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何必等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范文集锦2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20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1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和看图列算式的能力。为了发展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个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活动。

首先,我用直观的教具,展示出了一个故事情境(农民伯伯的红萝卜),让幼儿接触应用题,知道什么是应用题和怎么编应用题,学习编应用题的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结合图片尝试自编口述应用题,再过渡到根据算式编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题,最后每个幼儿一份算式题卡,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算式编应用题。

我的活动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难点是,编应用题最后要留一个问题,答案不能说出来。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已有经验和范例,知道加减法应用题讲一件事情,说2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2、学习根据图片和算式自编应用题。

3、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喜欢数学。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农民伯伯、红萝卜和小白兔;算式题卡若干;"问号"一个;PPT。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拍手游戏

T:我来问,你来答,

5可以分成1和几?(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2和几?(5可以分成2和3)

5可以分成2+几?(5可以分成2+3)

二、激趋引入:出题考考你

T:嗯,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看看我们大七班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很厉害哦。仔细看仔细听。

1、故事情境1(T边讲边出示教具):

农民伯伯的菜园里呀,本来有3颗红萝卜,后来又长出了2颗红萝卜,请你帮农民伯伯算一算,现在菜园里一共有几颗红萝卜呢?

小朋友有没有注意,老师刚刚是怎么提问的?(强调"一共")

一共有几颗红萝卜呢?

T提问:

你怎么知道的?怎么算的呀? 幼:3+2=5

你为什么选择加法呢? 幼:因为又长出了2颗,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

老师把这个算式找出来。把3+2=5贴在黑板上。

2、故事情境2:

现在菜园里有5个红萝卜,农民伯伯拔起了一颗红萝卜,把它送给了小兔子,请你帮农民伯伯算一算,现在菜园里还剩下几颗红萝卜呢?

老师刚刚又是怎么提问的?(强调"还剩下")

还剩下几颗红萝卜呀?

T提问:

你又是怎么算的呢?为什么选择减法呢?5-1=4

为什么选择减法呢? 因为拔起了一颗,送给了小兔子,数量变少了,所以用减法。

老师把这个算式找出来。把5-1=4 贴在黑板上。

T总结:

像刚刚这两个小故事一样,讲一件事情,出现2个数字,最后一定会留一个问题的活动,我们就叫做编应用题,你们都会编应用题了吗?

三、看图编题

T:你们都会了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1、出示PPT第一张图片,小鸟图。

我们先来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小鸟,这两只小鸟的姿势,好像是刚飞来的。

现在我想把这幅图编成一个应用题,记住一定要留个问题给别人哦。(如果没人,教师先;如果有幼儿,请一个孩子,)

老师来编编看。我的题目是:树枝上本来有三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2只小鸟,现在树枝上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让幼儿一起回答。5。算式是3+2=5

最后的问题,老师是怎么提问的呢?老师在这里用了"一共",看来我们的加法应用题一般用"一共"来提问。

2、出示PPT第二张图片,夹子图。

图片上说的一件什么事?(请一个幼儿回答,教师编)

本来有3个夹子,后来破了1个夹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夹子呢?

最后的问题老师是怎么提问的?老师在这里用了"还剩下",看来我们的减法应用题一般用"还剩下"来提问。

3、T:小朋友们,现在要你们来编应用题喽。请你们在三幅图里面选择一幅图,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你来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PPT 第三张,加法应用题三幅图。

请三个幼儿发言。

小朋友都很棒,刚刚我们编的应用题都是加法的,不知道减法的你们会不会呢?出示PPT第四张,减法应用题。

请幼儿发言。

四、算式编应用题

T:小朋友们真厉害,都会看着图片编应用题了。现在呀,我们换个玩法。老师这里有一个算式,请小朋友们看着算式编应用题。你来问,我们大家来回答。

出示加法算式卡。请幼儿编。

出示减法算式卡。请幼儿编。

小朋友们一定要编和别人不一样的应用题哦!看看谁的小脑袋转的最快。

五、我编你算,每人一份题卡

你们都会编应用题了嘛?现在啊老师会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算式,听清老师的要求,就像刚刚一样,请你编一道这个算式的应用题,把你的应用题说给身边的好朋友听,让好朋友来回答并写上算式的答案。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大班数学教案2

