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文档下载 > 心得体会 >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鬓上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篇1

我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由湖南省教育厅出品、监制、策划的《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大家感受职教先行者“楚怡”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作为职教工作者,影片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职教老师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职业教育的精彩以及职业教育与中国发展休戚与共的命运感。

《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朴素的语言娓娓道来,讲述一大批扎根各行各业的楚工校友,以及近年湖南职教培养出的火箭专家、物理研究员、世界建筑能手等优秀湖湘职教学子,让所有观看者无不为“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精神所感动和鼓舞,看完纪录片,作为职教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和领会“楚怡”精神的实质,传承好、弘扬好“楚怡”精神,领悟“楚怡”的价值体系,创造职教人的工作价值,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铸造新时代职业教育湖湘品牌贡献力量。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篇2

"在看《楚怡·百年荣光》这部纪录片时,我几次感动落泪。比起陈润霖办学的艰难,我觉得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算不上是困难了……"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但真正令人难以忘怀的屈指可数。观看纪录片《楚怡·百年荣光》是我从事职业教育以来最为激动的一次。"

"看完纪录片,我感觉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勇毅奋进……每一个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和职业院校学生都应该看看这部纪录片。"

2月28日,《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首映式在长沙举行。观影结束后,很多职教代表纷纷留言,表示深受触动、备受鼓舞,未来将会学习并发扬"楚怡精神",勇担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为湖南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一百多年前,著名教育家陈润霖怀揣"教育救国""工业救国"的梦想,创办了楚怡工业学校。历经岁月变迁与考验,学校在艰苦卓绝中弦歌不断,培养了3000多名经世济用之才,是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面旗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在首映式上,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指出,办好湖南职业教育,首先要了解湖南职业教育的历史,熟悉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因为只有真正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才能走好"我们到哪里去"这条路。这也是拍摄《楚怡·百年荣光》这部纪录片的'初心之所在。

据悉,《楚怡·百年荣光》由湖南省教育厅出品、监制、策划,是一部由"百人职教团队"完成的纪录片。其中总制片来自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楚工"继承院校);总导演、制片人来自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总撰稿来自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有限公司。撰稿组和编导组的成员大部分来自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整部纪录片的摄像、灯光、美术、音乐、后期等各组主要成员则是来自全省各职业院校的老师及校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超过20所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参与了纪录片制作。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崔书芳表示,纪录片还将通过省内部分媒体和网络播出,供各地各校师生集中观看。同时要以纪录片为新起点,进一步挖掘职教典型,讲好职教故事,丰富"楚怡精神"的时代意义,让"楚怡精神"更鲜活、更立体,不断擦亮湖南职业教育的品牌。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篇3

93岁的国家发明奖获得者宋才飞、90岁的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曾锡朋、91岁的国家级经济师曹三平……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楚怡工业学校校友。今日,由湖南省教育厅出品、监制、策划的《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举行首映式,一大 批扎根各行各业的楚工校友,以及近年职教培养出的火箭专家、物理研究员、世界建筑能手等优秀湖湘职教学子通过纪录片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

“爱国、求知、创业、兴工”,1909年,著名教育家陈润霖在筹办湖南私立楚怡初等工业学堂(后改名楚怡工业学校)时秉承的办学信念,正是这8个字。百年来,楚怡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湖南职教人奋勇前行。如何更好地传承楚怡精神?也正式为了实现 这份初衷,省教育厅组织拍摄了《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说:“办好湖南职业教育,首先要了解湖南职业教育的历史,熟悉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因为只有真正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才能走好‘我们到哪里去’的这 条路。这也是我们拍摄《楚怡·百年荣光》这部纪录片的初心之所在。”

不过,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可谓是真实演绎着“湖南职教人在讲好湖南职教自己的故事”。纪录片总制片来自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楚工”继承院校);总导演、制片人来自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撰稿组、编导组的成员绝大部分也来自该校。整部纪录片的摄像、灯光、美术、音乐、后期等各组主要成员也是来自全省各职业院校的老师及校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超过20所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参与了纪录片制作。

