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音乐教案 >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罪念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欣赏《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稍息立正站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范晓萱翻唱的歌曲《稍息立正站好》。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伴奏下,大部分学生肢体协调、准确、具有准确的节奏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表现。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2

一.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

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西藏”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西藏、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准备

(一)教具

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

有关西藏、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拉萨谣》。

2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 、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 、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风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拉萨谣》

(一)学唱曲谱

1 、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 、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1 2 3 6)

3 、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 、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习、哼鸣演唱等)。

(二)学唱歌词

1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 、教师范唱(伴奏)。

4 、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

5 、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 、让学生结合拉萨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

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

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的最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能力目标:

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自学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知识目标:

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

听唱和视唱结合;引导与自学结合。

学法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在自学中遇到困难时能想办法解决。(如:音不准时借助竖笛练习或者请音准好的同学教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让我们看看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

观看课件

师生交流。(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三、新授歌曲

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

1.观察曲调。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附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不完全……)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如:(本期的〈晚风〉)

3.先学第一部分。

(1)听琴、划拍、自学曲调。

(2)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听一遍唱一遍。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

(4)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

〈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填入歌词。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②不要忘记曲调。先填第二段。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词。

3.完整、准确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启发学生: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2。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3。创编歌词。同桌同学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使情感得到升华。

附老师自编歌词:我的家在晋城,这里风光秀丽,还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还有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的骄傲。家!晋城——我的家!这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晋城的骄傲……

四、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五、课堂小结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接力出版社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5页歌曲《愉快的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演唱、感受歌曲,引导学生在歌唱时能突出6/8拍节拍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愉快的梦》,让学生放飞心中梦想,通过自己努力去实现梦想。

教学重点:

能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的一声部。

教学难点:

6/8拍的强弱规律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谈话:同学们,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日本这个国家,你了解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做出评价及鼓励)

2.播放多媒体课件:“哦!看来,你们对日本的了解还真是不少,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到美丽的日本去看一看。(播放有关日本风景、名胜、饮食、服饰等图片。同时配上日本民歌。如:《樱花》、《四季歌》。)播放时,教师可做简单的讲解。

二、聆听歌曲范唱

1.“就在这个美丽的国家,有一个可爱的,和你们同龄的孩子,他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做了一个神奇而有趣的梦。你们想知道他梦到了什么吗?(想!)那就快快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和老师一起伴随着音乐走进他的梦乡……(播放歌曲《愉快的梦》最好是带有动画的VCD歌曲,或独立制作动画。让学生边看边听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他都梦到了什么。)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老师边听边打拍子。(3/4拍)

2.歌曲聆听结束后,师生谈歌曲的内容。

问:刚才,在同学们听音乐的同时有谁注意到老师在做什么?(打拍子)

三、学习歌曲

1.初听音乐。

2.复听音乐。

师:歌曲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它的这个愉快呢?你能不能从力度,演唱形式这两个方面来说说呢?

3.用“LU”哼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4.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5.唱歌词,随琴一起。

6.再听歌曲,分析歌词内容。

7.有感情地演唱。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你能告诉大家你做过哪些十分美丽的、令人愉快的梦呢?能告诉我们,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吗? 师:有一个日本小朋友,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也做了个神奇而愉快的梦,那么他梦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姑且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师: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你能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们吗? 学生演唱

四、延伸创编

1.同学们,你们唱得真好听。下面,请大家每人选出一张你最喜欢的彩纸,让我们一边唱着梦之歌,一边折一支满载理想的梦之船。让我们把自己心中的梦想都装载到梦之船上。看谁折的又快又好。(播放范唱带,边唱边折)

2.折好后,拿着自己的梦之船,相互交流自己的梦想。教师给予鼓励,支持。

3.同学们,你们的梦想可真是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同学们,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格言我们大家共同勉励: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辛勤的劳动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老师做简单讲解)

“同学们,快为你心中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吧!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够梦想成真!”