【设计意图】

《谁的位置动了》这节活动课,幼儿比较难理解,为了引导幼儿能够清楚区分左和右,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我将本节活动课,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3、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我们的右手很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二)发现自身的左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如:"举起你的右手(戴红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左手叉腰(戴绿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三)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操作活动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活动延伸】

让幼儿区分左右,加深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左右是一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相对概念。

【活动反思】

一、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对“左、右”的辨别,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左右手的功能来帮助学生认识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进而使学生对左右的认识逐步深入。

二、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辨认位置关系。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在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口令和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学习。

大班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

培养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思考的'有序性和全面性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

二、新课。

1、出示例2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师:你们首先确定哪行哪列的数?先看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2、订正答案。并说理由。

3、做一做。

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4、师: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

三、练习。

1、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2、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各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3、动笔练习,完成书上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做这样的题是不是很有兴趣?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数学广角简单推理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提高孩子们的握力。

3、培养孩子们的组织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三角形的物品, 铁砧, 彩泥, 签字笔

活动内容

[导入]1.通过唱“形状歌”来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 做个圆形 做个圆形

我们用手做个圆形

圆形 圆形 做个圆形

我们用手做个圆形

做个方形 做个方形

我们用手做个方形

方形 方形 做个方形

我们用手做个方形

[展开]1、找一找周围的三角形物体。

- 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

- 一起来观察老师准备的三角形物品。 (三角铁, 三明治, 三脚架, 三角帽)

2、研究一下三角形的物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 观察三角铁,三明治,三脚架和三角帽,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尖尖的,末端很尖锐,摸起来刺刺的。)

3、用铁砧制作三角形。

① 用铁砧做出三角形的模子。

② 在模子里面用彩泥填满。

③ 填满后把模子取下来,研究三角形的彩泥。

④ 把三角形的`物品用铁砧做出来,并用粘上彩泥。

4、用活动纸中的三角形装饰出各种图案。

① 说说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

② 用活动纸中的三角形物品画出各种图画。

③ 说说你画的是什么。

[结尾]1、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 1、3 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3、进一步认识理解“”、“=”号的含义。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副,动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1—5数字,加、减、等号各一个。

3、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二)学习5的加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妈妈昨天买回4个苹果,爸爸又带回1个苹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4_1=5 4表示什么?(4表示妈妈买回的4个苹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回的1个苹果)

表示什么?(妈妈和爸爸的苹果合起来)

(2)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是表示这个游戏。

1_4=5(集体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4_1=5和1_4=5,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并做记录。

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活动评价:

请幼儿相互把算式读一读,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再数一数,黑板上一共记录了几道算式。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 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 ”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 ”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 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 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 1=3”和“1 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 ”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大班数学教案6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钟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钟,了解钟的功能。

(2)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活动准备:

1、可以拨动的时钟。

2.《各种各样钟》的欣赏课件

3.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

4.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

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打一日常用品)

(出示钟的实物)

二.欣赏了解功能

师:小朋友家里都有钟,,钟的设计也越来越美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形形式式的.钟。你看到了什么样子的钟?钟有什么作用呢?(幼1:可以叫我们起床。幼2: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幼3: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教师小结: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有的钟还有一些辅助功能如:有灯、有音乐等等。

三.初步认识钟面

1.仔细观察学具钟,问:仔细瞧瞧,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

幼1:钟面上有两根针,

幼2:还有12个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一短一长,一粗一细)

小结: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

3.谁来指给大家看看

4.老师来拨动后面的齿轮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分针和时针谁走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5.你们再观察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边说边拿实物钟演示)

(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有时针和分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但它们都从1到12的顺序转的。

四.认识整点

现在看看老师把钟拨到几点啦?

