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

杯与酒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1

教学内容:(实验数学)第五册、第118120页例1-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投影:例1 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长 + 宽 + 长 + 宽 =长方形的周长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X2+ 宽 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 宽 )X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第83页例3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出规则图形的周长。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树叶、直尺、三角尺、绳子。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操场跑道图。

师:同学们,我们经常在学校操场的跑道上赛跑,我们操场一圈是400米,我们绕着操场跑一圈,就是跑了400米。同学们想,“围绕操场跑一圈”还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这里的“周”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学生思考,指名说一说)

师:同学们表达的都不错。一周,可以理解为从一点出发,沿着操场边缘走,走到与出发的地方重合;还有的同学说,一周就是从一点出发,围着操场走,直到首尾相接。好,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就与这个“周”有关系。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认识物体的周长。

师:我们课桌上有这么多的实物,请大家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边缘。

学生摸一摸树叶、三角尺、数学书等物体的边缘。

师:请同学们沿着物体的边缘一周,再摸一摸。

教师指名学生前来演示,其他同学跟着操作。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2.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的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快用彩色的笔描描吧。(学生在课件上描周长。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发现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首尾相接的。大家看这个图形的周长指哪里?

屏幕展示:

学生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师:这个图形有一个开口,不是封闭的图形,或说没有首尾相接。这样的图形是没有周长的。因为“周长”是一周的长度,这样的图形没有形成一周。所以周长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测量周长。

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每小组选一样图形,用你手中的工具,测量一下周长吧。(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汇报计算周长的'方法,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方法一:用直尺一段一段地测量,最后把这些结果相加。

方法二:用一条绳子绕着图形转一周,然后用直尺测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

2.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汇报。

五、拓展提升

下面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你能算出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吗?

12厘米

10厘米

12厘米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周长,还学会了测量周长的方法。测量周长时,同学们想法真是太妙了,老师为你们点赞!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八第2~4题。

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回顾亲身经历后,感受“周”的含义,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通过摸一摸,理解周长的含义。

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测量周长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注意搜集各种方法,对于方法二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板书设计

周长

例3

周长:物体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测量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用直尺一段一段地测量,最后把这些结果相加。

方法二:用一条绳子绕着图形转一周,然后用直尺测量绳子的长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这一环节设计得很好,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拓展提升的题目难度较大,教学评价欠缺。

教学建议:精心研究数学问题,要让提出的数学问题有效,有价值。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经过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索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通过实例,体会周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四、教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森林里要开运动会,小动物们正积极进行准备。请同学们看屏幕。

2、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跑的路线有什么不同?

3、那大家知道吗?前两只小兔子跑的这一圈儿,实际上是这两块草地的什么?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与小动物们跑步路线有关,大家有兴趣吗?

(二)探索新知

1、概括周长的含义

(1)谁能说一说这块四边形草坪的周长是指什么?

观察:看一看,发现了什么?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这块三角形草地的周长是指什么?请同学们伸出手来描一描。

三角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3)讨论:第三只小兔子跑出的图是这个草地的周长吗?

想一想什么是周长呢?

(4)归纳:没有缺口的图形或者说“封闭”的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指出实物的周长

(1)同学们看,一片树叶、一面国旗,它们都有周长吗?说一说并指一指,它们的周长是指什么?

(2)你还能找到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3、动手操作、探究得到周长的方法

(1)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周长是什么,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能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提出问题:小蜜蜂为运动会准备了四种不同形状的奖牌。屏幕出示:

如果给每个奖牌装上一条金属边,每个奖牌要用多长的金属呢?

(2)动手操作

提出:你用什么办法能得到它的周长呢?

(3)小结:我们刚才在求周长方法时,发现一个图形比较平直就可以用尺子来量,比较弯曲就可以用绳子来量,还发现对称的图形只要求一半就行了……

(三)拓展延伸

1、量一量,填一填。

2、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 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还学习了周长的概念。 幻灯展示: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P1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P2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读一读: 学习目标 P3。

(1)进一步让同学们掌握周长的计算。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用平移的方法巧算周长。

(3)开拓思维,计算周长。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①你是怎么想的?

②准备怎么算?

