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文档下载 > 心得体会 >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迟暮。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三国演义读后感(热门)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1

暑假里第二遍读《三国演义》,不求全都精通了解,但了解更深一层,还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曹操的诡计,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都被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以此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域,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队伍。此种例子举不胜数。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前,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十一速亿的事情来呢?

有勇有谋,大敌当前,只能死拼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

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各国都有龙中凤人,曹操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用兵如神了;但两人都有致命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过于阴险。蜀国,首当充其的心定是伏龙诸葛亮。还有姜维、徐蔗、孔明、周瑜,从这些人物的性格和国家不难看出来人性格的重要性,可见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2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它描绘了东汉以后的三国之争。

这本书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很多人认为,这本书是围绕刘备写的,所以喜欢蜀国的人,认为曹操是坏蛋。但是我认为这样是错的',所以,我便便就喜欢曹操,因为我知道,主角不只刘备一个。还有,如果站在魏、吴国的角度来看,刘备就是坏蛋了。

此书讲了“连环计”、“空城计”、“借刀杀人”、“欲擒故纵”、“草船借箭”、“苦肉计”······其中,我最喜欢空城计了。

那一次,司马懿带领大军进攻蜀国。诸葛亮知道他疑心重重,便把城门大开,并让几个老兵装作农夫在扫地,而自己坐在城楼上悠闲地弹琴。司马懿见了,果然中计,后卫变前锋,前锋变后卫。别人问为什么,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做事都很谨慎,他这么做,只是想让我们毫无戒备的进去,然后设伏兵袭击我们。再说,你难道没听出这琴声里暗藏着杀机?!”

这本书以东汉为背景,描写了三国里众多人物的特点,告诉了我们丰富的知识。

读史书真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自高祖斩白蛇起义至三分归一统,前后共60年间,故事不胜枚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蜀国的法正、魏国的邓艾、吴国的太史慈……

要论故事,最精彩的当属“三英战吕布”。一首诗即可概括:

袁绍驱兵攻董贼,

可惜吕布路中挡。

八路精兵齐攻上,

无人能敌同蹿逃。

忽然一队人马到,

燕人张飞持刀枪。

酣战未能分胜负,

倒是惹恼关云长。

青龙偃月刀来提,

玄德也来凑热闹。

三英吕布直混战,

众人眼直皆迷惘。

只见吕布一虚刺,

飞身败退虎牢关。

三英战吕布后,王允连用三计(美人计、连环计、反间计)力除董贼。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傕郭汜又一路杀来,杨奉董承两次救驾。曹操闻讯连夜奔来,一物降一物。不久,他就大获全胜。可野心勃勃的.他怎肯善罢甘休?汉献帝百经磨难,咬破指尖血书一封。尔后,三国鼎立。

合上这部经典,我思绪万千。既了解到一段历史,又懂得了一些道理。从曹操身上看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关羽身上体会到了义薄云天、赤胆忠心。从黄盖身上知道了赴汤蹈火、肝脑涂地。从司马懿身上学会了鹰视狼顾、老谋深算。从三国中懂得了风云变幻、瞬息万变。

《三国演义》好一部精妙绝伦、扣人心弦的名著!

三国演义读后感4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讲的是三国时期蜀、吴、魏三国争分天下,最后司马懿篡魏建立西晋,先灭蜀汉,后亡东吴的故事。

其中蜀国主公为刘备,吴国主公为孙权,魏国主公为曹操,它重点写的是蜀国异姓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得诸葛亮后建立蜀汉,联合东吴抗击曹魏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是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心胸坦荡、顾全大局、知人心思,很有君子风度。它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空城计”,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司马懿带大军来攻蜀国主城。这时,正好刘关张三人带大军离开了主城。城中兵少根本不足以抵抗司马懿的大军。于是诸葛亮决定将计就计,撤下岗哨,在城中故意悠闲弹琴做给司马懿看,同时派人飞报刘、关、张三人,让他们带兵支援。司马懿认定诸葛亮一生谨慎,此时敢如此胆大,肯定是城中有伏兵,于是便不敢近前,后退之余,此时刘、关、张三人带大军来包围曹军司马懿,杀敌万千的故事。

这本书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每个人的物的特性。并精彩的'讲述了三国分天下的故事,每个小故事只要稍用心的去体会,就会感觉仿佛你就是刘备或是关羽,或是诸葛亮或者曹操。正想尽办法壮大自己的势力,吞并整个中国呢!