教师操作演示1点

看!老师的钟上分针指在那里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1上表示1:00)

同样操作(2:00)

刚刚1:00和2:00时分针都是指在什么位置上?

教师小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整。

五.幼儿操作小钟面巩固整点的认识。

六.制定作息时间表。

大班数学教案7

目标:

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

准备:

1、图片十张,1-10的数字卡一套,笔一支。

过程:

一、

1、教师展示十张图片,集体点数每张图片上的图画,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请几名幼儿上来给图画圈,要求两个两个圈在一起,重点让幼儿会两个两个圈在一起,边圈边让幼儿数数。

3、引导幼儿观察已画过的图片,是不是每张图片上的画都被圈起来了?那几张图片是全圈完的?让幼儿说一说是哪几个数字?没有圈完的是那几张图片?是哪几个数字?

4、请几名幼儿回答后,那几个是全圈完的,那几个是没圈完的,全圈完的2、4、6、8、10、是双数,没圈完的1、3、5、7、9、是单数。

二教师小结:两个两个全部数完的是双数,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请幼儿说一说1-10数字中的双数有哪些,单数有哪些?

三、分卡片:把246810从1至10的`数列中取出来,读一读。告诉幼儿这些都是双数,剩下的有:13579他们都是单数。

四、复习巩固延伸寻找身体上和活动室内的单双数。

1、身体上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单数,那些是双数。例: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鼻子是单数等2、请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什么东西是单?什么东西是双数?

五、让幼儿拍手再说一遍: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活动反思:

1:基本部分开始时部分幼儿圈图,大家数数,互动还能够集中幼儿注意力。

2、幼儿的操作知识对数字卡片的接触,幼儿接触实际数量频率太低,表象知识少。

3、最后很快就让幼儿背诵,让幼儿接受的有些勉强,过度太快。

改进策略:

1、让幼儿接触实物操作,亲子感知,摸一摸,数一数,理解单数和双数的意义。

2、增加游戏,进一步体验、巩固。

策略二

目标:

1、通过圈画、数数、游戏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

准备:

1、图片十张,1-10的数字卡一套,笔一支。幼儿每人一套小数卡。

2、彩色口袋大的一个,小的与班内幼儿人数相同,内装彩色塑料插花。3、红箱子,绿箱子各一个。

过程:

1、教师展示十张图片,集体点数每张图片上的图画,并请幼儿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请几名幼儿上来给图画圈,要求两个两个圈在一起,重点让幼儿会两个两个圈在一起,边圈边让幼儿数数。

3、引导幼儿观察已画过的图片,是不是每张图片上的画都被圈起来了?那几张图片是全圈完的?让幼儿说一说是哪几个数字?没有圈完的是那几张图片?是哪几个数字?

4、请几名幼儿回答后,哪几个是全圈完的,哪几个是没圈完的,全圈完的2、4、6、8、10、是双数,没圈完的1、3、5、7、9、是单数。

5、游戏:小鱼游啊游幼儿将桌面1至10的卡片排成一排一名幼儿随意叫几名幼儿到前面,大家唱: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鱼水里游,拉拉小手点点头,每两人拉手,如果都有朋友。就是双数。请小朋友找出相应的数字。调整人数后,如果有一条鱼没朋友,他很孤单,数一数这次几条鱼,找出相应的数字。最后出现两组数字,请小朋友给它们排排队,读一读都是那些数字呢?

6、教师小结:两个两个全部数完的是双数,2、4、6、8、10是双数;1没朋友,是单数。数到最后总剩一个的数:3、5、7、9是单数。请幼儿说一说1-10数字中的双数有哪些,单数有哪些?

7、身体上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单数,那些是双数。例: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鼻子是单数等8、请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什么东西是单数?什么东西是双数?

