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何必等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荐)大班数学教案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重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活动难点:

尝试编不同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粗的记号笔2支。

活动过程:

一、复习4的组成。

1、教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我先出一个数字,我们一起来拍手,

我拍手的次数和你拍手的次数合起来要是我出的数字。我出数字?

2、教师:小朋友我问你,我的手儿拍一次,你的手儿拍几次?

学生:钟老师回答你,你的手儿拍一次,我的手儿拍两次。

幼儿动手操作,探索4的不同分法。

二、学习4的减法。

1、出示飞机,编应用题。

师:黑板上有几架飞机呢?飞走了几架飞机?黑板上有还剩下几架飞机呢?你们能看着刚才老师的操作,来编一个应用题吗?为什么问“还剩下”呢?

(请小朋友来用粉笔在黑板上记录)

2、列减法算式。

师:用什么算式表示这道应用题呢?这道算式是怎么表示这个应用题呢?

3、同样的方法来学习4的其他组的减法。

二、幼儿操作活动。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本子和铅笔。等会请你们来写算式好吗?怎么写呢?就是听老师来说一件事情,然后你们就来写上正确的算式好吗?你们写好了还要想一想你们的算式是怎么样表示我说的.这件事的。

教师来口报应用题,幼儿列算式。要求幼儿要认真听清楚老师说的事情,然后在认真写。

教师请幼儿来说一说自己的列的算式。

评价幼儿的操作活动。

三、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杯子的形状分类,目测比较同一形状容器内水的体积。

2、善于 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活动准备:

6个杯子、3个量杯。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幼儿产生比较的兴趣。

师:今天是小明妈妈的生日,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客人分成两桌坐下,妈妈给每人倒了一杯水,(教师揭开遮挡杯子的布)小明发现左边桌子上有3杯水, 3只杯子是不一样粗细,右边也有3只杯子,这3 只杯子的水也不一样,究竟那杯水多,那杯水少?小明特别特别的想知道,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帮小明猜猜看,到底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引导幼儿自由猜测)

二、尝试根据杯子的形状分类,目测比较同一形状容器内水的体积。

1、引导幼儿观察,提出疑问。

(1)你们是怎么比的呢?

(2)我们来看看究竟谁说得对。

2、教师演示引导幼儿了解比较的`方法。

(1)将左边3只杯子装满水,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杯子是很难直接判断出来的。

(2)师:这3杯水哪一个装得多,哪一个装得少?(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拿出测量水杯,引导幼儿观察水面到达的不同刻度,进行比较。

(4)师:现在可以说一说,那杯水多?(教师将三个量杯放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面高的那个水多)。

我们只用眼睛看是,是不能准确地比较出多少的,得用测量工具来测量。

3、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对右边桌子上的水进行比较。

(1)师:大家来看看右边这3只杯子,这3只杯子是一样大,但3只杯子的水不一样多,哪一杯多?哪杯少?(引导幼儿先比较杯子的大小,再得出同种类的杯子中的水面高的就表示水多的结论。)

(2)师:相同形状的杯子怎么目测比较多少(引导幼儿说出水面高看起来满的就是多。)

4、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知道怎样比较哪杯水多,那杯水少了吗?小明家的客人都渴了,我们一起请客人喝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了新课《请喝水》。

在家里尝试找不同形状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测量哪杯水多。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 在活动中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2. 能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二 活动准备:

1 幼儿自己制作的瓢虫(人手一个),记录纸

2 大瓢虫(背上没有黑点),笔、数字卡

三 活动过程:

1 单数和双数

教师借助大瓢虫告诉孩子,大瓢虫身上的.黑点能两两对应的,那么这个数就是双数;有一个黑点多出来的,那么这个数就是单数。

请幼儿在自己制作的瓢虫上尝试,看看从1到10中,哪几个数是双数,哪几个数是单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2 集体学习,进行纠正

