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冷兮め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集合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写话本

一、激趣:

师:看,这是哪里?我们在看几幅大海的图片。 课件播放大海图片

师: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赶海》 板书:赶海

大海对许多在海边生长的人来说是一份美好的回忆,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

作者杨谦这样说:(齐读)每当我唱起这支歌,就会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师:只要一唱这支歌,就会想起赶海的趣事,这是为什么?

(说明赶海非常有趣。) 板书趣

二、找趣。

1、赶海究竟怎么有趣呢?我们一起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赶海的乐趣。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页,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

2、在四人小组内读读自己画的句子,互相谈感受。

3、汇报学习成果

4、看看,这么多有趣的事等着我呢,怪不得在暑假的一天,我闹着舅舅要去赶海呢!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什么没有?(我发现小作者很想去赶海。我觉得大海肯定非常好玩,所以我非常想去。)特别是哪个字?(闹字)你闹闹看。

师:是啊,那你们想不想去赶海?好,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去赶海吧!认真读一读你觉得有趣的事,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读到哪里想到哪里,读慢些,留给自己想象的时间。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为什么?

三、赏趣

1、热闹之趣

A、出示: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说说你的体会吧!(浪花回过头来不忍离开写得很有意思。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浪花当作人来写,只有人才会回头、不忍心,让人感觉浪花很可爱,所以说这里很有趣。)

师: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兴奋极了)。

师:谁能读出作者的兴奋?(指名读)如果能边读边想象,就更好了。(生自由读,齐读)

过度:刚才大家那朗朗的读书声,让我们体会了追赶浪花的乐趣。板书:追浪花潮退了,可爱的浪花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时,沙滩上来了很多人,我和舅舅也来到了海边,在海边,我们又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呢?

B、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能给这句话起个名字吗? 板书:摸海星

师:为什么你把摸呀摸呀读得那么慢啊?后来为什么又读快了?

师:这个嘿应该怎样读?

师:你可真会读书啊!让我们像他一样,感受一下摸海星的乐趣吧! 齐读

过渡:还有什么事很有趣?

C 出示: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呦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1)师:说说理由。

(2)师:谁能读一读。你觉得他读的怎样?

(3)你们能表演出抓螃蟹的乐趣吗? 板书:抓螃蟹要想表演好,就必须先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3)同桌两人合作练习,指名表演

师:你这是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你只努努嘴儿,不做声?你觉得抓螃蟹有趣吗?

(4)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呦一声的疼痛大叫,让我们体会了抓螃蟹的乐趣,你们能通过朗读来让所有的人感觉到其中的乐趣吗?(齐读)

D 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我发现你前两句读的特别好,教教我们吧。(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哦。)

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揣摩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它隐藏在里面的感情,然后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情趣。我们为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鼓掌!

(2)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对,威风凛凛的。在这里武将指的是------?伸出你的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看你们神气的样子,想对我说些什么呢?

(3)怪不得我的脚那么痒,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威武的大虾们,你们已经被我束手就擒了,别再那么神气了,快坐好吧!

(4)能给这部分也取个名字吗? 板书:捏大虾

(5)谁能读出捏大虾的乐趣。(指名读)

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那你能不能给他出出点子,让他能读得更好一点?

师:你能采纳一下大家的建议,再试一试吗?

师:真有一种胜利者的样子了。还有想当胜利者的同学也站起来一起捏一捏大虾吧!(齐读捏大虾这一段)

E 刚才我摸到了小海星;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赶海是多么有趣呀!赶海就只有这些的趣的事吗?

生:不是,还有很多。书上说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后面还用了一个省略号。 板书省略号

师:还会干什么呢?

