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八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思君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有关八年级数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1

5 14.3.2.2 等边三角形(二)

教学目标

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I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回顾上节课讲过的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每一个角相等,都等于60°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1、2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4的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II例题与练习

1.△ABC是等边三角形,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①在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

②作∠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

③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边AC于E点.

2.已知:如右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并且PB=PQ=QC=AP=AQ.求∠BAC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显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又知△APB与△AQC都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推得∠PAB=30°.

III课堂小结

1、等腰三角形和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V布置作业

1.教科书第147页练习1、2

2.选做题:

(1)教科书第150页习题14.3第ll题.

(2)已知等边△ABC,求平面内一点P,满足A,B,C,P四点中的任意三点连线都构成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3)《课堂感悟与探究》

5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分钟,学生观察、猜想)

情景:

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路线计算方法,通过具体计算,总结出最短路线。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得到矩形,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图,计算.

学生汇总了四种方案:

(1) (2) (3)(4)

学生很容易算出:情形(1)中A→B的路线长为:AA’+d,情形(2)中A→B的路线长为:AA’+πd/2所以情形(1)的路线比情形(2)要短.

学生在情形(3)和(4)的比较中出现困难,但还是有学生提出用剪刀沿母线AA’剪开圆柱得到矩形,前三种情形A→B是折线,而情形(4)是线段,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4)最短.

  如图:

(1)中A→B的路线长为:AA’+d;

(2)中A→B的路线长为:AA’+A’B>AB;

(3)中A→B的路线长为:AO+OB>AB;

(4)中A→B的路线长为:AB.

得出结论:利用展开图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可让学生沿母线剪开圆柱体,具体观察.接下来后提问:怎样计算AB?

在Rt△AA′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若已知圆柱体高为12c,底面半径为3c,π取3,则.

第三环节:做一做(7分钟,学生合作探究)

教材23页

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

(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2)李叔叔量得AD长是30厘米,AB长是40厘米,BD长是50厘米,AD边垂直于AB边吗?为什么?

(3)小明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20厘米的.刻度尺,他能有办法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BC边与AB边呢?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

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h的速度向正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h的速度向正北行走.上午10:00, 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2.如图,台阶A处的蚂蚁要爬到B处搬运食物,它怎么走最近?并求出最近距离.

3.有一个高为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为0.5米,问这根铁棒有多长?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3分钟,师生问答)

内容:

1、如何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最短路程问题?

第六 环节:布置作业(2分钟,学生分别记录)

内容:

作业:1.课本习题1.5第1,2,3题.

要求:A组(学优生):1、2、3

B组(中等生):1、2

C组(后三分之一生):1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是基本而重要的代数初步知识,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内容建立在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而本节课的知识是学习本章的基础,为后续章节的学习作铺垫,因此,学得好坏直接关乎到后续章节的学习效果。

学情分析

本节课知识是学习整章的基础,因此,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后续章节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本章前,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列简单的代数式,掌握了乘方的意义及相关概念,并且本节课的知识相对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并且注意导出这一性质的每一步的.根据。

从学生做练习和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且掌握的很好,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符号问题,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能熟练运用性质进行同底数幂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推导过程,体会不完全归纳法的运用,进一步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2)通过性质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字母表达式所代表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积累选择适当的程序和算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问题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例问题情境的创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性质的推导体会“特殊。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4

一、创设情境

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

看图回答: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解(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1℃、2℃、5℃;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

(3)这一天中,3时~14时的气温在逐渐升高.0时~3时和14时~24时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类似的数量关系呢?

二、探究归纳

问题2银行对各种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规定了相应的利率,下表是20xx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年利率:

观察上表,说说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是如何变化的.

解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也随着增长.

问题3收音机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应的数值:

观察上表回答:

(1)波长l和频率f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2)波长l越大,频率f就________.

解(1)l与f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

lf=300000,

或者说.

(2)波长l越大,频率f就 越小 .

问题4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S表示圆的面积则S与r之间满足下列关系:S=_________.

利用这个关系式,试求出半径为1cm、1.5cm、2cm、2.6cm、3.2cm时圆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由此可以看出,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_________.

解S=πr2.

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

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研究了一些数量关系,它们都刻画了某些变化规律.这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些数值会发生变化的量.例如问题1中,刻画气温变化规律的量是时间t和气温T,气温T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它们都会取不同的数值.像这样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variable).

上面各个问题中,都出现了两个变量,它们互相依赖,密切相关.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5

知识要点

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 变量x和 y,如果给定一个x值,

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一次函数的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b为常数)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 时,称y 是x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因此正比例函数都是一次函数,而 一次函 数不一定都是正比例函数.

