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音乐教案 > 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

别认怂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必备】小班音乐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感受两段不同的音乐,并能跟着音乐做出各种动物的动作。

2、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布置场景,音乐,小白兔和大灰狼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入场地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学小鸟飞到森林里吧

二、听第一段音乐

1、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播放音乐)

2、 教师提问:听了这个音乐你感觉怎么样?

3、 教师提问:那你们来说说看,森林里有什么动物?(请个别幼儿说,并请幼儿做出动作)

4、 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播放音乐)

教师:小朋友那我们跟着音乐做自己说出来的小动物的动作吧!但是等会音乐停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蹲下来不动。

三、听第二段音乐

1、 教师:老师还给小朋友来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也一起来听听看。(播放音乐)

2、 教师提问:听了这个音乐你感觉怎么样?

3、 教师提问:那你们来说说看,森林里又来了什么小动物?(请个别幼儿说,并请幼儿做出动作)

4、 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播放音乐)

教师:小朋友那我们跟着音乐做自己说出来的小动物的动作吧!但是等会音乐停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蹲下来不动。

四、完整的欣赏音乐。(播放音乐)

今天小兔子和大灰狼也想出来玩,那我们就跟着音乐坐在椅子上做动作,好吗?

五、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玩的真开心,我们今天都来当小兔子,一起来玩《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游戏。

六、游戏

教师讲述游戏规则:小白兔们,你们看外面草地上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草地上玩吧,但是等会要是大灰狼出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蹲在那里,那样子大灰狼就找不到我们,他自己就会走掉的!

1、 教师带领幼儿当小白兔,请一位老师当大灰狼。(提醒幼儿做各种小白兔的动作,大灰狼出来的时候要蹲在那里不动)播放音乐。

2、 请一位幼儿当大灰狼,教师和幼儿当小白兔。播放音乐。

生活中的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怎样让幼儿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正是 《纲要》中对幼儿艺术教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艺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示和表现出来,让幼儿对美有更鲜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验,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选择《毛毛虫与蝴蝶》的音乐,为了让幼儿欣赏音乐,感受AB段乐曲的不同曲风(缓慢欢快),体验伤心和快乐的两种情绪。在欣赏和感受的同时,让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和纱巾表现毛毛虫一伸一缩的动作和蝴蝶飞舞的动作。通过玩游戏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因此,我还采用引导幼儿用手指、脚、身体的某部位在空间上的移动来表现毛毛虫爬的形态,蝴蝶飞舞的动作。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经验储备,教师只需要帮助幼儿梳理已知经验,引导幼儿主动表现,鼓励幼儿探索创造,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使他们的音乐素养有进一步的提升。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

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生活之中。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聆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关于母爱的会画作品

画家用五彩的画笔,勾勒出了美妙的图案,用静止的画面告诉人们,什么是爱。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下面就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去朗诵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播放《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用音乐来传递母爱的世界著名艺术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学生轻声朗读歌词,领会歌词大意。(指导纠正个别字的咬字吐音,并按节奏进行朗诵.)2、学生挑选歌词中描写的事物,构思出一幅温馨画面。(多媒体展示图案:小宝贝、母亲、丁香、红玫瑰、天使、圣诞树等)

3、聆听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拓展与探究

1、学生聆听思考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摇篮摆动的音乐形象

2、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4、什么是摇篮曲?

四、小结

1、通过你们的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五、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其实不仅仅是母爱伟大,父爱也同样伟大。父爱是含蓄的,是深沉的,是不轻易表达的,希望同学们可以怀着感恩的心来对待父母。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希望大家可以想想,有没有什么要对父母说的,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对父母做的。爸爸妈妈一直在为我们奋斗着,那我们该如何去表达我们心中的爱?也为父母唱首歌,帮他们捶肩揉背,吃饭过后洗洗碗,还是到一盆洗脚水,洗去他们一天的风尘?让我们将爱化为行动,将爱进行到底!