这真是本好书,快去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5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非常非常好看的书,它的名字叫做《三国演义》。

在这本书中,有着许许多多的英勇善战的英雄,例如:关羽、张飞、赵云、黄盖、马超……除了这些人,还有一些人,他们足智多谋:诸葛亮、刘备、曹操、司马懿……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属诸葛亮和刘备了。

先来说说诸葛亮吧。他十分的聪明,可以说得上是神机妙算了,刚开始,刘备三顾茅庐,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在前两次刘备的`拜访中,诸葛亮刻意躲了出去,想要看看刘备是否有诚意,在第三次刘备的拜访中,诸葛亮便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了,于是,诸葛亮便随着他一同出山。诸葛亮出山后,一心一意的辅佐刘备,帮他料理天下大事。有一天,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和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如同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

再来便是刘备,他爱国爱民,因此,他也深受自己国民的爱戴。我也很喜欢刘备,他求贤若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王。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的人物都各具其态,有长也有短。不过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的每一个字后,都让我大开眼界,而这本书里的几个主人公,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真是一本有意义的书,希望大家也都看一看。

三国演义读后感6

一束阳光,可以照亮一片黑喑。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

——题记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蜀、魏、吴三国鼎立的故事。它是一部战争作品,可把我这个“小军事迷”迷住了,反反复复读了六遍。每次翻开书籍,就好像看见各国名将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仿佛听见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厮杀声,让我犹如身临其境……

我想,假如我能穿越时空,回到三国那该多好。我愿作一个曹操身边的小卒,忠心耿耿,帮他英勇杀敌。在“官渡之战”,我会帮他奋力烧袁绍在乌巢的粮草,帮他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赤壁之战”我会和他一起撤兵,看他是如何豪迈地大笑,再看看关羽是如何义薄云天,将他放走。

如果我能穿越时空,我将领略武将们的`风采,在长坂坡和赵云杀他个七进七出。看看关羽刮骨疗伤时与马良下棋的情景。再看看蜀将姜维和魏将郭淮来回骑马追逐、射箭,像汽车追逐一样精彩……

唉,别做白日梦了……但此时,我不是和作者一起遨游吗?

三国演义读后感7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变?”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在我看来,曹孟德说的一点都不是骄傲自负的话语,而正从这些话语中,我看到了他的雄心,他的英雄气概。曹操的奸诈狡猾正是他用兵的计谋。俗话说:“事贵应机,兵不厌诈。”但若曹操的`雄心再小一点,用计不那么过分,伪装出几分仁义,他一统天下只是时间的问题。突然想起一首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三国演义读后感8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四年级,我有了这一书,使我对书中人物典故有了更深的了解。像“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三气周瑜”、“官渡之战”我都能耳熟能详,我 还 非常佩服书上的人物。

我佩服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足智多谋。“草船借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佩服刘备,因为他特别善于用人,又有仁慈之心。刘表病危时,诸葛亮建议攻打刘表,夺取荆州,好有一个安身之处,但刘备一再推辞,死也不肯……

我佩服关云长,因为他有万夫不当之勇,杀死袁绍二位猛将颜良以及文丑,又过无关,斩六将,还水淹七军,真是智勇双全。

张飞武功也非常了得,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我更佩服赵云,因为他在几十万大军中宁愿战死,也不投降于曹操,他这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欣赏关羽、张飞、赵云的.武艺,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国演义读后感9

大家都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好书,可我一直没读。这个寒假爸爸非让我读一读这本书,读完之后,的确是让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中刻画了好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在这些人物中我最敬佩的要数诸葛亮了。他是一个忠臣,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不但如此,诸葛亮还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真是一个奇才!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七擒七放孟获,唱空城计,以木偶退曹魏大军,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的聪明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再说关羽吧。关羽一个红脸的`大将军,也是五虎上将之首。他杀华雄,斩颜良,灭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后来又在华容道义放曹操。他忠于故主,降汉不降曹,一得知自己兄弟的消息,便千里万里地去寻找。在今天关羽成了忠义的化身。

另外,曹操的混帐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周瑜的目光短浅,气量小,都描写得非常好。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故事情节也很有趣。《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一场场刀光剑影的生死悲欢,一副副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还有三顾茅庐、桃园结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内容,都让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他将故事里的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比如诸葛亮的“料事如神,指挥若定”;比如周瑜的“心胸狭窄,忌才好胜”。

在所有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要数关羽了。他有九尺高,一张血红的'脸,一双卧蚕眉,长得特别威武。有一次关羽被毒箭所伤,大夫说:“要用刀把中毒的地方割掉,特别疼。”没想到关羽说:“我和马良下棋就不会觉得疼。”结果关羽在割肉时一声不吭,专注着下棋,连大夫也佩服他的勇气。

《三国演义》的故事让我领略了智慧的无尽魅力,也让我懂得了“智慧来源于知识,知识来源于勤奋”的道理。在任何时代,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掌握话语权,也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说的正是曹操。