 六、最后,在歌曲《愉快的梦》中结束本堂课。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6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祖国印象》。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听赏合唱《我爱我的祖国》时,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2、能积极参与二部轮唱,体验轮唱的乐趣;能在音乐活动中将曲子按拍号分类存档。

教学重难点:了解二部轮唱、体验二部轮唱的乐趣; 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一、 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在每周都要进行升旗活动吗?每当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

2、 揭示课题

二、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的情境及节拍特点;

3、复习3/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4、引导学生说出6/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并讨论歌曲中几种典型节奏

5、全班随着范唱音乐轻轻划拍,加深对音乐的印象;

6、 随琴跟唱歌词三遍,第一遍用“|a”模唱,第二、三遍带词演唱;

7、突破难点,分组划拍演唱;

8、 艺术处理: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三、感受《我和我的祖国》

1、初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特点;

2、复听全曲,体验“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情感;

3、再听全曲,表现情感,可跟唱,身势律动等。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 祖国在我心中

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演唱歌曲《祖国印象》,并随机评价。

二、读谱学唱《美妙的歌声》

1、介绍各种演唱形式;

2、随琴识读乐谱;

3、熟唱歌曲;

4、将全班分成两个轮唱组,并进行轮唱练习

(1) 要求:轮唱是不同时开始,但同时结束的演唱形式,结束时两个声部一定要整齐。

(2) 方法:当第一声部唱到回时,第二声部从处进入,第一声部将 反复一次,以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

5、说说轮唱与齐唱的气份是否一样,轮唱有何特点。

三、给下载的音乐存档

1、 学生回忆2/4,3/4拍子的含义及其规律;

2、 教师弹奏谱例,学生随及轻轻划拍,辨别拍子;

3、 请学生为教师弹奏的谱例存档,将相应的拍子写上序号。

四、课堂小结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模唱、记忆小步舞曲第一主题旋律,听辨和标记乐曲段落。

2、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有兴趣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并向同学介绍。

教学重、难点

1、能听辨出乐曲的结构,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2、模唱记忆第一段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不想长大》,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师:这么时尚的歌曲中的有些旋律出自离我们有200多年之久远的作曲家莫扎特。让我们来走进莫扎特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

2、教师介绍作者。(莫扎特简介)

二、欣赏小步舞曲

1、教师介绍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小步舞”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蹈,原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小步舞”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华丽,节奏多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有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选用带符点的节奏,使得乐曲更具有推动力,伴奏简单清晰。

2、初次聆听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整体段落,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3、分段欣赏。

(一)听赏第一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一部分音频)

①教学要求:熟悉乐曲第一部分。

师:听辨第一部分有几种不同的旋律。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再次聆听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第一部分两种旋律宛如对话般呈现的形式。宛如公主和王子在舞会中相识,你一言我一语在对话在舞蹈。

教师指导:学生先以较慢的速度读出节奏,然后跟琴进行演唱,注意空拍处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才能表现乐曲轻巧俏皮的感觉。

师:第二旋律宛如王子娓娓动听的话语,我们来感受一下旋律线的方向,感受乐曲的情绪。

②完整听第一部分音频。

(二)听赏第二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二部分音频)

师:请跟着乐曲划拍,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特点。

生:每拍四个音,节奏紧凑,旋律流畅华丽。

师:我们来当一名钢琴家怎么来演绎一下莫扎特的音乐。(用OO节奏来演奏一遍。)

(三)听赏第三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三部分音频)

师:请同学听赏第三部分重复的'是哪一部分音乐,并用图形表现乐曲的旋律层次。(学生活动)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学生加入舞蹈和节奏声势。

5、欣赏莫扎特的另一部作品四十交响曲,感受莫扎特音乐浪漫典雅轻快活泼的特点,重点听第三乐章具有小步舞曲风格的音乐。(播放《g小调四十交响曲》音频)

三、课堂小结

这首《小步舞曲》曾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的独奏曲,这里选用的是小提琴独奏的形式。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8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

记住每种乐器的声音,认识乐器并马上说出乐器的形状。

四、教具

图片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 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习。

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1) 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

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 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

(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色、速度如何?表现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奏暗示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分别播放燕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判断。

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四、教具

录音机 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下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你能不能随着音乐得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

(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 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3)片段三:鸭子出场。

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 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4)片段四:猫出场。

这是谁?(猫) 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

(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

(6)片段六:狼出场了? 从哪走过来?怎么听出来的?(狼从树林的深处慢慢走了出来。音乐力度渐强,表明狼越走越近。)

(7)片段七:动物们的反应。

猫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猫见到狼迅速爬到了树上。速度越来越快,旋律上行,表明猫快速爬到树的高处。)

小鸟呢?(长笛高音区快速的演奏,表示小鸟飞到高处去。)

鸭子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鸭子拼命地逃跑。音乐速度越来越快,表明鸭子着急得心情。)

结果呢?(音乐出现了强音,像是鸭子的惨叫。最终还是被狼抓住了,一口吞了下去。)

(8) 片段八:智斗

彼得在屋内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运用智慧与狼周旋。(听音乐) 音乐描述了什么?乐器代表谁?音乐主题是谁?说明什么?(小鸟在狼的头上盘旋。乐器是代表小鸟的'长笛,音乐主题是彼得。小鸟代表彼得的智慧与狼周旋。)

