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心偿~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知识引入】

尺子又称尺、间尺,是用来画线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长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长度。有些尺更在中间留有特殊形状如字母或圆形的洞,方便用者画图。

尺通常以塑胶或铁,不锈钢,有机玻璃制造,亦有以硬纸、木、竹,铝,皮革等制造的。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他们的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铅笔、橡皮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文具,尺却使用的较少。尺有什么用?怎样使尺子?小学生为什么要用尺?是幼儿感兴趣而又疑惑的问题。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扩展幼儿对尺的认识,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求,解决疑问,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满足幼儿渴求学习的愿望。

【活动目标】

1、 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 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过程建议】

1、 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分组讨论交流。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 集中交流。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4、 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

②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③集中讨论: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

【延伸提示】

1、 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2、 举办“各种各样的尺”博览会。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2、 学习看图列式,口头编应用题,促进分析能力的提高。

活动准备:

1、 一个宝藏箱。

2、 每人一套 1~5 的数字卡片及—、 = 符号,铅笔,橡皮,作业本。

3、 图片: 1 个农民伯伯,柿子 2 个,梨 3 个,苹果 4 个,桃子 5 个和画一幅作业本里的题目和图片。

4、 画幼儿用书第 28 页中的四幅图(猫,猴,熊,兔)。

5、 课前练习开火车(咔嚓、咔嚓、咔嚓,呜 ,咔嚓咔嚓,嘘)。

活动过程:

一、 以游戏引题

1 、教师:小朋友,欢迎来到数字列车总动员,我是列车长——小不点。我的口号是:只要你努力,关关都能过!今天,我们要乘着这列火车去寻找宝藏(出示宝藏箱),不过呢,在找到宝藏之前,我们要先闯过三个有困难的关卡站,小朋友们过了关才能找到宝藏,才能知道这个宝藏到底是什么?你们有没有信心?(有)那我们一起开火车进入第一站(做动作)水果园。

二、数字列车到达第一站 :水果园(逐一出示教具,讲解口头应用题,幼儿用数字卡片摆出算式)。

1 、水果园到了,看看有谁?(出示农民伯伯),农民伯伯说想要找到宝藏,必须过了我这关的'四道难题!咦,看看他给我们出了什么难题?

请听题一:

师: a 、果园里原来有 2 个柿子,送给老奶奶 1 个,果园里还有几个柿子?请小朋友算算?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算的?算式怎么列?

b 、出示数字宝宝 2 、 1 ,列出算式: 2 — 1=1 ,请幼儿说说数字宝宝“ 2 ” 、“ 1 ” 代表什么意思?

2 、师:下面我要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摆一摆,说一说。咦!看看你们的桌子上是不是也有数字宝宝,农民伯伯要出题了,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先找到数字宝宝,然后摆出算式。

请听题二:一天,农民伯伯摘了 5 个桃子,卖掉 2 个,他还剩下几个桃子?教师巡回指导,摆好后,请个别幼儿来说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3、 请小朋友们快快整理好数字宝宝,我们要来过第三个难题了!

请听题三:果园里有 3 个梨, 2 个梨坏了,问还剩下几个梨?(引导幼儿说出算式)

4、 还有最后一道题,过了这道,才能进入第二关。

请听题四:果园里有 4 个苹果,分给小胖 3 个,果园里还剩下几个苹果?(讲解同上)

小结:农民伯伯说小朋友们真能干,破了我这关,现在请你把数字宝宝快快放进小篮里,我们的火车要开动了,请你快快上车,注意安全,咔礤咔擦咔擦,呜 ~ 小火车进入第二关:动物园

三、 数字列车到达第二关:动物园 (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口头编应用题,列式)。

1 、看看动物园里有哪些小动物们来考我们,咦,喵喵、、、是谁呀?

出示图片小猫:小猫说想要找到宝藏,也必须得过我这关!

问:小猫我原来有几条鱼?吃掉了几条?还剩几条?(算式怎么列,有谁知道?)

小结:小猫我原来有 3 条鱼,吃掉了 2 条,还剩 1 条。 3 — 2=1

2 、看看第二位出场的是谁?

