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桑稚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热)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理解“也许”、“几乎”的意思,掌握本课词语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文中看似矛盾之处提出疑问,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前后文尝试解决问题:“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3、懂得亲情的珍贵和友情的珍贵。

重点难点:

1、用“前后矛盾”法提出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2、懂得亲情和友情的珍贵。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理清文脉

1、出示图片,了解白玫瑰的花语:“你是圣洁的。”

2、揭示课题:这是一枝普通的白玫瑰,但它背后却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枝白玫瑰》。

3、小老师领读词语,重点理解:应酬、生命垂危、预感

4、指名分解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5、根据提示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理解,质疑解疑

1、小男孩为什么送给妈妈白玫瑰?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百货商店。作者在圣诞前夕去百货商店为孙儿挑选玩具作为礼物,他在玩具柜前看到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故事就这样发生了——请你默读课文1-3小节,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对男孩了解到了哪些情况?

(男孩的年龄幼小,家庭遭到不幸,愿望迫切等等)

2、指名三名学生分角色读1——3小节。

3、评议朗读,教师随机进行指导朗读。

男孩对洋娃娃的渴望

男孩的天真

男孩的悲伤、兴奋等

(1)指名评议和朗读

(2)同桌分角色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1——3小节。

4、离开小男孩后,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时时牵挂着小男孩。默读4——6小节,发现什么问题吗?提出来和同学讨论一下。

(1)预设:“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2)小结:小男孩这么小,家庭惨遭不幸,一个美满的家庭转眼就不再完满,作者真不忍去想这么悲惨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他更不愿小男孩这么年幼就承受丧失家人之痛,所以他始终安慰自己:男孩不会和这事有关,然而,男孩的叙述和报上的描述却是惊人的相似,预感告诉他:男孩和这事有关,他不得不相信残酷的事实。

三、以读促情,升华情感

1、再读课文,划出令你动容之处,反复读一读。

2、男孩把一枝象征着纯洁、高贵的白玫瑰献给了妈妈,然而他再也不能得到妈妈的爱抚,再也听不到妈妈对他温柔的呼唤,他失去了妈妈,想到这,作者放下了一捧白玫瑰,“含着热泪离开了……”,看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呢?(小男孩、作者、司机)

四、总结

1、课文里出现了两个人物,5岁男孩和作者,请你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对这两个人物做出评价。适时板书:亲情可贵爱心无价

小结:这枝白玫瑰代表小男孩对亲人的`爱,代表“我”对小男孩的同情和真诚的爱心。正是因为有了可贵的亲情、无价的爱心,我们的生活才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亲情,献出一份爱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温馨、幸福……

2、课文对人物的语言作了精心的描写,让读者通过人物的语言知道了有关小男孩以及他家庭的不少信息,让我们也来学学人物语言的描写,同时对几种对话形式做复习和巩固。

小结1——3节中的对话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无提示语(补充:课文中还有一种形式未出现,即提示语在中)

出示相关练习:

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在赤道,()在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白天的最高温度可达55℃,平常也都在40℃以上。我国戈壁沙漠离赤道很远,白天最高温度也可达到45℃左右。而赤道附近的温度记录很少有超过25℃的。

赤道一带大都是海洋。白天那里()太阳高照,()浩淼的海水能把太阳的热量储藏起来,加上赤道上降雨多,因此温度不会升得很高。而沙漠地区是光秃秃的,很少有植物,只要太阳一照射,温度就会直线上升。而且,沙漠里几乎不下雨,所以温度也就高得多了。

根据上面的短文内容,把以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段,学会用()从()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

2.揭示课题。齐读,学习生字:点。

3.老师范读课文。交流,听了知道了什么?

二、自学课文,学习生字: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检查学习生字:

1)结合学生回答学习生字。

2)学习剩余生字:指名当小老师带大家读生字,说说你准备怎么记这些生字?或你在哪儿看到过这些生字。后开火车读生字。

**数、清:数——多音字,第三声:数不清,第四声:数学

课文说什么数不清?还有什么也是数不清的'?

