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情殇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 新授

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1)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 或 =

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 口答

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3) 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 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

并自学课本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

(2) 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6:10=9:15 8:3=3.2:1.2 1/3:1/6=16:8

(3) 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4)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比例中的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乘积有怎样的关系?

师: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2、 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四、 总结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

2、 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五、 作业

1、 完成练习四的第1-3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3 9+7 9+4 9+6 9+9 9+2 9+5 9+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 )=12 9+( )=13 9+( )=14 9+( )=15 9+( )=16 9+( )=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破+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 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 9+6=15

1+5=6 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9+( )=15 9+( )=18

15-9=( )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你能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说出一个减法算式呢?说说这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表示的意义吗?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练习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 )=16 8+( )=13 9+( )=15 8+(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 - 8 =2 8 + 4 = 12 2 + 2 = 4 12 – 8 = 4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巩固破十法)]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巩固“想加法算减法”)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 =

10-8 = 2 8 + 4 = 12

2 + 2 = 4 12–8 =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了十几减9一课作基础,学习十几减8就减低了难度。孩子们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圈一圈,摆一摆,从而使学生建立了减法的模型。为今后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个别同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有待提高,平时要加强口算训练。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x0.30.7x0.50.21x0.81.8x0.5

1-0.821.3+0.741.25x80.25x0.4

0.4x0.40.89x10.11x0.680x0.05

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x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x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x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x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x0.32=3.29(保留两位小数)3.27x1.5=4.951.78x0.45asymp;0.80(保留两位小数)

10.2863.272.04

x0.32x1.5x28

2057216351632

30858327408

3.291524.9055712

三、运用

1、P.13页2题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3.5783.5743.5833.585

四、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P.8页1

六: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的内容及例1,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十四的第5~9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比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4.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刚才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知道比和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的前项也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

问: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问:为什么这里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能是0?(因为如果乘以0,比的后项就变成了0,没有意义。且0不能作除数,更不能同时除以0)

2.教学化简比。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学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