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音乐教案 > 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傲骨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范文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大吊车的外形特点和用途。

2、初步感知乐曲中的高低音,感受歌曲的有趣,唱好疑问词“什么”。

3、体验与同伴一起扮演角色演唱的快乐。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

初步感知高低音。

活动准备:

1、大吊车挂图。2、胸牌。3、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带幼儿做《高人走、矮人走》的游戏进入教室。

2、教师弹琴让幼儿分辨高低音,低音小手放在下边,高音小手举起来。

(评:幼儿听到高音区的音乐,踮起脚尖走,听到低音区的音乐,屈膝半蹲学小矮人走,这样在游戏和快乐中培养幼儿对高音低音的听辨能力,为解决本次音乐活动的难点打下基础)

二、利用图片讲解让幼儿了解大吊车的外形特点和用途。

结合图片,认识大吊车。出示塔吊和汽车吊让幼儿观察了解大吊车有主体和臂杆组成。能吊很重的东西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困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结合图片,先引导幼儿观察,后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了解大吊车的外形特征和用途,这样就很轻松的完成了第一个活动目标。)

三、幼儿学唱歌曲初步感知乐曲中的高低音,感受歌曲的有趣,唱好疑问词“什么”。

1、让幼儿学大吊车吊东西动作,边做动作边说歌词。

(评:以游戏的方式边做动作边学说歌词,不仅使孩子在快乐的体验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歌词,为完成活动重点打下基础。)

2、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师:我们一起听一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唱的?听听歌中唱了什么?(听录音)后提问:歌中唱了大吊车,那大吊车长的什么样子?它有什么本领?

3、整首学唱歌曲

师幼同唱,听录音唱,表演唱不同形式学唱歌曲。指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唱准附点音符。

4、在歌曲中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乐曲中的低音、高音

(评:此环节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理解并学会歌曲,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的、科学型的艺术教育”的精神。避免了用同一种形式巩固歌曲的单调性,有利于幼儿更轻松更愉快的学会歌曲,顺利地解决了重点、难点。)

四、做游戏。体验与同伴一起扮演角色、演唱的快乐。

1、讲解游戏的玩法

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跟老师示范表演。

2、幼儿戴胸牌做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做大吊车,一人做货物,低音表示货物还没吊起来,高 音表示将货物吊起来了。

(评:为避免幼儿混淆角色,老师和幼儿各扮演一角色,与幼儿一同游戏。教师按个吊车、货物一一对应的方式投放了胸牌,使幼儿能很快的和身边的伙伴结成对子,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五、活动在轻松愉快的 气氛中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游戏情况并带领幼儿出去做游戏。

活动反思:

在《大吊车》这个活动中,我多次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性表现。如:当幼儿说出大吊车各种不同的本领时,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激发幼儿想的更多,表达更确切。当幼儿学唱歌曲时,我适时的鼓励幼儿加上动作大胆表现,使幼儿充分感受歌曲的.趣味性。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以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孩子一起唱歌、一起创编动作,和孩子们建立了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教师的鼓舞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是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孩子们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后,我又启发和鼓励幼儿创编歌词,孩子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创编歌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本次活动中,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孩子了解不够,让幼儿唱的少。孩子们课前对高低音的听辨活动接触较少,经过老师的多次听音练习,听音辨音这一环节完成的还是比教好。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前的准备环节,既备好教案,又要熟悉和了解孩子的现有水平。

小百科:吊车是一种广泛用于港口、车间、电力、工地等地方的起吊搬运机械。吊车这个名称是起重机械统一的称号。通常叫吊车的主要还是汽车吊、履带吊和轮胎吊。吊车的用处在于吊装设备、抢险、起重、机械、救援。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喜气洋洋的欢乐情绪,在适度紧张的氛围中,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2.学习运用打击乐器随着音乐进行演奏,进一步熟悉乐曲的ABA结构。

3.能根据指挥手势演奏并迅速调整动作做出反应。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看过幼儿用书《喜洋洋》的'画面,知道乐曲是ABA结构。

2.将幼儿座位排成马蹄形,圆舞板、铃鼓、碰铃、三角铁摆放在幼儿椅子下面,幼儿已正确使用过上述乐器。

3.乐曲音乐《喜洋洋》。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理解乐曲的情绪。

(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讨论,引导幼儿回忆过年时放鞭炮、挂灯笼、放烟花等有趣的事。