师:捉螃蟹作者已经写了,你能想像一下捞海鱼、捡贝壳或其他有趣的事吗?想一想,用上一些语气词。

F、让我们拿起课本,再次来体会一下赶海的乐趣吧。(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2、柔美之趣

A、师: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是怎样的呢?请女生读第四自然段,想想,此时的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师:老师有个问题想了几天也没搞明白,大家愿意帮我吗?我就不客气了。我想,刚才读的几段都跟赶海有关,很有趣,可这一段没写什么趣的事,好像跟题目没关系。你们说呢?(有头有尾,叙事完整;欣赏美景也很有趣)

师:怎样才能读出它的美,它的趣呢?指名读

C、师:的确很美,老师好象也想通了,去欣赏这样美丽的景致,也是一件很有趣,很快乐的事。看来跟赶海关系很密切呢!那老师想向大家汇报一下在大家帮助下的一点进步,我来朗读一下。(音乐《大海啊故乡》)

D 、路上,海风吹拂着,舒服极了,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跟唱)

三、延趣。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享受了作者赶海的乐趣,共同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我相信大家都有说不完的开心事。谁愿意把你的开心事说给大家听呢?

四、写趣。

师:这么多有趣的事,如果大家能模仿《赶海》这篇课文中片段把趣事写下来,它一定会成为我们心底最甜蜜的回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与树间的和谐亲密。

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与树间的和谐亲密;拓展想象练习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爷爷和小树》的生字,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好不好?(请出咱们的生字宝宝,齐读,开火车比赛!你们这么棒呀!老师相信你们这节课的表现会更出色!给自己鼓鼓劲。

二、质疑导课

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呢?(生答)那么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爷爷和小树》。

三、课文学习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两人对读,可以表演读)?

2、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图片)

3、生边讲故事老师边问:课文当中是怎样写的呢?(图片出示出现字幕)

4、理解第一幅图

⑴数数共几句话?读第一句:你知道小树的衣裳是什么吗?(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草帘)看到这里,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又要提问题了?(边提边找学生回答)

⑵教师点拨:小树为什么要穿衣裳?(冬天;若不穿小树会被冻死)

⑶出示课件:寒雪中的小树风声)

⑷看着这纷飞的雪花,听着这呼呼的风声你的感觉会怎么样──冷,小树和你一样也会感觉很冷,它在寒风里会说些什么呢?谁能表演给大家看呢!

⑸老爷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为了不让小树受冻,给小树穿上了

所以小树就可见老爷爷对小树是多么的爱护呀!

板书:爱护

⑹谁能有感情的读出爷爷对小树的细心爱护(重点放在“冬天、暖和、不冷”)再找学生读。

引入:如果你是小树老爷爷这么照顾自己你会怎么说?小树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它却认真地做了,我们看小树又是怎样感谢爷爷的呢?

5、(展示第二幅图)。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先读课文,再互相提问题。看哪个组提的问题多,回答的好。

6、小组回答教师点拨:

⑴“绿色的小伞”在这指什么?枝叶茂盛的树冠)

⑵爷爷为什么不热了?

延伸:可见人和树之间应当互爱互助(板书)

如果你是爷爷,在树阴下乘凉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喜悦)

请把小树对爷爷的报答之情及爷爷那种满足、喜悦读出来!

⑶听录音,感受人和树之间的那种友爱互助的感情。

四、想象练习

(爷爷和小树就是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它们之间永远那么友爱,你能想象一下春天春暖花开的时候,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它们又在干什么吗?(出示课件:编故事──

五、拓展天地

1、孩子们,你们看,不管是新春,还是盛夏;也不管是深秋,还是严冬,爷爷和小树都在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此时此刻,你要说些什么吗?(保护树木)

2、当然了,在我们周围也有好多热爱环境,保护树木的人,在他们的努力下,树木长得可茂盛了,你想看吗?(展示树木图片),这些树长得这么高大、这么茂盛,这么喜人,凝聚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呀!

当然,树木也在不时的回报我们,树木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生答:长果实、做木材、做药材、烧火、做家具、净化空气、防沙等等)课件展示“沙化”多可怕呀,没有了树木,就失去了我们美好的环境,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要说——

课件:滚动的字幕:爱护树木,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因为树木无时无刻不在回报我们。(伴有歌歌声中,齐读字幕内容,老师结语:

孩子们,请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因为它们会以自己独特的美丽和洁净来回报我们,不信?请试一试!

