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文档下载 > 心得体会 >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或许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呼兰河传读后感(必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兰河传读后感1

《呼兰河传》是以呼兰河镇为背景,写的小姑娘萧红儿时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幸福生活。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呼兰河传》第三篇“祖父的花园”里的一段话。看到这里,就使我想起我的楼顶花园。我的楼顶花园里有一个大大鱼池。池中的鱼儿都是我跟爸爸在公园里游玩时,亲自钓回来的'。鱼池周围种满了鲜花和葡萄。每到春夏,也是满园花香,虫儿乱飞。葡萄树上结满了紫色的果实。童年的生活真是快乐而又美好。

呼兰河镇不仅不繁华,还十分的落后。在第五章里我看到了一个小团圆的媳妇儿的悲惨经历。团圆媳妇儿其实就是过去的童养媳,他们把未成年的女孩子嫁到男人家做媳妇。却又像奴隶一样对她们任意打骂,她们的价值“还不如一只鸡值钱”。书中,胡家因为小团圆媳妇儿的开朗总是无缘无故的打她,只是单纯想来个下马威。更可悲的是邻居竟支持说该打。她被折磨的生了病,左邻右舍不仅不同情却还看热闹,提议用滚烫的热水医,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啊!硬生生的被折磨死去。真是一群愚昧无知的人!

作者的童年虽然也有快乐,热闹。但社会落后,作者又缺少陪伴,她是多么寂寞、失落啊!现在的我们就幸福多了,不仅家里人都围着我们转,同学朋友也很多。城市里还有很多的游乐园供我们游玩嬉戏。童年是快乐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2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一本书。里面讲述了呼兰河小城的故事,里面讲了那里多么冷,冷的大地都有许多裂口。冷得像一把刀子一样。把人的手都冻裂了。人们觉得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竟然是一个吞噬人的泥坑。

里面有一些主要的人物,比如:团圆媳妇:团圆媳妇是一个很天真的女孩,十二岁因为长得高,所以说自己十四岁。她经常被婆婆虐待,生病了都用各种迷信偏方治病。最后被活生生给虐待死了。他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人物。因为虐待死了一个人,她家的奶奶婆婆很快就死了。家里的人都走了,这个家渐渐被人给遗忘了……。

有二伯:有二伯是一个很古怪、勤劳、又倔强的老人。他地位非常低,连厨子都敢奚落他。他喜欢和动物、东西说话,和人却一句话没有。有一次他和一块砖头说了半天话。他喜欢别人叫他有二伯、有二爷。有二伯真是非常古怪啊。

冯歪嘴子:冯歪嘴子是一个敢于打破常规的人。他勇于追求美好和幸福;他争取做人的权力,试着改变自己的命运;坚强而有勇气。他身上闪烁着时进步的.光辉。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份独特的回忆。每一段回忆都是回不去的时光,不管这段记忆是美好还是不美好,都回不到原来的时光了。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珍惜自己的曾经时光。

呼兰河传读后感3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呼兰河传》。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呼兰河传》主要写了什么。

在做着平淡如水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还有灰色的人生。

生活在呼兰河畔的人们脑子里充满了迷信,他们认为人们应该顺应天意,顺应社会,但是天意到底是什么呢?他们是那么愚昧无知,那么的封建,在无形中形成了刽子手,这是多么可悲呀!其中最大的悲剧就莫过于小团圆媳妇的死,她才12岁,本是天真欢乐的童年,却过早地被卖给胡家做养童媳,明明一个健康的小女孩却因为爱笑,吃的多,婆婆就要给她一个下马威:用皮鞭抽她,用烧红的铁烙她的脚心,小团圆的婆婆以为这样打他是为了她好,但最终帮她治病而丧失了生命,我们到底该责备谁得狠心呢?愚昧无知的婆婆根本无法意识到是自己错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背景下。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

从作者笔下,我看到了作者无声的哭泣和呐喊,似乎想唤醒那些人的麻木的心灵。

呼兰河传读后感4

翻开《呼兰河传》这本书,灰暗的天空,市民的是非,把读者的眼睛紧紧牵住。

走进城镇,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着,平静的好像西湖的水面。从城镇的深处传来嬉戏的笑声,那正是从作者和祖父的'后花园中传出来的。作者的生活十分丰富,也十分孤独,从作者的祖父那儿获得了一丝欢喜。祖父是一个和蔼可亲、善良的人。有时却会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样捧腹大笑,也有时候会哭闹。“祖父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样,他只长大了身躯,却没改变过他那颗和善的心。”

