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陌流兮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集合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5以内加法

难点:真正理解5以内加法,会应用。活动准备:

红花三朵;水果磁性教具若干;5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的数的的分与合

1、教师和全体幼儿进行问答游戏,进行5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

幼:肖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2、教师和个别幼儿进行问答游戏,缩小幼儿之间的能力差距师:××小朋友,我问你,2和3合起来是几?

××幼儿:肖老师,我告诉你,2和3合起来是5.

3、教师请幼儿两两合作并交换角色进行练习。

二、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一)复习3以内加法,巩固对“+”“=”的认识

1、老师昨天奖给小明2朵大红花,今天又奖给他1朵大红花,小明两天共得了几朵大红花呢?(教师边说边演示)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们用加法算式怎么写出来呢?(教师板书:2+1=3)昨天奖到的2朵大红花用数字2来表示,今天奖到的1朵大红花,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问共有几朵,我们用加法。

“+”“=”又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说符号的含义,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1、小朋友,看,这是小明的妈妈在超市里买的水果,看看她都买了什么?(出示不同数量的各种水果)

现在老师要出题来考考你们,请你们算出橘子和苹果一共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用加法算式怎么来写呢?(教师板书,并引导幼儿读出算式,并说说算式中各数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教师和幼儿编应用题

如:小明的.妈妈在超市里买了1个西瓜,买了4个脐橙,请问西瓜和脐橙一共有多少个?

编出一道就以各种方式请幼儿说出算式或写出算式,并说说算式的含义。

三、游戏巩固练习

1、教师一一出示5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如1+3=),请全体幼儿抢答。

2、教师出示5以内的算式卡片,请个别幼儿回答,对于有困难的幼儿,引导他利用实物等辅助进行计算。

3、把幼儿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答得又对又快。

四、活动延伸

回家与爸爸、妈妈比一比屋子里5以内的加法谁找的最多。(比如:3个凳子跟2个桌子可以组成5。1根黄瓜再加上4个西红柿是5······)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巩固形体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猪造房子的活动,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面积或相等面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难重点:

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体积或相等体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ppt学具:1、房子轮廓卡片人手一份、三种大小型号不同的蓝色砖块;2、三座大房子和砖块记录表;3、记号笔、便签纸。

操作音乐《肖邦钢琴曲-雨滴》《三只小猪》

活动过程:

一、三只小猪造房子。

1、激发兴趣。

–你们听说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哪座房子最牢固?

–今天叶老师也请来了三只小猪,看,这是谁?他们知道《三只小猪》的故事后,也决定造砖头房子,看,这是他们房子的设计图?有什么相同的?不同在哪里?

2、小猪造房子–三只小猪太心急了,砖块还没有造好呢,瞧,这是他们要用的砖,什么形状?猜一猜最小的房子要用几块这样的砖呢?

–猜测中间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猜测最大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3、讨论:砖块的多少和房子的大小关系?

4、小结:砖块相同时,房子越大,所需的砖头越多,房子越小,所需的砖头越少。

二、造房子比赛。

1、介绍材料和比赛内容。

2、幼儿操作3、集体验证4、讨论:造一样大的房子,砖块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

5、小结:造相同的房子,砖块越大,所需的砖越少,砖块越小,所需的砖越多。

三、帮助小猪造新房。

1、观察大房子,激发帮助小猪的愿望。

2、提出要求。

3、幼儿分组操作记录。

4、集体验证–这组用了多少块砖?查看记录表。

5、活动延伸–刚才我们用到所有型号的砖块进行造房子比赛,而且发现每组所用的砖块数量不同,有多有少,下次我们还可以进行用最少砖或最多砖进行造房子,一定一很有趣,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对数的敏感性比较强,他们对5以内的数量已经能正确感知。在幼儿园室外活动时,幼儿上下楼梯要排队……在排队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能尝试着用第一、第二来表达自己的位置。用图形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用序数(第几)表述5以内的序数。

2、能力目标:从多方向出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3、情感目标:体验助人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正确说出5以内的序数 。

难点:能从多方向出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双面胶;1—5数字卡片一套;5层楼5个房间的楼房一栋;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梯形图片各一张;图形队列图。

经验准备:认识基数;认识简单图形;能区分左右。

活动方法

讲解演示法、引导法、观察发现法、游戏操作法、讨论法。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家,可是有些图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找到家吗?"

2、活动展开

(1)通过观看图形宝宝横向和纵向排队,引导幼儿能从不同方向表述5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

老师:"小区太大了,找不到家的图形宝宝都来到了我们班上寻找帮助,希望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看!它们排着队来了。"

① 教师:"图形宝宝们多神气啊!排着整齐的'横队向我们走来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从左到右排第4的图形宝宝是谁?从右到左排第3的图形宝宝是谁啊?"

② 教师:"看!图形宝宝们变成纵队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从上向下排第1的图形宝宝是谁?从下向上排第2的图形宝宝是谁啊?"

