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稚情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经典)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六七十三五十一百二十五九十九四十八

2、谈话引入:刚才我们写了几个数,你们知道100以内还有哪些数?它们之间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相关知识。

二、问题探究。

1、出示第38页例7的百数表。

引导学生观察这张未填满的百数表,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1)、第一横行的5个数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是单数。2)、从左上到右下这个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3)、从右上到左下这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

2、学生独立填表中空格。

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

4、进一步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

4人一组,讨论并找出规律,然后全班交流:1)、每一横行都是十个数,除第一横排外,每横排中每个数的十位相同。2)、每一竖行也都是十个数,这些数的个位相同,且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3)、整十数排在最后一行。

三、练习:完成练习八第一题。

学生先独立填数,然后集体订正。

四、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1、提出问题。

出示母鸡下蛋图让学生观察,问:左边这只母鸡一个月下几个蛋?右边这只呢?谁一个月下的蛋多?

2、解决问题。

1)分小组讨论比较,再全班交流。

A、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最后一行中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B、根据数的组成来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C、根据数的顺序来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

3)、思考:如果没有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得出用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来进行比较。

4)、同桌同学一起自学例8。

5)、展示学生比的方法,然后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一样,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3、练习:完成例8下面的做一做。

4、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100和99,问:100和99谁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00大于所以的两位数。

五、巩固应用。

1、练习八第2题:同桌拿卡片,一起从小到大把卡片重新排列。

2、练习八第3题。

3、完成第39页的思考题。

六、小结: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3

一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

教学班级__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__

教学进度表

教学目标及任务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读、写0——100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进行口算。

4.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准确地说出图形的特征,会用七巧板拼图。

5.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6.会进行100以内数的计算,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会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计算。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加减法(一)”主要学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和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主要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实物,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主要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是学

生能够学习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结合日常生活认识几种常见的图形,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能力。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六单元“加减法(三)”,学会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提问题的能力。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第一单元:加与减

1、买铅笔(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法:

谈话法

学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铅笔、小木棒、计数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2)提出问题。

①问题是:有15支铅笔,小兔买了9支,还剩几支铅笔?

②还剩几支铅笔,该怎样列算式呢?

请学生们小组内说一说。

③15-9等于多少呢?

你愿意帮袋鼠阿姨算一算吗?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买铅笔”的知识。

(出示课题:买铅笔)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动手操作。

“15-9”是一个减法算式,你会计算吗?

请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想一想,要计算15-9,就是要从多少根小棒中拿走几根?该怎样计算?

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

你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听吗?

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在说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注意:首先,说的小朋友要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尽量说清楚,让小伙伴听懂你说的;其次,听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倾听,如果你觉得别人的方法好,要记在心里。明白吗?赶快把你的计算方法介绍给你的小伙伴吧!

(3)汇报交流。

你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谁愿意告诉袋鼠阿姨并展示给大家呢?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从15根小棒里,一根一根的减,一共减去9根,还剩6根。方法二:把15分为10和5,先从10根里拿走9根,再把剩下的一根和这5根合起来,就是还剩下的6根。

方法三:从15根里先拿走5根,然后再拿走4根,这样一共拿走9根,最后还剩6根。

方法四:9+6=15,所以15-9=6。

方法五:把9看成10,先用15-10=5,这样就多减了1,还应该加上1,5+1=6,所以15-9=6。

(4)优化算法。

这么多的方法,用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最简单呢?

现在请你把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尝试练习。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一组题目。

13-9=14-9=15-9=

请你认真观察一下,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观察并用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3页第1题。

学生做一做,算一算。

板书设计:

有15支铅笔,小兔买了9支,还剩几支铅笔?

15-9=6(支)

答:还剩6铅笔支。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

教学目标:

1、在用回形针进行摆拼的活动中,增强对平面图的感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在拼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做一做、数一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载频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体验平面图形的奥妙,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奥妙,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难点: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彩色回形针拼成的图案、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学生准备:

彩色回形针、胶水、卡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有回形针拼成的'图案。

拿出一颗回形针:同学们认识它吗?

出示图片:

瞧,这就是用回形针拼成的图案,漂亮吗?

学生欣赏,说一说,你看到了那些平面图形?

你想不想亲手做一幅美丽的图案?

二、活动:拼图案

1、可以自己独立拼,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拼一幅图,一边拼一边观察:你的作品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2、学生活动

3、展示制作结果:

①你们拼的是什么?

②每个图案中都有哪些图形?

③估一估,数一数,每个图案分别用了多少个回形针?

三、欣赏由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师:平面图形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图案,点缀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欣赏图案。

四、课堂小结:

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些什么?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数量比较和说明数量大小差异程度的过程中,获得数的大小差异程度的实际体验,发展估计意识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把握数量大小差异的不同程度

教学准备:例题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醒经验。

1、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得多吗?

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一些)

提问:还可以怎样比?

得出: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三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三、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看图,问:“少得多”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在班内交流。说说选择的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在果园里,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可能有多少个?

