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教案

桑稚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对不确定现象进行简单的推测。

3、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在统计过程中渗透概率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理念:

统计与概率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为主,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素养。了解并能叙述所呈现的数字与图表的意义,也能运用统计表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我从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到自主参与统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数据调查,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从中获得统计数据的经验,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和做出猜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播放《生日歌》。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呀?

生:这是《生日歌》。

师:这是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最喜欢听的一首歌。那同学们还记得你的生日吗?快来说说。

生自由发言,师追问最后一名同学:“那你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个季节么?(8月6日)”

生:我的生日在秋季。

师:他说他的生日在秋季?看起来同学们对一年四季月份的划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帮大家区分四季,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首儿歌:出示儿歌

二、四、五月春天来,燕子含泥柳条摆。

六、七、八月夏天到,绿树成荫叶儿茂。

九、十、十一秋天来,农民丰收乐开怀。

十二、一、二冬天到,树儿树儿戴雪帽。

师:边齐读儿歌,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哪几个月是春、夏、秋、冬季。

师:通过刚才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二、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思考,刚才发言的同学现在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哪个季节了吧!那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生日的月份在哪个季节了么?

生:知道了。

师:可是老师现在想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我该怎么办呢?快来帮老师想想办法?

(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生:老师我建议你来数一数。

生:我建议老师去调查调查。

师:你们的主意真不错,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调查一下全班同学生日的季节情况。板书课题:生日

二、调查统计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学具卡片,上面有四个季节,请你把自己生日的季节用圆圈圈出来,然后交给你前面的同学。

生收学具卡片。

师:这是我们调查的结果,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想一想以前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记录符号呢?

生:有圆圈。

生:有三角。

生:有打对号和写正字的方法。

师:那哪种方法最简单、快捷、又清楚呢?

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最简单、快捷又清楚。

师:那我们现在就用写正字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数据。

师:老师和四名记录员分别记录四个季节的数据,再找一名唱票员来唱票,注意语速要慢,还要找两名监票员,一名收集唱票员读完的数据,另一名同学看他读的是否准确。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任务是一样的,就是仔细观察和认真倾听,看四名记录员记录的是否准确无误。下面我们就开始记录:

师:记录完成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记录的结果是否正确。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算一算我们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同学?

生:我们一共调查了52名同学。

师:我们班的同学一共有52名正好和我们调查的结果想吻合,说明同学们在调查的过程中非常认真,没有多余的,也没有遗漏的。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记录的结果,迅速打开书90页,完成中间部分的涂一涂。完成后,同桌认真检查。

生:完成统计图。

三、绘制并分析统计图。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绘制的统计图拿到前面来让大家欣赏欣赏?(找一名同学)

师:对照自己的统计图,看一看这名同学绘制的准确吗?涂得怎么样?

生:他涂得很准确,而且很美观。

师:那同学们把自己的数学书合上,一同来看前面的统计图。看了统计图你们能不能帮老师解决开始老师提出的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多的问题呢?

生:老师我能解决,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师:谢谢你,帮老师解决了问题,那你们还能通过统计图发现其他的问题么?

(此环节主要是鼓励求异思维,大胆创新精神,培养人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根据统计图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能通过统计图发现这么多问题,那么假如我们班新来一名同学你能猜到他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吗?

生1:我猜他可能在夏季过生日。

生2:我猜他可能在冬季过生日。

生3:我猜他可能在春季过生日。

师:新来的同学加入到我们的集体当中,也是咱们大家庭中的.一员,那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猜一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吗?

(此环节教学进行可能性的渗透,培养学生数学猜测意识)

生:我猜新来的同学最有可能在春季过生日。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猜他最有可能在夏季过生日。

师:有没有同学和他的想法一样?没有人举手,看起来你现在是势单力薄了。

师:现在有两个不同观点,那请猜新来同学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生:我猜他在夏季过生日,没有什么理由,只是觉得夏季很美!

师:猜新来同学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你能用你的理由说服刚才的这名同学么?

生:我猜新来同学春季过生日是因为他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根据我们班调查的结果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所以我猜他过生日的季节最有可能在春季。

师:他说得有道理吗?(有)他由人数最多这个信息,做出了合理的推测,看来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小小的数学家。请注意他说的时候有个词用得非常科学,你发现了吗?

生:“可能”

师:你很善于抓住学习的重点,“可能”这个词很值得研究。在哪个季节过生日都有可能,但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所以在这个季节过生日的可能性就较大,可能性较大并不意味着一定在这个季节,刚才有位同学说人少的季节过也是有可能的。看来数学真的值得我们去专研。

四、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用写纸条的方法调查了全班同学过生日的季节,那除了写纸条的方法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生:老师我们可以用举手的办法。

生:我们可以用站排的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 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动画,创设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带到数的王国。

讲述: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我们认识的数)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1、“说一说”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图,并播放学生说的话,出示相应的场景图。

讲述: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反言。

讲述: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说一说”的第二部分。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先告诉我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说出他们的年龄)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再请两名学生说。

讲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的家人都很关心。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你们看,这是小明一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4岁。你们猜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

讲述: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宰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3、“猜一猜”。

讲述: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小组长和组员合作完成。组员的任务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小组长则要把组员猜数、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1)请每个同学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

组员数,组长记录。完成后评出优胜小组,奖励合作星,再指名说,老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

讲述:同学们抓一把糖大约都在10粒左右。

(2)在请同学们抓一把花生米,不要数,先猜猜大约有多少粒?

