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音乐教案 > 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争议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推荐】中班音乐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熟悉曲调,初步掌握附点和切分音的唱法。

2、体验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匹配的图标若干,节奏图谱一张,配套音乐。

2、大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小朋友开学了,我们现在是什么班级啦?那我们就是中班的小朋友了。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曲调。

1、初次欣赏,初步欣赏曲调。

我们来一起听一首专门为我们中班小朋友写的歌曲。

2、第二遍欣赏,请幼儿随音乐哼唱做动作。

喜欢这首歌曲吗?请小朋友跟着音乐声一起哼唱,还可以做一些你喜欢的动作。

三、进一步熟悉歌曲,学习歌词。

1、说一说歌曲的旋律、感受。

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呢?这首歌曲是快是慢?怎么听出来的?2对照图谱,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我们在听一听音乐,你都听到了什么?(随音乐出示图谱)我们来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吧!

2、初步讲解附点音符、切分音的唱法。

这首歌曲的唱法和我们以前不一样,×。××/有一个小圆点的要延长,叫做附点音符。歌词下面有横线的符号是切分音,是加强语气的要用力地唱。四、增加练习形式,提高歌唱兴趣。

3、集体合唱我们变成中班的小朋友了,开心吗?为什么?那我们一起开心地唱一唱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在歌曲间奏处加上动作把握间奏处的停顿。

2、通过活动掌握音名1、2、3的唱名Da Re Mi,感知三个音的高低。

3、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卡片Da Re Mi。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

胡 老师带小朋友们进教室做游戏喽!

二、感知Da Re Mi。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好朋友,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可是现在它们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叫出来。教师按歌曲节奏说出部分歌词:“我们在一起,去找好朋友。好朋友,好朋友,你们在哪里,你们在哪里?”声音太小没听见,我们大声一些再来一次。

2、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还有另外的名字呢!(教师逐个唱)我们在唱歌的时候就是这样称呼它们的,Da Re Mi就是它们的`唱名。

3、感知三个音的高低,识记三个音的音名、唱名。小朋友认识它们了吗?你们知道好朋友的家在哪里吗?我们把好朋友送回家。教师和幼儿问答: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三、学习演唱歌曲。

1、好朋友来了真开心!胡老师要唱唱好朋友的歌了,听!

2、教师完整范唱歌曲一遍。

3、这首歌里的好朋友是谁呀?那这首歌的名字就叫Da Re Mi。

4、再来听一听,这首歌什么地方没有唱,不唱的 时候 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没有唱的地方称它为歌曲的间奏,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动作呢?Da Re Mi一个比一个高,像是在爬高楼一样……

5、学唱歌曲。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好听的歌曲,间奏时做往上爬的动作。

6、表演歌曲。站起来一边唱一边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做游戏。

1、教师将卡片藏在个别幼儿手中,让他们接唱歌曲。

我们来做个游戏,Da Re Mi藏在了小朋友的手里,等大家喊Da Re Mi时,你就站起来告诉大家“在这里”。

2、教师请全体幼儿从椅子下取胸饰。

Da Re Mi藏在了每个小朋友的身上,(请幼儿看看好朋友是谁)等大家喊Da Re Mi时,你就站起来告诉大家“在这里”。

活动结束:

我们去找其他小朋友也来玩玩这个游戏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能用轻松、跳跃的方法唱出歌曲中小牛活泼、勤劳、可爱的形象。

2. 通过歌唱,感受牛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喜欢小牛的情感。

活动准备:

牛的贴绒图片一张、磁带、小铃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发声练习

二、复习《小狗抬花轿》156

1. 听教师弹奏乐曲,幼儿说出歌曲的名字。

2. 幼儿跟着伴奏集体演唱歌曲

3. 要求:小狗抬花轿可真有趣,开始老虎很神气,小狗生气了把老虎摔了一大跤,小朋友感到怎么样?(再唱一遍,唱出老虎的神气,小狗很生气,老虎摔跤后大家很开心)

三、学习歌曲《可爱的小牛》190

1. 引入主题:动物王国里可真有趣,(出示小牛)瞧,这是谁呀!(学说题目〈可爱的'小牛〉)

这只可爱的小牛,它的年纪很小,吃草也要妈妈带着,可是它已经知道要帮爸爸妈妈干活了,有一天,它跟爸爸去耕地(理解耕地),不小心也摔跤了,它会怎么样?