【板书】

爷爷和小树

穿衣

爱护

不冷

不热

报答

撑伞

(互爱互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冰心在这首小诗中与小朋友们交流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冰心对消化乃至对孩子们的爱心。以小见大,理解“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从而对冰心的仁爱之心有初步的感知。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冰心在这首小诗中与小朋友们交流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冰心对消化乃至对孩子们的爱心。以小见大,理解“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从而对冰心的仁爱之心有初步的感知。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

一、 导入

1、板书:别踩了这朵花

问:你能用不同的语气读这句话吗?(严厉、不耐烦、和蔼、劝告)

2、出示冰心照片

问:这是谁?说说你对她的了解?

师:这样一位充满爱心的`大作家,她会如何说这句话呢?

学生各抒己见,试着读一读。

二、 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师:被称为世纪老人的冰心奶奶一生和孩子们有着不解之缘,在他的作品中和我们谈友谊谈母爱谈生命。冰心奶奶也看到了这朵花,她是这样说的——

1、师配乐范读课文。

问:冰心奶奶告诉了我们什么?

问:你能在第一小节中找到冰心奶奶爱心的词语吗?(指导朗读)

问:这究竟是一朵什么样的话,值得冰心奶奶去爱?

出示学习要求:

(1)自己读2-5小节,独立思考这是一朵什么样的花?试着把自己的感受多出来。

(2)与小组同学交流。

板书:这是一朵( )的小花。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在学生汇报的时候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

师:冰心奶奶是爱孩子的,她正在柔声细语的和小朋友交谈着。展开你的想象,把自己当成冰心奶奶给同桌读一下。

给学生配乐朗诵。

三、 精读诗歌,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

师:冰心奶奶不仅在向我们诉说着这幸运、快乐、勇敢的小花,她还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名读地6小节)

问:冰心奶奶的心思你们懂了吗?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语言练习:冰心奶奶,您的心思我懂了————————————。

师:这充分的证明了冰心奶奶的爱心无处不在。(适时板书)

四、 拓展

问:我们也可以把爱心洒向哪里?(校园了,上学路上……)

师:再看看题目,你觉得这句话包含着什么?(对小花的爱、对孩子的爱、对一切的爱)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爱飞进冰心奶奶的世界,齐读这首小诗。(板书)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语文教案-守财奴。

教学过程

(一)

  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

(2)讨论

①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

(“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②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

(“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

③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影响?

(“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视钱如命)

②“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

③“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至死不变的贪欲)

④“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守财奴)

  4. 总结、拓展

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案点评:

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二)

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守财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x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

2、能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印象最深的科幻故事,感知科幻故事的特点。

2、大胆设想故事,描述神奇的科幻世界。

3、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导入,畅谈故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曾看过一部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书中作者叶永烈幻想的事物,有的现在已经变为现实了。如小说中提到的下棋机器人,现在已经有了。

课件出示:

2、回忆交流,畅谈故事。

(1)提出问题:你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是什么?故事里写了哪些现实中并不存在,却看起来令人信服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写到的下棋机器人导入,无疑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接着,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块二打开思路,大胆想象

1、热身练习,引导想象。

(1)提出问题:如果你的大脑可以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如果你拥有一个背包飞行器,如果你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你会做些什么?

(2)让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想象。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课件出示:

过渡语:让我们写一个科幻故事,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

2、讨论交流,大胆想象。

(1)提问:在你的笔下,人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他们可能运用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使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怎样的奇特经历?

(2)提示:放飞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课件出示:

(3)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人物有怎样奇特的经历呢?课件出示例子: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有了热身练习的基础,这个环节就让学生天马行空地自由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老师依然采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每一个联结点都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无数个关节点。例如,假如拥有恒温衣服,接下来的奇特经历可能是火场救人、去南极探险、潜水、登珠穆朗玛峰等。学生打开了思路,想象的世界便无限广阔。

板块三读写结合,领悟写法

1、了解科幻故事的'基本特点。

(1)回顾学过的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思考:科幻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呢?