在该纪录片的`总导演、制片人、湖南大众传媒职院副校长雷珺麟看来,纪录片创作是对湖南职教改革的生动践行,也打造了湖南职教师生的实训平台。其拍摄计划既是一份专业的拍摄实施计划,更是一份产业深度参与制订的实践教学方案。“超过30名行业一线专家参与指导,超过百余名职教师生参与创作,超过20所职业院校、上千名在校师生参与拍摄,我们通过纪录片探索了‘课堂+工作室、课堂+项目、课堂+岗位’的实践教学模式。”据统计,纪录片实地取景15处,拍摄跨度3个月,采访领导、专家、校友等三十余人,拍摄素材超过13000GB,最终完成成片质量约5GB。同时,团队进行了《楚怡的故事》系列短视频策划及制作,全程由职业院校校友、师生创作,走访7个拍摄地,出镜14名讲述人,完成短视频制作60条。“我们希望用真实的镜头、质朴的语言、高品质的影视表达,呈现鲜活的故事,记录湖南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纪录片中,记录着百年来职教人的不懈探索,记录着时代浪花中的湖南职教学子。”雷珺麟说,希望纪录片能够引发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湖南职业教育的关心与关注,增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增强职教师生职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属感,让湖南职教精神的种子,在全省职教院校师生中落地生根。

据了解,该纪录片开创了全国职教领域纪录片的先河,接下来,湖南将以纪录片为原点,持续讲好湖南职教故事,总结湖南职教典型经验、成果,强化湖南职教宣传品牌。该纪录片还将在湖南部分媒体和网络平台播出,各地各校将组织师生集中观看,深切领会新时代楚怡职教精神实质,构建湖南职业教育价值体系。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篇4

陈润霖,中国近代化教育家,实业家,新化三杰之一。是他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拉开了职业教育的帷幕。1905年陈润霖从日本留学毕业后,回来中国,发誓要以教育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大力发展实业教育,于是创办了楚怡工业学校。他贯彻了湖湘文化,做到了“敢为天下先”,实现了教育救国的宏愿,是他点燃了湖南职业教育的星星之火。

楚怡学校建立之初,条件艰苦,但师生们毫无怨言,反而热情高涨。陈润霖先生把重工业学为第一要务,确定了要“为干而学,在干中学”的教育理念,认真思考了中国实业教育的.发展之路,并确定要矢志不渝地把实业教育发展下去。有一天,日本的敌机轰炸长沙,把在长沙的楚怡工业学校炸毁,陈润霖先生毅然地把实验器材船渡到新化,这一事件也更加坚定了陈润霖先生的想法,把职业教育走到底!

楚怡学校重视教师资源,注重学习与实践并行,重视学习实训与动手能力,聘任有实践经验者来楚怡教学,楚怡学校的学生也因此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学校也为湖南公路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学校高度重视教育,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提升,也在各个领域为社会做出贡献!

作为当代青少年,作为一名中职学生,我们也应该明白教育兴国的道理,走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要学习与实践并行,努力学习,造福社会!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篇5

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首映式在长沙举行。观影结束后,很多职教代表纷纷留言,表示深受触动、备受鼓舞,未来将会学习并发扬“楚怡精神”,勇担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为湖南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一百多年前,著名教育家陈润霖怀揣“教育救国”“工业救国”的梦想,创办了楚怡工业学校。历经岁月变迁与考验,学校在艰苦卓绝中弦歌不断,培养了3000多名经世济用之才,是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面旗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在首映式上,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指出,办好湖南职业教育,首先要了解湖南职业教育的历史,熟悉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因为只有真正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才能走好“我们到哪里去”这条路。这也是拍摄《楚怡·百年荣光》这部纪录片的.初心之所在。

《楚怡·百年荣光》全景式地展现了“楚怡”精神百余年来对湖南职业教育的影响,阐明了其对当代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是一部汇集湖南职业教育成果大展示、经验大总结的优秀作品。湖南职教人可以此为起点,接力讲好湖南职教故事,丰富“楚怡精神”的时代内涵,诠释新时代职业教育风采。

据悉,本片由湖南省教育厅出品、监制、策划,是一部由“百人职教团队”完成的纪录片。其中总制片来自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楚工”继承院校);总导演、制片人来自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总撰稿来自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有限公司。撰稿组和编导组的成员大部分来自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整部纪录片的摄像、灯光、美术、音乐、后期等各组主要成员则是来自全省各职业院校的老师及校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超过20所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参与了纪录片制作。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篇6

或许是这个民族仰望得太久,或许是这方热土积蓄得太深,一支烛火,一支秉承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热望的烛火,一支急待结束积贫积弱重振华夏雄风的烛火终于点燃了!

这支烛火是一个政党的灵魂。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举行,会议的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从那时起,这艘红色游船上就点燃了照亮中国历史漫漫长夜的一支烛火。

在接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高举着这支烛火,过激流、越险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平常人难以战胜的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平常人不敢想象的胜利。

纵观99年风雨历程,党与人民休戚与共、息息相通。岁月不能忘记,党的“八七”会议,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而土地革命的决策,竟在一夜间唤醒了亿万农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被冠以“人民子弟兵”的称号,从此这支军队就所向披靡。”并恭恭敬敬地把手举到帽檐下。领袖跟人民是这样亲近的关系,那么,还有什么样的力量能够阻挡我们事业的成功呢?

