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八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淡昧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关于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1

知识要点

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 变量x和 y,如果给定一个x值,

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一次函数的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b为常数)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 时,称y 是x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因此正比例函数都是一次函数,而 一次函 数不一定都是正比例函数.

3、正比例函数y=kx的性质

(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都经过

原点(0,0),(1,k)两点的一条直线;

(2)、当k0时,图象都经过一、三象限;

当k0时,图象都经过二、四象限

(3)、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

(1)、经过特殊点: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

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k值相同,图象是互相平行

(4)、b值相同,图象相交于同一点(0,b)

(5)、影响图象的两个因素是k和b

①k的正负决定直线的方向

②b的正负决定y轴交点在原点上方或下方

5.五种类型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一次函数学习的重要内容。

(1)、根据直线的解析式和图像上一个点的坐标,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例1、若函数y=3x+b经过点(2,-6),求函数的解析式。

解:把点(2,-6)代入y=3x+b,得

-6=32+b 解得:b=-12

函数的解析式为:y=3x-12

(2)、根据直线经过两个点的坐标,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例2、直线y=kx+b的图像经过A(3,4)和点B(2,7),

求函数的表达式。

解:把点A(3,4)、点B(2,7)代入y=kx+b,得

,解得:

函数的解析式为:y=-3x+13

(3)、根据函数的图像,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例3、如图1表示一辆汽车油箱里剩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间x

(小时)之间的关系.求油箱里所剩油y(升)与行驶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且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4)、根据平移规律,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例4、如图2,将直线 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一个一次

函数的图像,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

解:直线 经过点(0,0)、点(2,4),直线 向上平移1个单位

后,这两点变为(0,1)、(2,5),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kx+b,

得 ,解得: ,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

(5)、根据直线的对称性,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例5、已知直线y=kx+b与直线y=-3x+6关于y轴对称,求k、b的值。

例6、已知直线y=kx+b与直线y=-3x+6关于x轴对称,求k、b的值。

例7、已知直线y=kx+b与直线y=-3x+6关于原点对称,求k、b的值。

经典训练:

训练1:

1、已知梯形上底的长为x,下底的长是10,高是 6,梯形的面积y随上底x的变化而变化。

(1)梯形的面积y与上底的长x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为什么?

(2)若y是x的函数,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训练2:

1.函数:①y=- x x;②y= -1;③y= ;④y=x2+3x-1;⑤y=x+4;⑥y=3. 6x,

一次函数有___ __;正比例函数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2.函数y=(k2-1)x+3是一次函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1 B.k-1 C.k1 D.k为任意实数.

3.若一次函数y=(1+2k)x+2k-1是正比 例函数,则k=_______.

训练3:

1 . 正比例函数y=k x,若y随x的增大而减 小,则k______.

2. 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图,则下面正确的是( )

A.m0 B.m0 C.m0 D.m0

3.一次函数y=-2x+ 4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____,它与x轴的交 点坐标是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

4.已知一次函 数y =(k-2)x+(k+2),若它的图象经过原点,则k=_____;

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__________.

5.若一次函数y=kx-b满足kb0,且函数值随x的减小而增大,则它的大致图象是图中的( )

训练4:

1、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5),写出这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和(-1,-3).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

3、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上图所示,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4、已知一次函数y=kx+b,在x=0时的值为4,在x=-1时的值为-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5、已知y-1与x成正比例,且 x=-2时,y=-4.

(1)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x=3时,求y的值.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6分)

1、已知 是整数,且一次函数 的图象不过第二象限,则 为 .

2、若直线 和直线 的交点坐标为 ,则 .

3、一次函数 和 的图象与 轴分别相交于 点和 点, 、 关于 轴对称,则 .

4、已知 , 与 成正比例, 与 成反比例,当 时 , 时, ,则当 时, .

5、函数 ,如果 ,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 .

6、一个长 ,宽 的矩形场地要扩建成一个正方形场地,设长增加 ,宽增加 ,则 与 的函数关系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且 是 的 函数.

7、如图 是函数 的一部分图像,(1)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 ;(2)当 取 时, 的最小值为 ;(3)在(1)中 的取值范围内, 随 的增大而 .

8、已知一次函数 和 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为 ,则 ,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则 .

9、已知一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且它与 轴的交点和直线 与 轴的交点关于 轴对称,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10、一次函数 的图象过点 和 两点,且 ,则 , 的取值范围是 .

11、一次函数 的图象如图 ,则 与 的大小关系是 ,当 时, 是正比例函数.

12、 为 时,直线 与直线 的'交点在 轴上.