2. 听教师弹唱:小牛是怎样摔倒的? 提问并学唱:包古里 包古里 摔一跤

( 响铃 ) ××× ××× ×××

3. 听教师清唱:小牛可爱吗?它什么地方很可爱?请你用歌词来告诉我。

4. 理解并学习歌词(加上动作扭扭屁股)

5.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幼儿随歌曲清唱。(2~3)

6. 幼儿创编动作,集体学习动作,跟着录音表演。

7. 表演唱《可爱的小牛》

四、可爱的小牛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去吃草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地模仿、表现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形象。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活动难点:

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相应的形象。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老爷爷小弟弟的图片,音乐《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相机

经验准备:幼儿对快慢节奏的音乐有过欣赏经验,幼儿对老爷爷、小弟弟走路形象有所观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

1、手指变变变:“小朋友,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兔子。”

2、“小兔跳舞”:

——出示小鼓,师:“小兔子要和小鼓一起跳舞咯,小鼓敲地慢,小兔就跳地慢,小鼓敲地快,小兔就跳地快。”

——老师敲小鼓,幼儿手指表示小兔跳的快慢。

(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初步建立对节奏快慢变化的感知,同时手指动作的表现方式一方面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给了孩子表达节奏感受的空间。)

二、感知音乐:了解音乐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

1、播放音乐(A段、B段),幼儿欣赏:

——师:“小兔子跳舞跳得可好看啦,把老爷爷和小弟弟都吸引过来了,接下来老师放两段音乐,请你听听哪一段音乐是老爷爷走来了,哪一段音乐是小弟弟走来了?”

(此环节的重点是利用人物形象帮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的变化和特点。)

2、幼儿交流感受:

——“为什么A段是老爷爷在走路?”(音乐A段比较深沉、缓慢,就像老爷爷走路一样慢慢地、缓缓地。)

——“为什么B段是小弟弟在走路?”(音乐B段比较轻快、活泼,就像小弟弟走路一样蹦蹦跳跳的。)

——师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播放音乐,验证孩子的感受。

(此环节的重点通过讨论、验证的方法,再次把握音乐的性质。)

3、分段欣赏,感受A、B两段音乐的节奏、速度特点。

——师:“请你再仔细听听,是不是像老爷爷(小弟弟)走路那样慢慢地(蹦蹦跳跳的)”

——师小结:“A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重,很慢;B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轻快。”

4、再次整段欣赏A、B段。

——师:“我们再来完整听一遍,想一想老爷爷和小弟弟是怎样走路的?”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A、B两段音乐的对比,让孩子感受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同时通过形象的人物角色,加深孩子对音乐性质的把握,将抽象的音乐感知变得丰富、生动,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在倾听、对比、验证、人物形象匹配等教学策略中,教师帮助孩子理解、分辨音乐。)

三、表现音乐:根据音乐性质,模仿表现音乐形象。

1、动作表现音乐变化

——“老爷爷老了,他走路时慢慢地,小弟弟很可爱,走路快快的,我们在座

位上学一下。”(教师引导孩子用上肢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

——师放音乐,幼儿在座位上表现音乐的变化。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动作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这也是为下面的分辨、模仿活动做准备。)

2、模仿音乐形象:

——出示角色图:老爷爷

“老爷爷是怎么走路的?我们来做做看,谁表演地最像。”

——(播放音乐A段)幼儿自由模仿,教师用相机记录幼儿的不同动作。

——利用相片,抽取精彩的动作,集体学习(拄着拐杖走;边摸胡子边走路;边敲背边走路;一摇一摆地走路等等)

(B段音乐,小弟弟的形象模仿同上,小弟弟走路:一蹦一跳的'走;跨着步走;单脚走;边拍皮球边走等等。)

(此环节的重点是模仿人物的形象,这也是音乐游戏的另一个难点,通过自由模仿、照片记录、集体学习等策略,教师帮助孩子丰富对人物走路形象的认识和模仿经验。)

3、游戏:“谁来了?”

——师:“老师放音乐,请你听听谁来了,我们就变成谁。”

——师放音乐,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进行模仿。(根据孩子兴趣和表现重复几次)

(此环节通过多次的游戏,帮助孩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音乐游戏:看演出

游戏规则:师放《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幼儿根据音乐模仿,师敲小鼓,“老爷爷”与“小弟弟”就在座位上坐好。

(此环节通过鼓点的提示,将听信号的游戏融入到模仿游戏中,这就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降低了孩子对音乐感知的惰性。)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动,他们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都需要通过游戏这一方式来实现。本次活动的内容是两段对比明显的音乐,但是当我为音乐配以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并让活动围绕一个有趣的情景故事展开后,孩子们的注意力、感知力、模仿力就被调动了起来。活动中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先听辨、后模仿,并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空间,同时利用相机整理、分享孩子的创意,这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尽情表现的机会。最后以小鼓为信号,不仅和开头起了呼应的作用,而且也增强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让活动达到了新的**。