1942年,华侨领袖陈嘉庚访问延安。

如果我们把人民比作大地,那么一个政党与人民似乎存在一种供给的关系。只要大地岿然不动,这个政党就力量无穷!古希腊神话里有一则故事:有一个英雄叫做安泰,他是一个大力神。然而他的力量却是来源于大地。只要安泰脚不离开大地就天下无敌,任何人都休想战胜他。而在一次搏斗中他的敌人知道了他力量的源泉,就先设法使他脱离地面,然后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他。斯大林曾用这故事来比喻党与人民的关系,延安时期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时期,因而,我们尽管面临着十分险恶的局面,却仍然捷报频传,歌声阵阵……

新时期以来,这支烛火又重新照耀!一时间,春风解冻,百废待兴,一旦形成党和人民的`水溶交融,我们的未来就在希望的田野上!

既然有大潮奔涌,就难免泥沙俱下。在改革的进程中,这支烛火也曾被几度遮蔽,腐败的阴霾就此弥漫开来。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就是泼洒在这支烛火上的冰凉的冷水!然而,这支烛火是在为民的热能上燃烧的,这是一支无法扑灭的永恒的活火。

让我们在这些火把的光辉照耀下,奋勇前行!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篇7

在看《楚怡·百年荣光》这部纪录片时,我几次感动落泪。作为职教人,我听过类似“职业教育处在低潮期”“办好职业教育困难重重”这样的'言论,自己在工作过程中也吃过苦、受过委屈。但在这部纪录片里,当我看到陈润霖先生在艰苦卓绝的情形下依然坚持兴办职业教育,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培养出了科学家、艺术家后,我觉得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算不上是困难了。

这部纪录片给我们湖南职教人提振了信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我们要自立自强,努力克服困难,更要志存高远,担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篇8

在学校组织全校师生集中观看了《楚怡·百年荣光》这部纪录片后,我独自一人又细看了一遍,同为职教人,内心有感动,也有沉思。当我看到陈润霖先生在艰苦卓绝的情形下,毅然决然地坚持兴办职业教育,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培养出了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后,为这位有着“教育报国、工业救国”家国情怀的教育家而感动。这部纪录片令人称道的'是,完全出自职业教育人之手,给我们湖南职教人提振了信心,激发了职教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当下职业教育前途广阔,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职教人,更要自立自强,努力克服万难,志存高远,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责任。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篇9

山林乡村,羊肠小路,一个清瘦的年轻人手提行李走到村口,他深情回望后毅然前行,留给大家一个孤独又坚定的背影……

这是纪录片《楚怡百年荣光》中的一幕。那个令无数人感动的年轻人,正是1909年创办了湖南私立楚怡初等工业学堂(后改名楚怡工业学校)的湖南新化人陈润霖。

2月28日,在20xx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楚怡百年荣光》也进行了首映,全景式再现了湖南职教楚怡精神,激励大家传承楚怡精神,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讲好湖南职教故事。

《楚怡百年荣光》由湖南省教育厅出品、监制、策划。20xx年3月,湖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楚怡行动计划”出台,拉开了《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制作的序幕。其中,总制片来自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楚工”继承院校),总导演、制片人来自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二十所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参与了制作。该纪录片的总导演、制片人是湖南大众传媒职院副校长雷珺麟。在接到这个任务时,她格外兴奋。

据悉,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原因,职业院校被公众认为是成绩差的学生才会选择就读的院校。有着十余年行业经验并投身职教17年的雷珺麟一直有个梦想,就是用影视影像纪录职业教育,呈现职业教育中感动的人、感动的事,不一样的人才、不一样的职教人。因此,她召集了职教领域同样怀着职教梦想的同事、同仁,在短短不到一周时间,便组建了近三十人的核心主创团队,一个月后完成了百余人的纪录片执行团队的招募。

在团队组建之初,雷珺麟告诉大家:“这是湖南职教领域第一次拍摄关于职业教育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必将成为湖南职教发展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拍好楚怡纪录片,是我们作为职教人、作为传媒人,当仁不让的`责任。希望我们用这部作品,能向大家呈现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国家栋梁、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也希望我们能用这部作品证明我们自己。因为,英雄不问出处。”

