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文档下载 > 心得体会 >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淡昧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呼兰河传读后感锦集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1

著名女作家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我已经看过很多次,每一次阅读都让我品尝到二十世纪初期的苦味,书中所展露的各幅画面,又让我想起罗。勃朗宁说过的那句话——无知不是无辜,而是有罪。

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路上坑坑洼洼。二十世纪初期,人们似乎都很愚昧:路上有一个大坑,可是人们从没想过去填平它,而是种树、拆墙。在他们眼里,要听天由命,绝不随意改变命运;人们生病了,他们也从不想办法解决,不求医不治病,而是跳大神、捉“妖”,这是多么愚蠢的举动啊!

“祖父总是以那一种方式抓掉孩子们的帽子,而每一次孩子和祖母总会笑得不得了,好像那戏还是第一次演的一样。”书中的“祖父”似乎从来都很孤独,“幸亏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祖父”作为一家之主,书中的冯歪嘴子对他只有下等人对上等人的尊敬,老厨子对他只有吹捧,而二伯对他也只是敬畏,但他始终无法抹去人们之间隐形但隔阂,因此他只能寂寞着。看啊,这个时代是多么无情又冷漠。

在当时的社会,人们实在令人同情,“我”家隔壁的邻居常常跳大神,那是因为小团圆媳妇生病了,既然生病,应该求医治病才对,可当时的封建社会,却要求神信鬼,干抽贴的傻事儿来,真是愚蠢、可笑。与其说小说中的.小团圆媳妇是病死的,还不如说她是被庸医、封建迷信和所谓的“云游真人”给折磨死的!

《呼兰河传》讽刺了人们的无知、迷信,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的善良似乎对许多事都无能为力。小说的开头语调轻松,可越往下读就越发感觉悲凉。尾声中,作者说祖父去世了,后花园的主人也不见了,一片凄凉。这不仅是对亲人离开的叹息,也是为了时代而悲伤。

《呼兰河传》是一首凄凉对歌,一段悲凉的诗,实在值得回味。

呼兰河传读后感2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中国三时年代的文学洛神”“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被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笔名萧红。萧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事之间的边缘文体——“萧红体”。

《呼兰河传》讲述了一个灰暗的色彩,平静的叙述,的一个故事。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大模大样的,两个眼睛骨碌骨碌地转”。……这一切都表明了这个女孩并不像谨小慎微的团圆媳妇。于是,婆婆开始“好心”的教导才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了,没想到出事了,小团圆媳妇“病”了。然后热心的各位邻居带来了各种偏方,请胡仙、跳大神、闹甚闹鬼、画符、用开水烫……一一试过后,小团圆媳妇终于不再反抗,不再天天笑呵呵的了。她死了,终于“回”家了……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品通过追忆上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和美丽、人品的善良和愚昧。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仅是为了增添一点地方色彩,他本身还有着巨大的文化内涵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呼兰河传读后感3

暑假里,我看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我禁不住被萧红的写作手法所触动,文章描写细致,而且还大量运用了比喻等各种修辞手法,仿佛让我身临其境。

我认为整本书可分成三大部分,稍微写一写的是呼兰河的大泥坑子,我觉得这个大泥坑子,虽然是一个在呼兰河里最会闹事情的大坑,但是却就是因为只个大坑,给呼兰河这个小村庄添加了许多热闹的成份,当马掉进坑时,就会有许多人以飞快的速度拥过来,一部分是热心的人,卷起袖子,打算下去大干一场,把马给救上来,当然另一部分就是那些衣帽整洁的“贵族”啦,在一旁袖手旁观,但是经过人们的一番努力,最终这匹马还是被救上来了。

还有就是讲的是呼兰河这个小村庄一天的流程和风俗。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文章中讲到的跳神,那些所谓的跳神很像一些巫师,装神弄鬼,把一些不大的.事情搞得沸沸扬扬,弄得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但是文章中这些跳神唱的歌还既连贯又押韵呢,实在是太有趣了,简直就好像是一首首小诗。

其中写得最详细的就要数作者萧红和祖父以及村里发生的一些事情,我觉得萧红的祖父真好呀,不但和自己的孙女一起干活,一起谈事,还会教自己孙女一些东西,其中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祖父和萧红一起念诗了,念诗时萧红的调皮可爱令我哈哈大笑,祖父的耐心教导,又令我惊叹不已。

假如你还想知道呼兰河这个小村庄里更多事情,那你就赶紧去看看《呼兰河传》这本书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4