明确:科学、幻想、小说,对应的就是科学性、预言性、文学性。

科幻故事和科幻小说有很多相同之处,我们推测一下:科幻故事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科学、幻想、故事是其三要素,即科学性、预言性、故事性。

(2)重点讲述科幻故事的“故事性”:强调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课件出示:

科幻故事科学——科学性:基于现实幻想——预言性:大胆幻想故事——故事性:生动和连贯的情节

2、引导学生回忆课外阅读的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说,领悟写法。

(1)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一定阅读过科幻小说或科幻故事,想一想:哪篇故事的写法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相机从“科学性”“预言性”“故事性”等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首先,回顾学过的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意在促进知识迁移。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其他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说,领悟写法。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根据提纲完成作文。

2、展示习作,师生评议。

3、修改习作。

4、和同学交流,看看谁写的科幻故事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作文并进行自我修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动笔起草

1、启发谈话: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来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相机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3、提醒已经完成习作的同学尝试修改习作,其他的同学加快写作的速度。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写作有困难的同学予以指导,对速度慢的同学加以提醒,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板块二指导修改

1、启发谈话。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托尔斯泰说过:“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习作初稿写好以后,我们还要反复修改完善。

2、指导自改,提示修改方法。

课件出示:

修改步骤:

自读。

自改:“换”拗口、意义不明确的语句,“调”前后紊乱的语序,“添”一些具体内容,“删”多余的内容。

自查:对照本课的习作要求,看内容是否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3、互改习作。

同桌之间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修改。

4、课堂交流。

(1)说一说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和体会。

(2)讲一讲修改他人作文的过程和理由。

【设计意图】“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5、6年级)提出的关于习作的目标。本环节要着重注意两点:一是指导修改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修改作文;二是通过自改、互改、交流,培养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板块三评价欣赏

1、交流展示。

教师引导: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精彩之处。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精彩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的成果。还要简单说一说这些句段好在哪里。

2、班级评赏。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段组织学生评赏。

将习作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让学生念出来。组织学生评一评,并说明理由。

(2)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作文的精彩之处,并念给大家听,增强写作自信。在班级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或片段,让学生体验习作的乐趣,并热爱写作文,从而更加努力地写好作文。

板块四课后展示

1、将优秀习作装订成册,并传阅。

2、将优秀习作张贴在“作文园地”,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3、将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争取发表。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学校广播站或学校文化长廊投稿,力争展示。

5、鼓励学生把这篇作文编入自己的优秀习作集。

【设计意图】学生写完了作文,并不等于作文课已结束。还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平台展示学生习作。课后的作文展示是作文课的必要延伸,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的习作得到发表或展示,他(她)就十分自豪和自信,从而更加努力地阅读和写作,写出更好的作文。同时,对其他的同学又是一种鞭策。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林中乐队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积累,学生已经能够“悟”出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自主性更强,应组织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发现规律,迁移运用。

三、教学内容分析:

《林中乐队》就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里各种生机勃勃的动物发出的奇妙声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本课是为四年级学生所设计。森林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音乐又是同学们所喜欢的。因此,要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情怀,教师需要通过模拟音乐以及引导学生在充分认真地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使学生领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聆听森林里动物的声音,了解森林里各种声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乐器;还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围绕文章的中心句交流并模仿演奏,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产生共鸣,从而体会作者酷爱森林、酷爱动物、酷爱大自然的情怀。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词。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3.围绕中心句补充交流,模仿演奏,进行拓展。

五、教学难点分析: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理顺中心句,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分点落实。体会《林中乐队》言之有序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道具。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两分钟:

二、引入:

前几天,咱们三年级全体师生一起到动物园去参观,看到了许多有趣的动物。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介绍这些小动物发出的各种有趣的声音的。交流资料(学生出示动物图片,播放自己录制的动物的声音。)

三、读课题;

四、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2.学生互查,记忆字型,了解字意。课题质疑: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3.集体交流。

①字音:啭:应读“zhuàn”;咕嘟:应读“gū dū”盹:dǔn.;喧嚣:xuān xiāo。

②字形:嘎:最后一笔是点。钩:最后两笔是撇和点。盹:是目字旁。兜:第三笔是撇。

③解词: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交流汇报。学生当小老师。(续表)教师教学活动(教学过

程及形式)学生学习活动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六、读课文。标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七、梳理问题:

八、听写字词:

九、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写生字。

3.选做(找资料)。读课文,质疑。

第二课时

一、精彩两分钟(学生表演动物叫声两分钟):