六、作业布置。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小红帽》是一个孩子们十分熟悉的童话故事,用孩子们喜欢熟悉的故事来改编成戏剧的剧本是我前阶段尝试的活动形式,依据前几次与孩子们一同创编剧本的经验,我一直在寻找契机来吸引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创编与表演。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有关秋天的主题――眼睛里的魔术“有趣的变化”,我与孩子们一同来到小区街心花园里的小树林,孩子们愉快地穿梭在树木之间,相互追逐着,跳跃着,寻找着,完全沉浸在大自然中,这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希望捕捉到,看到孩子们如此的兴奋,我预设一次新的活动,第二次我们再去小树林玩耍时我带了一个录音机,播放小红帽的主题曲,孩子们在树林中探索时渐渐地跟着音乐边走边唱,边玩边跳,与同伴一起做游戏,一起捡落叶……回教室后孩子们提出要演小红帽的故事,这样我们又开始了编剧的“工作”,就像以往一样,我们将故事中精华保留了,同时又创编一些与孩子们生活经验相吻合的情节,如小红帽愉快地在树林中游戏,在树林中遇见了不同的.小动物,而小动物的提出引发了孩子探究动物世界,还引起孩子们模仿小动物动作表情的兴趣,我选择不同的音乐让孩子们欣赏,感受乐曲中变化,其实这种于音乐相结合的模式是戏剧表演中常见的表演方式,用动作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激发情感的宣泄,使孩子们在感受的同时获得艺术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这次我和孩子们将小树林搬进了教室,将剧情中的环境逼真地还原,孩子们在装扮教室环境的同时还积极地出主意,“树林中还有小房子”“有各种各样的树木”“有大大的蘑菇”……,这次我预设音乐活动“小红帽――蛇朋友”是希望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用肢体的动作、语言等表达方式模仿蛇的动作,引导孩子与同伴合作来演绎,这种形式我与孩子都是新的尝试,希望孩子们能喜欢。

活动名称:

舞动的蛇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情境,运用形体、语言等方式做出创造性的动作、创编情节。

2、增进模仿和合作能力,体验随音乐表演角色情景的乐趣。

活动准备:

已初步感受欣赏乐曲、vcd“动物世界”、创设树林的环境、剪接蛇的动作影片、剪接的音乐带、摄像机、照相机

活动过程:

1、复习舞蹈――小红帽

2、模仿律动――动物世界

师:小红帽来到了树林,遇到了好多动物朋友,你们将看到的小动物用动作演出来,让老师们来猜猜,你看到的是哪个小动物,记住要跟着音乐来编动作。

3、创编动作――蛇朋友

A.师:我们继续往外婆家走吧。(推出小蛇玩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我们来变成蛇朋友吧。

幼儿创编动作。

B.示范个别幼儿的动作,请幼儿讲解动作的潜台词。

C.观看vcd蛇的影片,感受蛇的动作变化。(盘坐、扭曲身体、滚动、昂头、冬眠、觅食)(看看、说说、做做)

D.幼儿创编动作。难点:能依据乐曲的情境来创编动作情节。

E.个别幼儿示范,教师提供音乐的剪接带,帮助幼儿讲解动作的潜台词。

F.教师示范蛇的动作,加入潜台词。

G.幼儿创编动作,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来编动作。教师寻找幼儿合作的动作加以记录、介绍。

4、复习舞蹈――朋友跳跳跳

鼓励幼儿愉快地跳舞,根据节奏变换动作。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变化,能跟着老师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2.理解游戏规则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音乐。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蚊子叫声,并知道蚊子会飞。

材料准备:蚊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音效吸引幼儿注意力。

1.播放音效,师:听,谁飞来啦?

2.师:原来是小蚊子飞来啦!

二、完整欣赏音乐并能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1.欣赏音乐感受蚊子飞的节奏,尝试做蚊子飞的动作。

师:听了刚才的音乐,你觉得蚊子怎么飞的?

你能学学蚊子会飞的动作吗?

仔细听音乐,蚊子飞了几下?

2.听音乐感受蚊子咬人的节奏,尝试做蚊子咬人的动作。

师:蚊子飞来干什么?蚊子会咬哪里了?

蚊子怎么咬的,用什么动作表示它长长的针?

谁来做小蚊子学学咬人的动作。

3.听音乐感受宝宝挠痒痒的节奏,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挠痒痒。

师:刚才蚊子咬了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你想怎么挠痒痒?

蚊子咬在小脸上你怎么挠痒痒?咬在小腿上你怎么挠痒痒?

能用舞蹈动作表现吗?还有谁的动作和他不一样?