9、游戏:双数拍手,单数叉腰。

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经验目测数群,并区分单双数。

2、感受蝴蝶的美,体验蝴蝶找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蝴蝶花”的音乐、录音机

2、写有数字和点子的“蝴蝶”和“花”

3、勾线笔

活动过程:

1、相关内容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了蝴蝶眼睛的秘密了,今天我们就到花园里找找蝴蝶的'眼睛。

教师播放“蝴蝶花”的音乐,幼儿来到户外的小花园。

2、美丽的蝴蝶。

(1)幼儿欣赏蝴蝶。

师:小蝴蝶们都趴在草地上休息呢,我们不要吵醒它们哦!

(2)欣赏交流。

师:你刚才看到的蝴蝶和平时看到的蝴蝶一样吗?

幼:不一样,它们身上有的有数字;有的有点子。

3、蝴蝶找花。

(1)激发兴趣。

师:猜猜看小蝴蝶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呀?

幼:和花儿做游戏;采花蜜;传播花粉。

(2)自由找花。

师:那么就请你请请的捕两只蝴蝶,帮它找到花朋友。

(3)对应找花。

师:你们今天看到的花和以前看到的一样吗?

幼:不一样,每一朵花的花芯上都有点子的。

师:那请你按照花上的点子帮助蝴蝶找到它的朋友。

(4)幼儿互查。

(5)总结提升。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花芯上的点子两个两圈在一起。

师:这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新秘密?

幼:一边的花都剩一个点子没朋友,另一边的花上的点子都找到了朋友。

教师总结: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只剩一个点子的树为单数,而都找到朋友的是双数。

(6)数数看。

幼儿数数看单数、双数各有哪些,教师把相应的数字卡片贴在花芯上。

4、音乐游戏;蝴蝶和花。

(1)幼儿自由选择蝴蝶和花的胸饰。

(2)听音乐幼儿自由翩翩起舞,教师角色介入做隐性指导。

(3)有选择的找朋友。

幼儿随音乐按照单数找单数朋友,双数找双数朋友的要求游戏。

(4)找同伴调换胸饰后再次游戏。

5、活动结束,做好整理工作。

大班数学教案9

设计意图:

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于生活中。数学教学如果把“身边数学”引入教学,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使孩子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发展。因此,我选择《等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由简到难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实物产生联系,这样幼儿学得活,易掌握,不仅将一般的认识迁移到具体的事物上,扩大认识面,而且对开拓幼儿思维,培养思维准确性,并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分的含义,学习二等分四等分。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了解等分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面包,两根一样大的火腿,刀子,各种形状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

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等分的含义,学习等分。

1、教师简单讲故事《两只笨狗熊》。

师: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他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两只笨狗熊。有一天,天气真好,哥儿俩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儿。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一 块干面包,捡起来闻闻,嘿,喷喷香。可是只有一块干面包,两只狗熊怎么吃呢?大黑怕 小黑多吃一点,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点,这可不好办呀!大黑说:“咱们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小黑说:“对,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可是怎么分才公平呢?请小朋友帮他们想想办法? 幼:一人一半、从中间分

2、出示“面包”,个别幼儿尝试等分“面包”的方法。

师:请你用你的办法帮哥儿俩分面包。请其他孩子观察,他是怎么分的。 幼:他是从中间分的。

师:对了,从中间分,这样才公平。

3、教师用小刀切开“面包”验证。

师:分开的两个面包大小是否一样? 幼:大小一样

4、小结等分含义。

师:把一个物品分成大小相等的几份,这种方法叫等分。分成几份叫几等分,像狗熊这样把面包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

5、出示不同的图形,进一步理解等分的含义。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图形是几等分?

(出示桃心形、扇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分别为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八等分。)

师:为什么这些图形是等分图形?

幼:它们大小都一样、形状也一样。所以是等分图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几等分?