3、正比例函数y=kx的性质

(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都经过

原点(0,0),(1,k)两点的一条直线;

(2)、当k0时,图象都经过一、三象限;

当k0时,图象都经过二、四象限

(3)、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

(1)、经过特殊点: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

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k值相同,图象是互相平行

(4)、b值相同,图象相交于同一点(0,b)

(5)、影响图象的两个因素是k和b

①k的正负决定直线的方向

②b的正负决定y轴交点在原点上方或下方

5.五种类型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一次函数学习的重要内容。

(1)、根据直线的解析式和图像上一个点的坐标,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例1、若函数y=3x+b经过点(2,-6),求函数的解析式。

解:把点(2,-6)代入y=3x+b,得

-6=32+b 解得:b=-12

函数的解析式为:y=3x-12

(2)、根据直线经过两个点的坐标,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例2、直线y=kx+b的图像经过A(3,4)和点B(2,7),

求函数的表达式。

解:把点A(3,4)、点B(2,7)代入y=kx+b,得

,解得:

函数的解析式为:y=-3x+13

(3)、根据函数的图像,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例3、如图1表示一辆汽车油箱里剩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间x

(小时)之间的关系.求油箱里所剩油y(升)与行驶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且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4)、根据平移规律,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例4、如图2,将直线 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一个一次

函数的图像,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

解:直线 经过点(0,0)、点(2,4),直线 向上平移1个单位

后,这两点变为(0,1)、(2,5),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kx+b,

得 ,解得: ,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

(5)、根据直线的对称性,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例5、已知直线y=kx+b与直线y=-3x+6关于y轴对称,求k、b的值。

例6、已知直线y=kx+b与直线y=-3x+6关于x轴对称,求k、b的值。

例7、已知直线y=kx+b与直线y=-3x+6关于原点对称,求k、b的值。

经典训练:

训练1:

1、已知梯形上底的长为x,下底的长是10,高是 6,梯形的面积y随上底x的变化而变化。

(1)梯形的面积y与上底的长x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为什么?

(2)若y是x的函数,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训练2:

1.函数:①y=- x x;②y= -1;③y= ;④y=x2+3x-1;⑤y=x+4;⑥y=3. 6x,

一次函数有___ __;正比例函数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2.函数y=(k2-1)x+3是一次函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1 B.k-1 C.k1 D.k为任意实数.

3.若一次函数y=(1+2k)x+2k-1是正比 例函数,则k=_______.

训练3:

1 . 正比例函数y=k x,若y随x的增大而减 小,则k______.

2. 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图,则下面正确的是( )

A.m0 B.m0 C.m0 D.m0

3.一次函数y=-2x+ 4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____,它与x轴的交 点坐标是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

4.已知一次函 数y =(k-2)x+(k+2),若它的图象经过原点,则k=_____;

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__________.

5.若一次函数y=kx-b满足kb0,且函数值随x的减小而增大,则它的大致图象是图中的( )

训练4:

1、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5),写出这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和(-1,-3).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

3、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上图所示,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4、已知一次函数y=kx+b,在x=0时的值为4,在x=-1时的值为-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5、已知y-1与x成正比例,且 x=-2时,y=-4.

(1)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x=3时,求y的值.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6分)

1、已知 是整数,且一次函数 的图象不过第二象限,则 为 .

2、若直线 和直线 的交点坐标为 ,则 .

3、一次函数 和 的图象与 轴分别相交于 点和 点, 、 关于 轴对称,则 .

4、已知 , 与 成正比例, 与 成反比例,当 时 , 时, ,则当 时, .

5、函数 ,如果 ,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 .

6、一个长 ,宽 的矩形场地要扩建成一个正方形场地,设长增加 ,宽增加 ,则 与 的函数关系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且 是 的 函数.

7、如图 是函数 的一部分图像,(1)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 ;(2)当 取 时, 的最小值为 ;(3)在(1)中 的取值范围内, 随 的增大而 .

8、已知一次函数 和 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为 ,则 ,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则 .

9、已知一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且它与 轴的交点和直线 与 轴的交点关于 轴对称,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10、一次函数 的图象过点 和 两点,且 ,则 , 的取值范围是 .

11、一次函数 的图象如图 ,则 与 的大小关系是 ,当 时, 是正比例函数.

12、 为 时,直线 与直线 的交点在 轴上.

13、已知直线 与直线 的交点在第三象限内,则 的取值范围是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4、图3中,表示一次函数 与正比例函数 、 是常数,且 的图象的是( )

15、若直线 与 的交点在 轴上,那么 等于( )

A.4 B.-4 C. D.

16、直线 经过一、二、四象限,则直线 的图象只能是图4中的( )

17、直线 如图5,则下列条件正确的是( )

18、直线 经过点 , ,则必有( )

A.

