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文档下载 > 学习资料 > 2023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2023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浅殇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高考化学科目对于部分考生而言是比较有难度的,高考化学答题的时候,很多考生也需借助答题技巧帮助自己提高高考化学成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3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附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一、氧化物的分类

1、氧化物的分类: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复杂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Fe3O4、Pb3O4等);

不成盐氧化物:

CO、NO

2、易混淆概念分辨

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酐(CH3CO)2O等;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NO2、N2O4、H2O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ZnO(两性),Mn2O7、CrO3(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NO2因与碱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NO,因而不是酸性氧化物。

※Na2O2因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O2,因而不是碱性氧化物。

二、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Cl2、O3、Na2O2、浓HNO3;化学变化;不可逆

化合作用:SO2;化学变化;可逆

吸附作用:活性炭;物理变化;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三、能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

1、有毒气体(NO2、Cl2、NO等)——去毒;

2、色素——漂白;

3、水中有臭味的物质——净化

四、黑色金属有哪些

化学上把铁、铬、锰三种金属和铁基合金统称为“黑色金属”。

五、Fe2+与Fe3+的鉴别方法

Fe2+与Fe3+的性质不同而又可以相互转化。中学化学中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鉴别

1观察法:

其溶液呈棕黄色者是Fe3+,呈浅绿色者是Fe2+。

2H2S法:

通往H2S气体或加入氢硫酸,有浅黄色沉淀析出者是Fe3+,而Fe2+溶液不反应。

2Fe3++H2S==2Fe2++2H++S↓

3KSCN法:

加入KSCN或其它可溶性硫氰化物溶液,呈血红色者是Fe3+溶液,而Fe2+的溶液无此现象。这是鉴别鉴别Fe3+与Fe2+最常用、最灵敏的方法。

Fe3++SCN?==[Fe(SCN)]2+

4苯酚法:

分别加入苯酚溶液,显透明紫色的是Fe3+溶液,无此现象的是Fe2+的溶液。

Fe3++6C6H5OH→[Fe(C6H5O)6]3?+6H+(了解)

5碱液法:

取两种溶液分别通入氨气或碱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Fe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的是Fe2+溶液。Fe3++3NH3·H2O==Fe(OH)3↓+3NH4+;

Fe3++3OH?==Fe(OH)3↓

Fe2++2NH3·H2O==Fe(OH)2↓+2NH4+;

4Fe(OH)2+2H2O+O2==4Fe(OH)3

6淀粉KI试纸法:

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的是Fe3+溶液,无变化的是Fe3+溶液。

2Fe3++2I?==2Fe2++I2

7铜片法:

分别加入铜片,铜片溶解且溶液渐渐变为蓝色的是Fe3+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Fe2+溶液。

2Fe3++Cu==2Fe2++Cu2+

8KMnO4法:

分别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能使KMnO4溶液紫红色变浅的是Fe2+溶液,颜色不变浅的是Fe3+溶液。5Fe2++MnO4?+8H+==5Fe3++Mn2++4H2O

六、金属的冶炼规律

1、活泼金属的冶炼

钠、镁、铝等活泼金属,采用电解其熔融态的卤化物的方法冶炼(通直流电)。

例如:2NaCl(熔融)2Na+Cl2↑MgCl2熔融)Mg+Cl2↑

2、Al2O3(熔融)4Al+3O2↑(加入Na3AlF6作熔剂)

注:这里为何不电解熔融态铝的氯化物而须电解其熔融态的氧化物,读者应掌握AlCl3为共价化合物,熔融态时不电离,而Al2O3为离子化合物,熔融态时可发生电离的道理。

2中等活泼的金属的冶炼

锌、铁、锡、铅等中等活泼的金属采用还原剂还原它们的氧化物的方法冶炼。

例如:

ZnO+CZn+CO↑

Fe2O3+3CO2Fe+3CO2

WO3+3H2W+3H2O

Cr2O3+2Al2Cr+Al2O3

3、不活泼金属的冶炼

银、铂、金等不活泼金属在自然界可以游离态存在,直接采用物理方法(如淘金等)冶炼,而铜、汞等不活泼金属可用还原剂还原法或热分解法冶炼。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和方法是什么

1)假设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①极端假设法

主要应用:

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

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

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

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②状态假设法

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③过程假设法

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④变向假设法

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2)关系式法

在多步反应中,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①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

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②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

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差量法

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其解题步骤如下:

①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②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③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④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4)守恒法

“守恒法”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快速建立算式,简洁巧妙地解答题目。常用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①质量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②电子得失守恒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有关计算。

③电荷守恒

依据: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总量不变(或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负、正电荷总数相等)。

方法:首先要确定体系,并找出体系中阴、阳离子的种类,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列出计算式。

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推断,也可用于有关量的计算。

高考化学答题模板

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

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_,若不再产生沉淀,则_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_离子未完全沉淀。

(3)洗涤沉淀操作:

将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自然流下后,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

二、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

1.答题策略:

一般从实验原理出发(包括物质的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顺序来表述答案。

2.答题模板:

操作现象结论

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

例: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气体分别是SO2和CO2。

答案一:取适量品红溶液分别于两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两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气体,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

答案二:取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于两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两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的是SO2气体,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CO2。

三、实验现象描述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

1.答题策略:

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完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先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式再结合特殊要求进行分析处理:

(1)“海”(溶液):

①颜色由……变成……;

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③溶液产生倒吸;

④生成(产生)……色沉淀;

⑤溶液变浑浊;

⑥产生大量气泡(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⑦有液体溢出。

(2)“陆”(固体):

①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②固体逐渐溶解;

③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④颜色由……变成……。

(3)“空”(气体):

①生成……色……味气体;

②气体由……色变成……色;

③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其他:

①器壁上有水珠出现;

②器壁上有某色固体生成等。

2.答题关键点:

(1)颜色变化:必须说明固体、溶液或气体的颜色或颜色变化。

(2)体积变化:必须说明固体、气体的体积变化。

(3)先后顺序:注意实验现象产生的先后顺序。

例:描述出稀HNO3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得道AI填报

温馨提示:看完整版及各省份高考试卷真题,可下载全文查看或微信搜索公众号【得道AI填报】,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高考真题】即可获取。

2023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