(2)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孩子说说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随音乐做身体动作,初步理解乐曲结构。

(1)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身体动作,引导孩子初步感知乐曲结构。(A段第一句拍腿,第二句拍肚,第三句拍肩,第四句拍头;B段按乐句做拍手和手腕颤抖的动作并反复;A’段同A段。)

(2)教师慢速清唱乐曲,幼儿随教师做身体动作。

(3)幼儿随教师完整听音乐做身体动作。

3、结合音乐图谱,进一步理解乐曲结构。

(1)出示图谱,启发幼儿发现图谱中的小秘密。

(2)结合图谱完整欣赏音乐,启发孩子说出乐曲的结构及自己的发现。

(3)教师清唱乐曲,边指图谱边引导幼儿按节奏拍手。

(4)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边看图谱边做拍手的动作。

4、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1)出示乐器:铃鼓、碰铃、响板、三角铁,复习其正确的演奏方法。

(2)出示乐器小卡片,贴在图谱的相应乐句前面。

(3)教师清唱,幼儿分三组徒手练习演奏乐曲,第一组响板,第二组铃鼓,第三组碰铃和三角铁。

(4)幼儿拿乐器看图谱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延伸:

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演奏表演。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于与同伴合作,感受集体合作成功的喜悦之情。借助对音乐结构的了解和教师的言语提示,幼儿能够合着音乐做动作

并及时调整自己动作和方位。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短棒1对。多媒体资源:旺豆点读笔、点读参考(本次活动中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进行热身活动,为创编律动操做准备。

活动用语指导:请小朋友按照头部运动——上肢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的顺序来活动活动身体吧。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以铁铁还是很苦恼棒操比赛的形式,引导幼儿集体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乐句和乐段。活动用语指导: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为铁铁创编的棒操吗?铁铁说非常感谢我们,可是参加棒操比赛不只是按操节内容来,还需要配合音乐来表演比赛。所以,今天要把我们创编好棒操配合着音乐的乐句和节奏再来试一试。

2.教师引导集体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做操节的头部运动、上肢运动、体侧运动前半部分动作。

3.教师点击点读教参功能区播放伴奏音乐,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节奏和乐句做前半部分操节动作。

4.教师引导集体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做操节的.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后半部分动作。

5.教师点击点读教参功能区播放伴奏音乐,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根据音乐的节奏和乐句做后半部分操节。

6.教师点击点读教参功能区播放伴奏音乐,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乐句做整套棒操律动。

7.教师点击点读教参功能区视频部分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幼儿观看欣赏动画,讨论部分双人动作、集体队形等形式内容。

  三、结束部分

1.教师以铁铁感谢大家帮忙的形式,引导幼儿感受集体合作成功的喜悦之情。

2.教师引导幼儿集体玩“我是···”游戏,模仿动物,放松身体各部位。

活动延伸

1.教师引导幼儿组织棒操小组比赛。

2.引导幼儿和家长利用其它资源制作相应的器械,并编排动作。活动建议活动中,讨论双人动作和集体队形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孩子非常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喜欢模拟爸爸、妈妈炒菜、做饭等动作,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我将歌曲融于幼儿喜欢的娃娃家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歌曲,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尝试替换歌词,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能根据角色较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接唱与齐唱部分。

活动目标:

1、喜欢和老师一起模仿炒菜、喂娃娃的动作并演唱歌曲。

2、进一步感受爸爸妈妈等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并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爸爸眼镜一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理解歌曲内容。

(1)老师这儿有一个很大的娃娃家,想进去看看吗?咦,这里有个小娃娃,她怎么哭了?原来,小娃娃的肚子饿了,想吃东西。我们来炒小菜给她吃,好吗?先看老师怎么炒的?

教师示范炒小菜: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并喂给娃娃吃:娃娃,我给你炒了鸡蛋,快吃吧!

(2)“小朋友,娃娃还没饱,你们愿意给娃娃炒小菜吗?”教师抱娃娃走下去,一个个与幼儿互动。

(3)小娃娃吃饱了,心里可高兴了,她想跟大家玩办家家的游戏,咦,什么是办家家呀?我们平时玩的娃娃家家里有谁?谁来做爸爸?我们请神气的男孩子来做爸爸,好吗?谁来做爸爸?男孩回答:我来做爸爸。你会把爸爸神气的样子做出来吗?谁来做妈妈?我们请神气的男孩子来做妈妈,好吗?谁来做妈妈?女孩回答:我来做妈妈。请你做一做妈妈漂亮的样子。

教师扮爸爸,幼儿扮妈妈,面对面,眼睛看着对方,合作表演一次。再请两对幼儿和全体幼儿表演一次。至“炒好小菜开饭了!”