在文学史上,曹操是大诗人,做出了重大贡献,故有“三曹”之说,其诗也至今传诵,流芳千古。

而在军事、政治上,曹操却是失败者,故后人称之为“奸雄”。如果除了官渡之战外,都以败局收场。曹操的失败,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也正因为他心胸狭窄、疑伸疑鬼、一意孤行。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中曹操疑伸疑鬼、贪身怕死,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在狱中,《青囊书》也从此失传。

曹操骄傲自大,心胸狭窄,心理容不下别人,杀杨修、祢衡就是实例。杨修聪明过人,口才又好,但他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对于曹操也毫无顾忌。因而曹操十分讨厌杨修,心生杀念,把杨修赶尽杀绝。

而祢衡学富五车,记忆力惊人,思维敏捷,而且为人正直,有胆有识,嫉恶如仇,伶牙力齿。在曹操面前毫不客气地数落曹操手下的虾兵蟹将,令曹操恼怒不已,祢衡面不改色,尖嘴薄舌地说曹操不分贤愚,是眼睛脏;诗书不读,是嘴脏;不听劝告,是耳朵脏;不懂历史,是身体脏;不容诸侯,是独自脏;想篡权,是心脏!“奸雄”曹操也容不下祢衡,挟走了祢衡。

曹操的品质、野心、肮脏也被暴露无遗!

一读到“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曹操的文学贡献也被历史尘埃所淹没,这尘埃好比是人们对历史中曹操的.评价,“奸雄”也成了曹操。千古留下的骂名也不由得令人摇头叹息,感到悲哀!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三国演义》是一本经得起时间磨砺得好书。

在三国演义中,多数以汉人刘玄德的角度出发,说曹操和孙权,特别是曹操,说他奸诈无比,其实如果花一个角度去看,就不会是这样了。

在三国演义中,各国都有各国的谋士——蜀国有孔明,魏国有司马懿,吴国有鲁肃和其他谋士。其中,我最敬佩孔明,因为他深知人心,而且在深知人心上,他还做了进一步的尝试,空城计就是一个例子,孔明智退司马懿,虽然孔明知道司马懿会起疑心,应该不会进来,但凡事就怕万一,孔明却敞开了城门。孔明平常足智多谋,见今日这幅景象,更不敢前进半步,最后撤退。由于孔明生前威震天下,人人都知道他,乃至死后再出战,蜀国士兵一推用木头刻的假孔明,其他国家的士兵就被吓得四散奔逃,还以为是真的,直到公布了这个事实为止。

《三国演义》也教会了我们许多知识,比如说,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这个故事,这就像学习一样,我们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自大,以为自己了不起,一定会赢,可结果呢?所以不要把这些话说出口,自己把它们憋在心里,把它们化为一种动力,结果会更好。还有《陆逊烧营七百里》这个故事,别看陆逊平常平平庸庸,只是一介斯文书生,却不想他像孔明一样,才高八斗,让人刮目相看。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多结交一些心地善良量的`好朋友,尽管他长得不好看,而不要觉得漂亮的就是好的。

如果有时间,请多读一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读书节活动开始了,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这本书非常好看,我非常喜欢里面的故事和各种各样的人。尤其是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才华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有一次,他打了败仗不得不投降,但是,当他得知了刘备消息,便不远千里前去寻主。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爸爸说:忠义和才华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不能只取其一。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就是你们现在要掌握的忠义和才华。

我要牢牢记住爸爸的话,懂礼貌,讲文明,刻苦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寒假里,我和爸爸一起读书——名著《三国演义》。当我读到“草船借箭”这一回时,不觉心生疑惑:“咦,诸葛亮这样真的可以借到箭吗?”

我和爸爸讨论起来。首先古代航行,用的多是木船,一旦遇到火攻,便火光冲天,化为灰烬。而诸葛亮用的是更易起火的草船。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就因被火攻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以曹操之智,难道想不到用火箭一举击退敌军吗?

其次,十万支箭一齐射出,那是多么大的量呀!怎么可能每支箭都插入草船,却没射穿船只呢?如果诸葛亮真的采用这种借箭的方法,那草船早就被射成了马蜂窝,可能在河中央就已经解体沉船了。

最后,这十万支的数量又是怎么得出来的呢?难不成这些士兵冒着“枪林弹雨”,九死一生地挤到船边,一支一支清理出来?或者他们早与曹兵勾结,让曹兵射出十万支箭,一支不多,一支不少?

爸爸笑笑,告诉我《三国演义》里很多都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并非真实的历史情况。爸爸还鼓励我,读书时有自己的'思考,是把书读懂、读通的第一步。

爸爸看着我,感慨道:“你不像我们小时候,只会读死书。时代可真是变了呀!”爸爸说的时代改变,现在的我一知半解。但我知道,他永远是我的英雄老爸。读书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就在和爸爸的相谈中,充盈在我的心间!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