但有些呼兰河城中的人却十分可恨。胡家的团圆媳妇,见人也不知道羞,刚到老胡家就吃三碗饭……写出了小团圆媳妇的不小心,婆婆开始“教导”了,没想到她却“病”了。于是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开始想馊主意了:“请狐仙,脑神闹鬼,画符,用烫水烫……”

但小团圆媳妇被这些“医生”治死了。冯歪嘴子身上还有希望,王大姐死了,冯歪嘴子把自己的孩子养大,艰难得生活了下去。

人生活下去靠的是什么?是意志。

呼兰河传读后感5

“它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著名的文学家矛盾这样评价过《呼兰河传》这本书。最近,我也认真地品味了这本书,不由得啧啧赞叹。

《呼兰河传》是作者萧红的回忆录。她用孩子的角度记叙了她自由的童年,以及呼兰河这个小镇的各种事。这本书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写,但是,都能看出作者对祖父和菜园子的喜爱及对当时封建社会的绝望。

《呼兰河传》里写的最大的.是祖父的菜园子。这里,用了许多拟人的手法把动物、植物都写得栩栩如生,同时也特别突出“自由”的意思。看着“祖父种菜,我就种菜……”“玉米想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人管……”等句子,心里不觉“看”到了一些场景“菜园子很大很大,到处种满了植物,青一大片,黄一大片……哇,真令人大开眼界呀!院子里的昆虫也不少,东边几只蝴蝶,西边几个蚂蚱,整个园子都活了。”看到那些句子,联想到那些画面,我不禁羡慕起萧红来了。

但是,可怕的封建社会,很少有像萧红那样拥有幸福的生活,更多的是可怕与凄凉。《呼兰河传》中也写了不少可怕的生活及对封建时代的痛恨,主要写了:“有一家人娶了小团圆媳妇,然后把她折磨死了。我看后,一下子觉得可怕,毕竟,一个人被活生生地折磨而死,是多么的可伶、可悲的。我想,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举不胜数吧。

《呼兰河传》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值得后人去研究的书,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能好好地读一读。

呼兰河传读后感6

在众多的现代女作家中,我觉得萧红(张乃莹)不像其她女作家那样幸福,她的生活、经历令人流泪。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写了她那美好的童年。与她成年后的生活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此书语言简朴,大作家茅盾(即沈雁滨)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书中有着萧红的特有的写作手法,极具个性地描绘了她小时候的事、她的祖父、她的家。

沉浸在萧红的回忆中,看她祖父教她念诗、看她捉弄祖父、看她邻居愚昧的迷信做法……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回忆就好像是《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可萧红的经历夹杂了各种情感,鲁迅写得像杂文,她写得似自传。二人虽相识,但流派完全不同。萧红的人生更丰富,但又更单调。其中凄惨的.成份太多。她18岁时,最亲的人——祖父便离开人世,她父亲对他不好。1938年4月,与第三任丈夫端木蕻良结婚不久,就在香港病故了。悲惨的人生啊!

话题远了,再回过来。萧红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那小团圆媳妇的事,她只有十二岁,却活活地被无知、无情的婆婆连打带骂,加上迷信的做法残酷地折磨死了。结束了悲剧的人生……

总而言之,这本《呼兰河传》值得大家去赏、去品。

呼兰河传读后感7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呼兰河传》的书,这本书是作家萧红在生命末期于香港完成的小说。这本书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读了《呼兰河传》后,我才知道。书中的小团圆媳妇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在邻居们的眼里,婆婆打她为的是让团圆媳妇变得更懂事。没过多久就被热水烫死、冷水冻死了。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花的大好时光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8

人们常说童年是人生长河中最美的一朵浪花,是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在萧红眼里也是这样的。在呼河兰传中,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她天真,可爱。

祖父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她很好,是她儿时的玩伴和启蒙老师,在那个小院里,她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种菜,一起读书。在那个小院里她是快乐的,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样就怎样。这真是一个美好快乐,令人难忘的童年。尤其是在那样一个封建的,愚昧的时代,这样的快乐真是太难得了。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真的很复杂,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喘不上气。小团圆媳妇的遭遇让我很震惊,好好的一个姑娘,12岁正是豆蔻年华,被人众脱衣服,在滚烫的开水里烫了三次,多么的惨无人道啊就这样小团圆媳妇被人活活折磨死了。更可气的是死亡也并不能让那里的人有所表示,人们麻木不仁犹如行尸走肉,我读到这里,真是又心痛,又不甘,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吗那里的人是怎么了这大概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吧!