13、已知直线 与直线 的交点在第三象限内,则 的取值范围是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4、图3中,表示一次函数 与正比例函数 、 是常数,且 的图象的是( )

15、若直线 与 的交点在 轴上,那么 等于( )

A.4 B.-4 C. D.

16、直线 经过一、二、四象限,则直线 的图象只能是图4中的( )

17、直线 如图5,则下列条件正确的是( )

18、直线 经过点 , ,则必有( )

A.

19、如果 , ,则直线 不通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0、已知关于 的一次函数 在 上的函数值总是正数,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都不对

21、如图6,两直线 和 在同一坐标系内图象的位置可能是( )

图6

22、已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都经过 ,且与 轴分别交于点B, ,则 的面积为( )

A.4 B.5 C.6 D.7

23、已知直线 与 轴的交点在 轴的正半轴,下列结论:① ;② ;③ ;④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4、已知 ,那么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5、如图7,A、B两站相距42千米,甲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由A站经P处去B站,上午8时,甲位于距A站18千米处的P处,若再向前行驶15分钟,使可到达距A站22千米处.设甲从P处出发 小时,距A站 千米,则 与 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 )

三、解答题(1~6题每题8分,7题10分,共58分)

26、如图8,在直角坐标系内,一次函数 的图象分别与 轴、 轴和直线 相交于 、 、 三点,直线 与 轴交于点D,四边形OBCD(O是坐标原点)的面积是10,若点A的横坐标是 ,求这个一次函数解析式.

27、一次函数 ,当 时,函数图象有何特征?请通过不同的取值得出结论?

28、某油库有一大型储油罐,在开始的8分钟内,只开进油管,不开出油管,油罐的油进至24吨(原油罐没储油)后将进油管和出油管同时打开16分钟,油罐内的油从24吨增至40吨,随后又关闭进油管,只开出油管,直到将油罐内的油放完,假设在单位时间内进油管与出油管的流量分别保持不变.

(1)试分别写出这一段时间内油的储油量Q(吨)与进出油的时间t(分)的函数关系式.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这三个函数的图象.

29、某市电力公司为了鼓励居民用电,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计算电费:每月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0.57元计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度时,其中的100度按原标准收费;超过部分按每度0.50元计费.

(1)设用电 度时,应交电费 元,当 100和 100时,分别写出 关于 的函数关系式.

(2)小王家第一季度交纳电费情况如下:

月份 一月份 二月份 三月份 合计

交费金额 76元 63元 45元6角 184元6角

问小王家第一季度共用电多少度?

30、某地上年度电价为0.8元,年用电量为1亿度.本年度计划将电价调至0.55~0.75元之间,经测算,若电价调至 元,则本年度新增用电量 (亿度)与( 0.4)(元)成反比例,又当 =0.65时, =0.8.

(1)求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每度电的成本价为0.3元,则电价调至多少时,本年度电力部门的收益将比上年度增加20%?[收益=用电量(实际电价-成本价)]

31、汽车从A站经B站后匀速开往C站,已知离开B站9分时,汽车离A站10千米,又行驶一刻钟,离A站20千米.(1)写出汽车与B站距离 与B站开出时间 的关系;(2)如果汽车再行驶30分,离A站多少千米?

32、甲乙两个仓库要向A、B两地运送水泥,已知甲库可调出100吨水泥,乙库可调出80吨水泥,A地需70吨水泥,B地需110吨水泥,两库到A,B两地的路程和运费如下表(表中运费栏元/(吨、千米)表示每吨水泥运送1千米所需人民币)

路程/千米 运费(元/吨、千米)

甲库 乙库 甲库 乙库

A地 20 15 12 12

B地 25 20 10 8

(1)设甲库运往A地水泥 吨,求总运费 (元)关于 (吨)的函数关系式,画出它的图象(草图).

(2)当甲、乙两库各运往A、B两地多少吨水泥时,总运费最省?最省的总运费是多少?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分析]

勾股定理是揭示三角形三条边数量关系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正是这章书所体现的主要思想。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比较、探索、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进行正确的应用。

本节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这时教科书以命题的形式呈现了勾股定理。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人赵爽的证法。之后,通过三个探究栏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勾股定理,发展几何思维。

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简单的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二、 过程与方法

引入两段中西关于勾股定理的史料,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发同学们的思考。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经历小组协作与讨论,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并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知识。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亲自动手对勾股定理进行探索与验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重点与难点

1、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2熟练运用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展示图片并介绍第一情景

以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为引,介绍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时的对话,为勾股定理的出现埋下伏笔。

周公问:“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商高答:“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

2、教师展示图片并介绍第二情景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种特性。

二、师生协作,探究问题

1、现在请你也动手数一下格子,你能有什么发现吗?