幼:因为它们分成大小、形状一样的几份就是几等分。

师:请你找找哪些不是等分图形。(出示正方形、长方形、扇形、三角形、圆形。)

师:为什么这些不是等分图形呢? 幼:分的大小不一样、分的形状不一样。所以不是等分图形。

二、幼儿操作尝试探索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幼儿各自选择图形,探索等分的多种方法,请幼儿示范讲述等分的方法)

幼:我是对折从中间分的(边对边对折)、我也是对折从中间分的(角对角对折)

幼:对折再对折、中间画两条线。

幼:我的方法是对折再对折(边对边对折)、我的方法是角对角对折。

三、了解等分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出示两根火腿肠先让幼儿比较是否一样长。

2、将其中的一根二等分,取等分后的一份与原来比谁大谁小?再将二等分的一份二等分,比一比又怎样?

3、小结:等分后的一份比原来小,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教学反思:

在《等分》这一教学活动中,我以幼儿熟悉的故事导入,把幼儿带进公平的情景中,使大部分幼儿的兴趣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再一个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我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图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有个别两三个幼儿不喜欢动脑筋探索,在以后应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不要太过于拘谨。

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时间。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圆形时钟一个,没有指针的纸制大钟面一个,1—12整点电子钟卡片。

2、学具准备:实物钟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游戏:钟之歌。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唱“钟之歌”,边唱歌边做动作。唱完后教师提示:“这是一首谜语歌,请大家猜猜谜底是什么?”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刚才小朋友们猜的谜底是钟,我们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时钟。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时钟朋友。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通过拨钟,认识分针和时针。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人是整点钟。

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个小时。

4、自由拨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钟。出示写有整点钟的电子钟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中。边拨边与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面重合(即12点整)。

三、分组活动。

教师:时钟想和小朋友分组玩游戏。

第一组:游戏“时间超人”,一名幼儿站在大钟前,背对着大家。另一名幼儿报时“X点整”。听到报时后,大钟前的幼儿就用手臂来摆出分针和时针的`位置,游戏可反复进行。

第二组:按要求拨钟。两名幼儿一组,一幼儿任意出示整点的电子钟卡片,另一幼儿用学具播出相应的时间。

第三组:时间时间对对碰。做《操作册》第六册第七页的活动“剪一剪、贴一贴”。

四、游戏活动。

教师:老狼也学会了认识时间,我们去考考它。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电子钟面卡片12张,走到前面扮演老狼。幼儿跟在“老狼”的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边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最后一个回到座位上的幼儿就被“老狼”吃掉,游戏反复进行。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幼儿将操作材料收拾好。

大班数学教案11

设计意图:

超市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而藏在超市中的数学比比皆是,如物品分类、物品统计、物品买卖等。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因为家长的陪同而忽略了这些,本次活动设置了一个宽松的生活情境,幼儿带着“开超市”为目的的学习任务,尝试分类整理物品,并使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这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一种经验的提升,孩子在实际的动手操作过程中,一步步明白如何把物品按共同的用途进行分类、统计,鼓励幼儿大胆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中领略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品的共同用途进行分类整理,进一步巩固用条形统计图统计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引导孩子在超市中选购物品,并作相应的记录。

3、愿意和同伴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货架4个,箩筐4个,玩具类、生活用品类、文具类、食品类若干。

2、条形统计图若干张,油画棒4盒。

3、幼儿每人一张购物记录单,铅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师:今天老师要在我们大三班开个超市,你们愿不愿意啊?

师:我买了好多物品可还来不及整理,你们愿意帮我一起把它们分分类,整理好吗?

二、分类整理超市物品,并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

(一)分类整理。

1、讨论如何将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师:想想这么多的物品我们应该怎样摆放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2、认识文具、玩具、食品、日常用品标志。

3、提出分类要求:

(1)物品的摆放要整齐合理。

(2)要轻拿轻放,互相合作。

4、引导幼儿按物品的用途进行分类摆放。

5、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摆放是否正确,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

1、讨论统计方法。

师:物品我们都分类整理好了,可是我不知道这些物品究竟有多少?怎么办呢?

2、分组统计

要求每一组统计一个货架,分工合作。

3、集体检查统计结果。

三、超市购物。

1、第一次购物。

(1)师:我们的超市已经分类整理好,你们想不想来逛逛呀?