(9) 片段九:放绳

彼得迅速从墙头顺着树枝爬到了大树上,他用手中的绳子拴了一个结,然后…

彼得在做什么?怎么听出来的?(音阶下行表示绳子从树的高处顺了下来。)

(10) 片段十:捉狼

彼得手中的绳子悄悄地套在狼的尾巴上,用力一拽。(狼拼命挣扎。)

(11) 片段十一:猎人出场。

谁出现了?(定音鼓和大鼓代表的猎人)

猎人是怎样从树林深处走来的?(力度由弱到强)

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教具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六、分解色进行表演。

七、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

知识目标:

1、认识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ⅩⅩ”和“ⅩⅩⅩⅩ”,感受音的长短,并且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2、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识。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声音创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学期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9

第一课朝夕

教学内容

1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2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

3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3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41|664|3.1|5”中的大跳要唱准。

3《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

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

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

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教学内容:

歌曲《清晨》,聆听《晨景》

教学重难点:

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41|664|3.1|5”中的大跳要唱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曲《清晨》

1、导入:

今天,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剧,是关于清晨我们起床之后的故事。无论你怎样描绘清晨,但一定要特别,最好不要

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

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

4、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

5、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

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三、欣赏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

1、导入:

师:请问同学们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太阳都是同一时间升起来的吗?

各国的晨景是否都是一样的呢?(同学讨论)教师做总结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3)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4)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5)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6)小组进行演唱。

(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8)生:“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11)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12)生:“好!”

(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

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五、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教学反思:

收集整理资料,在音乐活动中积极感受,积极参与。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1

案例描述:

一、导入:

师: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

生:雨!

师:你们喜欢雨吗?为什么?

师:下雨的时候,你们在雨中玩些什么?

师:雨有许多许多,有绵绵细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阵雨等等,你喜欢怎样的雨?为什么?

师:当天空下着小雨时,发出怎样的声音?(滴答滴答)

雨越下越大,这时候你觉得雨声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声音变大了,哗啦啦啦)

师:你能用身边的东西或肢体表现大雨或小雨吗?

(学生表现得很棒!)

师:你们瞧,有一个小朋友正在路边踩雨玩呢!你们想不想加入他?

(生初听音乐边律动)

二、教授新课

1、出示课题《踩雨》

2、复听歌曲,熟悉旋律,说说听后的感受。

3、用视唱法学唱歌谱,并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

4、完整唱歌谱。

5、跟伴奏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6、跟唱第一段歌词。(提出注意点,并正确演唱)

7、自学第二段歌词。

8、学生说说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一个少年儿童在夏日的`雨天里,踩着雨花玩耍的情景,塑造了活泼、轻松、可爱的形象。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才能体现出歌曲的意境。

三、创编与活动

提出要求:发挥想象,创设情境,表现儿童在绵绵细雨中踩雨的情境。

1、生小组讨论合作(多种形式表现)比一比哪组表现最棒!

2、小组展示,、表扬。

四、、作业

师: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家们用他们的笔,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各种各样的雨景,他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我们学过许多关于雨的歌曲,回去以后搜集一下,下节课交流,看谁找到的关于雨的歌曲最多!

反思:

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告诉我,现在的音乐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和交流情感,并获得创造、表现、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组合、运用、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我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欢乐。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才才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拟方法创作歌曲。

教学重难点:

1.空拍

34555(55)|65432(22)|71222(22)

2.2和#2的音高区别

  教学内容:

1.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欣赏《踏雪寻梅》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1)、师生问好

(2)、课前热身

二、情境导入

(1)、谈话: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生:四个

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冬季

喜欢么?为什么?生:各种答。。。

(导出冬天里有雪,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也喜欢那么我们一起来一次冬之旅吧!

(2)、播放冬景

师:老师本人非常喜欢冬季,冬季里的美景吸引了我,特别是雪,因为雪花不仅能带来快乐还能带给我一个梦,怎样的梦呢?你们听!!!!