(4)看,小菜炒好了,闻一闻,味道怎么样?娃娃肚子饿了,我们来喂她。老师会把这些好吃的小菜唱出来呢,想不想听?你们也来唱唱看。

2、学习歌曲《办家家》。

(1)教师:办家家的游戏好玩吗?电视里面也有小朋友在玩办家家的游戏,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看完教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教师可清唱小朋友说到的内容。

(2)哥哥姐姐玩办家家的游戏可真有趣,想不想再听一遍?如果你觉得有点会了,可以轻轻地跟着她们唱。

(3)电视里的小朋友唱得真好听,我们小朋友一定也可以唱得很好听,是吗?一起来试一试。(钢琴伴奏)

(4)客人老师说: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小菜炒得好吃,歌也唱得很好听,你们愿意转过去唱给客人老师听吗?(钢琴伴奏)

3、用接唱、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4、欣赏幼儿的表演,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表演炒菜的动作指导语:“你看到爸爸妈妈是怎样炒菜的?你能学一学吗?”

6、集体表演分角色两两结伴进行表演。提出表演要求:表演时眼睛要看着和你一起表演的小朋友,像玩娃娃家游戏时一样。你也可以请客人老师参加你的表演。

7、结束语:小朋友的表演真棒老师为你们高兴,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欢快的音乐跳起舞吧!

活动反思:

1、在活动过程中,我大胆创新,改变以前的教学思路,将学习的主动权大胆地放手给孩子。如对歌词的.导入,教师不是死板地教幼儿死记硬背歌词,而是将歌词巧妙地蕴含在角色游戏、谈话中,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

2、教师不是以教唱为目的,而是根据目标设计了第四环节,引导幼儿仿编歌词,创编动作,然后进行歌表演,放手让幼儿大胆尝试、自由表现,体现了“幼儿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教师与幼儿的“双主”关系也体现得恰到好处。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着愉快的情绪,并对歌唱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正是我们在音乐活动中所追求的。

4、由于班级过大,幼儿太多,在活动中对幼儿的组织欠佳,少数幼儿自由散漫,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糖果是孩子非常喜欢吃的,何况跳跳糖吃在嘴里会跳会发出声音。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在自然的、有趣的情境中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用肢体表现跳跳糖的各种跳的方法,鼓励同伴间相互学习的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分享创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能跟着音乐合拍地跳舞。

2、尝试自由讨论创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并遵守规则。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会找空位跳舞。

教学准备:

在地上画上巨人的大嘴巴、录音机、磁带、已学会歌曲、跳跳糖(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小朋友们,看看我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跳跳糖)吃过吗?今天表现好的宝宝每人都有一份跳跳糖。

二、"吃跳跳糖",说说感觉。引出课题。

师:跳跳糖好吃吗?

什么味道?

和我们平时吃的那些奶糖水果糖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个糖吃在嘴里会发出声音会跳,像是在跳舞一样,所以我们叫它"跳跳糖"。

三、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并合拍地跳。

1、复习歌曲《会跳舞的跳跳糖》,把跳跳糖快乐的样子唱出来。

2、今天我们也来做回"会跳舞的跳跳糖"。

3、你这颗跳跳糖会怎么跳舞呀?(启发幼儿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有脚的动作,再加上手的动作)

4、听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可以自由做各种手和脚跳舞的动作。指导小朋友听着音乐的节拍,一拍一下地跳。

5、教师整理纠正不合节拍的动作,幼儿集体学习练习幼儿创编的较好的.动作。

6、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请个别幼儿单独表演自己的动作。

四、自由创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听歌曲后尾奏一句,自由想象,跳跳糖怎么了?

2、看,地上有一张巨人的大嘴巴,跳跳糖到巨人的嘴里去跳舞一定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想一想①跳跳糖什么时候跳到巨人的嘴里去好呢?

②把刚才尾奏的音乐也加到游戏里去,可以怎么玩呢?(鼓励小朋友自由想出不同的玩法和规则)

3、根据小朋友自己讨论创编的游戏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玩法和规则游戏,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体验自由创编游戏的快乐。)

中班音乐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