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感触很深。它以萧红小时候的角度来写,写出了呼兰河的风土人情。这本书的语言看似平淡,其实隐藏了人世间的心酸苦涩,细嚼起来无不浸在其中。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她愚笨无知,竟认为婆婆打媳妇是应该的。因为小团圆媳妇不怕羞,太大方,长得又高,吃饭吃三碗,她就要教训小团圆媳妇。她把小团圆媳妇打伤了,打病了,就请来跳大神的跳跳大神,赔了五十吊钱给云游真人医一医,直到把媳妇折磨而死为止。

这让我想到弟弟出生前发生的事。在弟弟出生前几天,奶奶在老家请了个算命先生,说是正月初六初七是个大吉日,这个吉时生的孩子会又聪明又勇敢。奶奶信以为真,还特地上庙里祭拜了一番。初五晚上,妈妈突然感到肚子很疼,很胀,爸爸正准备送妈妈去医院,奶奶连忙劝住,说等到明天再上医院,那个日子吉利,生出来的孩子聪明。可是过了大约一个小时,妈妈肚子里的羊水破了,吓得爸爸连忙叫救护车送妈妈去医院。手术过后,医生告诉我们,幸亏来得及时,不然妈妈肚子里的羊水流光了,那弟弟可就危险了。

奶奶希望弟弟能健康聪明又活泼,可是却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一味地相信算命先生的话,就像书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直到媳妇被活活折磨死了,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她的无知让人觉得可怜又可恨。

《呼兰河传》这本书,虽然反映了当时社会崇尚迷信的风气,斥责当时人们冷漠的生活态度。但它又是一本难得的散文叙事大作,像一首叙事诗,讲述着作者在童年难以忘怀的往事。

《呼兰河传》不仅是一首诗,还是一首悲喜交加的歌。

呼兰河传读后感5

萧红啊!萧红,呼兰河水把您养大。您是这片黑土地上孕育出优秀的女作家,是爱国文学青年的典范。您珍贵的文学作品,是黑土地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令人永不能忘却的一段历史篇章。是呼兰河的骄傲,是呼兰人民的骄傲。您热恋着这片黑土地,热恋着呼兰河,热恋着乡亲们。

《呼兰河传》就充分体现了您的心灵。您还有很多作品没有来得及写完。如:反映东北开荒史的长篇小说《泥河》、反映哈尔滨女学生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晚钟》、《呼兰河传》的第二部,另外还有《还乡人》、《采菱船》、《珠子姐》等十个短篇小说题目都拟好了;可是残酷的战争缺医少药,夺去了您青春年华。人民为您惋惜,为您怜悯……

萧红啊!萧红,您放弃了安逸舒适的生活;历尽磨难、饥寒交迫、贫病交加、坎坷曲折。生活的漂泊,爱情婚姻的不幸,战争的灾祸,您无不饱尝。为的是推翻黑暗的封建社会,为的是不当亡国奴,为的是让广大劳苦人民都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您怀着对祖国对黑土地的一片赤诚,蘸着自己的血液和胆汁,不足十年的创作生涯却留下了近百万字的珍贵文学作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民族危机严重的动荡时期,在国将不国的剧烈变动中您写尽了人生的`死路和活路。以抗日作家之誉蜚声中国文坛,名扬海内外。报效祖国的热血在您胸中奔腾,鞭挞吃人世界日寇铁蹄暴行。您是现代史上巾帼英雄,文坛巨星。万古流芳!永放光芒!

您的短暂人生却绽放出晶莹闪亮的文学火花。您在广州珠江畔银河的英灵,我们庄严向您告慰:我们踏着您的步履继续奋斗。今天您的愿望实现了:祖国已阳光普照,盛世隆兴,东方巨人,锦绣前程。请您望一望家乡的巨变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6

有人说,萧红的书带着一股肉味,直接冲击人们最敏感的器官,揭示人性的冷漠和无知。就像夏天吃上一顿火锅,让你额头大汗淋漓,内心却依旧冷如冰霜。也有人说,呼兰河,惟妙惟肖,有声有色,是世俗画,更是风俗志。但《呼兰河传》给我的感觉:不是在叙述一段儿时的回忆,而是在呼唤着小城里的人们要向自己内心的自私和封建愚昧的思想挑战。

泛黄的纸张,破旧的小院,荒芜的田地,压抑的北疆呼兰小城,萧红用她独一无二的语言将这座小城的凄凉与人性的冷漠,孤独与思想的'愚昧刻画的淋漓尽致,语言平实,却字字见血,性情平和,却满心抗拒。