**彩:认识三撇儿,组词,:颜色很多,真好看

**飘、落:飘——有风才会飘起来,组词

还有什么会飘落下来

**空:穴宝盖,换偏旁

**问、答:有问题要张口问;竹字头加合

*方:减一减记

4)看生字:清、彩、飘、落,每个字都有一部分的读音跟这个字差不多,这样的字叫形声字,以后学生字时要好好观察。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说说你读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第一节:

1.看图说话:

出示课文中插图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读一读课文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理解: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哪里飘落下来,云彩:什么时候的云彩是很美丽的?

雨点儿飘落下来又是怎么样的?

**句式练习:

出示: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亮亮从屋里跑出去。

读一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不能照样子说一句话:小猴子从()。

()从()

4)朗读第一节。

2.想象说话:这么多雨点,他们在空中相遇,会说些什么呢?

3.大雨点、小雨点到底去做什么事了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

四、复习巩固:

1.卡片抽读生字

2.生字藏在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出示作业本题4,先指名读句子,再画一画并展示

五、指导写生字:

1.观察田字格:方、半,笔顺是怎么样的?后指名说一说,齐书空。

2.再仔细观察:说说应该注意什么?哪几笔?

3.老师范写,学生跟写一个。

4.抄写剩余生字,并展示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

2、认读5个生字,培养认字的多种途径。

3、在读词语、背诗歌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儿歌,感受祖国的领土辽阔,培养良好语感。

5、能以“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并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6、通过展示课外识字情况,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7、学习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

【重点、难点】

1、复习巩固所学汉字。

2、学会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

2、认读5个生字,积累词语。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认读形近字:

⑴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

生字卡片:令 今 乌 鸟 广 厂

⑵ 仔细观察、比较,发现本组汉字的规律。

⑶ 学生归纳,教师小结:这组字中的“乌 今 厂”比“鸟 令 广”少了一笔。

⑷ 教师出示另一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生字卡片:日 白 田 目 电 旦 旧 由 甲 申

⑸ 仔细观察,比较,发现这组汉字的规律。

⑹ 学生归纳,教师小结:这组字中,除“日”字外,都在“日”这个字上,加了一笔。

⑺ 反复认读这两组生字卡片。

⑻ 教师小结:这就是“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

⑼ 拓展练习:在你学过的汉字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2、我会认:

⑴ 反复朗读“我会认”中的汉字。

⑵ 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记住这五个字?

⑶ 拓展练习:

给“口”字加两笔,能变成________。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⑴ 出示词语卡片。

⑵ 学生自由练读。

⑶ 采用多种形式检查读。

2、我会连:

⑴ 出示汉字卡片,认读生字。

⑵ 出示音节卡片,认读音节。

引导学生区别声母:z──zh c──ch

⑶ 连线。

⑷ 检查连线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儿歌,感受祖国领土的辽阔,培养语感。

2、能用音序查字法正确地。

〖教具准备〗

字典、小黑板、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

注意引导认读:祖(zu) 岭(ling) 盛(sheng)

2、再读儿歌。思考:短诗中描写了哪些地方的什么景色?

3、在地图上指出这些地名的位置。

4、这时,你有什么体会呢?

5、再次练习朗读儿歌,试着背下来。

6、小组合作练习背诵。

7、展示背诵效果。

二、展示台

1、识字加油站:

⑴ 说说你喜欢读的'课外书的名字。

⑵ 把从书上收集下来的生字,在小组里交流。

⑶ 说说看,在小组内交流,你又学会了多少个生字。

2、比比谁最快:

⑴ 复习26个汉语拼音字母。

⑵ 练习找页数。

⑶ 学习音序查字法。

① 老师认真指导“宽”的查字过程。

② 学生练习查找“爱、往、解、准、楼”。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完成“口语交际”的练习,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培养学生主动表现,勇敢地发表自己想法的习惯。

2、在交际中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教具准备〗

1、提前布置同学想一想,班里怎样迎接“六一”儿童节。

2、准备小礼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祝“六一”的活动录像,启发提问:录像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二、讨论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跟同学交流交流。

三、讨论

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你们想怎样迎接?