我的心慢慢平静下来,我想萧红还是喜欢那时的呼河兰的,尽管那是个充满苦难的地方,但那里有她慈爱的祖父,快乐的小院,自由的童年。那是她的家乡。痛并快乐着。

呼兰河传读后感9

今天,我认真阅读了《呼兰河传》第五章的内容,感觉作者是用灰暗色为背景来描绘这一章的主要人物---小团圆媳妇。

本章主要讲述了原本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儿,12岁嫁到胡家后,一直被婆婆指责、打骂,甚至用烙红的烙铁烙脚心。最终小团圆媳妇在婆婆的折磨中死去了。在我看来,那时的他还是和我同龄的一个孩子呀!

小团圆媳妇是十分无辜的。有人说她太大方了,不像一个团圆媳妇儿,还有人说她一点儿也不懂得害羞。可是我认为小团圆媳妇做人处事很大方,并没有错呀!从中我能体会到,婆婆和她的邻居都十分讨厌和瞧不起小团圆媳妇,才故意指责和谴责她。呼兰河城里的人都十分迷信,小团圆媳妇儿病了,她的婆婆请来了大神治病。大神说,用滚开的热水泡澡,才能治好她的病,婆婆便真的这么做了。读到这里我很气愤!因为婆婆迷信,就让人在滚热的`水里洗澡,这谁受得了呀!这也太残忍了吧!我十分同情和怜悯她。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多么愚昧无知、多么迷信,不懂得科学,导致他们不能辨认是非。过了几天,小团媳妇儿就死了,他是活活被婆婆给折磨死的!

小团圆媳妇的生活多么凄惨和可怜呀!她那么年轻,今后的日子还很长很长,怎么就这样消失了?这就是旧社会妇女的真实生活。被压迫、被奴役,小团媳妇儿就是那时妇女们凄惨的一个缩影。现在的我们生活多么美好幸福,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对人友善。

呼兰河传读后感10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最近,我喜欢上了被作家茅盾高度评价的萧红的《呼兰河传》,因为它,我慢慢走进了萧红小时候眼中的家乡,位于黑龙江省的一个偏远小城-——呼兰河。

女作家萧红就出生在黑龙江省的呼兰河畔,她半生漂泊,命运多舛,年仅31岁就去世了。但她写下了许多让后人赞不绝口的著作。写于1940年12月的小说《呼兰河传》,是她的最后一部著作。

在这本书里,萧红介绍了家乡呼兰河的景色、习俗和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呼兰河的.景色优美,习俗很多,像跳大神、唱秧歌儿、放河灯等,都让人感到十分稀奇。

萧红的童年,虽苦多乐少,但也和童心未泯的外祖父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像后花园和储藏室,都是小萧红的“天堂”。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小萧红的活泼、淘气和快乐,也能感到慈祥的外祖父对她的爱。在她不幸的童年中,这种温暖是十分可贵的。

《呼兰河传》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了呼兰河一带的风土人情,“看”到了童年时期可爱的萧红,更让我了解了偏远地区人们的迷信以及各种陋习的可怕之处。

我喜欢《呼兰河传》这本书。

呼兰河传读后感11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的自传,讲了许许多多她儿时的趣事。

萧红在她祖父的园子里面那叫一个快活。看见一个黄瓜熟了,抓起来就啃,这时又看见了蝴蝶,丢下黄瓜抓蝴蝶去了。要睡觉便睡觉,要玩便玩,好不快活。还有一个储藏室,两件黑呼呼的房间,里面有无数个蜘蛛网和不计其数的老鼠,可那里却成了萧红的天地,她在里面翻找出许多“宝贝”,她用小刀和墨汁在墙上刻着,画着,也没人教导她。她还干了许多傻事:有一次她们家一只鸭子落井了,祖父便把它用黄泥裹起来烤着吃了,萧红十分爱吃。有很长时间鸭子不落井了,她便把鸭子赶到井里,这时祖父说,不用,直接考了就行了,但萧红不干,说落井的鸭子好吃,

这个小城的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不下雨就像粥一样,下雨了这泥坑就变成了河,大坑里淹死过许多的人,猪,狗,猫,马......这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就是没有人说要把这个坑填平。

在那个年代,不管多么善良,心里也有一些旧思想,文章的开头觉得还是非常轻松的,但是,读到后面,会觉得越来越沉重,在结尾的时候,萧红写到她的祖父已经死了,而后花园真正的主人也不见了,这让我读了,觉得更加难过。

读完了《呼兰河传》,我觉得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眼前的东西,快乐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百感交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真为被残忍的宗法社会折磨死的人们而感到愤愤不平!