三、教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播放音乐

(2)、初听歌曲

带着问题聆听:

1、歌曲中有几种小动物?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后回答问题

歌曲的情绪(欢快)

1、播放歌曲中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以及其他冬眠的动物名称,为下面环节做铺垫)

(3)、初读歌词(加上动作)

(4)、再次聆听

带着歌词,简谱聆听,听一下或者看一下歌曲中出现了什么音乐符号

找出升号#指出难点讲解2和#2的区别(教唱时解决)

(5)、再次聆听

带着找出的难点重点聆听

(6)、教唱歌曲

1、教师范唱

2、跟琴模唱用“啦”模唱

3、学生填词

4、解决重点

35555(55)|65432(22)|

告诉小青蛙(呱呱)告诉小甲虫(嗤嗤)

71222(22)

告诉小刺猬(吱吱)

分组模仿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空拍,用动物

的声音来替代使学生更直观更准备的把握空拍。

5、集体跟唱

6、表演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圣诞老人看见我们表现的好给我们送来了礼物。(发放打击乐)

(1)、用各自的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分组表演:舞蹈组、演奏组、演唱组

7、编创乐园

为歌曲编创歌词

三、欣赏《踏雪寻梅》

1、新课导入

有古诗《梅花》导入

2、播放梅花图片

踏着冬雪去寻找魅力的梅花

3、播放歌曲

四、拓展提高,完美结课

雪景非常美,但很少能看到了,因为人类的破坏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使全球变暖。所以我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谢谢!

教学反思: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是一首比较富有童真童趣的歌曲,内容中涉及到附点节奏,弱起小节和升记号三个主要的乐理知识点,旋律还是比较朗朗上口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将目光主要是聚集到了如何将课堂上得更加有趣,即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掌握歌曲。因此教学设计主要就是从目标入手,从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关注音乐的聆听两个点展开设想:在导入部分,我以语言讲述四季更替,直接导入冬天的主题,在图片转换过程中以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伴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作此设计主要是希望在无意识中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一个初步的感受,然后在学唱歌曲过程中涉及到的按节奏朗读歌词,配合伴奏音乐朗读歌词,在听音乐过程中寻找变化音,并跟琴演唱变化音等环节都是为了完成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准确掌握升号、弱起小节和附点节奏等乐理知识这两个课时教学重点而开展的;在基本完成学唱歌曲的任务之后,引导学生们为歌曲加入动作进行表演,则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巩固歌曲,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在创编和拓展环节中,我希望可以尽可能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编能力,所以将创编由刚开始设想的改变冬眠小动物的名称,扩展到了对整首作品进行创编,当然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否可以实现这个美好愿望,达到这个目标,还需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拓展欣赏的部分,以动物找到了温暖的窝冬眠,对比延伸到依然挺立在凛冽寒风中的植物梅花,进而聆听《踏雪寻梅》,为下节课进行欣赏介绍做好一个提前的听力准备,另外我也准备了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几首与雪花和冬季相联系的作品:《雪绒花》、《铃儿响叮当》、《我像雪花天上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希望以此拓宽孩子们的聆听范畴,具体赏析几首作品则根据教学实践的开展加以取舍。

这节课应该说是比较顺利的按照自己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上完了,学生的氛围也算是比较活跃,尤其是一起为歌曲加入动作,以及创编新歌曲的`环节,学生还是给予了一定的正面积极的反馈,让我看到了五年级孩子非常可爱的一面,这一点让我十分欣喜。但整个教学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主要的一个问题应该算是自己的老问题的,那就是备课的内容依然太多,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深入,而本课在设计时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中涉及到了要巩固附点节奏、弱起节奏,但在实践过程中,自己还是太急了,没有展开切实的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操作练习;另外对于歌曲的掌握和熟悉,其实做的也还不够,演唱的部分如果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巩固会更好一些。

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是一次非常好的自我锤炼,再接再厉吧!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

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

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的最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能力目标:在学唱歌曲中,使学生对台湾校园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并感受其清新、轻松、亲切的特点。

知识目标:了解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

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感受和声的美妙。

歌曲分析

本课是由台湾著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一首民谣歌曲。歌曲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想。歌曲为4/4拍,宫调式,两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节奏跳跃富有动感,即刻使人联想到,漫步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上,留下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情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歌曲的第二部分,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切分音的运用,较强的表达了对家乡充满着激情的抒发,在“阳光”和“沙滩”的句中出现一拍休止符,更近一步的表达了对童年时美好时光的怀想,句末的旋律在变拍子中有高音,下行结束,表现了那时的童年回忆还是那么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对比法,分组合作式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认真倾听,勇于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台湾校园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师生一起唱。

(目的:为后面引出民谣这种歌曲的形势做铺垫,同时也是为了活跃气氛。)

2.师:你对台湾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

师:台湾省是由台湾岛及其周围的绿岛、澎湖列岛等几十座岛屿组成,是我国第一大岛。还有很多自然景观象日月潭,北投温泉风景区,台北故宫博物馆,号称世界第二大断崖的清水断崖。主要民族有汉族、高山族。(米仓,水果之乡,蝴蝶王国,珊瑚王国,鱼仓)使用的语言有普通话、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

