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青果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品】小班数学教案汇总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一. 活动目标:

1.对周围生活中有趣的数学排序现象产生兴趣。

2.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观察、操作,发展思维能力。

3.学习按简单的.规律进行两种以上的排序。

二. 活动准备:

水果卡片人手一套,黑板、磁铁。

三. 活动过程:

1. 幼儿游戏,自由探索,尝试排序。

教师请幼儿自由操作水果卡片,摆一摆,排一排,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和卡片玩游戏的?教师巡回观察。培养幼儿对物体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 提升经验,学习排序。

请幼儿上来演示自己是怎样给水果卡片排队的?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排的?学习按简单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3. 加深认识,练习排序。

引导幼儿:你也会这样给水果卡片排队吗?幼儿进行排序操作,练习按简单的规律进行两种以上的排序,教师个别指导。

4.自然结束。幼儿带水果卡片到户外玩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前评析

小班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泡泡充满了兴趣和好奇,怎样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变成有价值的教育活动?为此,我在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小班上册《大大小小》这一单元中设计了《吹泡泡》这一活动,目的在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通过观察和实践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从小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活动。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2、知识:感受大小的不同,巩固对圆形的认识。

3、能力、技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表演能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泡泡糖、泡泡器、小狗、小猫头饰各一个、课件、金箍棒、布帘和架子

活动过程实录

  一、律动:教师放幼儿乐曲《走路》,幼儿伴随着音乐,模仿小动物的走路姿势入场。

二、游戏:

1、魔术师变魔术:

宝宝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魔术师(两位教师藏在用布帘挡着的架子后面扮演小动物),你们猜一猜它们是谁?(幼儿听动物的叫声说出它们的名字),你们想让魔术师给我们变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想让哪位魔术师先给我们表演?幼儿自由发言选定一位魔术师。宝宝们快闭上眼睛说变、变、变, 看小狗魔术师(小猫魔术师)给我们变出什么来了?幼儿说出泡泡。我们再请小猫魔术师(小狗魔术师)为我们变魔术,闭上眼睛说变、变、变,变出什么来了?幼儿说出泡泡。小猫魔术师和小狗魔术师变出的两个泡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那小朋友喜欢大泡泡,还是小泡泡?请幼儿自由选择魔术师,变出自己喜欢的泡泡。

2、幼儿变魔术

宝宝们看魔术师变魔术,你们想变魔术吗?好,下面就请魔术师休息,由你们这些小魔术师来变魔术。老师闭上眼睛说大泡泡,你们就用手势变出大泡泡,我说小泡泡,你们就用手势变出小泡泡,准备好了吗?开始!

(1)、老师说,幼儿变。

(2)、一个幼儿说,其他幼儿变。

3、小鱼变魔术(观看课件)

宝宝们,鱼儿见我们玩的这么高兴也游来了!我们一起叫鱼儿的'名字,请它们出来吧!鱼儿、鱼儿游出来。播放课件,鱼儿出来了,听它们在说什么?鱼儿说:“我也会变魔术!”小朋友们想看吗?我们一齐说:“鱼儿、鱼儿变、变、变!”大鱼儿变出什么来了?(泡泡)我们再一齐说:“鱼儿、鱼儿变、变、变!” 小鱼儿又变出什么来了?(泡泡)鱼儿变出了几个泡泡?这两个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不同?哪位小朋友的火眼金睛发现了大泡泡,用金箍棒去指一指,指对了,我们一起用笑脸鼓励他。同样的方法找出小泡泡。

三、体验实践活动:吹泡泡

鱼儿说:“你们的火眼金睛可真厉害!我们从东海龙宫带来的礼物奖励给你们了!”小朋友猜一猜什么礼物?出示泡泡器,请幼儿说说玩法,教师补充。重点强调瓶内液体不能接触到嘴。请幼儿尽情地吹泡泡,感受泡泡大小的不同。

四、延伸活动:到室外去感受阳光下吹出的泡泡和室内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不同。

本次科学活动是根据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上册(小班)《大大小小》这一单元中的《吹泡泡》来设计的,整个教学活动在魔术师变魔术——幼儿变魔术——小鱼变魔术——幼儿吹泡泡等环节展开。活动面向全体幼儿,气氛轻松而愉快,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认真观察并积极动脑思考,幼儿在观察、分析、比较、探索实践中获得了知识,建立了幼儿对学习积极、乐观的态度,体现了《纲要》精神。在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特别在选泡泡器上经验不足,没有想到幼儿手小,拿吹泡泡的小棒不方便,容易掉进瓶内的现象。有待今后教学中改正。