出示:小芳:我拍了50下。我拍的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理解题意,小组交流,汇报。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做后汇报,并说明思考的过程。

5、“想想做做”第5题。

右边的书大约有多少本?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思考过程。

6、“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小猫和小兔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在玩比数大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多(少)一些、多(少)得多

34比38少一些38比10多得多

38比34多一些10比38少得多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认识半点(第95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半点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教学准备:

自备小闹钟一个,电脑课件一套,小动物的头饰多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电脑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

是怎么认的(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2、师: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二、认识半点

电脑出示钟面:7时半、8时半

1、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拨一拨这二个钟面上

所表示的时刻,你能发现这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吗?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6,

而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

电脑再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师:你说一说

这两个钟面的时刻是多少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一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3、认一认

电脑出示图片(即书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师: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

4、电脑出示7时、7时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表示的时

刻,看一看两根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三、练习反馈,激活思维

1、请你在你的钟上面拨一个你最喜欢的半点时刻,并说

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

2、准备几把椅子,在椅子上挂出画有整时半时的钟面图

片,请几位学生戴上标有相应时刻的头饰,玩就各位的

游戏。

3、小明、小军小强约定星期天上午9时半到健身房参加

锻炼,请你说说谁提前到、谁准时到、谁迟到?

出示图片

图1:小明9时半

图2:小军8时半

图3:小强9时

4、快乐的周末

第95面的第4题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7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密切联系儿童生活,选取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丰富课堂活动,体现序法,利学利导,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推进课改。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

数与数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数的认识,二是数的计算,三是认识钟表。熟练掌握100以内数概念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乃至整个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100以内数的'认识处于数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第3个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通过10以内和20以内数的认识,初步了解了一些数的特征,并借助具体的图片和学具掌握了20以内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本册教科书把认数范围从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这不是一个认数范围的简单扩大,更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又分成两个单元来安排,其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安排的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安排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学习,也是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主要安排了两个内容,方向与位置和认识图形。方向与位置是新课程中新增的学习内容,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主要安排了有关方向和位置的最简单的知识。认识图形是在 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将来进一步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需要,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也要用到这些知识,比如统计长方形、正方形的个数。全册教科书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这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反映。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一班、二班共有学生116人。由于学生小,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师分析

本人有牢固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能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数学中,指导教学。能树立现代数学课程观,让数学学科面面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取必须的数学;不同的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总之,面向21世纪的数学课程,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真正让每位学生喜欢数学、爱数学,从而自觉学习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以更好教学为新一轮的课改作出应有的贡献。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3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情境引入

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展示100颗星星)。估计一下,大约有几颗?为什么?

提示有100颗星星。

师: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为什么?

2、课件显示百羊图。

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为什么?

3、揭示课题。

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方法。

a、师:同学们估计数量挺准的,老师还准备了一样东西要你们估计数量。这是一种种子(展示),农民伯伯精心挑选,将在春天用来播种的,每组的桌面上有一篮种子,现在请你们用手抓一把,估计一下你们每人手里这一把种子大约有多少粒?把你估计的数悄悄告诉同桌。

b、将种子轻轻放下,数一数有多少粒?

c、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a、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上),与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b、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c、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出100的?(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

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或几个二十?几个五十?)

[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口、动脑去数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

d、师: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看得清楚。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00。)

e、小结:10个十是100。这句话还能怎样说?(100里面有10个十;5个二十是100;2个五十是100……)

f、练习。

做教材第36页的第2题。

学生独立数数。

师:你是怎样数的?(鼓励学生找出多种数法。)

3、数一数,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a、集体操作,一边摆小棒一边数数。(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师:39根小棒,再添一根就是多少根?(40)又得到一个十,下一个数就是40了,接着数41,42。

要想清楚地看出有42根小棒,可以怎样做?(引导学生十根小棒放一堆或扎起。)

师:39,40,数到这儿又增加了一个十,要特别注意,那么49的后一个数是几?59呢?79呢?99呢?

师:对了,99接着数就到100了,就有10个十了。

[重视让学生通过边操作边数数的强化训练,突破学生在数数的拐弯处即接近整十数时的难点。]

b、练习。

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100以内的数,集体边拍手边接着往下数。

练习3次,其中一次接着数到100。

巩固与发展

1、数数接龙比赛。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分组以接力赛的方式每个人数一个数,数到教师说停时,数得最多的小组获胜。

2、猜数游戏。

两个人说定一个100以内的数,其他人猜这是一个什么数。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示同位所猜数与说定的数比较是大了,小了,还是接近了……

先是师生进行游戏,然后小组自己组织开展游戏。

[注意向学生提供多种有趣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加深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

说说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100以内的数?