提示: 这两个图形不是规则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进行如下转化。

转化后,周长变了吗? (PPT动画演示:这两个图形转化为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2)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完成计算过程。

3、画一画。

一个不规则的跑道,如下图(PPT展示)

你能算出它的周长吗?你是怎样想的?告诉大家。

三、练习小结。

1、完成PPT中的两个趣味题

2、通过刚才的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5

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的思路上给学生充分提供了多角度的数学活动(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分析、观察和交流,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对后面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了重要铺垫。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在掌握长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来探究其周长的。估计学生对四条边相加的方法求周长和长乘2加宽乘2的方法求周长易于探究和掌握,而对(长+宽)×2的方法求周长不一定能探究出来,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里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生探究时,师应注重引导和指导,注重学生对其方法的理解,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才会灵活运用。

2.作业和练习时,学生在运用公式时易犯的.错误就是忘乘2,因此,教学时注重指导,加强学生理解,引起学生注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1、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1、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2、通过抽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探究与抽象。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这是一次实践活动。教材设计了用线围一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正方形计算相应的周长、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丰富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认识,同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已经掌握了周长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相互交流,可以进一步明确周长的含义,并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熟练灵活地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坦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坦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只要今天能获得三颗星的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老师奖励的礼物了。

你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信封。请你打开,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学具?你能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这些学具来研究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一)围一围。(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1、师:看,图中的小朋友们正在围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呢!

(钥匙、松树、五角星、三角形)

2、师:你能用一根丝线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吗?请大家拿出信封里的线围一围。

要求

(1)要把老师给你的线都用完。

(2)把你围好的图形形状填在作业纸第一张表格里。

(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3、师: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展示学生的作品。同学们用线围成的图形真好看。

4、师:用手指一指你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好吗?

想一想,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

(把线拉直,用尺量一量)

学生围图形、量周长、填表格,在小组内交流。

5、评价:完成老师要求的小朋友可以在评价表里贴好第一颗星。

设计说明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线围出美丽的图形。进一步明确周长的含义,并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摆一摆。(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1、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师:请你拿出信封里的小棒。

量一量:4根短的长度是多少厘米?4根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3、师:你打算用几根小棒,怎样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呢?

先想一想,想好了再摆一摆。

把你围好的结果填在作业纸第二张表格里。

交流:我摆的是长方形,它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我摆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4、互相评价:同桌两人交流、评价。为成功的小朋友在评价表里画上第二颗星。

设计说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操作学具,独立地摆出自己想象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估一估。

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我们一起用纸头来玩游戏吧。

老师帮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小纸片(长:10厘米,宽:6厘米),你能从这张纸上看出有哪些数学问题,并提问出来让其他同学来回答吗?

生:这是什么图形的纸?回答:长方形的。

生: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回答: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生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生:它的周长是多少?回答:长大约~厘米,宽大约~厘米,周长大约是30厘米。

师:要确切知道这张纸的周长,怎么办?(量一量)

请大家测量一下这个长方形,并汇报你是怎么量的,看看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动手测量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汇报结果及方法。

(1)102+62=32

(2)10+6=16 162=32

设计说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提出问题,请同学回答,评价同学的回答。给他们留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提问、猜测、评价、验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剪一剪。

师:如果老师让你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边长是6厘米。边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师:对,在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其实就是这个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板书:宽是正方形的边长)

师:下面请大家动手折一折,把这个正方形剪下来,注意不要剪歪了。

学生动手剪正方形。

师:你会计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64=24厘米)

师:你能再把这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吗?

学生动手剪。

师:现在,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方法一:46=24(厘米) 242=12(厘米) 12+6=18(厘米)

方法二:62=3(厘米) 3+6=9(厘米) 92=18(厘米)

方法三:移一移,63=18(厘米)

小结:大家刚才想出了几种方法,这说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

设计说明增加的剪一剪的内容,充分让学生在折、剪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特征,熟练周长的计算。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拼一拼。(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1、看一看,你们的桌子上还有什么学具我们没用呢?

师:读要求: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拿出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样拼,小组合作,小组长记录填表格。

2、小组交流。(课件出示)

一排摆几个?摆几排?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3、师:请你观察一下这些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师:都是由十二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周长怎么会不一样呢?