从孩子身边的自然现象入手,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使幼儿真正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积极的参与活动,又通过循序渐进的游戏活动不断激发幼儿探究意识,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此课被评为20xx年园内创意奖。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操作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口手一致地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特征按数、大小、颜色取物,并进行相应的分类.。

3、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在池塘里捞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小鱼(撒落于事先布置好的场景——池塘里);

2、三套任务卡片:第一套——上只有数字;第二套——上有数字和对应的颜色;第三套——上有数字和对应的颜色及大或小的小鱼

3、塑料小筐若干(任务卡片放在盒子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宝宝们喜欢去郊游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那里不仅环境很美,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幼儿跟随老师听音乐入场)

师:小朋友快看,这里有一个什么呀?(池塘)池塘里有好多什么?(鱼)这些鱼是不是长得一样呢?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来区分鱼的`不同)

二、游戏操作,体验乐趣

1、按圆点的数量捞鱼

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鱼宝宝做朋友?(想)出示点卡,教师引导幼儿手口一致进行点数并讲解游戏操作要求。

幼儿进行按圆点数量捞鱼的游戏操作,并请一、两位幼儿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其他幼儿通过口手一致点数集体验证。

2、按数、色捞鱼

师:池塘里还有许多的鱼宝宝呢在等着小朋友和它们做游戏呢!

请幼儿从小椅下拿出第二套操作卡,引导他们先仔细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和颜色标记,然后根据卡片上的要求进行按数、色捞鱼的游戏操作

3、按数、色、大小捞鱼

师:刚才小朋友和你们小筐里的小鱼说悄悄话的时候,老师听到了池塘里传来了一阵哭声,原来还有一些鱼宝宝没有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呢,它们都伤心地在流眼泪了,我们把还没有和我们做过游戏的鱼宝宝邀请上来,好不好?

请幼儿从小椅下拿出地三套游戏操作卡,教师出示其中一张,请幼儿说出卡片上的数字,巩固颜色和大小标记的认识。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第三套卡片上的数字、颜色和大小标记,然后根据卡片上的要求进行按数、色、大小捞鱼的游戏操作。

请1-2位幼儿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其他幼儿通过口手一致点数集体验证。

三、高高兴兴回家

师:小朋友和鱼宝宝做游戏开心吗?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下次我们再来看望鱼宝宝,和它们做游戏,好不好?(和小鱼说再见,听音乐做开汽车的动作离场,结束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按颜色排序游戏感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参与操作活动。

2、能大胆地用完整的语言将操作情况进行表述。

3、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学习按照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彩色小蛇五条、空白小蛇每人一条、每人两种颜色的油画棒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学习按照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难点:能自由设计并说出排序规律。

活动过程

1、以神秘的口吻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我们一一看!

2、教师操作:彩色的小蛇,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

(1)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

教师将小蛇卷好藏在左手手心里,右手从小蛇头开始,一格一格地将小蛇慢慢拉出,边拉边与幼儿共同描述小蛇的颜色:蓝色、黄色、蓝色、黄色……

全部拉出后,将小蛇展示在黑板上,并与幼儿共同:这条彩色小蛇身体的颜色是按蓝色、黄色的规律排列的。

(2)按照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排。

再次取出一条小蛇,步骤同上,拉出两组(黄、绿)身体后,请幼儿猜一猜接下来的颜色。

幼儿回答后,教师拉出小蛇的'相应颜色的身体,进行验证。

(3)自由选择不同的颜色按规律装饰小蛇。

出示一条空白的小蛇,提出问题:这条小蛇也想穿上漂亮的衣服,怎么办呢?

出示不同颜色的油画棒,请幼儿帮助老师一起选择其中的两种颜色,按规律装饰小蛇。

3、幼儿操作:我帮小蛇穿花衣。

给每名幼儿一条空白小蛇及两支不同颜色的油画棒,请幼儿按规律装饰小蛇。

说明:此环节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能力,两种不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操作:一种是完全空白的(能力强的),另一种是已经涂了两组颜色,由幼儿接着往下涂。(能力较弱的)。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将相同的物体归放在一起,并用1—5实物卡进行匹配。

2、巩固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3、乐意大声地回答问题。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幼儿玩具、衣物、鞋子等日常物品每样3—5个;相应的实物标记。

2、幼儿操作纸。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小熊商店要开张了,可这儿的商品还没有放好呢?我们一起来帮助小熊整理一下好吗?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整理最方便顾客来买物品?