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3、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吗?

三、得出命题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解释: 由于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所以,把它叫做勾股定理。

四、勾股定理的证明

赵爽弦图的证法(图2)

第一种方法:边长为 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由4个直角边分别为 、 ,斜边为 的直角三角形围在外面形成的。因为边长为 的正方形面积加上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外围正方形的面积,所以可以列出等式 ,化简得 。

第二种方法:边长为 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由4个直角边分别为 、 ,斜边为 的

角三角形拼接形成的(虚线表示),不过中间缺出一个边长为 的正方形“小洞”。

因为边长为 的正方形面积等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加上正方形“小洞”的面积,所以可以列出等式 ,化简得 。

这种证明方法很简明,很直观,它表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高超的.证题思想和对数学的钻研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应用举例,拓展训练,巩固反馈。

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例题: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六、归纳总结1、内容总结:探索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利于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归纳:数方格看图找关系,利用面积不变的方法。用直角三角形三边表示正方形的面积观察归纳注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表示正方形面积,再次验证自己的发现。

七、讨论交流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他们模糊不清的概念,给他们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通过提示性的引导,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概念豁然开朗,为后面勾股定理的应用打下基础。

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大家很快就通过数格子发现了勾股定理的规律。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吗?跟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同学们课后在反思天地中都发表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3

5 14.3.2.2 等边三角形(二)

教学目标

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I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回顾上节课讲过的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每一个角相等,都等于60°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1、2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4的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II例题与练习

1.△ABC是等边三角形,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①在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

②作∠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

③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边AC于E点.

2.已知:如右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并且PB=PQ=QC=AP=AQ.求∠BAC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显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又知△APB与△AQC都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推得∠PAB=30°.

III课堂小结

1、等腰三角形和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V布置作业

1.教科书第147页练习1、2

2.选做题:

(1)教科书第150页习题14.3第ll题.

(2)已知等边△ABC,求平面内一点P,满足A,B,C,P四点中的任意三点连线都构成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3)《课堂感悟与探究》

5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4

课时目标

1.掌握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掌握分式是否有意义、分式的值是否等于零的识别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分式的意义,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式的意义,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整式?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多项式?

2.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

①+m2 ②1+x+y2- ③ ④

⑤ ⑥ ⑦

二.新课讲解:

设问:不是整工式子中,和整式有什么区别?

小结: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形如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和B均为整式,B中含有字母。

练习: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不是?

(1)、、(2)、(3)、(4)、(5)x2、(6)+4

强调:(6)+4带有是无理式,不是整式,故不是分式。

2.小结:对整式、分式的正确区别: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式,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有字母,而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这是分式与整式的根本区别。

练习:课后练习P6练习1、2题

设问:(让学生看课本上P5“思考”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例题讲解:课本P5例题1

分析:各分式中的分母是:(1)3x(2)x-1(3)5-3b(4)x-y。只要这引起分母不为零,分式便有意义。

(板书解题过程。)

3.小结:分式是否有意义的识别方法:当分式的分母为零时,分式无意义;当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时,分式有意义。

增加例题: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有意义?

解:由分母x2-4=0,得x=±2。

∴ 当x≠±2时,分式有意义。

设问:什么时候分式的值为零呢?

例:

解:当 ① 分式的值为零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5

知识目标: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出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和函数

能力目标:会用变化的量描述事物

情感目标:回用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事物

重点:函数的概念

难点:函数的概念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计算器

教学说明:注意区分函数与非函数的关系,学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小明在14岁生日时,看到他爸爸为他记录的以前各年周岁时体重数值表,你能看出小明各周岁时体重是如何变化的吗?

新课:

问题:(1)如图是某日的气温变化图。

① 这张图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② 这张图是怎样来展示这天各时刻的温度和刻画这铁的气温变化规律的?

(2)收音机上的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表中是一些对应的数:

① 这表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② 这张表是怎样刻画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变化规律的,你能用一个表达式表示出来吗?

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范例:例1 判断下列变量之间是不是函数关系:

(5) 长方形的宽一定时,其长与面积;

(6)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

(7) 某人的年龄与身高;

活动1:阅读教材7页观察1. 后完成教材8页探究,利用计算器发现变量和函数的关系

思考:自变量是否可以任意取值

例2 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

(1) 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 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 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

解:(1)y=50-0.1x

(2)0500

(3)x=200,y=30

活动2:练习教材9页练习

小结:(1)函数概念

(2)自变量,函数值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

作业:18页:2,3,4题

八年级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