生轮流读,相互正音。

4.教师出示卡片,检查6个生字和9个会认字的字音认读情况。对于学生难读准的“长”、“伞”、“短、兔、松、鼠”的音,应多读,重点指导。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大家看看这课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

2.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己出声读读这两段,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2)认识问号。

师讲:第一自然段中的每句话最后都是这样的标点符号“?”(板书)。这个标点叫问号。凡是句尾有问号的句子就表示问话,读的时候语调上扬,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3)指导读第一段。

①教师范读第一段。

②学生自己练习读。

③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④指名读。

(4)指导读第二段,电脑出示猴子图、兔子图、松鼠图。

①请一名同学读第一段,读出问话的语气。

②请大家看图回答,语调要读得平缓,肯定。

③同桌同学对读,一人问,一人答。

④猴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板书:长

⑤兔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板书:短

⑥让学生知道“长和短”是意思相反的词。

⑦松鼠的尾巴什么样呀?像什么呀?

⑧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对“好像”一词是怎样理解的.?(就是打比方的意思。是说松鼠的尾巴和打开的伞有些相似。)板书:像一把伞。

(5)背诵第一、二段

①同桌同学读第一、二段的问答句。

②指名一组同学对读,学生评读。

③看板书自己练习背诵。

④同桌背,指名背诵。

3.学习第三、四段。

(1)自己出声读读第三、四段。

(2)第三段提出什么问题?第四段又是怎样回答的?(出示公鸡图、鸭子图、孔雀图)同桌同学一问一答。

(3)请一组同学一问一答,其他同学评读。

(4)看图说说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板书:弯,扁,好看

(5)师问:鸭子的尾巴扁,“扁”是指什么?(是指鸭子尾巴的形状是扁的。)

(6)自己看板书练习背诵。

(7)同桌互背。

4.练习背诵全文。

(1)同桌同学互背,一人背问句,一人背答句,然后交换背。

(2)请一组同学对背。

5.说说这6种小动物有什么特点?电脑先出示没有尾巴的6种小动物,然后在图下出示6种动物的尾巴,让学生拖动电脑鼠标,做给动物找尾巴的游戏,调动学习积极性。

附: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秦兵马俑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读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兵马俑?这一主要内容,文章的哪一节直接告诉我们?

齐读第3节

3、过渡:文章哪一段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学习第二段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

2、指名交流读书所得。

3、这么气势恢弘的兵马俑想不想一睹为快?放课件。

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通过列举数字、举例的写作方法向我们介绍气势恢弘,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

过渡:文章哪一段又介绍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呢?

三、学习第三段

1、快速浏览第2-9节,课文描写哪几类兵马俑?

过渡:这么多的兵马俑却个性鲜明,让我们分小组再次读一读2-9节。

2、分四人一小组学习,幻灯出示学习要求:

(1)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兵马俑读一读。

(2)想一想,这类兵马俑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并播放相关兵马俑的幻灯片,加深理解。

引导朗读:你能把这些感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四、小结:听你们的介绍和朗读,我真感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3、默读第10节。用画出表示神态的词句,用画出作者想象的词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4、出示填空:有的(),好象( );有的(),好象( );有的(),好象( );有的(),好象()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五、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如此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有什么价值呢

朗读第四段

2、提问:学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4、总结课文,小结本课的写作方法。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把秦兵马俑介绍给自己的亲友听。

2、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进一步解兵马俑。

3、学习课文运用过度段的写法,介绍某一物的特点。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感兴趣的一题进行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培养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与习惯。

2.感受文章中的社会情趣,学会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3.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在生活中发现美,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正音正字】

