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音乐教案 > 初一音乐教案

初一音乐教案

情殇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初一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音乐教案1

教材分析:

音乐喜剧又名音乐剧。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由喜歌剧及小歌剧演变而成。它熔戏剧、音乐、歌舞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及喜剧色彩,音乐通俗易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音乐剧盛行于纽约的百老汇,故又称百老汇音乐剧或美国歌舞剧。其内容偏重于谈情说爱及幽默风趣,音乐轻松愉快。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美国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和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于1959年完成的,1965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同年,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多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十分着名。

《雪绒花》是一首抒情的男声吉他弹唱,这首歌的蓝本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歌,曲调非常朴实感人,通过对奥地利国花“雪绒花”的赞美,象征着人民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这首歌在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上校家中,男主人公借此曲表达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对女家庭教师的接纳,第二次是在演唱会上,以此曲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其音乐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歌曲为两段体结构(A+B)。

教学目标:

(一)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雪绒花》,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并学习用二声部演唱。

(二)对音乐剧产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剧的表演活动。

教学重点:

歌曲情感的表现。

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演唱。

教具:

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教师用“lu”唱《雪绒花》A段第二声部。

(二)学生模唱。

(三)师生合唱导入新课:老师唱A段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教学思路:

1、学生很熟悉歌曲《雪绒花》的主旋律,教师选择用第二声部学唱来导入,是让学生先入为主,加深印象,便于后面的合唱教学。

2、用“lu”听唱,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二、唱歌教学

(一)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合唱的歌曲片段的名称是什么?选自什么地方?

生:歌曲的名称是《雪绒花》,选自《音乐之声》。

师: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美国作曲家于1959年完成的,1965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同年,影片获五项奥斯卡金像奖。其中的插曲《多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十分着名。

(二)学唱歌曲

1、分声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嗓音情况自由选择一、二声部。

2、分声部学唱歌谱。

3、学唱中文歌词。

出现的问题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分辨:

1)1=C3/4

3–5|567|i——|i——|(正确)

总很高兴见我。

3–5|567|i——|i——|(错误)

总很高兴见我。

2)1=C3/4

255|765|3–5|i——|(错误)

雪似的花朵深情开放,20055|765|3–5|i——|(正确)

雪似的花朵深情开放,3)1=C3/4

6–i|2–i|7——|5——|

愿永远鲜艳芬芳。

(注意“芬”的音高。)

4、学唱英文歌词

1)按节奏朗读英文歌词。

2)英文演唱。

出现的问题:

(1)单词尾音拍子不够。如:“Edelweiss”的尾音“s”收在长音即将结束的时候。

(2)单词连读,如:“landforever”省略“d”的发音。

5、合唱要求:音高准确、气息连贯,二声部和谐并注意互相倾听。

教学思路:

1、学生嗓音的差异较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嗓音情况自由选择声部,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2、对比是学生清楚发现问题的好方法。

3、按节奏朗读英文歌词有较大难度,但能尽快解决学生在演唱英文歌曲时的发音问题。

曲式分析及歌曲处理

(一)提问

1、这首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2、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A+B两段体。)

3、A、B段的旋律、节奏特点是什么?应如何来演唱?

(二)学生讨论后回答

1、这首歌曲通过对奥地利国花“雪绒花”的赞美,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2、歌曲为两段体A+B结构。

3、A段节奏舒缓,旋律起伏不大。用柔和、抒情的声音来演唱。

B段开头出现了休止,旋律出现大跳,较A段相比,用激动、热情的声音来演唱,力度相对加强。

(三)设计演唱方案并演唱。

学生1:A段一人领唱,B段合唱。

学生2:A段女声合唱,B段合唱。

(四)学生自我评价。

教学思路:

通过分析,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对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段的再创作及表演

(一)创设情景

师:我们在音乐选修课上已经欣赏过影片《音乐之声》,《雪绒花》在影片中出现了几遍?每次出现的场景是怎样的?

