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罪名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教学目标:

1、在“拔河”的情境中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3、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看图比出多少,并能够按要求画图。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地使用“>”、“<”和“=”。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学生动手操作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小旗、绳子、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学导思

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许多游戏吧,哪位小朋友玩过拔河的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样玩吗?今天啊,有一个班的.小朋友正在玩拔河游戏,他们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一起一起去看看,好吗?(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探求规律

1、学生观察图片,思考:

(1)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想问些什么?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在数人数时是两个两个地数的应该鼓励。

(2)为什么比赛还没有开始呢?

引导学生从两边的人数不一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可以用小棒来代表拔河的小朋友,怎样摆才能够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哪边拔河的人多?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10人,二组9人,让学生观察有什么问题。然后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两组的人数。

(板书:1、数一数2、一个对一个)

现在两个小组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进行比赛,要怎样才行呢?(学生讨论)

结果:将9人的一组又添上一人。

现在两边人数同样多,可以开始比赛了吧?

小结:两边人数同样多,可以简单地记作:10=10

两边人数不一样多,可以用“>”“<”表示:10>9或者9<10。

请小朋友再观察,除了参加比赛的人,还有什么人?

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除了比赛的人,还有啦啦队,并且人数也不一样多。把比较的结果写在本子上。

(板书:6>4 4<6)

三、概括总结,条理知识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知识?最主要的是什么?

(学生试着总结自己的想法)

四、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〇〇〇〇〇 □□□□

□□□ △△△△

()比()多()和()同样多

□〇□ □〇□

2、填上“>”、 “<”或者“=”。

5〇 3 8〇 8 2〇 7 4〇 6 9〇 10 3〇 1

3、数一数,比一比

〇〇〇〇〇 □□□□

□□□ △△△△△

□>□ □<□

板书设计:

9<10读作:9小于10

小于号

10>9读作:10大于9

大于号

10=10读作:10等于10

等号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2

【活动目标】

1、认识“>”、“<”,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2、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操作单。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看那儿有什么?

二、认识“>”。

1、感知数量的.多和少(演示课件)

师:这儿的景色真美呀,都有些什么呢?(树,山,河等)

师:瞧!美丽的景色把谁给吸引来啦?(蝉)

师:飞来了几只蝉?(3只)

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3)

师:看,又有谁飞来了?(边说边放课件)(蜻蜓)几只蜻蜓,(1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1)

师:3只蝉和一只蜻蜓哪个多,哪个少?(3只蝉多,1只蜻蜓少)

2、认读“>”,初步感知不等式

(1)认读“>”

师:3只比一只多,所以3比1多也比1大,我们可以在3和1之间放上一个符号,这样大家一眼就可以知道了。我们学过“=”,看看这儿能放吗?(不能)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就能帮助我们,它的名字叫大于号“>”(边说边放课件),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大于号(跟读)。把它放数字的中间怎么读呢?先听老师读一遍:3大于1(3>1),一起读。

(2)动作感知“>”

你们看,大于号长什么样子的?你能用你的身体动作来学学它的样子吗?(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

(3)书空“>”

小朋友们模仿“>”的样子可真像,那“>”应该怎么写呢?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大口向前还是向后呢?大嘴巴向前大于号(教师边说边带领幼儿集体书写“>”)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3

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数字卡片1—10

2、大数卡1—10,“”符号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数字卡片导入课题

1、课件演示

教师:

复习数字1—10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可以拍几下手?

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认识“<”“>”

1、教师出示数卡3和4,引导幼儿判断谁大谁小。

(1)提问:3和4中间可以放哪种符号?(<放在3和4中间)

(2)小结:这是小于符号,小屁股撅给小数看,所以3小于4。

2、练习:出示数字5和6

(1)哪个大?哪个小?中间放的什么符号?为什么?应该怎么读呢?

(2)小结:6大5小,中间放小于符号,因为屁股尖尖对着小数,所以5<6、

3、出示8和7

(1)提问:这是数字几和几?哪个大哪个小?

(2)教师把">"符号放在8和7的中间,告诉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8大于7。、

4、比较符号、观察不同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四、游戏

1、请两个小朋友各选一个数字,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符号站在他们中间。

2、请一个小朋友拿着符号,让两个孩子分别站两边。

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站得对不对。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用他们可以来比较数字大小。

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