一幕幕场景:令人窒息的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宴"—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庙会;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萧红用她独有的语言风格讲述着这座小城别样的生活,有不满,有无奈,有讥讽,更有反抗。小城里的人不仅受着封建主义者的压迫和残害的苦难,更深层次的是压在身上的精神枷锁—愚昧、保守和落后,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更压得这座小城乌云密布。

萧红用一场场人间悲剧诉说着对封建压迫的不满和人民愚昧落后的控诉,主人公拼尽全力想要摆脱,却发现自己也身处围城之中。通过对环境的刻画,让有二伯病态的心理和被歪曲了的性格,冯歪嘴子的不屈韧性在同一座小城中碰撞,灵动有趣。

翻开这本书,寥寥数语,却足以让读者感受到了小城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整座北疆小城无言的抗诉。(方超)

呼兰河传读后感7

这天,父亲无意中借来了一本书,说要我看看,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我接过这本书,上面写着《呼兰河传》四字,我带着这本书来到自己的房间,默默地翻开,静静地看了起来。

《呼兰河传》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的风土人情。《呼兰河传》中的那个单纯的“我”在经历几许变故后,漂泊动荡的生活让她拾起记忆的碎片,并利用这些碎片编织成她记忆空间里的梦幻,在那远离尘嚣的梦境里她守望现实生活的孤独寂寞与凄清。作者以自己零碎的记忆编织出的《呼兰河传》让人感觉到了深深的悲凉。那些作者童年的音符陆续挂在我们眼前,述说着作者童年的回忆,凄凄凉凉。现实永远是残酷的,在默默中,生命在缓缓的流逝,带着凄惨而温馨的记忆,流逝……

《呼兰河传》中的冯歪嘴子很坚强,面对着贫穷和旁人的冷嘲热讽,依旧乐观的活着。有二伯忠实勤恳,最后逃不过时间的流逝逝去。小团圆媳妇很悲怜,在经历了挨打、跳神、热水汤驱鬼后病好转,静静迎来的却是命归黄泉的悲哀事实。文中还有很多的人物都是个性鲜明的。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写这本书时,仿佛很悲伤,她写这本书可能是为了用童年的回忆,来慰藉着自己孤独的记忆。《呼兰河传》这本书让我想到了一些为命运的悲苦而失去信心的人,那些人都不够坚强,而相反作者萧红的命运也如此,但她还是如此坚强,在文中用笔述说着童年的'回忆。作者很怀念家乡的一切。

作者很平静的等待着自己的未来,几乎已经知道未来发生的事,知道自己生命流逝时的孤独无助。感、感觉现实永远是残酷的,在默默中,生命在缓缓的流逝,带着凄惨而温馨的记忆,流逝……

呼兰河传读后感8

呼兰河是个小城,但它却包含了整个封建时期民众愚昧无知,却又平静安宁的生活。

在那时,呼兰河这个小城交通还很闭塞,当地人都很迷信。很多其他城市早已绝迹的行为依旧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还根深蒂固的扎在人们的意识里。但小红却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脱离了小市民的身份,成为了一位作家,留下了许多至今都很著名的文学作品。

但让人惋惜的是她英年早逝,没能留下更多作品。

在《呼兰河传》里,小红衣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描写了当时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但却有同时表现力一个北方小城市的单调的美丽。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很单纯的,远没有现在社会上那么深不可测。

在这本略显孤寂和苦闷的小说里,萧红又不着声色的.添加了一些活泼的元素。小萧红的童年生活还是很有趣的,她和祖父的园子更是充满了各种美好回忆和奇闻铁事,还有她慈祥的祖父,更有许许多多自由、无拘无束的昆虫和植物。整天与它们打交道的小萧红是怎么也不会感到孤单的吧。

可惜的是,呼兰河里也不是只有美好的。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就是因为她婆婆的保守固执而导致的。试想一下,一个只有十来岁的少女天天遭到婆婆的毒打能不生病吗?但即使生病了,人们还只是用去找人跳大神、抽帖子的偏方,哪能有用吗?