当然,本次活动我也存在着一些疑惑:老师在音乐欣赏前,就提出了两个音乐形象,这是否会限制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局限了孩子的音乐遐想空间,倘若给孩子一个倾听、自由发表的空间后,再提出音乐形象,孩子对音乐的感知是否会更具有自我理解和,这也是尊重孩子想象、感受的一个表现吧,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也将对此进行新的尝试。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大吊车的外形特点和用途。

2、初步感知乐曲中的高低音,感受歌曲的有趣,唱好疑问词“什么”。

3、体验与同伴一起扮演角色演唱的快乐。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

初步感知高低音。

活动准备:

1、大吊车挂图。2、胸牌。3、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带幼儿做《高人走、矮人走》的游戏进入教室。

2、教师弹琴让幼儿分辨高低音,低音小手放在下边,高音小手举起来。

(评:幼儿听到高音区的音乐,踮起脚尖走,听到低音区的音乐,屈膝半蹲学小矮人走,这样在游戏和快乐中培养幼儿对高音低音的听辨能力,为解决本次音乐活动的难点打下基础)

二、利用图片讲解让幼儿了解大吊车的外形特点和用途。

结合图片,认识大吊车。出示塔吊和汽车吊让幼儿观察了解大吊车有主体和臂杆组成。能吊很重的东西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困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结合图片,先引导幼儿观察,后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了解大吊车的外形特征和用途,这样就很轻松的完成了第一个活动目标。)

三、幼儿学唱歌曲初步感知乐曲中的高低音,感受歌曲的有趣,唱好疑问词“什么”。

1、让幼儿学大吊车吊东西动作,边做动作边说歌词。

(评:以游戏的方式边做动作边学说歌词,不仅使孩子在快乐的体验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歌词,为完成活动重点打下基础。)

2、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师:我们一起听一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唱的?听听歌中唱了什么?(听录音)后提问:歌中唱了大吊车,那大吊车长的什么样子?它有什么本领?

3、整首学唱歌曲

师幼同唱,听录音唱,表演唱不同形式学唱歌曲。指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唱准附点音符。

4、在歌曲中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乐曲中的低音、高音

(评:此环节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理解并学会歌曲,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的、科学型的艺术教育”的精神。避免了用同一种形式巩固歌曲的单调性,有利于幼儿更轻松更愉快的学会歌曲,顺利地解决了重点、难点。)

四、做游戏。体验与同伴一起扮演角色、演唱的快乐。

1、讲解游戏的玩法

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跟老师示范表演。

2、幼儿戴胸牌做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做大吊车,一人做货物,低音表示货物还没吊起来,高 音表示将货物吊起来了。

(评:为避免幼儿混淆角色,老师和幼儿各扮演一角色,与幼儿一同游戏。教师按个吊车、货物一一对应的方式投放了胸牌,使幼儿能很快的和身边的伙伴结成对子,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五、活动在轻松愉快的 气氛中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游戏情况并带领幼儿出去做游戏。

活动反思:

在《大吊车》这个活动中,我多次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性表现。如:当幼儿说出大吊车各种不同的本领时,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激发幼儿想的更多,表达更确切。当幼儿学唱歌曲时,我适时的鼓励幼儿加上动作大胆表现,使幼儿充分感受歌曲的趣味性。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以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孩子一起唱歌、一起创编动作,和孩子们建立了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教师的鼓舞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是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孩子们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后,我又启发和鼓励幼儿创编歌词,孩子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创编歌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本次活动中,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孩子了解不够,让幼儿唱的少。孩子们课前对高低音的听辨活动接触较少,经过老师的多次听音练习,听音辨音这一环节完成的还是比教好。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前的准备环节,既备好教案,又要熟悉和了解孩子的现有水平。

小百科:吊车是一种广泛用于港口、车间、电力、工地等地方的起吊搬运机械。吊车这个名称是起重机械统一的称号。通常叫吊车的主要还是汽车吊、履带吊和轮胎吊。吊车的用处在于吊装设备、抢险、起重、机械、救援。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诙谐的风格及特殊的乐句结构,并用动作表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2.能按规则进行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拨弦》音乐vcd一张,小熊、小老鼠手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请你仔细听一听、想一想,音乐里有谁,它们在做什么? (播放音乐。)师:你们觉得这首音乐好听吗?你们想到音乐里可能有谁呀?它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二、边听音乐边观看教师的'手偶表演"捉迷藏",

