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音乐教案 >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娃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娃

趁年轻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娃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娃,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娃1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关心他人所带来的快乐。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泥娃娃一个,图谱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你见过这样的娃娃吗?你们知道这个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吗?

3、师:这是一个泥娃娃,我们和泥娃娃打个招呼吧。

二、欣赏歌曲1、教师演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图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轻声跟唱。

师:小朋友们轻轻地和我一起唱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师:听完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个泥娃娃吗?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让泥娃娃感受到我们对她的关爱。

3、再次演唱歌曲4、分组表演幼儿分组分别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当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拥抱,表示关爱。

四、教师小结师:

泥娃娃现在有人疼了,也有人爱了,真得很高兴,谢谢各位小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 "1""X" "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娃2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2、体验做中班小哥哥,小姐姐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

歌曲磁带,帮助小弟弟小妹的图片。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引发幼儿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的愿望。

这几天幼儿园里为什么这么多的哭声呢?小弟弟妹妹为什么哭呢?

你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什么样呢?

现在我们成哥哥姐姐的应该怎么做呢?

2、幼儿讨论,想想帮助弟弟妹妹的办法。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方式来安慰小弟弟妹妹。激发幼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3、看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片中发生的事。

图片中的小娃娃怎么了?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小娃娃跌到了,哭了,要找妈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说出"我快快的跑过去,抱起小娃娃,把她送回家"

4、学唱歌曲。

我们把图片中的故事给唱出来吧

(1)老师弹琴,幼儿用"啦"跟着哼唱,熟悉旋律。

(2)对照图片,教师教幼儿唱一遍。

(3)请幼儿对照图片,一句一句唱一遍,不熟悉的句子教师领唱。

5、用各种方式唱歌。集体唱,分组唱,加上动作表演唱。

6、交流讨论,帮助了小弟弟小妹妹后感觉怎么样?是什么样的心情?进一步激发幼儿关爱的愿望。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娃3

活动目标:

1、乐于与老师、同伴共同游戏,尽情表达娃娃与浪花、互相嬉戏的心情。

2、引导幼儿能运用身体动作自由地表现浪花和娃娃相互问好,做游戏乐曲情节。

3、引导幼儿熟悉旋律,了解乐曲两段式结构,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重点:能运用身体动作自由表现乐曲情节。

难点:了解乐曲两段式结构,熟悉乐曲旋律。

活动准备:

《赶海小姑娘》歌曲伴奏;娃娃踏浪图片;浪花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朗诵儿歌《娃娃踏浪》,帮助幼儿进入情境

二、基本部分

1、欣赏乐曲《赶海小姑娘》,感受歌曲跳跃、优美音乐情绪

1)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幼儿完整聆听乐曲,娃娃与浪花在做什么游戏?引导幼儿想象

1、分段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欢快与优美情绪并创编动作

1)欣赏A段:了解乐曲是两段式结构。

你们怎样和小浪花打招呼?

小浪花会怎么做?怎样和浪花交朋友?

2)欣赏B段:感受乐曲优美特点,创编动作

娃娃在小浪花怀抱里做着哪些事情?

3、完整倾听乐曲,鼓励幼儿自由、大胆表现娃娃、浪花游戏情景。

三、结束部分

多种形式表演游戏,根据幼儿的动作,教师给予适时指导。

自然结束活动。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娃4

设计意图

韩剧《大长今》吸引着干家万户,该剧优美抒情的主题曲。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也时常哼唱着“噜啦啦,噜啦啦……”的旋律。这首韩国歌曲,有着不同的版本。我有意识地选择了韩语版和中文版的儿童歌曲供幼儿欣赏。让幼儿在感受韩国音乐的同时,了解韩国习俗文化,同时也激励幼儿不怕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娃娃。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娃娃》,体验抒情优美的旋律.初步感受韩国的习俗文化。

2.尝试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大胆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3.激励幼儿不怕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娃娃。

活动准备

多媒体电脑,韩语版和中文版《娃娃》的FIAsH动画,背景音乐《娃娃》钢琴曲;朝鲜族女性服饰蝴蝶结若干,男性象帽若干;打击乐器碰铃、串铃、响板若干。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教师身上的朝鲜族女性服饰。

说一说在哪里见过,教师介绍韩国的女性服饰。

(教师的服饰打扮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认出衣服在电视《大长今》里见过。教师及时向幼儿介绍韩国的.女性服饰。)

2.欣赏韩语版的歌曲《娃娃》。

师:这首歌你们喜欢吗?它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它是几拍子的?(引导幼儿随着音乐拍出节奏型:x00xxx)

3.听配乐故事《娃娃》,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歌曲内容。

师:这首歌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娃娃的故事。有一天,雾很大,有一个娃娃哭了,她想自己的爸爸妈妈,想要回家,雾越来越大,天喑了下来,星星在发光。娃娃心里直发慌。她已经迷失了方向。嘿呀嘿呀,谁能给我力量?谁能带我回家?这时候.娃娃好像听到有人在说:“不要怕不要怕我的娃娃,每一朵花每一粒沙都会陪着你。不要怕,不要怕赶快长大。等太阳的光芒带来希望。”后来,雾散啦,娃娃笑啦,她听到爸爸妈妈唱歌、说话,雾散啦天色亮啦,娃娃看清楚阳光的方向。心里充满了希望,嘿呀嘿呀,原来爱能给我力量,爱能带我回家,娃娃想着大家的爱能带给她力量,心里就不害怕了,最后,娃娃依靠爱的力量终于回家了。

