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文档下载 >学习资料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阑珊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课本中每章节的知识点都是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考点,复习要全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   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   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 塔里木盆地南缘, 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 内蒙古东南部, 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   现代:20世纪50年代 人口激增,管理失误   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错)   (2)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3)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 。   (6)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7)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原因是:   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稳定,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土地很容易产生荒漠化。   (8)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9)新建和山西荒漠化的面积及原因比较:   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10)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大;   ②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沙漠、戈壁广布;   ③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   ④草原和荒漠为主要自然景观。   (11)西北地区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呈环状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绿洲上;   主要区位因素是:水源   关于沙尘暴   (1)呈片状分布。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2)沙尘暴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①自然地理环境: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沙漠戈壁广布;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少(大部分地区少于200毫米)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②人文地理环境:人口稀少,少数民族集中 ;交通不便; 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比较落后 。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二)   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众多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如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但现在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趋势仍在加剧,尤其热带原始林是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度。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4、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地球生物进化史中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5、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6、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   7、亚马孙雨林开发: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开发规模小,没有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迁都巴西利亚、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并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8、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破坏严重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三)   1、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西北地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西北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荒漠、草原景观为主,其成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因此干旱程度增加,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主要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地带,降水稍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4、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也可以影响到荒漠化的进程。   5、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起决定性作用)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A.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6、西北地区的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在有水源灌溉的绿洲地区。原因是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另外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7、我国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演化:
时代 原因 影响范围
古代 盲目垦耕,战争、瘟疫 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河西走廊
近代 移民实边、开放蒙禁 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
现代 人口压力,管理失误 草原牧区和旱作地区
  8、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防治荒漠化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4)荒漠化具体治理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5)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经验生物固沙、草方格沙障、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9、我国政府在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中,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