呼兰河只是一个小城,小萧红所见的人和事也只是那个时期的冰山一隅而已,过好眼前才是好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9

《呼兰河传》是一部出自著名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作者回忆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里面的人物也各有各的特色。

作者的童年非常悲惨,实际上她只有一个亲人,那就是她慈祥的祖父。作者的母亲在她八岁时便过世了,爸爸不爱她,祖母讨厌她,除了去世的母亲,疼她的也只有祖父了,但命运就是这样无情,作者不到二十岁时,祖父也去世了。

其中,我最同情的就是小团圆媳妇了。她才十一岁啊!就出嫁了。还要忍受婆婆的打骂,最后竟被活生生的害死了。换成现在,十一岁才上小学,还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宝贝呢,她真是太可怜了。

害死小团圆媳妇的可不止一个人,还有可恶的封建迷信。可笑的是,他们不但相信迷信,甚至被牢牢的锁住了心,毛骨悚然的治疗过程,就是在各位‘热心肠’的邻居围观下完成的。真是愚蠢!人命在他们眼里算什么?是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吃掉了小团圆媳妇的命,更吃掉了呼兰河人千千万万的心。他们像是没有知觉似的,愚昧麻木,自欺欺人,可悲可叹,又可恶至极。那些残忍的办法是人能想的'出来的吗?

灰暗的色彩,平静的描述着这个地方,这就是二十世纪的呼兰河,但是,哪怕生活再苦,只要有一丝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猜,作者也是这么想的吧。

万幸,我们在冯歪嘴子身上看到希望。虽然他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但他还是笑着应对生活。

走进小城,在灰色的天空下,人们日复一日的生活着。春去、秋来,循环往复。唯一飘出笑声的地方,只有那座园子。祖父对作者的爱,应该是作者心底最温暖最美好的回忆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10

这个周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最开始时,并没有感觉它有多好看。等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越来越觉得它的精彩。

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书中有一处情节最是我难忘,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真香啊!”萧红则在旁边哈哈大笑。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的同时也怀念自己的.童年。那真的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日子同时也是我一生的财富。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了时,我的心很纠结,跟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老胡家做媳妇。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穷,因为生活,被卖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拼命的干活,还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就这样,一朵还没来得及盛开的鲜花,就此夭折了。小团圆媳妇她没能变得“更听话、更懂事”就去世了,而这一切的一切,难道只是因为她婆婆的残忍、愚昧和无知吗?我隐隐觉得,这也是呼兰河人们生活态度造成的。也许,那里的人们,已经觉着,生不如死,死后,就可以有漂亮的房子、花园、大马、仆人、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盛开的鲜花……正是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扼杀了小团圆媳妇。

读这本书时,愉悦陪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一角,很庆幸那只是萧红的童年。

呼兰河留给萧红的,正是萧红想要告诉我们的吧,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读后感11

假期,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开始时,我读了这本书觉得它只是在很直接地描述着萧红她家乡的点点滴滴,甚至有时还会有些琐碎,而等我再认真地读时,才感觉到它的特别之处。

跟随萧红的身影,我仿佛走进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东北一个小城--呼兰河。那里的街道是黑色的,那里的人生也是黑色的,整个小城都没有半点色彩……那里的人为了活着而活着。

那里的节日在我看来是十分新鲜的,更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封建习俗,也是可笑,居然从来没有人要去改变。在封建思想,封建礼数下,人们自以为做出了很多的“善事”,其实事实上是极其残酷的事情,其中令我最深刻的就是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十二岁的她本来应该是健康活泼、无忧无虑的,而她却过早地被卖作了童养媳。失去家人的呵护与疼爱已经足够可怜了,可做了团圆媳妇的她还要拼命的干活,忍受婆家无端地打骂,甚至以“治病”为由接受惨不忍睹的折磨,最终惨死……难道这一切就只是因为她的婆婆的愚昧吗?这其实是整个呼兰河的问题。我想,扼杀了她的就是所有呼兰河人这种消极愚昧和麻木无知的生存态度吧!

可怕的封建迷信,可怕的麻木不仁,可怕的顺其自然,可怕的不反抗。这就是作者萧红给我们敲响的警钟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今天我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由中国著名作家萧红写的。我请大家买这本书时,请认准“人民文学出版社”,因为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主编温儒敏评价说:“我这些年是提倡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品种齐全、版本可靠、质量上乘,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还有许多教授等大名鼎鼎的人物评价。

受语文课本《火烧云》这篇课文的影响,本以为是很温馨的,没想到却很悲伤。

那里的人很迷信、无情、麻木无知。因为小团圆媳妇的死,与其是病死的,不如说是被逼死的。一开始婆婆把她打病了,然后给她跳大神,大神让她当大众洗三次澡,先是大神让小团圆媳妇脱衣服,小团圆媳妇不愿意脱,她的'婆婆命令四个人把她衣服撕了,然后把她抬进大缸,大缸里全是滚烫滚烫的水,一开始她挣扎,然后大神要往她头上倒热水,小团圆媳妇昏了过去。人们都以为她死了,便没了兴趣,大部分要回家,大神为了提升大家的兴趣,便拿一根针在她手指上刺一下,她就醒了。后来每倒一次就昏迷一次。跳完了大神,病还没好,就给她抽贴,又为价钱啰嗦了一大堆,后来又想让她活着,又啰嗦了一大堆,说什么七八岁就用两三两银子给订下来,如果死……最后才付了钱。

