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文档下载 > 心得体会 >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鬓上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4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1

很荣幸能加入名班主任的行列,我倍加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当一本本书籍作为阅读教材发到我的手中时,我很兴奋,迫不及待的拿起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品读起来。第一次翻开它,很是激动,囫囵吞枣的粗略的看着,但慢慢地阅读我发现自己走进了李镇西的世界,如同学生一般融进了李镇西的班级,一次次的被感动,被激励,被启发。

教师陪着“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一起成长,和生机勃勃的孩子们朝夕相处。因此,教育事业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是幸福的。而培养青少年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师的责任更为直接、更为集中地体现在班主任身上,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

既然做班主任是幸福的,为什么老师们都不愿意做呢?李镇西这样说到,是因为丧失了幸福感,产生了厌倦感。厌倦感从何而生呢?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的老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我与李老师所说感同身受,听到的老师们的说法非常契合。“现在的学生不行了”“生源不好,家庭教育跟不上啊”等等,这是身边的老师和班主任们经常感慨的。特别是常常感叹“一代不如一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我也是这样想的。李老师说得对,其实是我们自己拒绝变化。这种拒绝是潜意识中的,如果没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甚至意识不到,更谈不上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按经验办事”,是的,经验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经验有时恰恰是阻挡我们前进最大的障碍。我们的思想就限制于经验的圈子里,所以遇到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真心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确实,学生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的变化,无论我们对这个变化持何种态度,我们都改变不了社会的什么,可是我们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学生。

那我们老师怎样才能做幸福的班主任呢?现在想想答案是多重的,而良好的心态则是第一位的。只有沉下心来读书,才能磨砺出良好的心态。于是,为了让自己也能成为幸福的班主任,我总在夜深人静时,独坐灯下,如饥如渴地研读教育书籍。当我捧读起《做最好的班主任》,得以与李镇西进行心灵的对话时,心灵有了一次从未有过的震撼:作者以他的关爱、民主和尊重,让他的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时光。这正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诠释了“师爱”的含义。他那平凡而伟大的经历令人向往。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师爱”多么沉甸甸而富有诗意的字眼!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字里行间的言语,李镇西老师行为的点滴,李镇西老师的言传身教,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这位年轻的班主任教师感动和愧疚、自责,如同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

每次读书中的那黑黑的铅字,我的内心便会触动于他与他学生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也许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班主任”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油油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他在给一个“后进生”写信的末尾写道:李老师今天很忙,本来想的是今天下午批改同学们的作文,但一听说你有进步我就高兴,就决定给你写信,及时鼓励你。虽然花了一个多小时,但如果你能够理解李老师,我就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字里行间,看到李老师的良苦用心,更清晰地看到,在他的努力下,学生真实地成长,慢慢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长此以往,良性循环,教育效果也越来越好。

他经常说,写信或者找学生聊天,不能等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才进行。教育不能太功利,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是的,我们希望的是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而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文凭,失去固有的个性和应该有的良好品德。李老师用真情实感践行着爱与责任的教育。

其次,《做最好的班主任》告诉我:班主任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把对学生的爱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我们爱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爱的方式。我们不能以爱为理由,让学生背负沉重的负担;不能以爱为筹码,让学生感觉到天平的失衡;不能以爱为条件,让学生陷入功利的误区。正如李镇西所说:“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真正的爱是爱所有的学生,爱身边所有的人。”所以让我们真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我想:以后生活中的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取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的确,李老师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就是现在,每次交流的时候,他们学校的老师也是无拘无束的。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因此,他向我们推荐了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书,作为徒弟们的必读书目,每周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沙龙,这两个人的教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名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生命将更加精彩!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李老师教的是中学,我们教的是小学,他的方法我们未必直接拿来就能用。所以,读他学他,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做到评判与超越。对我而言,要向他学习的是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说:当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自踏上三尺讲台那天起,“班主任”的称呼便丰富着我的教学生涯:一班之主,任重而道远。虽说风雨一肩挑,甘苦皆品尝,没有八小时以外,但我还是从辛苦中享受到了幸福,因为学生前行的路上有我。

最后,引用这本书序中的一段话——“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但教育更需要智慧”,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教师只要都能够自省自检,把准方向、恒心努力,必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充满阳光。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2

李镇西,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一个坦言“真的非常愿意当班主任”的人。在一个个细腻鲜活,绝非杜撰出来的教育故事中,我读懂了他。他说,我所做的一切和境界、精神无关,是和兴趣有关。今年暑假期间,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就开始反思我的教育生涯。