1、小组讨论。

2、派代表进行班级汇报。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评议哪一小组提议好而且可行。

四、明确目的,各小组分工合作

五、同学之间互赠节日礼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教 法:引导探究法、组织合作法、以读代讲法

学 法:阅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到10个生字,会写出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地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写作地兴趣,丰富知识。

教具准备:生字卡、挂图、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一)、初读课文,了解相关知识。

1、引导自读

2、组织小组内交流读后知道了什么?

(二)、再读,熟练朗读。

1、组织小组学习

2、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三) 交流识字方法

(四)、思考:

我的故乡有哪些风光?我的童年有哪些趣事?

二、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1自由读课文,了解内容。(自主学习法)

2交流自己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

1组内朗读。(小组读、分段读、同桌读)

2指名读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3、组内说一说

1、班内交流方法

2、小结: 我的故乡有哪些风光?我的童年有哪些趣事? 2仔细读

三、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说话让学生亲身体验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3)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1、同学们见过水池吗?(说说见过的水池的样子、特点)

2、见过五颜六色的水池吗?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3、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读课文,标出每个自然段。

2、默读课文,找出介绍五彩池的部分。

3、再读课文,讨论课文的段落层次。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藏、折(多音字)

折、丈、矗(翘舌音)笋(平舌音)

2、认清字形:

藏、碟、镰、矗、耀、驾

3、讨论如何记好生字、词。

4、同学互相检查自学效果。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词,口头组词。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分段朗读课文。

2、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这段话讲什么意思?

2)、文章开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作者没想到的是什么?

4)、“没想到”和“真的”指的是什么?

5)、理解“腾云驾雾”、“神奇”的意思。

3、全班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

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彩池》教案六》,介绍了五彩池的什么?(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3)、“晴朗”指的是什么?

4)、在晴朗的`日子里五彩池是什么样的?

5)、理解比喻句: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6)、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

7)、五彩池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3、巩固练习:

1)、分段朗读课文。

2)、说说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形状。

3)、说说五彩池的神气表现在哪儿?

〈四〉、课堂小结:

1、分段朗读课文。

2、说说五彩池给你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2、理解课文最后部分。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一、二部分。

2、说说五彩池的样子、特点。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3、说说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齐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分段朗读课文。

2、为什么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3、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1)、课文通过数量、颜色、大小、形状等突出五彩池的特点,帮助我们学习景物描写。

2)、适当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能使文章生动具体。

3)、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更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3、试背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用谜语,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先来猜两个谜语:

师:“脚像小扇子,嘴像小铲子,下水捉虾子,不湿花衫子。”

生:鸭子。

师:“飞得高,飞得低,扑到地上捉小鸡。”

生:老鹰。

教师出示小鸭和小鹰的图片:

2、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小鸭在湖里自由自在的游泳,小鹰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你们猜猜它们是依靠谁学会了这些本领?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自己去吧。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朗读的节奏、语气。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把本课要学会的七个生字用“。”划出,用“—”划出本课要求认识的九个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认一认部分,教学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以“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字音。

5、自由朗读课文,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6、师:读了课题,也听了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质疑,如: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鹰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鹰去看山那边美丽的风景?

师:同学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三、理解课文,朗读背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请小朋友门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有几句话?都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提示:共有三句话:前两句是小鸭和鸭妈妈的对话,第三句是写小鸭学会了游泳。

(2)四人小组讨论,鸭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学生先读后讨论:鸭妈妈说水不深,实际上是说水很浅,凭小鸭现在的能力完全可以游过去,游泳不会成问题。这是鸭妈妈在鼓励小鸭,对自己要有信心,刻苦锻炼自己,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向妈妈提出请求时用的是什么语气,妈妈的回答又是什么语气,自己练习读一读。