提出要求:a)只能买两样东西,价格不能超过10元。

b)你买的.两样东西分别是几元的,在相应的数字下面打上勾,一共花了几元钱用一道算式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

(3)、集体检查记录结果。

2、第二次购物

(1)师:今天我假如给你10元钱,你买了两样东西后还有剩余的钱吗?如果有的小朋友可以再去购买,你算算看还剩下几元钱,还可以买些什么东西?也请你用一道算式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

(3)、检查操作结果。

四、结束活动:

师:刚才老师让小朋友去逛了逛超市,还买了东西,结果发现你们都会玩了,所以我宣布我们大三班超市正式营业了,等会儿区域游戏时你们就可以先到银行取钱,然后就可以来超市买你需要的东西了。

大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三、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五、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大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习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3、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习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

二、剥花生

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

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数数看)把它记在哪里(一颗花生仁的地方),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

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老师指着记录表说一遍)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

D、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儿自己说)!出自:屈老.师!

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另一位老师来扮演花生讲述)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游戏:智能AB猜

1、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花生秘密的游戏,叫智能AB猜。

2、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A的答案对,你就站在A这一边,如果你觉得B的答案对,你就站在B这一边。选对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脸花,所以,你一定要听清楚了以后再选,看看谁能全部答对?听明白了吗?好,游戏现在开始。

1.花生的种子在

A 、在泥土上面 B、在泥土下面

2.发霉的花生

A 、可以吃 B、不可以吃

3.花生能榨油

A 、能 B、不能

4.花生只能吃

A 、是的 B、不是

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颗花生仁

A、是的 B、不是

6.花生的壳

A 、有用 B、没用

评价:游戏结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几朵笑脸花?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得到了6朵笑脸花的?这些小朋友就是我们这次游戏的冠军,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争取夺冠军。

五、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

孩子分享花生。

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活动过程:

一、分类--按不同的要求分类

1、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

2、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4、教师提出分类要求:

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

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

5、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6、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尝试用数字的.形式记录

1、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

2、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

3、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

2)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

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三、延伸--经验提升、迁移

1、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

2、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反思:

1、小朋友通过活动掌握了基本的分类方式。

2、本活动是在幼儿自由探索中学会了合理的统计方法。

3、活动中能贯穿一点思想教育效果会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感受测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大图纸和记录表,记号笔。

2.操作材料:人手一张操作纸,一支笔。每桌一份操作材料(围棋子、方积木、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里谁赢了?”

教师:“兔子不服气,今天约了乌龟进行三项全能比赛,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目测远近。

第一场:游泳比赛。

比赛规则:一分钟,谁游得远,谁就获胜。

教师:“谁游得远?”“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用眼睛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谁远谁近,这种测量方法叫目测。”

现学现用。

第一局:乌龟获胜。

三、第一次操作:比较远近。

第二场:跑步比赛。

1.介绍跑道及跑步规则。

2.教师:“一分钟到了,谁跑得远?你为什么这么猜?”

教师:“弯道中,目测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怎么准备知道跑了多远?”

“可以用什么量?”

介绍尺子。

介绍棋子测量。

3.幼儿操作。

4.交流。

教师:“谁远?为什么?”

教师小结:“比较远近时,要用同一种工具进行测量,测得的数字大,说明这段距离远;测得的数字小,说明这段距离近。”

第二局:兔子获胜。

四、第二次操作:同一距离不同工具。

第三场:跳远比赛。

1.教师:“用三种工具记录兔子的'成绩。”

2.幼儿操作。

3.交流操作结果。

教师:“为什么测得的数字不一样?”

