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青柠檬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华】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注意: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二、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 、15个梨 、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三、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教:那你们喜欢什么水果呢?

教:那么多,,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 (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幼:好看。

教:想要吗?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 (1、2、3、4、5、6、...)

教:小朋友有多少苹果个呀?谁来回答。

教:恩,对了,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 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

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下棋活动,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幼儿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下棋规则,能够按照规则要求下棋。

3、幼儿喜欢棋类活动,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活动重点:

通过下棋活动,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活动难点:

让幼儿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下棋规则,能够按照规则要求下棋。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

2、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教师插放律动音乐,幼儿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一、情景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正方形,让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引入本课主题:今天我们用思维学具来学习一种棋类游戏,名字叫"方线棋"。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背棋类儿歌,了解棋规。

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棋规儿歌《课堂用书》p232、教师讲解下棋规则。

(1)棋盘:是一个四线四路组成的正方形;(教师展示穿好的棋盘)

(2)棋子:每人有6枚棋子。

(3)下棋分为两个过程:布放棋子阶段和走子的阶段,即先布子,棋子全部放完后走子。布子阶段,双方轮流在空位上一次布放一枚棋子;走子阶段,一次沿线走动一枚棋子,走到相邻的空棋位上。

(4)有效棋形,主要有两类:四枚棋子形成直线或者四枚棋子形成正方形;(教师展示各种方线棋的有效棋形和各种线形的有效棋盘,具体见《课堂用书》p23(5)谁最先成有效棋形或者把对方逼得没有办法走子,谁就获胜。

游戏二:穿棋盘。

并认识线路棋位坐标教师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思维板上快速传出方线棋的.棋盘,并让幼儿快速说出棋位路线坐标。

让幼儿熟悉线路棋位坐标,并能够根据线路棋位坐标来描述棋子运行路线。一枚棋子从一个棋位(如一路2)走到另一个棋位(如二路2),可以"一路 2到二路2"。

游戏三:下棋。

教师先请两名幼儿到前面来表演下棋,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方线棋的下棋规则,然后进行集体的对局,教师请每组幼儿对弈,赢者得到一分,最后看谁得到的分数最多。教师在此过程中让幼儿注意记录。

三、迁移运用。

1、幼儿玩棋熟练后,让幼儿在下棋过程中口述说棋。

2、教师组织幼儿有序送思维学具。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给家长讲述下棋规则,与家长一起玩棋。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大班数学活动《门牌号码》就是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数字的作用,本次活动通过米卡带领幼儿动物王国之旅让幼儿.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用数字表示房间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习辩认楼房的层数和间数并用数字表示。

2.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用数字表示房间的方法。

3.体验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学习辩认楼房的层数和间数并用数字表示。

活动难点:认识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

2.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家的门牌号

活动过程:

一、出示门牌号码导入活动

1.出示米卡,导出门牌号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米卡),米卡今天要带我们去认识什么呢?

2.出示门牌号(201)

师:咦!这是什么?201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门牌号201住着谁呢?米卡说小朋友完成了这次的动物王国之旅就知道了,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楼层和房间空间位置的门牌号码表示方法

(1)第一站:认识单层房子的间数

师:第一站到了,这排房子住着什么动物呢?这排房子一共有几间房子?(5间)我们从左往右数12345,这是第一间我们用数字1表示,这是第二间我们用数字2表示,这是第三间我们用数字3表示,这是第四间我们用数字4表示,这是第五间我们用数字5表示。我一起看看每间房子住着谁?

师:第一站我们看见了一层5间房的房子,知道了每只动物住在第几间,现在我们出发去第二站了。

(2)第二站:认识单栋楼房的层数。

师:这栋房子和之前的房子不一样啦,这栋楼房一共有几层?第一层在这栋楼房的什么位置?(最下面)

师:我们从下往上数12345,这是第一层我们用数字1表示,这是第二层我们用数字2表示,这是第三层我们用数字3表示,这是第四层我们用数字4表示,这是第五层我们用数字5表示。

师:我们一起敲敲门,看看这栋楼房住着谁?(小猫)谁来说说每层楼分别住着什么颜色的猫?(小蓝猫住在第一层,小绿猫住在第二层……)

师: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小猫家,知道了每只猫的楼房层数,现在出发去第三站了。

(3)第三站:学习3X3楼层和房间空间位置的门牌号码表示方法

1.了解门牌号的含义

师:哇,这次我们来到了更大的房子,数一数这栋房子有几层?(3层)我们用数字表示出来,第一层用数字1表示,第二层用数字2表示,第三层用数字3表示,1、2、3分别表示楼房的.什么?(楼房的层数)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每一层又有多少间房子呢?让我们从左边开始数,第一层有几间房子?第二层又几间房子?…让我们用数字标出来,这些数字表示楼房的什么呢?(楼房每层的间数)

师:咦,谁打开门了?(蜗牛)蜗牛住在哪里?他住在第几层?住在第一层的第几间房?

师:蜗牛告诉大家它的门牌号是102,你们知道门牌号中1表示什么?(楼房的层数)02表示什么吗?(楼房每层的间数)

师:哇,鹦鹉也出来了,鹦鹉住在第几层?住在第三层的第几间房?鹦鹉说我的门牌号是301,你们知道门牌号中3表示什么?(楼房的层数)01表示什么吗?(楼房每层的间数)

小结:所以门牌号码是楼层数+房间数组成的

2.学习根据门牌号码找对应的家

师:小蜜蜂说它家的门牌号码是302,你能找到小蜜蜂的家吗?

(4)第四站:巩固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师:米卡还给小动物带来了礼物,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米卡把礼物送给大家吗?米卡在礼物上面贴上了门牌号,请小朋友按照门牌号把礼物送到对应动物的家。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的动物王国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米卡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小朋友下次见!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并发现饮料排列的规律,能按规律填补空缺。

2.能仔细进行观察,并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3.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不同颜色的三种饮料卡片若干,幼儿用书第22~23页活动过程:

一、不同的饮料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三种饮料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形状、颜色不一样。

二、贴贴乐1.教师将第一种饮料卡片贴在长条纸上,按颜色不同贴成一个红色的、两个绿色的、三个蓝色的规律(饮料卡片不少于两组规律)。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是怎么排的。

2.请个别幼儿按规律再贴一组饮料卡片,集体检查是否正确。

3.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取走三张卡片(必须保证有一组规律是完整的),再观察少的卡片应该是什么颜色,并将其贴上。

4.教师用另外两种饮料卡片贴成三三规律,幼儿观察并说出规律。

5.教师抽取走四张饮料卡片,幼儿观察并填补卡片。

三、幼儿操作1.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画面上饮料卡片的排列规律。

2.请幼儿思考空缺的地方应该是什么饮料,从贴纸上取下该饮料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幼儿用书,相互检查贴的对不对。

4.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自己排列出一定的规律,引导幼儿相互观察、发现同伴的规律,提高整体感知规律的能力。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环节基本齐全,目标基本达到。

2、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很感兴趣。

3、教学过程中不能照顾到所有幼儿。

4、今后我要更加努力,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课件、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重点难点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活动过程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情境。这节课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分一分”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练习的设计上,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只是个别能力较弱的小朋友,要多加练习了。

大班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