(2)、开展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培养幼儿从多方向出发能正确表述物体的位置,体验助人的乐趣。

教师:"图形宝宝出来的太久了,它们的爸爸妈妈该着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吧。"(教师出示楼房卡片,贴在黑板上)① 引导幼儿观察楼房卡片,知道楼房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教师:"这就是图形宝宝们所住的小区,我们一起来数数这栋楼有几层?再数数每层有几个房间?大家记住了,第一层就是最下面的一层,看!老师贴给你们看,第一层贴数字1,下面老师要找小朋友上来贴其它的数字,在第几层就贴数字几。"(幼儿贴完后,教师要明确左右的方向)教师:"有数字的这边是右边。"② 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讨论将图形宝宝送回家。(第一个由老师示范)

a、图形宝宝家住在第3层,从左边数第4个房间。

b、长方形宝宝家住在第1层,从右边数第3个房间。

c、三角形宝宝家住在第4层,从左边数第2个房间。

d、正方形宝宝家住在第5层,从右边数第1个房间。

e、梯形宝宝家住在第2层,从右边数第5个房间。

(教师每提一个要求,请一名幼儿将图形宝宝贴在相应的房间内,让其他幼儿讨论贴得对不对。)

(3)让幼儿讨论,分享游戏感受,体验助人的乐趣。

教师:"小朋友们互相说说在这次活动中自己的感觉,一会儿告诉老师。"教师:"现在谁来向老师说说自己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3、活动结束教师:"今天小朋友们真棒,你们帮图形宝宝们找到了家,图形爸爸妈妈们都谢谢小朋友们。他们还让我告诉你们从幼儿园回家时,要乖乖的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回家,不要到处乱跑,你们要是走丢了爸爸妈妈会着急伤心的。"

4、活动延伸巩固幼儿对序数的认识。

教师:"小朋友们回家后看看自己家在小区的第几层第几单元,也可以找爸爸妈妈帮忙,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认识梯形,正确说出其名称,知道梯形特征。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培养幼儿的分析比较等能力。

3、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各种几何图形

2、长方形、梯形纸各一张(人手一份),彩色纸条若干

3、吹塑纸做的梯子,纸折的轮船

4、画有各种几何图形的纸幼儿人手一份,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几何图形

师:小朋友,大家学过许多几何图形,现在老师说儿歌,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图形,好不好?

1、圆溜溜,胖乎乎,滚来滚来真可爱。

2、三条边,三个角,站着像小山,样子真漂亮。

3、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稳稳当当最像样。

4、四条边,四个角,上下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一样长。

师:小朋友真聪明,认识了这么多图形宝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图形,它和长方形很像,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出示梯形)大家看它像什么?(梯子),这是梯形宝宝,我们叫它梯形。(幼儿跟说)

二、认识梯形

1、现在大家一起数数,梯形有几条边?(4条边)梯形有几个角(4个角),对,梯形有4条边,4个角,,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那梯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观察上下两条边的长短(师: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一样长,梯形的上下两条边长短一样吗?)小结:梯形上下两条边一条短,一条长。

大家再看看梯形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怎么样?(一样长)

师:它到底一样不一样,我们来做个实验。老师这儿有许多彩色纸条,咱们用它来量一量。先从上边这条边开头量,上边的边到下边的边是这么长,我们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再从上边这条边的中间量,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是这样长,我们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最后从上边这条边的后面量,上下两条的距离是这样长,我们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好,现在我们把三条彩纸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长呢?(一样)这说明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是一样长,也就是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幼儿反复说)

大家再看看梯形旁边两条边是怎样的?(斜斜的,像个小坡一样的)

教师小结;梯形有4条边,4个角,上下两条边一条长,一条短,并且是平行的,旁边的边是斜的。其实梯形有好多种,今天咱们认识的是特殊梯形,等小朋友长大后再认识其它的梯形。

2、幼儿动手操作,体验长方形和梯形的'关系。

师;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老师给每个人准备的长方形和梯形,大家把它们两个重叠在一起,折一折,变一变,看看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得到的结果。梯形两边比长方形多出两个三角形。请小朋友把多出的两个三角形折到后面,梯形变成了长方形。再把折到后面的三角形打开,长方形又变成梯形。

3、今天我们认识的梯形宝宝真调皮可爱,喜欢翻跟头。瞧,它翻呀翻,这样站立,是不是梯形??? 它又翻呀翻,这样站立,是不是梯形???? 这样呢?? 这样呢?对,调皮的梯形宝宝,不管怎样站立,它都是梯形。

三、幼儿操作,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梯形,(出示梯子。轮船)梯子是不是梯形?(对,它每一个格子都是梯形)再看看轮船,船身是不是梯形?(对,它是一个倒立的梯形)

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许多漂亮的图片,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看看图片上哪部分是梯形,把它用好看的颜色涂出来。