4.师扮演蚊子角色,小朋友做宝宝一起表演。

师:你们的动作都很棒,现在老师是蚊子,小朋友做宝宝一起听音乐表演(音乐)

5.老师和个别幼儿表演蚊子

师:现在我要带蚊子宝宝出去玩了。

三、幼儿完整进行游戏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跟随着音乐,完整地游戏。

反思:

《我和小蚊子跳舞》是俄国作曲家亚里多夫的管弦乐曲,俄罗斯民歌8首中的第四首,整篇乐曲篇幅虽小,但作家塑造的小蚊子形象却很生动,充满了富有生活气息的诙谐情趣。

《我和小蚊子跳舞》游戏的设计配合音乐所表现的主题,将乐曲表现的`内涵与游戏情节有机融合,通过“蚊子飞”、“蚊子叮”的动作体现富有情趣且幽默的情节,并游戏和音乐之间的联系,让幼儿在享受作品的同时,通过蚊子咬宝宝,宝宝挠痒痒逗引身体接触,体验同伴之间的共同游戏快乐。

首先,我让孩子学会倾听音乐。以蚊子的声音引入今天的主题——蚊子来了。我就问:“蚊子怎么飞的了?它飞来几下?”让幼儿更认真的去听音乐,熟悉音乐。老师则在幼儿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小幅度的做动作这样既有视觉的冲击也有听觉的游戏不仅给孩感应两者结合起来,幼儿对游戏更有兴趣。

其次,让幼儿学一学蚊子叮人的动作,它长长的针用什么动作表现。再让幼儿表演小

蚊子如何叮人?再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被蚊子咬过会有什么感觉呢!怎么挠痒痒呢?在此环节中,幼儿都能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蚊子叮人”、“挠痒痒”的动作。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因为子们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并且培养了孩子音乐感受的能力。《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并且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交流感情,建立对彼此的信任。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出现游戏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平时在玩娃娃家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抱娃娃,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是十分渴望被成人关爱、喜欢被亲近的。《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歌曲充满童趣和爱,歌曲的旋律欢快,歌词又是小班幼儿能理解的,所以我选择了这首歌曲做本次音乐欣赏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轻快、跳跃的旋律,尝试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中陪我、亲我、夸我、抱我的动作。

2.乐于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体验被亲人疼爱和关心的幸福感受。

活动准备

1.《爱我,你就抱抱我》PPT课件;

2.人手一个玩具娃娃,放玩具的椅袋(自带玩具预先放进椅袋里)。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PPT中歌曲的前奏(序),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初步激发幼儿体验“爱”的情感。

教师出示PPT中第一张宝宝照片,导入语:“小朋友,这是谁? !”

幼儿回答:“小宝宝。”

教师:“听一听,这个小宝宝说了什么?”

问题重现:“小宝宝说了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哦,原来这个小宝宝想得到爸爸妈妈很多很多的爱!

评析:这样的导入是情感的初步体验,同时也是了解整首歌曲的前奏部分所讲述的内容。

二、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歌曲温馨、甜蜜的意境。

教师:“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

1.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幼儿回答:感觉很开心、很快乐……(引导幼儿说“很幸福”。)

3.教师总结:

这首歌听起来是慢慢的,还是快快的?

快快的,听了以后很开心,很高兴。

4.教师设置情境: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想一想,爸爸妈妈是怎样陪陪我、亲亲我、夸夸我、抱抱我的?(播放A段,引出下一重点环节——说的部分。)

三、分段欣赏音乐,进一步感受歌曲轻快、跳跃的旋律。

过程描述:

完整欣赏音乐时,我观察孩子们的面部表情,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当问题“听了这首歌曲你心里感觉怎么样”提出后,孩子们能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开心”。随后继续提出问题:“这首歌听起来是慢慢的,还是快快的?”或许是小班幼儿年龄小的缘故,记忆力还比较有限,孩子们一下子没有说出来。我就试着哼唱歌曲的主要旋律,并加以动作提示。由于是老师近距离的清唱,孩子们倾听得比较认真,能准确地说出“快快的”。

(一)欣赏说的部分:

1.“小朋友,你听到歌曲里是怎么说的呢?”

