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音乐教案 > 《土拨鼠》

《土拨鼠》

攻心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土拨鼠》

小学音乐十二册第三课《土拨鼠》教学内容:一、学唱歌曲《土拨鼠》。二、综合训练:三声部和唱片段。三、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教学目的:一、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二、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作品。教具准备:一、贝多芬画像。二、《欢乐颂》器乐独奏、交响乐中重唱、合唱、管弦乐合奏录音带。三、录音机。课时计划:三节。(歌曲、综合训练二节,欣赏一节)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综合训练(十七页中)第一、三声部。二、学唱歌曲《土拨鼠》。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歌曲《转圆圈》。1、用《转圆圈》乐曲进行二部视唱练习。2、无伴奏合唱,教师指挥。重点: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3、随伴奏合唱。重点: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表情的调动。二、综合训练(十七页)1、内容简述:这是一条三声部发声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呈示部主题。这个主题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2、教师范奏(范唱)第一声部旋律。1=bB 4/43.5 5 3.2 1 「2.3 5.3 2 - 「3.5 5 3.2 1 「23 2.1 1 - 「6.1 1 75 6 「61 75 6 - 「6.1 1 75 6 「61 75 6 -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1.2 3 「2.1 26 1 - ‖3、集体视唱第一声部旋律。4、哼鸣第一声部旋律。5、教师范奏(范唱)第三声部旋律。1=bB1 - - - 「7 - - - 「1 - - - 「7 - 1 - 「4.6 6 53 4 「46 53 4 - 「4.6 6 53 4 「46 53 4 - 「1 - - - 「7 - - - 「1 7 6 - 「7 - 1 - ‖6、由学生们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三声部的二部视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稳,唱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声部的准确、清晰,还要注意倾听另一声部。7、教唱第三声部旋律。8、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可对半分),进行两部视唱。9、在二部视唱基础上的二部哼鸣练习,注意音区的变化而引起力度的变化。三、学唱歌曲《土拨鼠》。1、歌曲简介:这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789——1792年与家乡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当时人们有随身带土拨鼠到处流浪的风俗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在家中养狗、猫,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这是一首表现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土拨鼠,旱獭。2、初听演唱录音。3、6/8拍弱起节奏的练习。4、视唱曲谱。注意,带弱起的乐节(二小节为一乐节)、乐句(四小节为一乐句),在乐节、乐句处须用急呼吸换气。5、按乐曲节奏读歌词,体会乐句与词的关系,找出并标出换气位置。6、练唱歌曲。注意前两句与后两句力度上的对比。7、齐唱《土拨鼠》。四、作业:1、视唱《土拨鼠》乐谱。2、用竖笛吹奏这个旋律。下课。课后记:本课三声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声部是从属性质,主要以构造和声背景为目的,让小学生轻声哼鸣的同时,注意倾听整体音响效果。另外,当唱“啊”时,力度自然加强,不需要有意突出这个力度。
标签:土拨鼠

《土拨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