指名两人读对话,教师重点帮助理解:“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让学生体会到小鸭缺乏自信,想要妈妈陪它去游泳。因为小鸭不知道妈妈是否愿意陪自己去,因此读小鸭的话要用商量的口气。鸭妈妈没带小鸭去游泳,不是不爱它们的孩子,不关心它们的孩子,而是了解到周围的环境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危险,于是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依赖父母,要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所以读妈妈说的话时,要强调“自己去”,并指导读出亲切、和蔼、鼓励的语气。

(4)同桌分角色朗读。

(5)学生找小伙伴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师巡视指导:小鸭说话要有礼貌,是恳求、商量的语气。鸭妈妈说话的语气是亲切、充满了对小鸭的信任感,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成功。

请一组同学进行表演。

(6)师:请小朋友看课文的插图,再读句子,体会鸭妈妈为什么要小鸭自己去游泳?

指名回答,如:小鸭学会了游泳以后,就可以自己去小溪里玩耍、捉鱼虾;当爸爸妈妈年老体弱的时候,还会捉鱼虾给爸爸妈妈吃。

师小结:因为鸭妈妈要小鸭学本领,以便将来小鸭能独立生活。它对孩子充满了希望、信任感,让孩子自己去实践。

(7)师:小鸭接受了妈妈的教导,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如:小鸭经过不断的努力,时间不长,就学会了游泳这项本领。

(8)练习用“学会了”说一句话。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可以讨论,也可以朗读,或者表演。

学生分组学习第二段,教师巡视指导。

3、练习朗读、背诵全文

(1)全文分角色

朗读,评选最佳者。

(2)看图试背全文。

四、总结全文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谁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师小结:自己不会的就要去学,不能事事依赖父母,只要自己认认真真地去学,什么本领都能学到手,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自选作业

1、演一演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2、画一画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鸭妈妈或鹰妈妈让小鸭、小鹰自己去学习本领的'图画。

3、做一做

回家后自己学会做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亲爱的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己去吧》这篇课文,知道了在鸭妈妈、鹰妈妈的教导下,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学会了飞翔。它们该多高兴呀!你能读出、背出它们这种高兴的心情来吗?自己练一练。

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巡视,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

2、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指名读,其他学生点评。

二、拓展延伸

1、师:小朋友们,小鸭和小鹰通过自己勇敢的尝试,分别学会了游泳和飞翔,你们在生活中学会了做什么事情呢?你当时的心情如何?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说一说部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学会做的事情。

学生自由回答,如:书包自己背,问句自己收,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等。

2、师:大家说得真好,我发现大家在生活中都是勇敢的“小鸭”和“小鹰”。真是太了不起了!能干的“小鸭”和“小鹰”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好听的儿歌吧,这首儿歌的名字就叫《我自己干》。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念儿歌部分,学生随录音一起读儿歌。

3、师:亲爱的小朋友,看你们那么喜欢读儿歌,老师还准备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儿歌,叫《妈妈夸我巧妞妞》,想读吗?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妈妈夸我巧妞妞

小花衣,小花裤,掉下两颗小豆豆。

红豆豆,绿豆豆,那是两颗小纽扣。

捡起来,捏在手,针线顺着扣眼走。

自己钉,自己缝,妈妈夸我巧妞妞。

学生自由读,齐读。

三、学习生字

1、用生字卡检查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开火车组词。

3、师: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呢?

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识记方法。如:利用偏旁、熟字、笔顺等方法识记字形。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教师教学生字的书写,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教师重点指导:“自”:注意与“字”区别,这是两个同音字,从用法、字型上加以区别。一个是自己的“自”,一个是生字的“字”。注意不要把“自”写成“白”字。

“己”: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注意第三笔不封口。

“东”:第二笔撇折不能写成竖折,左右两点要对称。要与“车”进行比较,区分字形。

学生跟电脑课件书空生字,然后描红,练习书写,老师巡堂辅导。

4、作业讲评。

板书设计

小鸭 游泳

11、自己去吧 学会了

小鹰 飞翔

标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