教师在大瓢虫上演示过程,帮助幼儿核对、纠正。

: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提问:“我们身体上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3. 游戏

教师任意出示1—10内的一个数字卡,幼儿识别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用动作表示。如:单数拍手,双数跺脚。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

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

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

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

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

小朋友们都很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进行游戏——几何形体蹲与萝卜蹲游戏的规则相同,请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几何形体的名字,开始游戏。

四、发展幼儿观察力,完成记录表

每位小朋友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观察课件并准确的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锥体,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一样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2、继续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重点:

学习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难点:

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完整的铅笔、积木、回形针、橡皮等测量工具(幼儿人手2份)

记录表格(见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问题。

师:小朋友,瞧,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米老鼠和唐老鸭,它们在比赛跳绳)再看下面一幅图,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再来看第三幅图,它们现在在做什么?(在测量跳绳的长度)它们用的测量工具一样吗?(不一样)再看一看最后一幅图,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它们在争论谁的跳绳长。)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

师:请你们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跳绳的长度呢?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二、迁移幼儿已有测量长度的经验。

师:我们中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测量长度的方法了,你们还记得吗?那我请一个小朋友用黑板擦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你们仔细看他测量的方法对不对。

师:他测量的方法,对吗?谁愿意来跟大家说一说。并示范一下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呢?(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量一下记录一下。)

三、幼儿尝试测量,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主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

师:小朋友真能干,都已经掌握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了,现在我想请你们每人自己选择两个不同的测量工具,分别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并在表格上记录用每个工具测量的次数和结果,(教师可示范记录方式)

师:你们刚才用两种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一样还是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刚才是用哪两个工具测量的?桌子有几个XX长?用XX测量时量了几次?桌子有几个XX长,用XX量了几次?(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我们测量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每个人两次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呢?是不是我们搞错了呢?现在我们都用这种工具(积木和回形针)来量一量我们书本的长度,看看结果有什么变化,好吗?

2、集体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

师:现在请你们用回形针和积木量一量你的幼儿用书有多长,并像刚才一样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好吗?这次测量结果一样吗?幼儿用书有几个回形针长?用回形针量了几次?幼儿用书有几个积木长?用积木量了几次?

3、引导幼儿讨论并小结。

师:我们每次的都是同一个物品,为什么测量的次数和结果不一样呢?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表,你会发现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次数就多的道理。)

师:小结,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数次就多。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白纸若干张、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书和纸师:书和纸是一对好朋友,可是他们今天吵架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吵架?

瞧!书神气地说道:"当我站起来的时候,能稳稳地站住!"(老师操作:书本稳稳地站着)可是,纸听了很不服气地说:"哼,你能站,我也能稳稳地站着!"

2.猜想:你们觉得纸能站起来吗?(请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

1.到底纸能不能稳稳地站起来,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准备了纸,我们一起试一试,好吗?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3.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的手真巧,通过折、卷等方法,使纸站了起来,纸这会儿开心极了。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可是,书这会儿又说了:"我不仅能站住,而且还能把你纸稳稳地托起来呢!"(老师演示:书托起一张薄薄的纸)

1.猜测:纸也能托起书吗?

2.到底能不能,我们试一试。(幼儿再次实验)

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教师进行小结。

四、提升难度(幼儿第三次实验)你们听,书又说了:"你才托起一本书,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纸呢!"(老师演示:书托起好多纸)

1.纸也能托起很多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

可以任意改变这张纸的形状,让它变小、变矮能托起更多的书。

3.幼儿操作尝试,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五、教师总结:

纸的支撑力跟它接触的地方和纸的高度都有关,上下接触的面大,它的支撑力就大,相反,接触的面小,力就小。

活动延伸:

1.老师:工人叔叔阿姨根据纸的这些特性,用纸做出了很多物品,你知道的有哪些?(纸杯、纸箱、纸袋)

2.我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再找找身边还有什么物品是跟纸的特性有关的。

大班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