台湾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一批正直、朴实、真挚、爽朗的台湾人,正是台湾人的这种性格特点,孕育了具有台湾风格的艺术形式。如台湾的民歌、台湾的校园歌曲等。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唱一首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播放歌曲,谈感受

歌曲背景

《外婆的澎湖湾》是由台湾着园歌谣的创始人叶佳修写的。他说,其实这首歌是为着名音乐人潘安邦写的,而且是真的`完全为他写的,里头的外婆就是潘安邦的外婆,澎湖是他外婆住的地方,他告诉叶佳修自己小时候的风景,当叶佳修写《外婆的澎湖湾》的时候还没去过澎湖,但因为他们的生活背景比较接近,都是乡下的孩子,所以叶佳修把潘安邦的外婆想成自己的外婆。很快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

潘安邦在唱完这首歌曲之后,一曲成名。澎湖湾也跟着闻名起来,而且更有趣的是,潘安邦的外婆也如澎湖的景点一样,成了游客们拍摄的对象,慈祥的外婆从来不会拒绝游客们的要求,因为她知道,是孙子的歌把他们带到了澎湖。老师下载了一些澎湖美景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澎湖flash由潘安邦演唱)

二、学唱歌曲:

师:看了这么动人的澎湖美景,是不是也激起了你们对澎湖的向往?现在咱们到台湾旅游也很方便,合适的机会时和爸妈一起到澎湖湾游玩了。

1、初听: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

2、复听:

思考: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3、诵读歌词(放伴奏音乐)

4、师弹琴

捕捉学生演唱不准的地方,进行纠正,解决难点,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5、难点突破:切分节奏,用对比的方法练习

6、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练习歌曲

7、有感情地演唱:

歌曲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演唱时要强调声音和情感,不能喊唱。

8、抽查练习

9、欣赏名家演唱

欣赏着名歌唱家谢莉斯王洁实演唱的二重唱《外婆的澎湖湾》让我们仔细的听一听他们是如何为歌曲进行合唱处理的。(课件)

和声效果

三、拓展延伸: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校园歌曲“点歌台”,一起去欣赏、品味台湾校园歌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吟唱了优美的台湾校园歌曲,还了解台湾其他方面的知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人民有着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关系。他们也深深地思念着祖国,思念着亲人,盼望着相聚。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台湾同胞都在第一时间里捐款捐物,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在大灾面前福祸同当的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们深深地期望他们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吧。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丰富和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3.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区分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勤于动脑、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法、自主学习、合作、示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课

(二)学习歌曲《清晨》

1、播放《清晨》

师: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首先我们来听一遍歌曲,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生答:歌曲情绪……)

2、再听歌曲

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

(三段:第一段活泼,第二段优美,第三段活泼)

3、自学旋律

(1)轻轻跟唱旋律,找出你认为比较难唱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2)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与帮助,指导学生唱准歌曲,引导学生观察歌曲旋律的特点,找出相同或相似乐句,讲解“同头换尾”的概念和D.C.反复记号的'作用,分析歌曲ABA三段体结构

(3)生分别齐唱一二声部旋律

(4)生分组分声部唱旋律

重点强调:每个声部的同学在演唱时声音不要太大,相互兼顾,声音均衡

(二声部难度要大一些,可以让音准非常好的学生唱第二声部,老师也参与到第二声部中)

4、师示范歌曲

学生评价

5、这首歌曲一共几段歌词?

学唱第一段歌词:悄悄慢唱:间奏(3616-)她使歌曲轻快而活泼更富有动感,这一段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分唱----交换----连起加快一点唱。

第二段:直接唱。

-----分唱---纠正(加手势)(板书)两条龙,同头换尾。还有第二部分附点、末尾音的音高。注意看老师手势。(山坡)----交换--- ---连快。这一段旋律优美舒展,歌曲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三段同前

第四段:直接唱。歌曲在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四段连起来(随琴录音伴奏)

6、指导学生用轻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7、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三)编创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

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

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方案范例:

方案1:演唱形式:我唱第一声部,邀一个同学唱第二声部,一道演唱这首歌,并请全组的同学为我们伴舞。

方案2:演唱形式:我们全组的同学一起来合唱这首歌。

方案3:演唱形式: 我一个人独唱第一段,再和全组的同学一起合唱第二段。)

学生间相互评价,评出唱得最好的一组。

(四)、小结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同学们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奉劝大家要起早喔喔,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

伴随着歌曲离开教室。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