(在钢琴曲的伴奏下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既让孩子熟悉歌曲旋律,又将幼儿带入故事意境之中。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娃5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尝试歌舞表演,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尊敬和关心。

2. 愿意学歌中的好娃娃,在家中做个关心老人的好孩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好娃娃》。

活动难点:尝试用歌舞表演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录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想想他为什么要帮大人做事呢?我们听听歌曲,歌里的好娃娃为家人做了什么事呢。

二、学习歌曲好娃娃

1. 欣赏歌曲

2. 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师:爷爷是怎样的?好娃娃是怎样对待爷爷的?爷爷高兴吗?爸爸妈妈看了是怎样说的?

3. 教师示范唱,幼儿感受歌曲节奏并初步学唱

4. 学唱歌曲数遍

三、学习表演唱

1. 请幼儿为曲子创编动作,并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幼儿评价,喜欢哪个动作

2. 幼儿集体表演

3. 分角色扮演

四、教师总结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出示照片让幼儿来说一说,也为下面学习歌词做好了铺垫。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幼儿很快记住了第一段第二段的歌词,但是到第三段时,声音就小下去了,说明大家没学会,我就为幼儿制作了图谱,让幼儿看着图谱来说歌词,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

在学唱歌曲时,幼儿也较快学会了歌曲的'旋律,同样的还是在第三段时出现了一点疙瘩,我对自己让他们不断机械地反复练唱做了反思:机械地练唱只是让幼儿的记忆停留在表面,是一种机械记忆。以后可以通过找到他们具体每一遍的不足之处,和他们探讨自己的不足,让他们得到改进,这样幼儿也有了参与的主动性。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相对于自己以前的音乐活动教学还是有进步的。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娃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娃娃家”,尝试有节奏地仿编歌词。

2、喜欢参加唱歌活动,体验集体歌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饭勺、围兜人手一份

2、音乐cd

3、响板

4、歌词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节奏辅助

相互介绍——导入提示:

我是谁呀?你知道我的名字吗?(教师引出歌曲中节奏× × × 0|× × × 0|×× ××|×× ×|)你好呀你好呀我的名字叫木木

提问:你叫什么呢?请你也用好听的节奏来告诉我。(幼儿伴随节奏介绍)

教师:用有节奏的话来提问:“你好呀0|你好呀0|你的名字|叫什么?”

小结:× × × 0|× × × 0|×× ××|×× ×|你好呀,你好呀,我们都是好朋友。(教师关注幼儿介绍时对节奏的把握及介绍时的情绪。)

二、感受——学唱歌曲

体验节奏

过渡:今天我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听听歌里唱了什么?

1、倾听——第一次倾听:

主要提问: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教师关注幼儿对歌曲主要内容的表达)

小结:原来这首歌里唱的是关于娃娃家的故事。

第二次倾听过渡:你们喜欢玩娃娃家吗?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娃娃家”,让我们再来听听看吧!(放音乐)

主要提问:

1、歌曲娃娃家里有谁?

2、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们都在干什么呀?(教师用歌曲中有节奏的歌词来回应幼儿)

2、体验——集体展示

亮点提升

过渡:歌曲里的娃娃家这么好玩呀,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也来唱一唱吧!(幼儿跟着音乐一起表演)(教师关注幼儿对节奏及内容的`表现)

三、表现——尝试仿编

共享快乐

主要提问:

1、歌曲里的爸爸妈妈会烧菜哦,你在玩娃娃家的时候烧过什么菜?

2、林老师也会烧菜,你们听听我烧了一道什么菜?教师范唱,将歌词进行替换。

提问:接下来我们换一道菜放进歌曲里吧,烧盆什么菜呢?

过渡:好吧,让我们一起试试把这道菜放进好听的歌曲里。(教师关注幼儿演唱时节奏的把握)——集体表现(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唱歌)

导语:小爸爸、小妈妈们,我还为你们准备了炒菜的小锅铲哦,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延伸导语:还有许多好吃的菜哦,让我们回到教室再把它们编进歌曲里,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分享好吗?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娃7

活动目标:

1、反复感受歌曲,初步了解歌曲的性质,知道名称,了解内容。

2、在活动过程中萌发爱同伴的情感。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木偶、图片4幅、情景表演,鸡、鸭、狗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动物找家》:

幼儿根据不同的小动物的音乐,做相应的小动物的律动,音乐结束,幼儿用心听音乐:356 | 356 | 356 |……6(53)根据最后一个长音的唱名,分别找到小动物的家。

2、动物大合唱:

(1)老师出示节奏卡片X X | X X|幼儿拍出后,老师启发幼儿想象是哪些动物来了,幼儿说出后,老师逐个出示该动物的图片(鸭、鸡、狗)按节拍演示小动物,幼儿用四分音符的节奏学小动物叫。