19、如果 , ,则直线 不通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0、已知关于 的一次函数 在 上的函数值总是正数,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都不对

21、如图6,两直线 和 在同一坐标系内图象的位置可能是( )

图6

22、已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都经过 ,且与 轴分别交于点B, ,则 的面积为( )

A.4 B.5 C.6 D.7

23、已知直线 与 轴的交点在 轴的正半轴,下列结论:① ;② ;③ ;④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4、已知 ,那么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5、如图7,A、B两站相距42千米,甲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由A站经P处去B站,上午8时,甲位于距A站18千米处的P处,若再向前行驶15分钟,使可到达距A站22千米处.设甲从P处出发 小时,距A站 千米,则 与 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 )

三、解答题(1~6题每题8分,7题10分,共58分)

26、如图8,在直角坐标系内,一次函数 的图象分别与 轴、 轴和直线 相交于 、 、 三点,直线 与 轴交于点D,四边形OBCD(O是坐标原点)的面积是10,若点A的横坐标是 ,求这个一次函数解析式.

27、一次函数 ,当 时,函数图象有何特征?请通过不同的取值得出结论?

28、某油库有一大型储油罐,在开始的8分钟内,只开进油管,不开出油管,油罐的油进至24吨(原油罐没储油)后将进油管和出油管同时打开16分钟,油罐内的油从24吨增至40吨,随后又关闭进油管,只开出油管,直到将油罐内的油放完,假设在单位时间内进油管与出油管的流量分别保持不变.

(1)试分别写出这一段时间内油的储油量Q(吨)与进出油的时间t(分)的函数关系式.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这三个函数的图象.

29、某市电力公司为了鼓励居民用电,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计算电费:每月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0.57元计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度时,其中的100度按原标准收费;超过部分按每度0.50元计费.

(1)设用电 度时,应交电费 元,当 100和 100时,分别写出 关于 的函数关系式.

(2)小王家第一季度交纳电费情况如下:

月份 一月份 二月份 三月份 合计

交费金额 76元 63元 45元6角 184元6角

问小王家第一季度共用电多少度?

30、某地上年度电价为0.8元,年用电量为1亿度.本年度计划将电价调至0.55~0.75元之间,经测算,若电价调至 元,则本年度新增用电量 (亿度)与( 0.4)(元)成反比例,又当 =0.65时, =0.8.

(1)求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每度电的成本价为0.3元,则电价调至多少时,本年度电力部门的收益将比上年度增加20%?[收益=用电量(实际电价-成本价)]

31、汽车从A站经B站后匀速开往C站,已知离开B站9分时,汽车离A站10千米,又行驶一刻钟,离A站20千米.(1)写出汽车与B站距离 与B站开出时间 的关系;(2)如果汽车再行驶30分,离A站多少千米?

32、甲乙两个仓库要向A、B两地运送水泥,已知甲库可调出100吨水泥,乙库可调出80吨水泥,A地需70吨水泥,B地需110吨水泥,两库到A,B两地的路程和运费如下表(表中运费栏元/(吨、千米)表示每吨水泥运送1千米所需人民币)

路程/千米 运费(元/吨、千米)

甲库 乙库 甲库 乙库

A地 20 15 12 12

B地 25 20 10 8

(1)设甲库运往A地水泥 吨,求总运费 (元)关于 (吨)的函数关系式,画出它的图象(草图).

(2)当甲、乙两库各运往A、B两地多少吨水泥时,总运费最省?最省的总运费是多少?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6

课时目标

1.掌握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掌握分式是否有意义、分式的值是否等于零的识别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分式的意义,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式的意义,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整式?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多项式?

2.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

①+m2 ②1+x+y2- ③ ④

⑤ ⑥ ⑦

二.新课讲解:

设问:不是整工式子中,和整式有什么区别?

小结: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形如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和B均为整式,B中含有字母。

练习: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不是?

(1)、、(2)、(3)、(4)、(5)x2、(6)+4

强调:(6)+4带有是无理式,不是整式,故不是分式。

2.小结:对整式、分式的正确区别: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式,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有字母,而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这是分式与整式的根本区别。

练习:课后练习P6练习1、2题

设问:(让学生看课本上P5“思考”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例题讲解:课本P5例题1

分析:各分式中的分母是:(1)3x(2)x-1(3)5-3b(4)x-y。只要这引起分母不为零,分式便有意义。

(板书解题过程。)

3.小结:分式是否有意义的识别方法:当分式的分母为零时,分式无意义;当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时,分式有意义。

增加例题: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有意义?

解:由分母x2-4=0,得x=±2。

∴ 当x≠±2时,分式有意义。

设问:什么时候分式的值为零呢?

例:

解:当 ① 分式的值为零

八年级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