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终止符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大班数学教案(汇总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纸盒若干。

2、糖果、扑克牌等若干,0~5带粘贴数字卡片。

3、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师幼问好,手指游戏”打枪”

二、了解吗”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幅有趣的图片。

(PPT第3、4页)听小鸟在做什么呢?小鸟在树上愉快的唱着歌儿。忽然,”嘣”的一声,猎人开枪。小鸟都飞走了。

(1)树上有几只小鸟在唱歌?用数字几表示?

(2)树上没有小鸟用数字几表示呀?

2、PPT第5、6页。

(1)水果篮里有什么水果?一共几个呢?

(2)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呢?一个一个吃,直到吃完没有了。

(3)水果没吃的时候共几个,用数字几表示?吃完没有了用数字几表示?

教师小结:没有了,吃完了……我们用数字”0″表示。

三、游戏 :猜一猜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盒子。

教师展示三个大小不一样的`盒子,里面分别装有3个棒棒糖,2张扑克牌和0个物品。

请小朋友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面是否有东西,并选择正确的数字卡片贴在盒子上。

请全班小朋友也照着样对桌面上的盒子也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提问部分小朋友。

教师小结:盒子里有3个棒棒糖我们用数字3表示,2张扑克牌我们用2表示,盒子里没有东西我们用数字0表示。

四、说说”0″的形状像什么?(PPT第8、9、10页)数字宝宝”0″像什么呢?引导幼儿说说像:鸡蛋、橄榄球、像椭圆形、像眼睛片......

五、”0″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1、”0″可以表示起点。

播放课件: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一把直尺)在直尺上找找”0″在哪个位置?(直尺的左端)0右边的第一个数是几?(是1)0在这里起的是起点的作用。

2、”0″可以表示界限播放课件:温度计当温度为0摄氏度时,冰和水可以同时存在,并且这个时候水不会变成冰,冰不会变成水。

当温度上升高于0摄氏度时,冰会融化成水,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还会升华成水蒸气。

当温度下降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结成冰。

0在这里起的是”界限”的作用数字宝宝”0″随处可见,比如:手机、电话机、电话号码、门牌号、车牌号、等等。在不同地方存在着不同的意思。

活动结束: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0″,”0″宝宝还有许多本领呢,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教学反思

认识“0”是大班幼儿所需掌握的数学内容, 这次活动我首先通过游戏引出“0”,然后通过引导幼儿感知“0”的实际意义以及“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通过操作“0”等活动环节,让幼儿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 的探究兴趣。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主动状态。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挂灯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6的分解、组成。

2、能找出按顺序分的递增、递减规律。

活动准备:

1、6的分解、组成式一套,圆片6个。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5=6,5+1=6,2+4=6,4+2=6,3+3=6,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5等于6。1、4、6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2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6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2盏大灯笼等于6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活动延伸:生活中的算式题。

思考:3+3=6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我们平时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教学反思:

美人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6的加减法。

2、激发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6的加减算式提卡一套。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我们来拍手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6。

二、学习6加法。

1、出示图一。“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指第二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又来了'?”(指第三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一共有'?”“谁和谁合在一起?”(原来的5只和又来的1只)“谁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树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一共有6只小鸟)。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三、学习6的减法。

1、出示图四。“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指第二幅图)“这里到底是走掉了还是又走掉了?为什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第三幅图“底是一共有还是还剩?为什么?”“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草地上有6只羊,跑走了2只,还剩4只)。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3、幼儿找个同伴互相出加减法的应用题,请同伴猜一猜是加法还是减法,为什么?

四、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美人鱼》,完成练习。

1、我们一起把美人鱼打扮得更漂亮些吧。

2、把得数是3、4、5、6的`地方涂上相应的颜色。

漂亮的礼盒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名称和特征。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装饰好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礼盒各一个,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实物。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尝试根据图纸制作礼物盒。

(1)出示正方体礼盒,引导幼儿说出正方体的名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认识长方体,再请幼儿将盒子拆开,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发现折痕。

(3)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图形,这个图形的名字叫做长方体,那么它是怎么组合而成的呢?从盒子来看,看的不清楚,我们一起来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好么?

(4)将拆开的纸盒还原,进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体纸盒。

2、根据图形纸,自己制作长方形纸盒。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形纸,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这些图形纸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吧。

3、装礼物:互相欣赏礼物盒并装礼物。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尝试根据图形标记表示的差异数目,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根据勾画的图形特征,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仔细检查作业,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彩色几何图形和差异标记(图一)、图表(图2)

幼儿用书及作业工具

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学习按差异标记画图形。

出示图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和差异波浪线,说说:黑板上有什么?波浪线表示什么意思?第一个是什么图形?他后面有几条波浪线?表是什么意思?启发幼儿上来按标记在空格画图形,并说说:画的 什么图形?为什么画这个图形?鼓励幼儿完整说出图形名称。

教师和全体幼儿检查画的图形是否正确。

(2)按勾画的图形特征画图形。

出示图表2,幼儿观察表说说:图上有什么?启发幼儿根据每一排上勾画的标记说说:这个图形有哪些特征?分别请个别幼儿上来在左边的空格里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完整地说出图形名称,集体进行检验评价是否正确。

2、操作活动

按差异标记画图形。

启发幼儿观察图形和差异标记的数量,在空格里画出一定的图形。

观察各种立方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并在标记的后面记录它们的数量。

3、活动评价

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活动,其他幼儿对照检查操作结果,教师进行小结。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习交集分类,感知两个集合中具有共同特征的部分就是交集。

2、幼儿乐于参与闯关游戏,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敏捷性。

活动重难点

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感知、理解交集的含义

活动过程

环节一,根据男孩女孩特征,玩“听指令”游戏。在这个环节中,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男孩女孩两个集合。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指令,对自身特征的认识来完成游戏,复习集合的内容,从中又提出了交集的问题。

随意点几个男孩问喜欢什么玩具,再问女孩喜欢什么玩具,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利用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引导幼儿理解“交集”的含义。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红色绿色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家,请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图片,将图片分别贴在相应的家里。和幼儿一起查看男孩喜欢什么玩具?女孩喜欢什么玩具?通过幼儿的讲述把各自相同的玩具重叠起来,并把两边相同的玩具放在两个圈相同的位置处。发现有些玩具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能不能为这些玩具造个新家呢?如何造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请幼儿利用提供的两个红绿圈幼儿探索寻找第三个家:两个圈圈交叉,就会出现相交的第三个家。

环节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提升交集分类的经验

1、第一关,玩图形交集分类游戏

幼儿身上贴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标志,并按蓝色、圆形、蓝色的圆形三个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数完三个数,所有的图形宝宝都得找到自己的家,找完后,请下面的小裁判一起根据标志验证,帮助找错家的图形宝宝重新找对家,师生共同小结:新家交集里住的即是圆形又是蓝色的图形宝宝,它就是蓝色圆形。

2、第二关,玩数字宝宝找家的交集游戏

(先小组再全体幼儿参与)

在地上规定两个区域,放上标记:比5小、比3大,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判断自己该站哪个圆圈里?(造一个新家,4站在新家里),进行此游戏,只是内容从图形迁移到数字,加以渗透巩固。

游戏规则

幼儿身上贴一数字卡片,并按大于2,小于4,既大于2又小于4的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这次是边验证边请圈两边的小朋友回位置,只剩中间交集中幼儿,为了下面的幼儿便于观看和理解。游戏形式与上一个大同小异。

环节四,分组玩桌面操作游戏,巩固对交集的理解。

能为提供的动物、图形宝宝、日常用品,按一定的标志找家。

大班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