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折枝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品]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找春天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出示挂图)

生:仔细观看

2、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略)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到课文中去 “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生:朗读圈点。

2、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

生:小组讨论,同桌互教。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现在请大家看生字,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生:我会认“躲”、“身”和“朵”组合起来就是“躲”,生齐读“躲”。

4、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生:做动作,演示“羞”、“遮”、“掩”、“探”、“触”。

5、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一位小老师再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6、师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呀!请大家再读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生:交流合作质疑(略)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过渡:同学们,通过我们留心观察,发现 春天来了,大自有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生: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2、“探出头来”是什么样子呢?做做动作,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生做动作

3、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4、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5、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6、谁来表演?(出示4——7自然段)

生:举手表演

7、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

全班读:我们看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

三、强化感受,升华感情。

1、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面花盛开,百鸟争鸣,泉水叮呼咚,花香扑鼻,柳枝柔柔,溪水凉凉。春天真是无处不在呀!

2、请小朋友们把你找到的春天向大家介绍。

3、请一位小朋友讲讲他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小朋友们,你们找到的春天可真美呀!

四、本课小结:

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已经轻轻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优美的词句来赞美它吧!]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发挥学生的想象,为课文写续编,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

二、 识字写字。

三、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井沿、无边无际、不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由读课文。

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一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

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四、指名读一次对话并借助图片理解。

五、感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用“因为……所以……”回答。

六、感悟第三次对话。

七、分角色朗读课文,从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八、板书设计。

青蛙:井底——天井口大

小鸟:天上——天无边无际

语文教案 篇3

一。 教学目的

1。 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要求会写的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3。 初步认识反义词,体会反义词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主动积累词语。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什么是反义词、积累反义词。

四。 教学准备

教师:1。生字卡片

2。大小差别较大的纸(课间发给学生,同方的一大一小)

3。美丽的苹果树(每个苹果上都写上要认识的字,共15个)

学生:课外收集本课以外的反义词,制成卡片。

五。教学过程:(本课用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一。观察比较,激趣导入

1。教师拿出黑白相对的.纸,提问:孩子们,你发现老师手中的纸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说出“黑——白”,教师板书在黑板一角。然后请孩子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的纸,同桌比较,看看两张纸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大——小”并板书。

2。教师小结:像“大——小、黑——白”这样的一对对词,反映了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意思相对或相反,我们把这样的一组词叫做反义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反义词歌。

二。初读课文,认字识词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一对对反义词,并把自己勾出的这些反义词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刚才找到的反义词,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把字音读准,并找出值得注意读音的生字并作上记号。

3。教师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汇报找到的反义词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将带拼音的反义词组帖在黑板上)

(2)指名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引导说出“仔”是平舌音,“深”是翘舌音、前鼻韵,并多读几遍,记住它们。

(3)开火车读、齐读

4。互动合作,强化认识

(1)指名和老师对着读

(2)同桌对读,加深记忆

5。小组比赛读,读后师生共议,评出最佳小组,送予流动红旗。让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6。师生合作做反义词“对对子”的游戏,边说边拍手。

三。摘苹果游戏,进一步检查落实对生字的认识

教师出示美丽的苹果树,请学生来摘。来摘苹果的同学必须告诉大家你摘到的是什么字,对于不会的或没有读正确的,师生共同纠正。尽可能让多数学生感受都“丰收”的喜悦。

四。感悟字义,说用结合

学生再读反义词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对反义词练习说话,先在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说评结合,加深理解。

五。拓展延伸,实践迁移

1。看图说反义词

2。交流课前找到的反义词,并选择几个写在课后的田字格里。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了解本文以主要人物衬托次要人物的写法。

(三)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做到有长处、优点不自夸,善于向他人学习。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前不久,我们学习了《〈论语〉六则》中孔子的精辟言论,其中讲到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别人的是哪几句?(指名背诵,说说自己得到的启发。)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能提出这样深刻、精辟的见解,实在难能可贵。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古代大学问家欧阳修,他巧妙地借一则故事《卖油翁》也阐明了这个道理,与《论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1.学生们从课本注释中知道了作者的哪些情况?

2.教师补充介绍: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著作很多,著有历史专著《新五代史》等。《欧阳文忠公集》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收入各种杂著、散文、诗词等,计有一百五十三卷,文忠是他的谥号。

(三)引导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习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①检查生字读音(投影出示)。

咨 矜 睨 矢 颔 圃 杓

②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难读句子,教师点拨朗读。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同座讨论完成思考题。

(1)投影出示自读思考题:

①文中写了哪两个人物?你认为主要人物是谁?