20世纪20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的故事。生活犹如河水一样平静地流淌,但是宗法社会本质是残忍的。这不,书中的老胡家小团圆媳妇被愚昧的人们折磨死了。当然不止小团圆媳妇,还有王大姐,也在愚昧的冷眼中难免一死。这大约又是宗法社会的波澜吧。书中还记叙了冯歪嘴子的一些生活经历,使我悟出了平静是坚韧的生活。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却让作者难以忘怀。是呀,童年的美好时光谁能忘却得了呢?它是我们成长的`背影,我们应该牢记这些童年的美好时光。不知不觉,我陷入了沉思……

在记忆的心扉中,童年时代的生活好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在我很小的时候,十分地快乐。在春天,我可以无忧无虑地在公园里玩耍;在夏天,我可以在树下快乐地乘凉;在秋天,我可以在田地里自由自在地嬉戏;在冬天,我可以尽情地打雪仗、堆雪人。确实,童年生活十分的无拘无束、快乐。但是,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而且那时的宗法社会是残酷的,为此许多人被折磨死了,这是多么不公平!

现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是幸福的。童年是一本好书,你要去阅读,去发现,这样,你就会发现童年的无穷乐趣。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书中记载了萧红的童年时光,有悲伤、有欢乐。呼兰河是萧红小时候所住的地方,她的祖父死在了那里,她的二伯也死在了那里……

这本书里说了那里的冬天很冷,天空是灰色的,大地被冻裂了,整天飞着清雪。还说了这里卖麻花的人很多,虽然是冬天,但他们(卖麻花、卖豆腐的人们)还是坚持着卖。

一到黄昏,人们就络绎不绝地去看河灯。这边的人还喜欢跳大神(一种迷信)。

萧红小时候很顽皮,每次祖父去除草,她也跟着去。然后把旁边的.花一朵一朵摘下来,然后一朵一朵地插到祖父的草帽上。祖父浑然不知,还以为是那年春天雨水大呀,这棵玫瑰开得特别香,二里路也闻得到。回家后,那插满玫瑰花的草帽惹得全家哈哈大笑,可开心啦。

萧红虽然有时很顽皮,但有时也很懂事。

她的祖母死的时候,来了很多人。虽然萧红不关心祖母的事,但是她招待客人招待得很好。她把她的小哥哥带到花园里,一一把东西介绍给他,自己也不打扰其他人。

随着故事中萧红的一天天长大,慢慢的,那里的小城特色我也了解了不少。他们跳大神,看河灯,看小团圆媳妇……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片有欢乐、也有悲伤的画面中!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我们全班同学在寒假都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既有意思又可悲凉的小说。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大作家萧红的作品,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生命几乎都用在了写作上。她小时候虽然悲苦,可她从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抗争。她的一生中,发表了《生死场》、《砂砾》等作品。

《呼兰河传》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章节是第三章。因为这一章讲述了萧红与她那善良、慈祥、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祖父在一起的一个个美好故事。一开头书中就讲了祖父的园子,一读到这里,我就不自觉的融入其中,好像自己也在那个美丽的`园子里了。园子里的蜻蜓是金色的、蚂蚱是绿色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那里是如此的美丽,我好想一直在那个园子里玩耍啊。

我不仅喜欢那个充满圣灵的大园子,我还喜欢萧红的祖父。他快七十岁了,可他仍然保持一颗和作者一样的童心,和他孙女一起快乐的玩耍、一起读诗、一起哈哈大笑。让作者对她的童年充满了幸福的回忆。

这一章节给我的启迪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用童年一样纯真、善良、宽广的胸怀来面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这个暑假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它让我了解到了作者小时候的快乐和小镇上的人与景的美。

这本书的第一章节写的内容,让我感觉到呼兰河的冷。从地裂了,水缸被冻破了,让我有一种凉丝丝的寒意渗入我的骨髓。天冷的时候是灰色的,镇上的人们几乎是不会出门的,马儿也都待在家里防寒。它还让我了解到呼兰河镇上的凄凉景象,它只有两条大道,一条是从南到北,另一条是由东到西,只有在十字路口处,才能看到最繁华的景象,也集中了全城的精华。

第二章主要讲解了小镇上的一些节目,例如: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些节目让我对其充满了好奇,想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风俗人情与热闹的气息。

第三章作者说了他最喜欢的两个地方:家里的花园和储藏室。花园是他夏天最爱去的地方,储藏室是他冬天最爱去的地方。我知道了作者的`童年是非常快乐的 ,一年四季都有玩的地方。

第六章介绍了古怪的二伯,你要是买了花生桃之类的东西不给他吃,他会骂你,你如果给他吃,他却不吃让给我们。二伯还不允许别人喊他的乳名,只有祖父可以。

《呼兰河传》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童年时的快乐,小镇上人们的欢乐,邻居之间的快乐与忧伤。

呼兰河传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