在整个采访拍摄过程中,93岁的国家发明奖获得者宋才飞、90岁的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曾锡朋、91岁的国家级经济师曹三平等一大批扎根各行各业的楚工校友走进纪录片,近年来湖南职教培养出的火箭专家、物理研究员、世界建筑能手等优秀湖湘职教学子讲述奋斗故事。据了解,接下来,《楚怡百年荣光》将通过媒体向公众展播。导演组更希望纪录片能够引发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湖南职业教育的关心与关注,统一认识,形成职教热点话题,增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增强职教师生职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属感,让湖南职教精神的种子,在全省职教院校师生中落地生根。让更多人勇于选择热爱自己选择的职业,让楚怡百年荣光再现当代中国。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篇10

今天上午班委们组织我们观看了有关《楚怡·百年荣光》的视频,《楚怡·百年荣光》全景式的展示了“楚怡”精神百年余年来对湖南职业教育的影响,阐明了其对当代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是一部汇集湖南教育成果大展示、经验大总结的优秀作品。

同时,湖南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职教典型,讲好职教故事,丰富“楚怡精神”的时代意义,让“楚怡精神”更鲜活、更立体,不断擦亮湖南职业教育的品牌。“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中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不仅仅是教育救国,还要工业救国。在当今时代,“天河一号”、“蛟龙600”的出现,证明着中国的创造力更强,让更多的产品都留下“中国制造”的'名字。陈润霖他是职业教育里“不朽的丰碑”,而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会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当代新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历史给予我们的重任。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篇11

这是一部纪录片,也是一本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这部纪录片把“楚怡精神”挖掘得很深刻——有源泉、有历程、有传承,更有未来。“楚怡精神”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人勇毅奋进、立志报国,是每一个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都应该牢记和践行的`。希望永州市的每一位师生都能看看这部纪录片,还要将其作为特色德育课程资源永久保存下来,作为每一届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思政内容。相信有“楚怡精神”的引领,湖南职业教育的发展将后劲十足。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篇12

陈润霖先生筚路蓝缕,磨血兴学,毕其一生践行了中国职教人的初心使命,“楚怡”是中国职教领域永远的丰碑。作为新时代的职教人,传承“楚怡精神”,就要传承其舍己为国的'担当、初心不改的信念、“怡然乐育”的情怀、立德树人格局和“干学结合”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篇13

《楚怡·百年荣光》故事讲述的是1909年湖南著名教育家陈润霖于长沙创办了一所私立初等工业学堂。1912年,学校更名为私立楚怡中等工业学校。学校秉承“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办学理念,聚集了大批立志救国的年轻人。1938年,为躲避战乱,陈润霖将学校迁至老家新化,历尽沧桑,矢志不渝。他首开湖南以私人力量举办工业职业教育先河,创造“三校一园”新教育体制,是了不起的一代教育名家,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凝练出的“精、勤、诚、朴”的办学旨趣、办学精神,精要解读了“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职教)精神的`形成背景,丰富内涵及其独特品质。楚怡精神是一种执着、坚韧的事业精神;是以教兴国、呕心沥血的育人精神;是“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历年以来,楚怡精神薪火相传,弦歌不断,为社会培养了3000多名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是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

办好职业教育,首先要了解湖南职业教育的历史。熟悉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只有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才能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今天,重温历史,学习先辈,必将激发职校师生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吸引更多人选择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

观影结束后,很多教师饱受触动、备受鼓舞,表示将来要学习和发扬“楚怡”精神,勇担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不断擦亮湖南职业教育的品牌。在服务“三高四新”战略中展现新担当、贡献新力量。

今天看了影片,更加明白了职业教育别有洞天,大有作为;我们要改变观念,发奋上进,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篇14

“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往往“将眼光收得极近”,只在一己悲喜,溺于“顾影自怜”或“顾影自恋”,成为无病呻吟的悲观者;或只看一个现象,陷入“以偏概全”或“非此即彼”,成为讥馋社会的抱怨者,最终都将难以完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要知道我们正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每天都上演着震撼人心的奇迹,每天都涌现着可歌可泣的人物。文化文艺工作者“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融入人民生活,关注社会发展,感悟时代情怀,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意义重大。

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必须谨遵文章给出的根本指示,以赤诚之心走进实践深处,以热诚之眼观照人民生活,以真诚之态表达人民心声,把眼光从身边的小盆景移向人民群众的大风景,不断地拓展大视野,提升大境界,表达大情怀。

“议论吐为仁义辞,文章散作生灵福”。只有血管里溶入了人民的血液,笔管里才能流淌出对人民的情感。文化文艺工作者务必坚定地站稳人民立场,“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因人民悲喜,为人民放歌。

观《楚怡·百年荣光》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