教师总结:“测量同一段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工具越短,需要数量越多;工具越长,需要数量越少。”

教师:“乌龟因不会跳远放弃比赛。”

第三局:兔子获胜。

五、结束。

三局两胜,兔子赢得比赛。

教师:“除了刚才我们使用的这些工具,还有很多其他工具,我们的小脚、小手也能用来测量!我们下楼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教案16

教学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地列出加减法的算式。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教学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可以用哪一道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对。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玩具超市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4、请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及记录,老师同样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加减互逆的规律。

五、活动评价。

表扬在活动中认真操作的幼儿。

教学反思: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

大班数学教案17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都有过许多如帮妈妈分东西的分类经验,我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事情,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又能丰富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数学《瓜果超市》要求学习7以内数的组成,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如: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

活动目标:

1、学习确定瓜果的价格,并制作价格标签。

2、学习7以内数的组成,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的结果。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已参观过水果店、菜场、超市。价格标签若干张、货架

3、小记录表(记录表上预先画好各种瓜果,下面价格栏请幼儿自己填写)代币券(1~6)、笔人手一支、大记录表(同小记录表)

活动重点:

学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并且初步感知7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出示6种瓜果的图片和幼儿共同布置“瓜果超市”,把同类商品放在一起。

师:看,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小超市又多出来新的物品了呢?

2、集体商议瓜果的价格。

师:我们来想想我的超市给这些瓜果标上多少价钱呢?(价格在1~6)

出示大记录表,幼儿共同商议瓜果的价格后,教师把数字填在大记录表的价格栏中,幼儿也在自己的小记录表上填上相应的数字。

3、给每种瓜果制作价格标签。

师:好了,现在每种瓜果都有自己的价格了,我们来给它们都贴上价格标签吧

4、参观“瓜果超市”并购买。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瓜果超市”,引导幼儿观察瓜果上的价格标签。

2)游戏“买买瓜果”

请幼儿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用7元钱买两种瓜果,两种瓜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并要求幼儿买完瓜果后把自己买的两样瓜果在记录表种圈出来。

3)分先交流。共同讨论用7元钱买瓜果有几种买法。教师用笔进行记录梳理,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规律。

4)教师将幼儿记录的结果有规律的摆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纳。

5、学习用数字来记录7的组成与分解。

1)教师在相对应的记录表旁边用7的分式来表示结果

2)幼儿跟读7的'分式。“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2和5”等等。

活动反思:

《瓜果超市》是模仿水果超市让孩子们进行自由、合理购物的一个开放式活动。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自由购物的机会不多,但经常陪同家长一同购物,有点购物经验,活动就让他们将所见所闻运用于实践购物,在模拟式游戏中学习并得到经验上的提升。

商议价格是活动的重点,孩子们的金钱概念不等同于成人,所以在价格的确定上我不指定水果本身的价值体现,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价格,体现游戏的自由化。

布置水果超市我也请孩子们帮忙,根据自己在超市中的所见模拟布置环境,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乐意参与布置。接下来就是购物环节,它是一个快乐环节,是让孩子购物、学习记录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突破。购物中,我发给每位孩子10元的代币券,可以根据水果的价格自由购物,但是总价刚好是 10元。

活动中,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比较明显,用10元代币券有的能选择4种不同水果,说明他们对10的组成已经运用自如,但是有些孩子却只会单独选一种水果进行相加,这方面还有待提高,也可以家园合作,让家长在平时多带孩子进行购物,增加生活经验。

大班数学教案1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2.感知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萌发对数字的兴趣。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寻找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作用。

活动难点:

在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经验知道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拼图小卡车、0~9数卡、有关数字实物的展板、课件(生活小片段)等。

学具:数字卡片若干,排排坐---数字逻辑推理题若干份,动物数字连线图若干份,水彩笔;测量身高的尺子两套,记录卡两套。

活动过程

一、相互交流,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老师穿着衣服前面贴有数字宝宝拼图画—小卡车,问:“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说出都有哪些数字,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你见过这些数字吗?在我们周围的生活里,也有许许多多的.数字,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数字?

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自然地感受数字和它们的作用。

二、迁移经验,感知数字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1.出示幼儿带来的数字物品,引导幼儿自己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有数字?