从教十八年,担任班主任工作近十五年,十五年来我孜孜以求,悉心于班级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一届届学生成长的历程和成功的足迹,记录着我对班级管理的执著信念和不懈追求,也承载着我对班级管理的真诚感受和深刻思考,享受着班级管理所带来的种种快乐。

一、爱心感染无私奉献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信任的基础和前提,而爱心又是具体的,是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作为班主任,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也只有师生间有了爱,班级的一切工作才能更好的有序进行。虽然我的家在离学校有近半小时路程的地方,然而,我每天总是早早起床来到学校,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清洁卫生落到实处没有,问问同学的吃饭、穿衣、学习用品等等,尤其是初中三年级时还要每天早晨陪学生一起跑步、上早自习,寒来暑往、雨雪风霜,一路走来,已是几年光阴。这些看起来平常的琐事却是我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日常工作,更是一个班主任爱心和耐心的具体体现。另外,作为一个班主任,生活在学生中间,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与学生倾心交流最多,我深知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平时,我喜欢与学生拉拉家常,比如:“你在家最喜欢做什么?”,“天气冷了,你多穿衣服了吗?”,“最近进步很大,请继续努力!”等等。通过这些交谈和沟通,学生感受到了我发自内心朋友式的友情、家人般的关爱。

二、激发斗志民主管理

1.用演讲激发学生斗志

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潜能。每接受一届新生,在第一堂课上,我一定要做一个简短而精练的演讲:“你们现在已经来到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我不管你来自哪所学校,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也不管你考的分数是多少,你们现在又都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我送给大家三句话:“不比基础比发展,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阔气比志气。一个好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清醒的自我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明确的奋斗目标,持之以恒的决心。”这样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自信的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从而树立必胜的信心。同时教育学生人格上自尊,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理,心理上自强。

2.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班级管理要达到优质高效,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制定班级管理方案时,我将班级管理的内容按照岗位责任制、物品承包制和专项承包制分解到每一个人身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与被管理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的管理自己,效果十分明显。

3.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我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每周对各小组的纪律、学习、清洁卫生等情况进行评比,然后对优胜小组进行集体奖励。竞争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监督,遵守班纪班规,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认真学习。大家共同制定“操行评比量化细则”,把“比比谁最棒”的评比栏贴在班级墙壁最醒目的地方,值周班委每天一总结,每周一评比,每位同学的积分一目了然。我还对积分多的同学加盖花朵印章,学期末评出“文明之星”,并给予多种形式的奖励,如颁发奖状、练习本或奖励积分等。这种种奖励,激发了全体学生的上进心,不知不觉中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班级的凝聚力也加强了。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实施激励策略不失为科学而有效的方法。

三、培养习惯超越自我

1.用警示语积极暗示

我班的班训是:日事日毕,日进日高。我对教室的界定是:净者入,入者静。明亮的教室永远干净,神圣的课堂永远安静。我对班干部的要求是: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我告诫不能持之以恒的学生:1%的疏忽会输掉99%的努力。我告诉考试不理想的学生:没有失败只有结果。我提示马虎粗心的学生:认真做事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能把事做好。我在教室的展示板上写下:态度决定一切,努力才有收获.....这些警示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生以积极的暗示和无形的鞭策与鼓励。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习惯发于点滴才能持于久远,我一周设计一个主题,然后紧紧围绕主题开展工作,做到既有重点又有延伸,既强化了学生的习惯养成,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学生对照我校制定的“集英中学日常行为规范”,认真学习,并切实付之于行动。从现在做起,从日常行为做起,从细节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让班级真正成为“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朗朗”的乐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明的生活环境。我希望学生读正气书,说正气话,唱正气歌,做正气事。每一位同学做到脸要净,发要理,衣要整,言要美,行要良。积极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活动,人人争当文明标兵,事事争创先进示范。

3.建立“同自己过去比”的激励机制

班级管理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学生评价要从每一个学生纵向的发展去看待,而不是仅仅在众多学生中作出横向比较。为了帮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我同任课教师协商,让部分学困生自己选择自己的题量,帮助他们确定作业的难度,让他们自己给自己打分,建立“同自己过去竞争”的激励机制:只要比原先的作业有进步,就给予适当表扬和奖励,包括通报家长,让学生初步体验挑战自我的成就感。继而可以尝试让这部分学困生相互给对方指定作业,同伴之间相互打分,评选各个阶段的优胜者,建立“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机制,激发这部分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从学习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激励,从而感受成长的快乐,享受追求的幸福。