把你估计的结果告诉组长。估计得怎样呢?把手中的花生米数一数,数的结果告诉组长。估计得怎样呢?

小组活动结束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样?

(3)讲述: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出着三位同学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糖的粒数多,其余同学是不是也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指导,教师指导。讨论结束后,指定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

小结:因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糖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就要比一把糖的粒数多一些。

(4)讲述:请同学们抓一把黄豆,不要数,你觉得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瘰疬数多还是少?(指名说)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粒?

(组长记录)估计好了以后抓一把黄豆数一数,数结果也请组长记录下来。

小组活动结果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数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样?

(5)看表比较:一把黄豆的粒数确实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要多,可见你们的预测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呢

讲述:因为一粒黄豆比一粒花生米小得多,所以在估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多得多,这样估计出的结果就会和实际的记过比较接近。

4、“数一数”

出示第四幅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的小朋友数了哪些数?如果我们也到校园里去,除了图画中的小朋友数的数以外,你还想数什么?

请你们一起走出教室,分小组到校园里去数一数好吗?10分钟后我们回教室汇报。

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

数完后组织学生交流。

讲述:刚才小朋友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好。

[评:在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之后,再按批排数一数,是为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使他们真正学到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另外,这项活动还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再掀起一个小高潮。]

三、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最后让我们看看皮卡丘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放配音: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你们愿意吗?

教学后记:接近生活,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教案3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编排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了动物运动会这一场景作为主题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图中的动物运动员有狗、兔、猴三类,按照参加运动项目的不同,又可以分成跳高和长跑两类。可教材并没有把“同一类事物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告诉学生,而是在热闹的场景中,通过卡通人物的提问,来启发学生自己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通过以上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使学生充分经历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突出了统计活动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进行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4、结合教学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倾听、表达、合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用当节课所学的统计知识对以上三个方面统计,发现问题,提出可行计划。

教学重点:体验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我介绍及本节课教学内容简单说明。

2、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又开始了。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都赶来参加这难得的盛会。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去参加呢?那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正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看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感受不同。

1、观察与交流。

2、解答。

项目合计跳高长跑

只数

动物种类合计狗兔猴

3、比较、感受统计。

三、应用实践、体验不同。

1、做课本第93页的第2题。(1)读题 ;(2)解答; (3)订正;(4)说一说。

2、做课本第93页的第1题。(1)理解“最”字;(2)建议调查方式;(3)学生调查;(4)你发现了什么?

调查一个小组,组中每个同学最喜欢的一种电视节目和最喜欢的球类活动,再在全班交流,把结果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合计体育文艺动画人数

最喜欢的球类活动合计羽毛球篮球乒乓球人数

四、课堂评价、提出计划。

1、其他教师评一评。

2、互评。

3、统计。

4、说一说。

五、回顾总结、设想运用。

1、你今天学了什么?

2、生活中你想用统计吗?

可能让学生自己观察表格,说说表格的具体意思,独立思考应该怎样收集图中的数据,然后再小组讨论。在填表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在观察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要有遗漏。

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表中得到的结果。思考:我们把刚才的这个过程,称之为什么?引出课题统计。

思考讨论:上面这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从自己的统计经验出发,讲讲自己的体会,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三、联系实际。

教师谈话:看完了动物王国里的运动会,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开展一次自己班里的运动会呢?要开运动会,得调查一下小朋友们都喜欢什么比赛项目。

学生小组合作,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并完成以上的两张表格,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整理填在老师准备的表格中。

四、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两张表格。

思考: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张表,对同样的图形进行统计,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比较两次统计的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五、整理归纳。

在小组里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想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去做些什么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幻灯片播放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吸引兴趣

2.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1、观察 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

(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 相机教学“对边”。 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4、归纳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 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三、课堂小结

向同学们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习题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教案5

设计说明

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给希望小学买文具和书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体会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本节课开始,以观察希望小学的学习环境导入,出示一些反映贫困地区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的.图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需要关爱,培养学生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美好品德。

2.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比较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并会运用整数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反映希望小学学习环境的图片。

谈话:看到以上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观察图片,畅谈感想。

2.引导:虽然希望小学学习环境艰苦,但是那里的学生对学习却有着强烈的渴望。通过对比,我们学校有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我们好幸福啊!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又要做些什么呢?

3.引入: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这节课让我们和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手拉手,奉献我们的爱心吧!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买一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吧。(板书课题:手拉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44页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说一说图上提供了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相关信息:①1本练习本2.8元,一个铅笔盒6.1元。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②1本练习本2.8元,1本《数学家的故事》7.2元。笑笑要给希望小学5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本《数学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①。

(1)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检查,请用不同方法解题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算法)

(2)指名板演。

方法一:2.8×3=8.4(元) 6.1×3=18.3(元)

8.4+18.3=26.7(元)

方法二: 2.8×3+6.1×3

=8.4+18.3

=26.7(元)

方法三:2.8+6.1=8.9(元) 8.9×3=26.7(元)

方法四: (2.8+6.1)×3

=2.8×3+6.1×3

=8.4+18.3

=26.7(元)

(3)观察这四种方法,其中两种是分步计算,两种是列综合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标签:下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