5、师:在我们拼出的3种长方形里,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排出的图形越长,它的周长越长,排出的图形越方,它的周长越短。)

设计说明:小组合作拼一拼,培养学生协作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拼图形和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观察、比较、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7

运用现实物体引入新知。

谈话: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同学们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铺上了许多鲜艳的泡沫地板,你们看,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

②出示数学信息: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

④讨论交流:60+60+60+60=240(厘米)

(60+60)2=240(厘米)

604=240(厘米)

⑤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

⑥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有时间的话,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 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再准确测量,正确计算。)

2. 淘气将两块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602+60)2=360(cm)

6032=360(cm)

6042―602=360(cm)

606=360(cm)

3. 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

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

4. 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到和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的图形,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 教科书51页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

3. 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8

【内容】:三年级上册《周长》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会运用周长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师: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要求它们的周长,必须先要知道什么?

指名回答。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师:为什么上面的'公式能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在长方形中包含两个(长宽);而在正方形的周长中包含四个边长,所以正方形的边长=边长×4。

二.基础练习,夯实基础

三、辨析练习,学而致用

(1)一个三角形(如上图),一条边的长度12厘米,另外两条边都是8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

12+8=20(厘米) 8×2+12=28(厘米) 12×2+8=32(厘米)

(2)有六根小棒分别长4厘米、3厘米、6厘米、5厘米、6厘米、4厘米,请你拿出四根小棒摆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20厘米18厘米15厘米

(3)东东沿边长为9米的正方形荷花池跑了两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

9×2=18(米)

9×4=36(米)

9×4×2=72(米)

四.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2.右图的长方形分成A和B两个部分,哪个部分的周长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讲:A

图形A的周长=长+宽+曲线,图形B的周长=长+宽+曲线,由此可知,两部分图形的周长一样。

五.提高练习,拓展思维

用6张边长1米的方桌拼成一个长方形的展览台,应该怎样拼才能使四周让尽可能多的人参观?

六、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9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正方形、实物(地砖)、题单、课件。

学具准备:

实物(地砖)、尺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师:同学们,前两天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周长,那谁能用一句话告诉老师,什么是周长?怎样求图形的周长?

2. 出示正方形。

师:请说出图形的名称。

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如果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它的哪些边的数据?

师:真是一群能干的孩子,那现在林老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用你们学到的这些本领来帮助林老师,做一个能干、又有爱心的孩子吗?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 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儿,名叫丫丫,就快满五岁了,和你们一样,她非常非常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漂亮房间,所以呢,我按照装修师父的要求买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学们来帮助老师测量和计算一些数据,你们可以吗?

2.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A.展示实物(地砖),请生观察其形状。(板书:地砖的)

B.学生分组测量地砖边长数据,(提示:测量是尽可能的取整厘米数。)并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地砖的周长。抽生说算理,师板书。

方法一:10 +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C.全班讨论: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记忆,最简便?为什么?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呢?

由此得出:(板书)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边长4

生齐读公式两遍,并在题单上默写。

师:边长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

师: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求出什么?

三、 练习。

1、 基础练习。

判断题:

(1)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

(2)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周长也相等。

(3)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25厘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边长是6米。

2、数学与生活:

丫丫的一张正方形照片,边长30厘米,要给这张照片做一个边框,边框有多长?

丫丫的正方形窗帘,边长为100厘米,给三边做漂亮的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如果做两层呢?

3、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用2个地砖拼大的长方形。

(2)计算其周长。

(3)请生说说想法。

(4)与原来两块地砖的周长相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10

【教材简述】

"认识周长"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指出物体的周长,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以观察、测量计算中,获得对周长的最真实、最直接的体验。

3、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交往,合作意识,让其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周长的含义,懂得用测量和计算的方法可以求出物

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树叶、皮尺、绳子、各种图形。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教师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图形,你们认识吗?

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一些平面图形。

师:老师最喜欢这张卡片了,想给它加一个边框,但不知道需要多长的材料,既够用又不浪费?请同学们帮助老师。

生:要想知道边框的长度,只要知道卡片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我们把卡片一周的长度取名叫周长,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二、探究新知,感知周长,理解概念。

1、理解周长的含义。

师:老师又遇到了新问题,给卡片加框有下面三种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合理的.,为什么?