磨房里还住了冯歪嘴子,他后来成了家,有两个儿子,最后他媳妇死了,冯二成命运也一样。

我觉得那婆婆太可恶了,我甚至有点同情小团圆媳妇,我觉得我们应该远离迷信,相信科学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暑假里我读过很多书:《西游记》《呼兰河传》《昆虫记》……可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呼兰河传》。

这本书的作者是萧红,她是黑龙江呼兰县人,在《呼兰河传》中,有一位人物——冯歪嘴子。他是一个勤劳、善良和坚韧的人,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九十章。

7月已过去,8月乌鸦就来了,其实乌鸦七月就来了,不过没有八月那么多就是了。这对乌鸦的描写,预示下文有不幸的`事情发生。果然,在一个不祥之日里,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留下了两个嗷嗷待哺的可怜孩子。冯歪嘴子的生活压力陡然增加了许多。

在冯歪嘴子失去女人时,在周围人看来,这样的家庭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但生活的磨难、人们的嘲笑也不能击垮冯歪嘴子。他也没有绝望,而是坚强地带着孩子活了下去。虽然冯歪嘴子的命运不好,但是他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多舛的命运没有击垮他!

现实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他们也像冯歪嘴子一样忍着贫困、疾病,甚至是生离死别的痛苦。但是他们勤劳、善良和坚韧,在生活面前绝不低头。他们是平凡的人物,但他们也是令人敬佩的人物。

《呼兰河传》是萧红文学和生命的绝唱,因为她灵魂深处的泪滴,浸润在这本这部作品中,像露珠一样闪烁,满怀的乡愁,诗意盎然。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花园里面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自由自在的语言让人感觉她生长在一个温馨的家庭,可她的遭遇却十分不幸。她是个女孩,在上世纪时,重男轻女还很严重,父亲的殴打,母亲的冷言冷语,祖母甚至拿针扎她的.手,沉重的生活压地她喘不过气,而祖父却给她晦暗的生活照进了一丝光亮,祖父让萧红的生活感受到了光明,温暖。这是她后来创作灵感的源泉。

前四章萧红写了自家园子里的故事,后三章写了三个人物,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她把人物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小团圆媳妇是个童养媳,她受尽了苦难,在婆婆家被婆婆用烙铁烙、用针扎,有时还不停地打她,有时被折磨晕了就被水泼醒继续折磨,这一切正因为婆婆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最后她因为人们的迷信被活活烫死,那时,她才十三岁。但是周围的人只是看热闹,直到她被烫死后就把她当做茶余饭后的笑谈。在路边有一个大水塘,时常有孩子掉进去淹死,却无人施救,而且有人死后他们在茶余饭后时讨论葬礼时吃什么下酒菜,他们冷漠、麻木不仁、在别人的不幸中寻找快感、他们毫无同情和温暖、他们生活困苦,看到人死后的扎彩,又感叹起了人死后有多么风光。

现在虽然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的事件少了很多,但冷漠依旧;屡见不鲜:老人摔倒了没有人扶,路边有人乞讨却没有人在意,那些遭受了校园暴力的人却被人辱骂……

朋友啊,请对这个世界多一点的关爱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大家都应该有自己喜欢看的书吧,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主要讲的是一座小城,它的名字叫呼兰河。在呼兰河这座小城里生活着各样的人:“我”的祖父、邻居们……及它的年中盛事。

在作者的笔下,呼兰河这座小城并不繁华,但却蕴含着生机,也有着一丝丝的悲凉。在那儿有东二街的“大泥坑”、有卖麻花、粉坊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有二伯,有勤垦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我”跟着祖父学古诗快乐而寂寞的童年,有因呼兰河人太迷信而造成的悲剧人生……

在呼兰河生活着一个不幸的人,她就是小团圆媳妇。她本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嫁到了老胡家后,受到了百般折磨后生病了。生病本来就应该找医生,可是老胡家却对她使用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医疗方法”,她最后被折磨致死。在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生病就应该找医生治疗,迷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呼兰河还有一些年中盛事,野台子戏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重要的年中盛事里,唱戏的人一唱就是三天,所以一到了唱戏的时候,可并不是简单的看戏,而是呼朋唤友,热闹的很。

呼兰河的人们生活平凡、不幸,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而是顽强地生活着。他们顽强、坚持,不放弃自己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呼兰河传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