出示图片小猴,请幼儿自己来口头编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小结:小猴原来有 4 个橘子,吃掉了 2 个,还剩下几个? 4 — 2=2

3 、看看还有谁?

出示图片小熊、小兔:同上请幼儿自己来口头编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小结:小熊原来有 5 瓶汽水,喝掉了 2 瓶,还剩下几瓶? 5 — 2=3

小兔原来有 5 只香蕉,吃掉了 3 只,还剩下几只? 5 — 3=2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又过了我们这关,请快快进入数字列车第三站:作业园。同样开动小火车、、、

四、 欢迎来到第三站:作业园。( 教师讲解示范第一题,幼儿根据题意,独立完成以下各题,教师和幼儿一起点评分析。)

1、 看看作业园里又会有什么呢?(出示事先画好的作业本中的题目,请幼儿说说图上有哪些东西?——小树、蜡烛,书本,老鼠、箭头等等。教师讲解虚线的圆圈,蜡烛灭了,叉等都表示去掉或者减掉的意思,为下面做题作铺垫。)

现在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做做第一道题。(集体口头说应用题,并看图列出算式。)题目是:总共有 5 棵小树,去掉了 2 棵,还剩几棵?

2 、请小朋友们翻开作业本第 37 页,看看你书上的是不是和老师黑板上的一样。现在请你们快快把其他题目给完成,我要来看看哪个小朋友动作最快。

3 、教师和幼儿一起验证到底做的对不对,请个别幼儿来讲解题意,并列出算式。

五、以找到宝藏结束活动,并且起到点题的作用。

小朋友们真厉害,三关都被你们闯过了,火车达到了目的地,现在呀,宝藏马上要被找到了,你们高不高兴?再来猜猜这个箱子里到底是什么呢?揭晓答案:教师拿出箱子里的笑脸娃娃帖。

师: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都能像笑脸娃娃一样笑着去勇敢面对困难,相信一定能成功!!现在,我把笑脸娃娃奖给每个小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颜色、大小不同的树叶,并尝试按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2、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妈妈和孩子间的亲情,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认识大小颜色

活动难点:

按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背景、树叶若干

一、活动过程:直接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1、出示两棵树(绿)

提问:①你看到了几棵大树妈妈?

②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树叶宝宝是什么颜色的?

——那我们给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绿宝宝。一起向绿宝宝问好

③这些都是绿宝宝,但是它们长得一样吗?大小一样吗?哪个大?哪个小?

2、出示两棵树(黄)

提问:①这两棵大树妈妈的树叶宝宝是什么颜色的?

——那我们也给它们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黄宝宝。一起向黄宝宝问好

②这些黄宝宝长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二、情境表演

1、出示小白兔

——瞧!谁来了?小白兔出来帮妈妈采蘑菇

听!什么声音?(播放背景音乐)

2、利用教具,营造秋风扫落叶的氛围

——呀!秋风把我们的树叶宝宝都吹走啦!这可把大树妈妈急坏了

听!是谁在哭?(播放背景音乐)

为什么哭呢?

那我们一起来帮树叶宝宝们找妈妈好吗?

三、树叶宝宝找妈妈,巩固复习

1、出示一片黄宝宝(大)

——逐一问是这棵树妈妈的.宝宝吗?为什么呢?

出示两片树叶宝宝

——分别请幼儿示范将树叶宝宝送到树妈妈的身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这里还有好多树叶宝宝,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找妈妈,你们愿意吗?

四、围绕课题,小结游戏

|——大树妈妈和树叶都很高兴,谢谢小朋友们帮助树叶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等一下我们到外面去看看有没有迷路的树叶宝宝,也把它们送到树妈妈的身边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感知单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与意义。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1~7,车牌号码“84527”一张。

2.幼儿每人一张车牌,车牌号不重复。

活动过程

一、观察车牌号,区分单双号。

1.师:今天我们要来玩开汽车的游戏,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车牌号,看看自己的车牌号是多少。(幼儿自由观察,了解自己的车牌号)

2.师:你的车牌号是多少?车牌号的数字应该从哪里开始报?

