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文档下载 > 心得体会 > 汪曾祺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汪曾祺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暗香浮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汪曾祺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汪曾祺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题记

与好友谈起汪曾祺先生。

她问:“你觉得汪老是个怎样的人?”

我笑答:“是个热爱生活、至真至性的老头儿。他会亲手种葡萄,会将梨花瓣子想象成是月亮做的。他爱吃,爱玩,爱逛菜市,还爱结识些有趣的人。他在《闹市闲民》中将一个抱膝看街的老人比作庄子,可我觉得,他才是活庄子。”

她呷了口茶,慢条斯理地开口:“你或许忘了,他亦饱经苦难。”

我胸中一凛。

回去后又翻了遍《愿少年乘风破浪》,这才发现,他作乐的背景,是日寇轰炸下的昆明城,是物质匮乏的西南联大,是进行劳动改造的大青山……他在苦难处放歌,于沧桑中写下牧歌般的诗篇。

我此刻才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汪老,是随遇而安,天真淡然。

纵观历史,不乏如汪老般处变不惊者。恬淡是什么?是孟浩然终身不仕的把酒桑麻,是刘禹锡变法失败的晴空一鹤,是苏子瞻遭贬黄州的竹杖芒鞋,亦是张岱雪日出游的孤高自赏。他们每一个都历尽磨难,可无一人在苦痛中零落成泥,他们粪土千金与王侯,寻一方幽境,任心灵翩飞,开出如高山晶莹雪般的花。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是李太白参透世事后的感悟。我们虽不必学其浪游隐居,然其恬淡之意当成为我们精神的坐标。且看那清朝的沈复,一生碌碌无为,屡遭变故,却留名千古,为何?凭的就是一份恬淡。他生于富贵门第,早年与妻子芸娘情深意笃,诗酒风流,芸娘曾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这未尝不是沈复心中所思。后因误会被逐出家门,他亦在旅居中觅得人生真趣,结诗社,煮美酒,赏百花,快活似神仙。《浮生六记》中不乏悲伤之言,然他仅用一卷“坎坷记愁”,何尝不是他的淡然,他的快意恩仇?

由此观之,恬淡是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拥有它的人便可张开翅膀飞翔。每个人都有翅膀,沈复的翅膀里便藏着陈芸,花草,诗画与天地山水。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金戈铁马一生的辛稼轩最终还是选择了放下,吟出归隐的散淡诗句。又见那咏絮之才李易安,缱绻凄凉之余不乏豪爽恬淡。她于日暮泛舟溪亭,惊起一滩鸥鹭;于宿醉后的清晨探问卷帘人,怜惜海棠绿肥红瘦。然最令我动容的是她尝过艰苦后的淡然。大观元年,赵明诚身陷牢狱之灾,释放后被夺官位,重回白衣,于是两人前往青州故里,开始闲居。李易安于《金石录后序》里记述了归来堂的十年光阴,室内有藏书万卷,炉中有新茶正沸,案几有鲜花不绝,堂前有翰墨飘香,她与赵明诚沽酒换词、赌书泼茶的情事更成了无数文人的心之所往。“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便引此典祭奠恋人。

由此观之,恬淡处世很简单,只需不计得失,不贪名利,便可孕育出一朵梅花。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梅花,李清照的梅花里便含着诗词,新茶,醇酒与金石字画。

谈回汪曾祺先生,他于《愿少年乘风破浪》中所写的或许不止于自己田园式的生活,还是一颗随遇而安的心,更是一份对少年人的谆谆教诲。他写道:“你的家人、你的老师、你的学校、你的朋友、你看的书、你走过的路、你的每一次挑战与挫折,都决定着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你。”汪老所希望的,便是我们成为潇洒恬淡之人,只有这种性格才挡得住风雨,才能乘风破浪。

很喜欢小说中的一句话:“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世事洞穿,天真不泯。”与诸君共勉,愿你我都能作个闲人,都有勇气吟一句“归去来兮”。

汪曾祺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