②这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长?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读后交流,引导初步认识陈尧咨的善射和卖油翁酌油技术的高超。

3.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1)教师点拨学习课文第1段。

①词语理解:自矜、释担、睨、但、颔,教师着重讲解“颔”在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用,意为“点头”。

②重点句子: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因此而自以为了不起。

但微颔之: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③学生尝试翻译第1段。

(2)学生4人一组,理解第2段,边读边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梳理。

①解释下列词语:忿然、乃、置、覆、徐、沥、遣

②说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尔安敢轻吾射?(看轻、轻视)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接着)

③整理文中“以”、“尔”的意思。

公亦以此自矜(因为)

以我酌油知之(凭)

徐以杓酌油沥之(用)但手熟尔(通“耳”,罢了)

惟手熟尔(同上)

尔安敢轻吾射(你)

④学生读熟并互相提示、检查,帮助记忆上述各类词语的意思。

⑤学生提出难理解的句子,教师适当点拨翻译。

⑥学生在小组内练读课文,并对照课文注释,翻译第2段。

(四)评选黄金拍档,巩固自读成果

1.各大组推荐两名同学作为最佳拍档,一人读原文,一人当场翻译。

2.从4对最佳拍档中评选出“黄金拍档”,颁发奖品。

要求:①朗读正确流利,句读恰当。

②翻译准确到位,语言流畅。

(五)布置熟读课文,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理解寓意,品味欣赏

1.指名朗读课文,说说文中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陈尧咨:善射、自矜

卖油翁:酌油技精、不夸耀

2.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词句,并思考原因是什么。

态度由反感、恼怒到佩服、认输。

原因是卖油翁看射

教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案》,来自网!

箭时的冷淡表情使陈反感,答话时的平淡、轻视更使他恼怒。后来,看到卖油翁从“钱孔”中酌油而钱不湿不由得佩服、认输了。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卖油翁酌油技术很纯熟却并未“以此自矜”。

3.卖油翁用冷静的`评语和短暂而精湛的表演,让陈尧咨明白了什么道理?

讨论明确寓意:熟能生巧,技高也不该自夸,自以为了不起。

(二)模拟情境,表演升华

1.课文中哪几处写陈尧咨和卖油翁的神态?(睨之、但微颔之;忿然、笑而遣之)

2.如果要给文中第2段两人的对话加上表现神态的词语,你能否设想一下当时的情境,补上合适的词语?

投影出示文中语句,师生共议:

康肃傲然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不以为然答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不瘟不火答曰:“以我酌油知之。”

……

(翁)因淡然一笑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提供道具,推荐3位同学表演。两人分别扮陈尧咨和卖油翁,一人读白。

表演后师生点评,着重评议表情、动作、语气、语调等,表扬处理较恰当的,点评有所欠缺的。

(三)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1.陈尧咨和卖油翁都可算身怀绝技,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你在学习、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如学器乐演奏,看妈妈织毛衣,欣赏厨师做菜等。交流后归纳:多练——手熟——技绝。

2.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你想起哪些名言警句?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

(四)点将过关,知识迁移

1.填空。

①《卖油翁》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②卖油翁是个的劳动者。

陈尧咨是个的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以我酌油知之。

③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读下列小寓言,完成填空。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①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②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③财,其④家甚智其⑤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句中的“其”字。

①②③

④⑤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板书设计

卖油翁

陈尧咨善射自矜

卖油翁酌油技精“惟手熟尔”熟能生巧

技精不自夸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的投影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计与说明

A案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12失物招领”(出示)。读课题,读准“失”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b、交流识字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记?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问。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在1——4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尝试给小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可用上“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其他同学试着回答。

四、感情朗读,练习说话。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

2、出示“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

a、请学生划一划句中带有生字的三个词语并读读。

b、“专心”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说说或用“专心”说句话。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3、看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将第3自然段读得欢快些。

4、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严肃的语气。

5、练习(任选一题)

☆用“准备”说句话。

☆☆用上刚认识的`生字说话,用得越多越好。

五、自主发现,指导书写。

1、出示“同、工、专”三个字,再读记。

2、自由发现,掌握写法。

a、看: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该怎么写才漂亮。

b、记: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字。老师示范写,其中“专”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些;“同”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c、描:在书上描一描。

d、写:各练二个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引导积累。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引导积累。读读书上的“读读比比”中的词语。

a、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b、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当个小老师考考大家。(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组词、说话等。)

二、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朗读课文5——8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2、与同桌讨论问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

3、在班中交流与同桌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疑难,感情朗读。

1、当学生问“他们为什么说没丢东西?”时,指导看图,引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

2、当学生问“失物是什么?”时,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b、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3、当学生提问“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时,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

a、指名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b、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那你就怀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4、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四、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出示需要写的字“级、才、队”,读读。

2、全班交流,找出共同点,掌握结构。

3、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在写时该注意什么。

“队”的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的“人”字的撇留出空来;“级”引导学生回忆“红”、“奶”的写法,学会迁移。

4、学生描红、书写,老师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五、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该怎么做?

2、将本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动物园的晚上 第一课时。

2、 在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中介绍动物睡觉的知识。

3、 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和课外延伸作业让学生了解动物、喜爱动物、保护动物以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教学准备:1、在上课之前,布置教室,创设动物园的'情境。

2、在学课文之前,要求学生独立或自由组合查阅、积累有关动物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包括文字介绍、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见总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动物园吧?可是有谁晚上去过?想了解晚上的动物园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动物园的晚上 第一课时》。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全文,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双人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正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3)抽查生字识记情况。(4)指名朗读课文,正音,适时进行评价、鼓励。

3、读读议议: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睡觉知识?(5种)

4、指导理清课文线索:板书 一(1—2)狗

二(3—5)长颈鹿

三(6—9)蝙蝠

四(10)大猩猩

五(11—12)大象

六(13)小明的话

三、指导学生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收集各种动物睡觉的知识以及喜爱动物的生活习性。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