二、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都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

是呀!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参加动物们举行的一个音乐会。

(齐读课题)由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动物。

三、新授:

1.请同学们打开书,出声读一读全文,想一想,动物乐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习思考:

①默读课文,林中乐队是一支什么样的'乐队?学生回答问题。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组织好语言准备小组交流。

3.学生自学。

4.小组交流。学生自学。

5.集体交流:请大家汇报的时候按照课文顺序,出示重点句子:

第一自然段:“三月,莺唱起歌来,白天黑夜,老是尖声叫着,啭啼着。”

第二自然段:(1)围绕中心句,课文详细地介绍林中的各种乐声,又抓住各种动物的声音特点细腻地描写。

(2)在描写动物声音时,作者写了象声词,请你画出来,并体会。出示幻灯:作者见了心疼,借用孩子之口“它什么时候睡觉哪?”所以,课文一开篇就使我们感受到作者那颗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和善良。学生反复读课文,读通顺。森林之景再现,利用课件或音乐配音,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时的愉悦心情。

(3)请你说出这些动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说出象声词)

(4)通过学生分析,知道这是一支神奇、和谐、自然的乐队。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围绕中心句补充交流,或模仿演奏,使课堂有张有弛,内容更有拓展。

自由交流第三、四自然段:

(1)有一些乐手采取了不同的演奏方式,请你默读三、四自然段,你喜欢哪位乐手,就介绍它的演奏方式。

(2)出示幻灯(有关沙雉的描写)可启发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想像。

(3)思考: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沙雉的?

四、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朗读全文。

五、课后延伸:(出示幻灯)

1.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完成《伴你成长》上的练习。

六、布置作业

学生补全板书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的12个生字。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产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写本课生字。

2.读懂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果实的生长特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带壳花生)因为它特别香,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吃它。其实不仅我们喜欢,小松鼠也很喜欢吃它。有一次,小松鼠发现一块地里种了很多花生,就打定主意,今年冬天要靠花生过冬。可是它的愿望却没有实现,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就是《小松鼠找花生》(全班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找”和“生”的读音) (二)整体感知:

1.放课文录音,学生看课文中的文字。

2.自己练读,并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3.学生置疑:哪些发音有困难?

4.根据学生提出的难读字,及本课的生字,出示带音节词卡。(指名三个各读一遍,老师注意纠正,然后由一个人当小老师领读)

(三)检查识字:

1.出示要认的字

2.学生借助拼音领读

3.同桌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4.说一说记字方法

5.去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文中的生词再次认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字

2.同学们按字的结构给字分类

3.分类指导书写

4.同桌互查,交流写字心得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生词,开火车读

二、理解学文:

1.按自然段指名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课题拓展法)

3.展示台:知道了故事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个帮事读得生动,让大家都喜欢听吧!

生先独立练习再展示

每名同学可以选三名同学给出指导建议

4.分角色表演读

5.理解感悟

(1)出示讨论题: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

(2)各小组展开讨论

(3)汇报:

(鼓励学生大胆的表明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可能有三种答案: 一种是花生被摘走了;一种是花生开花后没有结果;一种是花生结果了,没被摘走而是被埋在了土里。)

(4)体会松鼠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

6.小松鼠找不到花生,它会怎么办呢?

同学们先想象,再动笔写一写。

三、拓展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实长在地里?对于植物的果实,你还想说些什么?

四、总结

教学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通过学文,要让学生明白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这一道理。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读书就能自己明白这一道理。越是这样浅显易懂的课文,学生越感觉没有兴趣,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低年段教学目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我想,低年级的课堂尤其要有趣,尤其要注意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下功夫。对于文中小松鼠与鼹鼠的对话我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同桌两个一个扮演“小松鼠”、一个扮演“鼹鼠”,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一下小松鼠的心情。先是好奇——“这是什么花呀?”找到答案之后心里很高兴,这种心情的变化要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对于小松鼠没找到花生时的失落心情,则通过课文中“他等啊,等啊,等到花生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让学生体会一下,在花生生长的漫长过程中,小松鼠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怎样才能将这种变化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边读书边体会,边体会边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没关系,回到课文中多读几遍就明白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比较有成就感,所遇到的问题都是自己通过读书解决的,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原来我这么厉害!这种朗读指导虽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通过时间的积累学生慢慢会掌握这种方法,慢慢会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虽然要实现这一步会很艰难,但我会一直尝试这样引导学生的。

课题:14《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生字,掌握识写方法。

2.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教学重点:

1.识写生字

2.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味道,体会出乌鸦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读出乌鸦的感情变化。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乌鸦头饰,问:这是谁?有谁认识它,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吧!