四、团结协作热情沟通

班主任应该团结、依靠任课教师,形成教育合力,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好学生。作为班主任,我有意地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的一些优点,如性格、爱好、特长、教育教学方面的成绩等,以博得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尊敬和信任,使他们尊其师而重其教。有的科任教师在平时由于和学生交流不够,了解不深,所以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往往以自己这一学科的眼光去进行,有时因为不够准确全面而影响了教育效果。我在平时工作中就特别注意这一点,时常与科任教师交流各自所掌握到的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并向他们征询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老师之间,师生之间互相配合,感情融洽了,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也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把热心送给家长,信任尊重家长,虚心听取家长意见,这是我作为一名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的一条原则。当学生有错时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能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训斥家长,不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对“后进学生”的家长,我也经常与他们通电话,向他们汇报子女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这样,我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了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

五、积极进取收获快乐

多年来,我一直坚信这样一个信条:学习无止境,班级管理创新无止境。为使自己向更高、更远的层次和目标迈进,我一直把学习和创新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的直接动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所带班级连年被评为校校先进班集体,本人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

多年来,我努力追求着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让我带过的学生都有一种幸运感,让他们感到,在我班上的日子,是自己生命中最值得骄傲的,也是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多年来,我一直欣赏这样一句话:“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这些年来,我感到收获最大的就是那些可亲可敬的孩子们所给予的快乐和幸福。我深刻体会到,在三尺讲台上,我放飞的是一个个希望,收获的是无数的甜蜜。我选择花的事业,我会终生把她迷恋:我追求花的意境,期待着花的意境,期待着繁花盛开的一天!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3

当了20年班主任,一直努力想当一个好的班主任。拜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收获匪浅。现谈谈自己的两点体会。

一、爱心、亲和力是我们的法宝

爱学生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对教师而言,是否把对学生的爱注入到教育工作之中,是衡量教育成效的试金石。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然而,《做最好的班主任》告诉我:班主任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把对学生的爱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我们爱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爱的方式。我们不能以爱为理由,让学生背负沉重的负担;不能以爱为筹码,让学生感觉到天平的失衡;不能以爱为条件,让学生陷入功利的误区。正如李镇西所说:“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真正的爱是爱所有的学生,爱身边所有的人。”所以让我们真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

爱也需要智慧,要有好的表达方式,要让学生能感受到这种爱,这就需要班主任有足够的亲和力。真正的亲和力,是和学生有着共同语言,容易走进学生的世界。这就要求班主任足够时尚,当然,这种时尚,不是看你是否年轻,而是看你是否有一颗年轻的心,是否能够与时代融合在一起;这种时尚不是看你是否追得上潮流,而是看你对潮流能否接受,是否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状态,是否有一种接受新生事物的学习精神。

二、反思是我们成长的捷径

《做最好的班主任》也强调: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是班主任自觉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善于反思是成功者一种优良的品质,是借鉴别人,思考自己,留下精华,扬长避短,丰富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对自我的锤炼过程,更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就像马克斯.范梅南等几位学者倡导的那样: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就是用我们发现的.眼睛、善思的头脑、勤奋的双手,记录孩子成长的故事,记录师生之间的对话,记录班级中精彩的瞬间,记录校园生活每一个难忘的时刻,记录我们的所思所想……在这些真实的故事里,我们开始不再依赖别人的思想而生活。因为有了文字的记录,平凡的课堂、平凡的生活也有了亮点,当我们养成记录的习惯的时候,我们的工作、生活也会随之进入一种全新的状态。

我很庆幸我认真读了《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因为我想做好班主任,我想成为一个好班主任,而这本书给了我正确的指引。