3.师:谁的车牌号上的第一位数字是单号?请起立。(教师较快的询问站起来的幼儿,第一个数字是多少并集体验证)

4.谁的车牌号上的第二个数字是单数?请起立。(站起来的幼儿报出车牌号上第二个数字,集体验证)

5.你的车牌号上有几个单数?有几个双数?它们分别是多少?(个别幼儿交流,集体验证)

二、玩“开车”游戏,感知单双号的用途。

1.师:杭州市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风景很美。你知道杭州最美的地方时哪里吗?(幼儿自由讲述)

2.师:杭州的西湖是最美的,每天都有很多人到西湖边欣赏美丽的风景,马路上车子很多,交通非常拥挤,大家就玩得不开心了,交警叔叔想出了一个办法:当这一天的日期是单号时,车牌号尾数是单号的车子才可以开,当这一天的日期是双号时,车子尾数是双号的车子才可以开,这样西湖边的车子就少了,大家玩得就开心了。

3.师:车牌尾号是哪个数字?(引导幼儿车牌号最后一个数字就是尾号)

4.谁的尾号是单数?是数字几?(引导幼儿区分单双号)

5.教师出示卡片1(1代表星期一),这个数字是单号的还是双号的?请尾数是单号的.车子跟我来(教师带领幼儿绕教师走一圈),集体验证,错的幼儿给予罚款,对的幼儿给予表扬。

6.教师出示卡片2(2代表星期二),这个数字是单号的还是双号的?请尾数是双号的车子跟我来(教师带领幼儿绕教师走一圈),集体验证。错的幼儿给予罚款,对的幼儿给予表扬。

7.教师出示不同的卡片,对应尾数的幼儿模仿开车。

8.教师(出示车牌):小明家的车牌号是“84527”,你觉得他家的车是星期二还是星期一能去西湖边?为什么?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

【活动准备】

1、图片十张,1—10的数字卡一套,笔一支。

2、箱子一个,小布袋若干。(里面各种物品,数量1—10 不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用说梦引起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

1、教师展示十张图片,集体点数每张图片上的图画,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请几名幼儿上来给图画圈,要求两个两个圈在一起,重点让幼儿会两个两个圈在一起,边圈边让幼儿数数。

3、引导幼儿观察已画过的图片,是不是每张图片上的画都被圈起来了?那几张图片是全圈完的?让幼儿说一说是哪几个数字?没有圈完的'是那几张图片?是哪几个数字?

4、请几名幼儿回答后,那几个是全圈完的,那几个是没圈完的,全圈完的2、4、6、8、10、是双数,没圈完的1、3、5、7、9、是单数。

教师小结:两个两个全部数完的是双数,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请幼儿说一说1—10数字中的双数有哪些,单数有哪些?

三、幼儿一起做游戏:摸宝

1、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幼儿从箱中摸出宝贝后,打开数数里面有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提问为什么是单数、双数。

2、一起做游戏1—2遍。

四、复习巩固延伸寻找身体上和活动室内的单双数。

1、身体上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单数,那些是双数。例: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鼻子是单数等

2、请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什么东西是单?什么东西是双数?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东西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后交给老师。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有两个重要的知识基础,一是学生学习了10的分解组成,知道9、8、7和几凑成10;二是学习了10加几等于十几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两个基础,将9加几(8加几,7加几等)利用凑十法转化成10加几,从而解决新问题。学生分析:学生百分之六十已经会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只是熟练程度不够,方法不当,例如还有很多数手指头的,少部分孩子完全不会,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我打算利用交流通过演示、操作,叙述,让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设计:

凑十法不仅是进位加法的重要计算方法,更是数学学习中凑整思想的第一次体现,所以,凑十法的学习非常重要,必须让学生从多样化中感受到它的优越性并掌握凑的方法。只有当他们发现凑十法可以解决不同的进位加问题,才会从内心欣然接受;只有从不同的分解当中才能归纳出凑十法关键:根据要凑十的对象从另一个数中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本课时是对凑十法的整体感受。下一课时进行熟练化和抽象思考任务。

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凑十法。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小猴子图片、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小猴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出示空盒子)这个盒子非常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三、小动物们的问题。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

(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

大班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