板题:乌鸦喝水

问:看着课题,你知道课文会讲一件什么事吗?

二、检查预习:

(一)检查认字:

1.出示带拼音要认的字,指名读

2.同桌介绍自己的记字方法

3.汇报记字方法,强调形近字的区分方法“喝、渴”

4.去拼音开火车读

5.齐读

6.认读生词

(二)检查读文

1.问: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同桌检查自然段序号标记是否正确。

2.指名段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

三、指导写字:

1.课文中一共有几个要写的字?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2.分类指导

3.书写展示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文

2.小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问题?

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

四、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办法。

2.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研究边做实验。

4.交流合作结果。

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

6.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学生自我评价。

7.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五、拓展训练:

1.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写一句话夸夸他。

2.学习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呦,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课题:快乐读书屋七《种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阅读课外书感兴趣。

3.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是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1.谈话揭题:(老师板书:种)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会填这个空儿吗?(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种鱼》

2.读题质疑:齐读课题后问:围绕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将圈好的生字再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

(1)出示要认的字

(2)指名读字

(3)同桌交流自己认识的字

(4)说一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5)开火车认读生字

4.同桌合作读书,当个小老师,纠正读错或不准确字音。

三、朗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2.图文结合,小组讨论:小猫会收获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3.出示句式,品读:

农民把( )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用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4.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谁能告诉小猫,他错在哪里?

5.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语言训练:

(出示挂图)看图讲故事。

课题:《他们自己爬出来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并主动增加识字。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独立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倒影现象,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学会动脑,善于思考。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独立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倒影现象,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学会动脑,善于思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到快乐读书屋去做客吗?那里的小主人给我们准备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家快来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小组合作,互当小教师,认识生字。

3.集中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问号,在有所会的地方画上横线。

2.小组讨论交流:

①汇报自己的体会

②请教读不懂的地方

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读书,抓住关键词语,如“走近一看”“立刻”“连忙”等体会母鸡和小山羊没有动脑,没有思考,看见了就叫起来。

4.实验演示倒影现象:讲桌上放一盆清水,请同学们依次往盆里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母鸡和小山羊看到的是什么吗?

5.在读课文,说一说小鸭子为什么说一定是他们自己爬出来的。

6.指导朗读,分角色表演

四、深化主题: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想对大家说一说吗?

课题:你说我说《小猴子捞球》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能力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凭借教材,自主构建,多元解读

教学过程:

一、童话导入:我们来给小猴想办法。

1.出示《小猴子捞球》的画面,播放有趣的童话故事。

2.听童话,看画面,提出问题“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3.议一议“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4.全班交流。 板书“小猴子捞球”

5.小猴子把球捞上来了吗?怎么捞的?我们来帮小猴子想想办法。

二、口语交际,互相评说:

1.小组讨论:我来帮小猴想想怎么办。

2.全班交流,学生评价。(师随机提示“如果用这种方法,你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么?”)

3.学生们帮小猴想出了不少好办法,那么他们会采用什么办法呢?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现在请大家扮演小猴子,四个人为一组先商量好你们打算用什么办法捞球,再分角色表演。

三、请你完整地给大家讲一讲“小猴子捞球”的故事。

四、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课题:《语文七色光七》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学会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了解字义。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及探索知识的兴趣,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学会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了解字义。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教学难点:学会查字典

教学流程 :

一、笑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经常看《动物世界》这个栏目吗?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动物的小笑话。

1.讲述《小白兔和蚂蚁》这个小笑话,还可以结合自制动画片让学生欣赏这个小笑话。

2.学生间交流小笑话的可笑之处。

3.指名汇报你为什么笑?你觉得什么地方让你笑?帮助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了解故事中两种动物的特征。