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以后我收获颇多。知道做班主任是很难的,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更难。我觉得这本书写得非常不错,它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做好班主任。读完这本书,我总结出三个词语:师爱,耐心,科学。整本书的思想都是围绕这三个来展开的。书中以班主任作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学生,科任老师,学校,家长为坐标轴来阐述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引导。下面我来简单分析一下师爱,耐心,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一个班主任,师爱是必不可少的。缺少师爱的老师谈不上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我认为具有师爱就必须至少做到一下:第一,发自内心地关心,保护每一个学生;第二,不能偏心,特别是对差生。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除非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之内);第三,要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第三,对学生的犯错要准确到位,但是内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耐心也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素质。作为一个班主任,特别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没有耐心是根本没有你想要的效果的。李老师教育学生很有耐心,他从来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的。他认为,要一个平时习惯迟到的同学改掉这个缺点不是一两天就行的,要让学生慢慢适应的时间。特别是对一些问题诸多的学生,更应该要有耐心。要知道教育是需要过程的,欲速则不达。

科学,班主任拥有师爱和耐心还不够,他还要拥有科学的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即使对学生多爱,对学生多耐心地教育都没有很好的效果的。只有在拥有师爱和耐心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把学生教育好。

我认为,师爱,耐心,科学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要做好一个班主任,就必须拥有这三方面的素质。书中通过例子表达了李老师的育人思想,他的思想就像人们前进的路标一样给我们指明方向。他指出,要做好班主任光靠和学生打好交道是不够的,还要和学校,科任老师,家长他们打好交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是,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和家长共同合作。班主任同样要和科任老师沟通好,因为他们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的好坏。班主任和学校更要沟通好,因为学校给你一个自由的环境你才有发挥的余地。书中李老师都还给我们建议如何跟这几方面打好交道,并通过例子来说明他的思想方法。

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每一个想做老师的人读。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

李老师教的是中学,我们教的是小学,他的方法我们未必拿来就能用。所以,读他学他,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评判与超越。对于我而言,我要学的他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说: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和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

我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凌飞是一个从不太优秀走向在在非常优秀的典型。他一开始学习就不错,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师也许不会太多地给他约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师看到的却不只是成绩,而是他做人的心态和思想,对集体的感受和奉献。读过之后感慨良多:

1、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

2、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

3、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4

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在课堂上,如果想与学生交流对话,没有真爱是实现不了的。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

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凌飞是一个从不太优秀走向在在非常优秀的典型。他一开始学习就不错,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师也许不会太多地给他约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师看到的却不只是成绩,而是他做人的心态和思想,对集体的感受和奉献。读过之后感慨良多:1、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2、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3、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张超威的故事却让我久久忧虑不已,如果我碰到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我能有李老师那样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吗?说实话,我的爱心倒是有的,但是没有耐心,面对张超威这样的学生,发火不但没有用反而会把矛盾迅速升级。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也就不可能成功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再有,我自认为教育智慧不够。方法只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经验来自实践,只要我做个有心人,总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应对各种情况的经验,而且还要多读书,从教育专家那里学习教育的智慧。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

受到书中的启发,我通过网络搜寻了一些有关李镇西其他书籍的资料,读了《做最好的`老师》、《爱心与教育》,还浏览了李老师的博客《与青春同行》,下学期准备读一读他写的《心灵写诗》和《做最好的家长》等其他书籍。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最后,摘录几段李镇西教育名言:

大家都会说:"教育要有爱心".传统意义上的爱心,就是无私的奉献与給予。教育仅仅靠老师的无私奉献就可以了吗?在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师爱精神时,李镇西提出了"四心":

?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

?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

?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应该说,所有的老师对"奉献之心"都有足够的认识,并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对"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责任之心"认识不够,特别是"拜小孩为老师"和"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和深沉的睿智。这"四心"给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级名师李镇西的十大教育感悟

1.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工厂产出标准化的产品,是其生产的成功;而学校若培养出模式化的"人才",却是教育的失败。

2.教育是心灵

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3.好教师要容忍学生的精神个性,更要容忍学生对自己说"不".

4.教育:请把童年还给童年。

5.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6.教育是美丽的——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

7.要学会感动,因为生活在感动中是一种幸福。

8.对任何一个教育者来说,其教育失误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可以原谅的:经验不足啊,工作粗心啊,方法简单啊,褒贬失当啊等等;但是,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9.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地飞翔;所谓"写作",就是让心泉自由地流淌。

10.将名字编入学生的心灵词典,将事业载入祖国的教育史册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和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

做有思想的教师。思想的原野既需要参天的大树,也需要无边的小草。思想家有思想的使命,普通人有思考的权利。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曾这样回忆马克思:"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我不是伟人,因而我的头脑不可能是"思想海洋"里的"军舰";那么,就让我做一根芦苇吧,在心灵的湖畔迎风而立,呤唱着思想的歌谣……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