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教案大全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颜面 分享更新时间:
投诉

(优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1.课件、题卡。

2.课前准备:各小组用几种颜色的花设计一个布置花台的方案,可选一种或几种颜色,让学生自由发挥。

3.回家收集爸爸或妈妈的年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五一”节快到了,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小朋友设计了布置花台的方案,现在就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朋友的设计都挺棒,我们看得出来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规律。确实,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吗?(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1.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喜欢旅行吗?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从重庆出发,去大约300千米远的成都。

多媒体出示地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

再在电脑上出示:

重庆到成都大约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师: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样填?

将教科书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让学生完成书上第66页例1填表,可独立填,也可讨论合作填。

学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并谈一谈自己的填法。

教师:根据自己填写的已行路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1:行100千米,剩200千米;行150千米,剩150千米。

学生2:已行的路程越少,剩下的路程越多。

学生3:已行路程多50千米,剩下路程少50千米。

教师:说得好,已行的路程不断增多,剩下的'路程就不断减少。

2.教学例2

教师: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笑话。

小明今年8岁,小华今年9岁。小华对小明说:“我比你大。”小明不服气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明年满9岁,就和你一样大,后年就比你大了。”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他们说的实际上是有关年龄的规律,下面我们探索年龄的规律。请小朋友将收集到的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年龄填在题卡上。今年5年后10年后()年后父(母)(岁)学生(岁)相差(岁)

(1)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表格怎样填,说说这样填表的道理,展示填的结果。

(2)观察所填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应用

(1)刚才大家探索有关年龄的规律,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对手指的游戏。教科书第67页课堂活动第1题。

(2)教科书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

(3)●○●●○●●●○●●●●()将图填充完整后,串好可以送给最喜欢的、最要好的朋友。(蕴含情感教育)

(4)玩一玩数学接龙游戏。

可以小组或全班一起玩,例如第1个人说一个数2,后边的人接着说比前一个多3的数。

也可以由大数递减为较小数。

四、小结

小朋友玩得开心吗?“五一”长假小朋友会过得非常快乐。老师知道,今年5月1日是劳动节,明年5月1日小朋友会过什么节呢?小朋友,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只要大家认真观察、思考,就能发现更多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3 位置

教学要求: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我们在前几年的课程中多次学习了位置与方向,说一说我们以前是怎样确定位置的。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置,看一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位置。

2、教学例1。

(1)出示P2例1,观察主题图。

(2)问:教师是怎么知道确定张亮的位置的?

(3)介绍操作台的情况。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第几列是从左往右数,第几行是从前往后数。这是一种约定。

(4)你能指出哪个是张亮同学吗?

(5)说一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6)张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来。

张亮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

(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7)小结: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8)试一试:用数对表示出其他同学的位置。

(9)张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吗?

注意: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P3例2

(1)观察动物园示意图,这幅图和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①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

②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

③方格纸的竖线(横线)从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标注了0,1,2。

(2)找一找动物园大门的位置,可以用数对怎样表示出大门的位置?

(3)说出熊猫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的位置。

(4)比较大象馆和海洋馆的数对,第2个数都是4,说明什么?

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如果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

(5)在图中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4练习一第2题。

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应该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4练习一第1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

课题一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93~94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准备:统计图、统计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全班每个人都喜欢什么动物呢?今天就请你做个小调查。

2、出示动物,学生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

袋鼠梅花鹿河马

3、提出明确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要让每个人看清楚喜欢这些动物的各有多少人。

4、学生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展示学生刚才初步统计的结果。

(1)用数字表示的。

(2)用学生的名字表示的。

(3)用圆圈表示的`。

(4)用画对号的方式表示的。

(5)用写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2、揭题: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3、发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你刚才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实践活动

(调查全班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

统计表:(学具卡片)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统计图:(学具卡片)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4、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1)通过小朋友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总结:

1、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统计解决,你能说一说吗?

2、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利用课间调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板书设计:统计

统计表: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统计图: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课后小记:

课题二练习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十七的24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小组互相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展示几份。

二、练习:练习十七

1、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

(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

(3)完成统计表及问题。

(4)集体订正。

2、第3题: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集体订正答案。

3、第4题:调查本班每一位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

4、思考题:用、、三张卡片,可以摆出6种排法,

例如: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小学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