4.自读笑话《小白兔和蚂蚁》,体会小动物的语言,读出感觉。 二、自读感知学习知识窗:

动物王国中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走近黑猩猩,看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学习知识窗《有趣的实验》。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读《有趣的实验》这篇小短文。

2.有趣的实验指的是什么实验?有趣在什么地方?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生汇报)

3.小组间交流学习心得。

三、师生交流学习查字典:

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学得认真,说得准确,你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的词或句子吗?(全班交流。学生如果有,就请同学们谈谈是怎么弄明白的。再导入今天学习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明白意思的字,如果没有,可以直接导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用一个游戏的方式进行,学生举例说一个字,教师借助字典就很快说出这个字的意思,多说几个字,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方法好,把学生查字典的兴趣激发起来。

2.自主学习查字典的方法:老师是怎么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教科书上查字典的方法,结合手中的字典明确查字的过程。

3.交流学习查字典的方法:请小组推荐查得好的学生到前面交流演示查的过程,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确音序查字典的关键步骤。

4.强化练习查字典的方法:进行小竞赛,选拔班级查字典的高手,评出小状元。鼓励学生回家继续练习。

四、激励鼓舞学习名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表现令人非常满意,老师送你们两句名人名言:

1.出示名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袁枚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弗郎士(法国)

2.谈学习感受和对名言的理解。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名言。

4.学会收集和积累名言。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诗歌语言运用所产生的绘画美(诗画合一);

2、中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格的成功运用;

3、本诗的学习理解作者面对逆境时候积极面对、坦然接受的态度。

教学中难点:

目标2、3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作者:沃尔柯特--拥有英国、非洲和荷兰血统,会英语、克里奥耳英语和克里奥尔法语(本地土语)以及西班牙语,使用英语写作。他的国家圣卢西亚1979年才获得独立,没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使得作者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精神“分裂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然而正是作者对多元化文化的包容、糅合,产生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96年)。

二、整体感知:学生自渎

1、 诗人笔下的是什么季节?有何特点?

明确--雨季;晦暗而又漫长(山岭冒烟、河流泛滥、他不露面。。。。。。)

2、 诗歌第二节中的“她”指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格?明确--太阳;拟人。

3、 找出诗中运用了的修辞格的其他诗句?

明确--拟人(“她仍然不肯起来止雨、她躲在房间里赏玩古老的东西。。。。。。”);夸张(“肿胀的天”、“哪管雷像一摞菜盘从天上摔下来”);

比喻(“山岭冒烟像口大锅”等)

4、 作者对光明的太阳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太阳(拟人)--盼望她的出现(从诗歌的前两节可以看出来)--重新出现(全诗的高潮:作者的心情是无比的欣喜--“体谅的眼”、“繁华的额”、“雨的珠帘”等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始终如一的爱

5、 面对晦暗而又漫长的雨季作者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有变化(“过去我只爱我的幸福和你”);厌恶(“这么多的雨水”、“正如黑八月肿胀的天”)--学着去爱--学会去爱

三、具体研习:师生讨论

1、诗歌中的“太阳”和“雨季”你觉得有没有所指?如果有你认为他们象征什么?(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学生有的说:是人生的雨季和人生的阳光;是社会的黑暗和光明;是人性的善和恶等等,明确:诗歌中的太阳和雨季不论指什么都应该是对立的两个方面。

2、诗歌中作者为何要学着去爱“晦暗而又漫长的雨季”,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无论人生、人性、社会都会有所谓的“雨季”,如其选择逃避不如积极的去面对。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宽广深厚的态度,对逆境坦然的接受、积极的'面对;有这种态度才能更加珍惜美好的事物;世间一切称之为“雨季”的东西都无法对诗人坚实的世界构成任何威胁。

四、课堂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底片》,大家看到的是人和社会中一些不好的地方,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坦然的去面对“晦暗的雨季”。

五、课后作业

课程探究的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

雨季--厌恶--学着去爱--学会去爱

太阳--盼望--出现--始终如一的爱

坦然的接受、积极的面对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