(1)你带来的是什么?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

(2)幼儿相互自由介绍。

从孩子自带的生活物品入手,便于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分享的意识,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字的东西很多。

2.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数字?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

3.看课件:生活小故事(顺序:家-交通-银行-超市)

(1)你都在哪些地方发现了数字?

(2)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利用课件重新让幼儿温习了生活中的数字场景,进一步让幼儿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

三、数字游戏,了解数字的不同作用,体验数字的有趣

1.游戏一:数字比武

(1)认读尺子上的数字。(数字可以表示长度的长短)

(2)看看温度计的刻度。(数字可以表示温度的高低)

(3)看看称上的数字。(数字可以表示重量的多少)

(4)认读人民币、邮票的面值,物品价格牌上的价格。(数字可以表示金额的多少)

(5)找出表示当天日期的日历,说一说“今天是×年×月×日,星期几?”(数字可以表示时间的顺序)

2.幼儿个人自选操作:设计电话号码、测量身高、连线和排排坐

(1)你设计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2)谁的身高最高、体重最重呢?

(3)你连出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4)你是怎么给小图形安排座位的?为什么这儿画了5个三角形?

教师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提供互相分享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中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上的不同用途,进一步充分体验到数字的乐趣。

四、超市购物,尝试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

2.社会实践活动—超市购物。

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19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减法,继续感知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走了”、“还剩”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立将三幅图连起来,表达其中的含义。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4的减法图三幅。视频仪、电视机。

2、学具:幼儿数学操作材料P25,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4的分合。集体、个别与老师口头对4的分合。

二、学习4的减法。

(一)、学习4的第一组减法。

1、教师依次出示3幅图,(小鸡在草地上),请幼儿用完整句讲述每一幅图的意思,注意提醒幼儿用正确的词(走了,还剩)表达图的含义,可以多请几个幼儿说一说。

2、请幼儿说说每一幅图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为图列出算式。

3、集体读算式。

(二)、学习4的第二组减法。

教师直接将3幅图出示,(天空中的飞机),让幼儿观察后用完整句表达,并列出算式,集体、个别讲述。!、快思、礁网出处!

(三)、学习4的第三组减法。

也是直接出示三幅图,最后一幅打上问号,让幼儿编出题目,(河里的小鸭子),方法同上。

(四)、集体读4的三个减法算式(4-1=3、4-2=2、4-3=1)

三、操作活动。

1、看图列减法算式。

教师先讲述做法,然后让幼儿操作。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启发幼儿用 “吃了”、“还剩”等词汇,讲一讲三幅图的含义,再将算式填写完整。

2、将分合式填写完整。(方法同上)

四、评讲

集体检查做的对不对,请个别幼儿上来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操作的(放在视频仪上)。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大班数学教案20

一、活动目标:

1.探索10以内相邻数。

2.探索发现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自备红圆点2个,蓝圆点3个,绿圆点4个:1--10的竖长条点卡,数卡1--10.

三、活动过程:

1.认识3的相邻数。

a教师将三种颜色的圆点散放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b教师:谁来把一样的圆点放在一起,并且按数目的多少排队?

c教师:每种圆点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个别幼儿在每种圆点下面用数字表示他们的'数目。

d教师:圆点是怎样排队的?3个圆点的前面是几个什么?;本文3个圆点的后面是几个什么?

e教师:为什么2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前面?4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后面?

f教师:3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3比2怎么样?3比4又怎么样?

2.体验相邻3个数之间的关系。

a教师出示1--10的竖长条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数字。

b教师指着4的竖长条点卡,提问:图上有几个点?请找出比它少1的竖长条点卡和比它多1的竖长条点卡。

c教师:1个数字有几个朋友?是两个什么样的朋友?

d教师:数字8有朋友么?他的朋友是谁?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8的朋友的?

f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一个数总比它前一个数大1,比它后一个数小1.

3.游戏:找相邻数朋友。

a教师:老师报一个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这两个数的好朋友举起来(多1与少1)。

b教师报1--10的任意一个数,幼儿举相邻数数卡。

c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个人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数卡,然后交换玩。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