(课件出示给卡片加边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是合理的,并说明理由)

生:方法C是合理的。

师:对,因为方法三是绕卡片一周来做的,也就是说是卡片的周长。

2、总结周长。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师小结:我们把封闭图形的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的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三、探究周长的策略。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含义,请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有周长?

(课本、课桌桌面、黑板等)

师:请你摸一摸课本封面、课桌面的周长。

(找一个学生指一指课本封面的周长)他指的对吗?

师边指边说:对,像这样从一个点起绕课本面一周,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同学们只能是这点能用起点吗?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呢?请个同学指一指。

对,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课本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课本面的周长。

师:你能描画一下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三角形、平等四边行、五角星。

学生将准备好的图形进行描画。

四、引导探究,计算周长。

1、如果想知道三角形、平等四边行、五角星的周长,你有什么办法呢?请小组交流讨论。

生: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分别把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课件出示测量和计算过程)

2、出示树叶,这个树叶有周长吗?怎样可以知道它的周长?

生:先用绳子绕叶面一周,再用尺量出绳子的长度,也就知道了树叶的周长。

小结:刚才我们对一些图形和物品的周长的计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像一些比较特殊的图形,我们需要借助绳子才能量出周长。对于有些问题要我们多用度、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工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延展延伸,运用周长。

老师课件出示下面问题。

问题1(考查知识点: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问题2(考查知识点:认识周长;能力要求:能正确认识图形的周长)

问题3(考查知识点:周长的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六、总结。

1、学生小结。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同学们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选用合理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七、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量一量爸爸、妈妈腰的周长。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11

教材简析:

本节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

教学难点:周长形与数的融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线、直尺、皮尺。

学生准备: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看、它的名字叫什么?(板书:周长)看到这个名字,你们有什么想法?

二、探索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

看图中有些什么?蚂蚁在做什么、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用笔画出你所熟悉的课本的外形。

3.你们有办法量出书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

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课本一周的长度,也就是课本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图片:1.摸一摸。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

(1)课桌面的边线。

(2)作业本封面的边线。

2.实践活动

找一找身体上的周长,如头围、腰围与胸围

3.做一做

(1)45页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45页2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试一试:

1.师:你能尝试自己算出图中小公园的周长吗?

(出示第46页“试一试”第1题)

2.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4.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第2题。

五、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周长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是几边形就是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1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各教具,准备实物及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13

在几何中,长方形(又称矩形)定义为四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即是说所有内角均为直角。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的周长,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钉子板 活动记录单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入新课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

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是 )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个钉子板学具,你能在上面围出任意的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吗?

好,听好活动要求:每人先任意围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由组长领着,选出你们最喜欢的几个长方形填到报告单中,并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重点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活动中要注意分工合作。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汇报操作情况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想来几人来几人。其他小组也来汇报。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汇报单中画出他们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简单的?(长与宽的和乘2是最简单的)你们同意吗?所以我们常用长与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汇报说。那么,如果知道了长和宽,我们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1、基础练习题:看图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

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14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是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理解了周长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两点:

1.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动笔画一画、算一算,通过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充分发挥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从而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题卡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直尺 彩笔 题卡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周长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们看到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要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才能知道)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48页上面例题。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怎样才能求出它的周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先量一量,再计算。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结果和方法。

师:你测量了哪几条边的长度?你是怎样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

(请学生充分表达,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预设

方法一:先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5+3+5+3=16(厘米)

方法二:先分别量出长和宽的长度,再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3×2=16(厘米)

方法三: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再乘2。

(5+3)×2=16(厘米)

(3)理解计算方法。

针对只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同学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在交流中明确: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

(4)对比评价。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和评价不同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引入新知。

出示练习题目:篮球场是一个正方形,这个篮球场的长是28m,宽是15m,那么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m?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

②“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

④讨论交流:60+60+60+60=240(厘米);(60+60)×2=240(厘米);60×4=240(厘米)

⑤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

⑥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有一块正方形的桌布,边长是20dm,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2.每张桌子都是正方形,周长是32分米,现在将两张桌子拼成一个长方形桌子的周长是多少分米?3张桌子呢?

首先求出每个桌子的边长:32÷4=8(dm)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

(1)8×3×2=48(dm)

(2)8×4×2―8×2=48(dm)

(3)8×6=48(dm)

3.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

3.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地砖的周长》教案》,来自网!

标签:周长上册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