生:《雪绒花》在影片中出现了两遍。第一次是在特拉普上校家里,男主人公借此曲表达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对女家庭教师的接纳,氛围温馨而愉悦。第二次是全家在逃离祖国之前的音乐节上,满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深情而激动。

(二)学生根据剧情设计演唱方案

1、A场景:歌曲共唱两遍。第一遍由特拉普上校领唱,第二遍由特拉普上校与大女儿的二重唱。

B场景:歌曲共唱两遍。第一遍由两个特拉普上校重唱,第二遍在第一乐句后,由两个玛丽亚重唱,B段由全家及观众合唱。

2、学生课外音乐剧小组导演建议:B场景演唱前,加入台词:“我亲爱的奥地利同胞们,或许我再也见不到你们,请允许我再为你们演唱一首爱的歌曲。”

(三)师生表演(背景为电影的五个消声场景提示)

1、特拉普上校用训练军队的办法训练孩子。

2、《多来咪》。

3、《孤独的牧羊人》。

4、《雪绒花》。

5、音乐节上的《雪绒花》。

教学思路:

在学生们理解和感受歌曲情绪和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性的教学,音乐剧的创作与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们在课外成立了音乐剧小组,通读了《音乐之声》的剧本,还自创了小剧本,并和老师一起排练了三个片段,虽然这有难度,但从学生们的欢歌笑语中,我知道这不仅开阔了他们的音乐视野,而是深深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小结、下课

初一音乐教案2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第一单元以“青春的旋律”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青春”的意义,于欢乐、健康中步入青春期。而歌曲《青春舞曲》活泼明快、富于民族特色,歌词具有教育意义,教育同学们要珍惜青春,不要虚度年华,同时结合节奏和舞蹈的创编,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又符合青少年活泼、富有朝气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了协作精神。所以 ,本节课在本单元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成长起了积极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能力目标: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结合一些舞蹈来表现,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阴。

(三)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二、教法分析

(一)教法

1、自然过渡法:我不会为学歌曲而直接打开课本,而是通过引导、欣赏使得学生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2、视听结合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启发下体验和感知歌曲的风格特点。

3、竞赛教学法: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进行表演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学法

1、学生自觉参与歌曲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例如:在学唱《青春舞曲》时,学生随乐自学歌曲并分析歌曲。

2、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善于合作。例如:本课设计一些节奏练习和舞蹈表演,学生一定很感兴趣,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4分钟)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

【多媒体播放《达坂城的姑娘》】

向同学们提出:

1、 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

2、 它是哪个民族的?

(生:《达坂城的姑娘》,新疆)很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新疆去看一看吧!

【课件:欣赏并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课件《青春舞曲》】

(二) 随乐学唱歌曲《青春舞曲》(16分钟)

1、 听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提问: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旋律——优美 节奏——明快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

2、再播放三遍歌曲。当听第一遍时,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并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觉;当听第二遍时,请学生找出主要节奏型,边唱边拍出节奏型;(可多叫几位同学表演)

【课件:主要节奏型XXXX XXXX XXX X | XXXX XXXX XXX X |】 当播放第三遍音乐时,学生随乐哼唱。

3、学生用正确的演唱情绪完整连唱,教师指挥。要求唱出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唱完后,教师评点)

4、学生分组分段演唱,唱后互评,教师总评。

(三)作者介绍(4分钟)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十八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 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然后多媒体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

(四)随乐舞蹈(20分钟)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只要你踏上这辽阔的土地,就会被那悠扬的歌声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那么,你们知道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吗?

1、播放《青春舞曲》伴奏,请几位同学跟教师一起学做基本动作。(带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2、请同学们分组准备表演,然后自我评价哪组表现最好。

3、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表扬。然后请学生朗诵歌词,说说给了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呢?(学生读完后各抒已见)

4、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大家: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理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五)回味小结(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对祖国美丽的新疆和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优美欢快的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阴稍纵即逝。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吧!

四、教学效果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音乐学科特点,从欣赏、唱歌、表演三方面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体验,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初一音乐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