四、作业展评

请幼儿相互说说自己图片上画的什么?你涂的是那一部分?为什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通过幼儿的观察 比较,从而得出梯形的基本特征。运用“梯形宝宝翻跟头”,变化不同的位置,增强幼儿方位感。用“涂”的方式使学会的梯形,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科学和艺术有机整合,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1、量梯形的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时,教师应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该怎样量,再与同伴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效果会更佳。

2、“涂”画的时候,个别幼儿的行为习惯较差,应加以纠正。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11减几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1减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活动重点:

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活动难点:

11减几的计算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一大早,大家喜欢的小熊家可热闹了!想去看看吗?(想)

师:(出示小熊一家图)原来呀,5只熊宝宝正围在熊妈妈身边进行数学竞赛呢!它们邀请大家一起参加,愿意吗?

1.抢答:5 + 6 2 + 9 4 + 7 3 + 8提问:3+8=11你是怎样想的?

2.□里填几?手势表示。

9+□=118+□=116+□=11 7+□=11提问: 7+□=11你是怎样想的?

3.导入:熊宝宝和大家一样答对了全部题目,熊妈妈高高兴兴买铅笔作奖品去了,你看,熊妈妈碰到了什么?

二、自主操作,探索算法

(一)、教学例1

1.教学11-5=6

(1)、出示例1买铅笔图,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生:小男孩有11支铅笔,小女孩要买5支。

师:小朋友,你觉得聪明的小男孩会怎样从11支铅笔中拿出5支给小女孩呢?拿掉了5支,还剩几支呢?请你用小棒代替铅笔,边想边动手从桌上的11根小棒中拿掉5根,并轻声说你的拿法。

(2)、独立操作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演示相应的拿铅笔过程。

生1:解开一捆小棒,从中拿出5根给小女孩,还有5根和零的一根合起来,还剩6根。

生2:解开一捆小棒,与零的一根合在一起,然后从中减去5根。

… …

(5)、如果不拿铅笔,还有没有好办法算出11减5呢?引出5+6=11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11减5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一种?这种方法是怎样算的?你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过渡:小朋友们,你们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算法,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算一算。

2.自选算法,交流体会。

用你喜欢的算法计算:11-6=□

同桌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page_break]

问:用6+5=11的方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边拿边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算法,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二)、教学例2

谈话:刚才熊宝宝们都得到了熊妈妈买回来的铅笔,又到河边放鸭去了。

1.出示例2图,看了这幅图画,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算式。)

2.11-8等于几呢?你是怎样想的?

3.11-3等于几呢?你又是怎样想的?

4.你发现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秘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深化,形成技能

1.课堂活动第1题

谈话:勤劳的熊宝宝放完了鸭子,现在特邀我考考大家

师把11根小棒任意分成两堆,每分一次学生说两个减法算式。

2.练习十三第2题

谈话;看着同学们学得那么棒,熊宝宝们商量着出了6道题目,请你们做一做。要求:边做边想,每一横排的3道题

目有什么秘密?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课堂活动第2题

谈话:做对了熊宝宝出的题目,老师也想请你们帮个忙。

(1)出示11减几的口算卡片,抽生回答每题得数,然后把卡片张贴在黑板上。

(2)这8个算式有什么秘密?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抽生到黑板上有规律的排列。

4.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1减几的算式有几个?我们得出了哪几种不同的算法?

5.游戏:抛方块,算11减几。

(1)师说明游戏规则:每组发一个方块,每个方块上都写有6个数,抛动方块后,用11减去朝上的一个数,大家抢答得数是几。在组长的安排下,每人轮流抛一次,比比你们组里谁抢答得又对又快。

(2)小组游戏,评出优胜

(3)大组决赛,评出冠军。请获得冠军的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的。

总结出:算减想加。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萌发探索兴趣。

2、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并能完整地表达。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

趣味练习:连接商店 职业和物品的连接活动过程一、感受连接

1、音乐游戏:找朋友教师: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看看谁能找到好朋友,好不好?

2、游戏结束教师:我知道谁和谁是好朋友了,因为你们两个拉起手来了,连接在一起了。

二、尝试连接

1.课件:连接商店水果店 新鲜的水果蔬菜海产店 青蛙玩具店玩具店 海产品鱼服装店 时尚鞋店鞋店 自选超市自选超市 儿童服饰专卖店

2.教师: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连一连吗?

3.幼儿尝试用连接,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三、经验交流

1.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让幼儿分别说说自己的连接方法。)

2.出示两个纸环,请幼儿想办法连接。(让幼儿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连接的。)

3.生活中把两种物品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很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可以粘贴,串,钉,套,夹,挂等等。)

四、探索操作

1、让幼儿分别找两样物品。

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连接方法。

2、请幼儿发挥想像,将物品连接起来。

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提示和帮助。

五、展示作品幼儿介绍自己的`连接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大班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