2.幼儿大胆地回答。(教师根据回答出示相应动作图片并同步清唱歌曲;如幼儿回答不出,教师可直接播放图片及音乐,引导幼儿说出。)

3.教师:你们的耳朵真灵,都听出了宝宝喜欢爸爸妈妈陪陪、亲亲、夸夸、抱抱。你喜不喜欢被爸爸妈妈陪陪、亲亲、夸夸、抱抱的感觉?

4.幼儿回答:喜欢!

5.教师:“那么今天,我来做你们的妈妈,你们做我可爱的宝宝好不好?宝宝要怎么对我说?”

6.幼儿大胆回答“爱我你就X X我”。

(1)第一个回答出的孩子请上前。教师:“这个宝宝说‘爱我你就X X我’,那么我就×X你。”(伴奏。)教师一定要做出温馨的动作,让孩子有充分的情感体验。(伴奏。)

(2)“其他宝宝也来说说,‘爱我你就XX我’。女宝宝先来吧。”(女幼儿围着老师说,老师就做x x动作。)“男宝宝也来说说。”(男幼儿围着老师说,老师就做xx动作。伴奏。)

小结:妈妈X着你们好幸福啊!

7.教师提问:“宝宝还可以对我说什么?”(可以用开火车形式逐一进行,伴奏。)

过程描述:

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很踊跃。问题的提出都能得到孩子们的积极回应,孩子们乐于上前与老师有亲密的肢体接触。因为,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已经进入到角色身份中去了:老师是妈妈,他们是宝宝,这也是孩子们一贯渴望的情感体验。师幼互动良好。

(二)欣赏唱的部分:

1.教师:“小朋友,刚才我做你们的妈妈陪陪你、亲亲你、夸夸你、抱抱你,你觉得幸福吗?”

2.教师:“现在你们来做爸爸妈妈,你们也有自己的宝宝,请你把宝宝轻轻地抱起来,让他睡在你的臂弯里。(教师边提要求边示范)多舒服呀!来,让我们和小宝宝一起听一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3.幼儿倾听唱的部分,感受唱段鲜明的节奏旋律。

4.教师:“你们想当爸爸妈妈吗?”

5.教师:“男孩子,你可是小宝宝的.爸爸哦;女孩子,你可是小宝宝的妈妈哦。你们一定要好爱好爱自己的宝宝,保护好你的宝宝!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和宝宝跳舞吧!”

6.逐一类推,及时捕捉幼儿中各种陪、亲、夸、抱的动作(和娃娃互动一遍)。

7.教师:“和宝宝跳舞开心吗?想不想再和宝宝完整地跳一遍?”

过程描述:

这个环节,孩子们有了新的情感体验,角色的转换让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为了帮助幼儿能完成从被人关爱到关爱别人的情感转变,我在请幼儿抱娃娃前进行了一些操作方面的指导,如怎样正确地抱娃娃,让孩子们在抱的过程中不再茫然,而是带着一份责任与爱,真正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四、完整欣赏歌曲,引导幼儿完整倾听并乐于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

1.教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爱我,你就抱抱我!》,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和宝宝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幸福的歌曲吧!

2.小结:孩子们,有爱就有幸福,让我们把爱和幸福去带给更多的人吧!(教师带幼儿离开活动场地,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活动对于教师来讲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基本功底要扎实。对小班幼儿来说,选材是至关重要的——旋律和内容一定是幼儿熟悉和易于接受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并深爱着爸爸妈妈。此歌曲的旋律欢快,歌词又是小班幼儿能理解的,不用老师去解释,只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充满爱的温馨氛围,幼儿很快就会进入状态。因此我选择了这首充满童趣和爱的歌曲。由于歌曲比较长,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做了适当的剪切,把原作品重复说唱设计成简单说唱的形式,并把歌曲中的说唱部分作为让孩子欣赏的重点。

在活动中,我采用PPT等多媒体手段,并结合情境表演,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验、感受歌曲中传递的被亲人疼爱和关心的幸福感受,从而培养幼儿健康、积极的情感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在各个环节的处理上层层递进,用先听,再师幼互动,到最后与娃娃互动,让幼儿的情感体验在角色的转换中一步步提升,由此,将活动推向高潮。

不足的地方是,活动中让孩子表达的机会不是很多,可以在下次组织活动的时候将提问设计得更细化一些,让孩子参与的面更广。

小班音乐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