(2)老师把三个小动物按左、中、右分成三组贴在黑板上,幼儿分成三组各看着代表自己组的'小动物边听音乐边在一定的速度下学动物叫声。

3、发声练习:

1 3 1 3 5 5 5 | 5 4 3 2 1 — |

(老师)娃娃跌倒了(幼儿)快快抱起他。

我们抱起他快快送回家。

4、新授:

(1)让幼儿听录音机里小孩的哭声。老师问:“听!什么声音呀?谁在哭呢?为什么要哭?”(让幼儿自由说)

(2)欣赏情景表演,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内容。

老师问:

①“是谁在哭呀?”(小娃娃在哭)

②“小娃娃为什么哭呀?”(摔疼了,喊妈妈)

③“后来,谁来帮助小娃娃了?”(小朋友帮助他)

(3)欣赏木偶表演,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老师问:

①“路边有个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着喊妈妈,这时候谁来帮助小娃娃呢?”(我)

②“我是怎样帮助小娃娃的?”(用歌词内容小结)

③“歌曲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要帮助小娃娃呢?”(因为小娃娃摔痛了,哭了……)

(4)老师清唱歌曲,幼儿再次欣赏,完整感受歌曲内容。

(5)老师出示4幅图片,启发幼儿按歌词内容进行图片排序,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今天,我带来了4幅图片,图片上画的画就是歌曲里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帮图片排排队。(老师唱一句,幼儿找一幅图片,将图片按顺序排队。)幼儿跟着图片顺序学说歌词。

(6)给歌曲取名称。

幼儿讨论,老师小结歌曲名称《小娃娃跌倒了》。幼儿重复。

5、游戏《洒水车》:

听音乐做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娃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并且能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及唱歌姿势。

2、唱准歌曲中连音、休止符。

3、通过1歌曲的学习,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从小好好学本领、长大建设祖国的信念。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歌曲磁带、课前,幼儿理解祖国的含仪。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听音乐,做鸟飞的动作,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老师“刚才小朋友边唱边飞,你们飞到了什么地方?”“北京是个什么地方?”“在北京的天安门前,有些小朋友在唱歌跳舞呢!你们听。”(放录音)

2、老师范唱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老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再听老师唱一遍,仔细听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什么是祖国,我们的祖国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盼祖国更强大?”“要使我们的'祖国变得强大,将来要靠小朋友去建设,我们现在应该怎么样呢?”

3、幼儿学唱歌曲。

老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我是祖国的好娃娃》,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请轻轻地学唱这首歌曲。”“现在请小朋友试着自己把歌曲连起来唱一遍。”“小朋友在唱“好妈妈、好娃娃”中的“好”字时,要稍稍拐个弯,我们一起来练一下。”在唱“吗来、娃来”时要跳跃些,小朋友练一下。”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来唱这首歌,不要乱叫,我们一起完整地唱一遍。”“唱这首歌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表情来唱呢?

4、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演唱。

老师“小朋友唱得真好,现在可以边唱边加上一些漂亮的动作进行表演,看谁唱得好听,演得又好看。”

5、老师放录音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起跳。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娃9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含义,感受友好、快乐的情绪。

2、学唱歌曲,尝试唱准附点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磁带、橘子、香蕉、紫葡萄、苹果、甜橙、哈密瓜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练声:《袋鼠妈妈上学去》、《山谷回音真好听》、《秋天多么美》。

2、律动:《鞋匠舞》、《摘果子》、《挤奶》。

二、谈话导入活动。

1、提问引出活动。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呢?

师:秋天是一个果实丰收、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七彩光和果娃娃》。

师:我们一起先听一听,在这首歌曲里说了一件什么事。

2、老师范唱一遍,让幼儿熟悉乐曲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果园里发生了一件事,听一听是谁来了?

3、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听到的歌词,然后进行整理。

师:听了这首曲子,你们知道七彩光来到了哪里?他做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用歌词里的话来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4、教师范唱第二遍歌曲。

师:这一次,小朋友听到了歌词里有哪些水果呢?

师:那我们再来听一遍吧,看看小朋友说得对不对?

5、这一遍重点回忆歌词中的水果名字。

师:刚才你们在歌词里听到哪些水果的名字?(教师将幼儿讲述的水果名称贴在黑板上。)

师:你们看,现在果娃娃都是乱七八糟的排列,歌曲里他们的队伍是怎样排的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正确答案?(引导幼儿第三次倾听范唱)

6、按歌词重新排列水果的顺序,并熟悉该部分歌词。

师:现在请告诉我,谁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

7、将总结出的正确答案带领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几遍。

三、幼儿学唱歌曲。

1、师: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小朋友们小声地跟唱。(幼儿跟琴练习几遍。)

2、完整的伴奏唱,引导幼儿在整体学习歌曲时,要求幼儿分组有节奏的说念水果歌词。(在相互对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巩固了幼儿水果名称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束活动。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什么歌?

2、复习歌曲《秋天多么美》。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