理解乐曲内容,感受乐曲节奏,听辨乐曲中的重音部分

1.教师随乐曲操作手偶表演,帮助幼儿理解乐曲。

师:你们都开动脑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真棒!x x x说他好像听到了有一只笨熊和一只小老鼠在做游戏,这个想法真有趣。

师:我把x x x想到的笨熊和小老鼠请来了(出示角色玩具)。大家好!我是小熊,名字叫笨笨。大家好!我是小老鼠。笨笨和小老鼠在向我们问好,我们也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师:笨笨和小老鼠告诉我,刚才它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请你们再看一看、听一听,它们是怎样跟着音乐捉迷藏的,好吗?(教师再次随音乐表演。)师:谁在捉谁在藏?小老鼠被笨笨捉到了吗?小老鼠为什么没被笨笨捉到?小老鼠是在什么时候藏起来的?是不是一开始就藏起来的?那它们开始在干什么? 小老鼠是在什么时候藏起来的?

2.再次观看手偶表演,倾听音乐,听辨重音。

师:请你们听一听、看一看,小老鼠是怎样跟着音乐走路的?小老鼠躲起来的音乐又是怎样的呢?(教师随音乐边做动作边念"走走走走走走躲",声音可越来越小。)师:哦,原来小老鼠是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路的。小老鼠是在什么音乐时藏起来的?藏起来的音乐有什么特别吗?

三、尝试用动作表现乐曲的节奏

1.用一只手的食指与中指做小老鼠的脚丫在另一只手的手掌上行走。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边念"走走走走走走躲"边做动作,并提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师:好,那我们把小老鼠请到手上来走走吧!这是小老鼠的小脚丫,小老鼠站好了吗?

2.发挥想象,让小脚丫在不同的地方行走。

师:小老鼠刚才在手上走,还可以在什么地方走啊?那躲的时候你们想躲到哪里?(提醒幼儿注意听音乐,"小老鼠"有时走的时间短,有时走的时间长。)

四、游戏"捉迷藏"

1.教师与与幼儿分别扮演小老鼠和小熊笨笨玩捉迷藏。

小老鼠与笨笨一起听音乐按节奏走,当听到重音时,小熊回头,小老鼠赶快蹲下来。

师:下面我来当笨笨,你们来当小老鼠,我们一起来玩捉迷藏游戏。小老鼠是怎么走的?当笨笨回头的时候你们应该怎么样?(蹲下来。)好,请你们仔细听音乐,跟着音乐节奏一起玩游戏。(可游戏2遍。)

2.幼儿分组游戏。

师:下面小朋友分成两组,一组当小熊,一组当小老鼠,再来玩游戏。(角色可交换。)3.幼儿自由想象,替换角色进行"捉迷藏"的游戏两遍。

师:下面我们可以扮演其他动物来玩这个游戏。你们想请什么动物来捉迷藏呀?(可游戏2~3遍。)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教学名称:

歌表演《拉拉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演唱歌曲,体验歌曲前后两段的不同情绪,并通过情绪、声音、速度的变化学习有感情地演唱。

2.在理解歌曲含义的基础上,尝试创编舞蹈动作,以更好地表现歌曲。

3.结合对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同伴间应团结友爱,在表演中学习用眼神与同伴交流。

教学准备:

幼儿已会唱歌曲《拉拉勾》,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提醒幼儿注意与同伴的目光交流。

2.练声曲《找朋友》。

二.学习歌表演。《拉拉勾》两遍。引导幼儿唱出歌曲中生气了、和好了以后高兴的.感觉。

2.探索尝试创编。

(1)语言导入,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

(2)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在全体幼儿参与创编的基础上,选择个别编得较好的幼儿把动作统一地教给大家。

a.提问:平时小朋友生气了会做什么动作,表演前一段。

b.提问:和小朋反和好了会做什么动作?

表演后一段(最后一句暂时不编)。

(3)师生共同整理幼儿创编出的动作。

(4)幼儿结伴表演并引导幼儿编出最后一句。

幼儿自由结伴表演到最后一句时,启发提问:你们和好朋友在一起时想做什么动作?3.完整表演。(1)边唱这表演。表扬在最后一句表演中表现出色的幼儿。纠正个别动作,如勾手等;2)跟着音乐完整表演三.结束部分:1.小结幼儿活动情况。2.欣赏老师表演的舞蹈《小海军》

中班音乐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