学生举例:公共汽车站牌、人民币、电梯按键……

布置课外任务

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家里哪儿有100以内的数。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巩固

1、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练习七第1题)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2题,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47+2与47+20,怎么比呢?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交流结果

2、练习七第5题,集体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有了哪些进步?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0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1、听算

12-914-615-716-913-7

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

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

(2)、练习

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教师读算式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3、独立完成P25:5

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说(3----5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交流解惑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拓展延伸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你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有什么想法?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

教学重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

二、知识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

3、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4、试一试:26、31、67、49、89、90。

5、二次小组学习:

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填一填)

6、汇报交流。

7、小结:

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

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8、比大小。(第6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7页第2题)

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1)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说说有什么特点。

(4)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50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6=4+6=25+10=80+(3+9)=

4+9=20+14=13+20=23+(4+6)=

2+8=5+8=17+30=(7+5)+26=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提问:根据这幅图你可以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答老师板书:

紫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张?24+6=

蓝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张?6+9=

两个小男孩一共有多少张?24+9=

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24+6+9=

这4道算式题你会算哪一道?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6+9=15)

2.计算24+6。

(1)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先算4+6=10,接下去该怎样算呢?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用摆上棒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的情况。

(3)学生汇报摆小棒的过程。(把4根和6要合在一起是10根,捆成一捆,把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24+6=30。

(4)谁能说一说24+6你是怎么想的?

先算4+6=10,再算20+10=30

生答老师板书:24+6=30

同桌同学互相说说24+6你是怎么想的?再指名说说。

3.计算24+9

(1)24+9得多少呢?也请小朋友摆摆小棒来想一想。

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

(2)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想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把24分成20和4

把24分成23和1

把9分成6和3

24+9=3324+9=3324+9=33

(三)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你是怎样算24+9的。?(同桌互说)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时方法不是唯一的,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8+42=5+39=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书上填空。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8+42和5+39的?

4.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圈一圈,算一算”。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

2)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3)集体交流,对于25+8这道题学生会不同的'圈法,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通过圈把25+8转化成几加几?

2.想想做做2。

1)先计算,再交流比较,看看每一组的后三道题与第一题有什么联系?

3.想想做做3。

2)出示第3题图,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图书馆借出48本书,还剩8本,求图书馆原有图书多少本?)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怎能计算的?最后作集体口答。

4.想想做做4

1)出示第4题图,仔细看图并提问:说说图中各种物品的价钱?三名小朋友各买了什么?题中“每人各付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2)学生分别列式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怎样计算的?

3)最后指导学生用三句话回答三个问题。

全课。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该怎样计算?

三。作业布置。

1.《练习与测试》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想想24+6+9怎样算?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挂图,钉子板,水彩笔,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能来介绍下它们吗?

二、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

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

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

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3、认识三角形。

教师指着贴在三棱柱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

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三角形)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想想做做1

(1)出示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和圆。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

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填空每种图形的个数,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

(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长方体画长方形和一个正方体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

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综合应用所学图形的相关知识来拼组。

2、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综合应用所学图形的相关知识来拼组。

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你知道吗,用这些图形可以拼组出一些有趣的图形。(出示教材32页第一幅图的.房子、汽车。)

二、新授。

1、看图形,说一说。

你看到的作品是由什么图形拼组的呢?

学生观察后回答。

2、拼图形,说一说。

我们已经知道了怎么拼组图形了,现在同学们剪下教材第103页附图,我们来看看哪个拼得又快又像,并说一说用了哪些图形,各用了几个?

学生自由地进行拼组各种图形,教师巡视指导拼组过程。

展示作品。

三、巩固拓展

1、看图形,讲一讲。

P33的第2幅图。

大家在图中看到了哪些故事?

学生自由讲一讲。

2、数图形,填一填。

在你拼的图形中,用了哪些图形?各用了几个?

学生把P33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四、课堂小结。

通过拼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 我的教学思路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5

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

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 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准 又 快)。

3+8= 6+4= 9+6= 10-8= 15-5=

8+7= 4+9= 16-5= 8+8= 5+9=

2、填一填

9+( )=13 ( )+9=15

二、创 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15-9=

师:说说你为什么用减法呢?

师:15-9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生1:数数法 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

生2:把15分成5和4。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

师板书:15-5=10 10-4=6

生3:把15分成10和5先用,10-9=1,再用1+5=6。

师板书:10-9=1 1+5=6

生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师板书:9+()=15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这样算的`?

师板书:16-8=(8) 10-8=2 2+6=8

3、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7―9= 12-9=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 算法

1、完成算一算。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请4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师写过程和得数。

2、完成练一练第4题

10-9= 11-9= 16-9= 13-9=

18-9= 19-9= 12-9= 15-9=

生独立完成,师订正结果。

3、游戏“摘苹果”(3页第4题)

4、师:苹果树上结了许多大苹果,可是每个苹果上有一个算式,同学们必须准确 的计算出得数才能顺利的把苹果摘下来。比比看今天谁的苹果摘得最多。当同学摘苹果时其他同学当裁判。

(提供的题目有:10-9= 、11-9=、16-9=、13-9=、18-9=、19-9=、12-9=、15-9= )

四、发展练习(3页第5题)

投影主题图,让学生自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

师小结:松树上长了17个松果,小松鼠摘了一些后,还剩9个松果,小松鼠 摘了多少个松果?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五、总结评价

师: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 减9的退位减法。(补充课题: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标签:下册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