绺liǔ 黏nián 盎àng 腻nì

【词语积累】

披头散发 遍体鳞伤 纷纷扬扬 大惊小怪 绿草如茵 焕然一新 绿意盎然 骤然而来 一劳永逸

【课堂训练】

全文可以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在一场风雨中,新屋的东墙与西墙遍体鳞伤,全家人担心受怕。 第二部分(第2-3段),主要写东墙得以保护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4-8段),描写保护西墙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9-10 段),整个村庄经历了历史风雨,但西墙依旧,西墙是“我”情感的体验与生命的记忆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散文,说明新屋西墙受风雨侵凌,“我”的父母撒下草籽、种上爬山虎,使西墙得救。通过展现西墙的生命过程,表现了在贫苦生活条件下,人的顽强、善感。这是一段珍贵的记忆,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在生活中发现美,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一部分,主要写新屋落成后西墙的命运,这是全文的起笔,也可以说是西墙故事的开端,为下文西墙的“命运”埋下伏笔。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心。第4 段,西墙岌岌可危,令人不知所措。风雨的肆虐使西墙不堪忍受,受墙荫庇的一家人恐惧不安。粉刷墙壁只能使石灰一块块大面积地剥离,使西墙变丑、变老;用草帘遮住,也一样不能免受欺凌。怎么办?文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第5、6 两段,西墙迎来了美丽的春天。曾经支撑不住的西墙,竟然“绿草如茵,焕然一新”,竟然“出落得像个美少女”,“雨滴打过来就被弹射出去”。 爱心 用心 专心 - 2 - 第7 段,秋天的西墙带给我们的竟是让“我”种上了诗心,让“妹妹”有了许多逃避贫穷的幻想!此时西墙带给我们的,除了惊奇与欣喜外,还会平添几分赞赏的情怀。

【思维训练】

1.父亲为什么要帮二狗家砌新屋? 二狗家的新屋砌好后,可以保护“我”家的东墙 〈东墙不被雨淋坏〉。

2.为了保护“我”家的西墙,父亲曾想过哪三个办法? ⑴给西墙刷石灰; ⑵给西墙挂草帘; ⑶在西墙上种草。

3.“湿润的西墙上居然也生了几根小草。”“居然”的含义是什么? 出乎意料之外,突出“我们”一家人的惊喜。

4.爬山虎为什么能保护西墙? ⑴无数草叶就像无数只伸出的手,雨滴打过来就被弹射回去。 ⑵草根牢牢地抱紧土墙,再不让泥土流失。 ⑶一劳永逸〈生命力强〉。

5.“有一墙的耳朵守着我们睡觉,从此梦也香多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有了爬山虎的保护,西墙不会受到损伤,家也就安全了,睡觉也就安稳了。

6.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怀念家乡,感激爬山虎。

7.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它们有什么作用? “村庄里的时间就这么在西墙边凝固了”、“生命也掂不出个轻重”等句子,含义深刻。 它们升华了主题,引发读者对人生、对理想的深层次思考。

8.本文的语言朴素而又形象。朴素,是指本文说明过程和描写情状没有过分的藻饰,感情朴实。形象,是指文章中新奇的比喻和出人意料的拟人、拟物。文中哪些句子具有这种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 “风夹着雨像个披头散发的泼妇,一头一头往东墙上撞”; “西墙突然像个一个披着蓑衣的老农的`背影,一下子老了许多”; “草籽发芽了,西墙上顿时绿草如茵,焕然一新。过完春天,西墙就出落得像个美少女”。 这些把西墙不同时间的面貌比作人的不同时间的不同状态,生动形象,联想丰富。它们是作者情感表达的元素,让人感觉,风雨的侵袭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和人恶作剧,表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使文章充满温情。

9.《西墙》有什么象征意义? 爱心 用心 专心 - 3 - 为了说明西墙前后所经历的一切,作者匠心独运,使西墙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摆脱了“墙壁”的特征,而具备了人的性格特征,把它作为思考的结晶,呈现出某种象征的意义。而且不止于此,西墙的生存还负载着关于人生,关于理想,甚至是关系到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的思考,这就使得西墙成了一种象征。

标签:教案语文

小学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