2、操作活动。

幼儿在商店里进行整理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行为,提醒幼儿按刚才商量的结果进行整理。先将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然后再为它们配相应的实物卡。鼓励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和实物卡上物品的数量。

引导幼儿观察商品数量和数量标记,知道幼儿画相应的连线。

引导幼儿观察彩色的画,找一找有哪些图形,请你在标记的旁边画短线或圆点记录图形的数量。

3、活动评价。

师生共同检查物品整理和摆放是否正确。

鼓励幼儿告诉大家,自己是怎么样为商品整理物品的'。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于是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继续感知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2、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

3、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

活动准备:

布置小熊家,小兔头饰一个,小鸡、小狗、小猴、小鸭的袋偶各1个,萝卜、饼干、苹果的替代品。

活动过程:

1、出示兔子头饰引入活动:(看看这是谁呀?今天我来当兔妈妈,你们来当兔宝宝。宝宝,叫妈妈。)

2、幼儿感知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1)引导幼儿观察小熊家来了哪些客人,感知一个物体。“宝宝,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小熊请我们去他家做客,看看小熊还请了谁呢?”(小鸡、小狗、小猴、小鸭)有几只小鸡(小狗、小猴、小鸭)?

(2)小熊家一共请了几个客人?小动物还送了礼物给小熊,是什么呢?(饼干)看看有多少?感知许多物体。

3、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宝宝,妈妈都忘记带礼物给小熊了,送什么好呢?哦,想起来了,我们家的萝卜长大了,我们去地里拔些萝卜送给小熊吧。)

(1)引导幼儿观察地里有多少萝卜。

(2)请每位幼儿拔一条萝卜。引导幼儿看看地里还有没有萝卜,让幼儿感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宝宝,地里的许多萝卜哪里去了,被宝宝拔走了,宝宝手上有几条萝卜,一条。小结;许多萝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3)引导幼儿把萝卜放到篮子里,感知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宝宝真棒,会帮妈妈拔萝卜了,宝宝拔了几条萝卜,一条,现在把你们的萝卜放篮子里,宝宝的手里还有没有,看看篮子里有多少萝卜?小结:一条一条萝卜合起来就成了许多萝卜。)

(4)律动:洗手(哎呀,小手都很脏了,我们把它洗干净吧。)

4、送礼物给小熊,小熊请宝宝吃东西。再次感受1和许多。(宝宝,把许多萝卜送给小熊吧,走走走,小熊家到了,小熊,这是我们送给你的礼物,小熊说:“谢谢你们,我也请你们吃东西。”小熊请我们吃苹果。谢谢小熊。看看这里有几个苹果?许多。现在妈妈把许多苹果分给宝宝吃,许多苹果哪里去了,宝宝手里有几个苹果?小结:许多苹果分成了一个一个。)5、与小熊再见,以宝宝回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比较大小》这个活动来自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小班教材中,是主题《小不点》中的一个活动,以三只小狗来做客为导线,比出大狗、中狗、和小狗,引起幼儿对事物大小的兴趣。然后请幼儿帮小狗们分清楚准备好的小碗和调羹,让孩子知道大中小,并知道大的东西要分给大狗,中的分给中狗,小的分给小狗,进一步认识大中小;最后以给狗宝宝喂骨头这一环节考考每个孩子对大中小的掌握情况,符合纲要中所说的“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事物的大小,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2、在操作实践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习比较事物的大小,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用的一套图片:大狗、中狗、小狗。三只不同大小的碗、调羹;三根大小不同的肉骨头。

2、幼儿用:每人几张不同大小的食物图片,操作图片。

活动过程:

一、狗宝宝出场——感知大中小。

1、两只小狗比大小。

宝宝们,今天班里来了两个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啊?哪只是大狗,哪只是小狗。(引导幼儿说出大小)

2、 三只小狗比大小。

又来了一只小狗,现在请你说说哪只是大狗,哪只小狗,哪只中狗?

3、 交换位置比大小。(教师请幼儿指认一下,感知大中小。)

二、狗宝宝餐具——进一步感知大中小。

1、出示三只不同大小的碗,比较大中小,并把碗分给狗宝宝们。

2、同样形式出示三只不同大小的调羹,比较出大中小,并分给它们。

三、狗宝宝的美食——巩固练习分辨大中小。

1、谁知道狗宝宝最喜欢吃什么?(肉骨头)这儿有三根肉骨头,请幼儿分别说出大中小,并请一个幼儿把肉骨头分给三只狗宝宝吃。

2、幼儿集体操作,给狗宝宝送吃的。

3、请幼儿将自己的好吃的送给狗宝宝们吃,(要求先比出大中小,再分给狗宝宝吃。)

4、 请客人老师帮你检查一下。

四、狗宝宝去玩耍——活动结束。

狗宝宝吃得饱饱的了,我们带它们一起到我们幼儿园玩玩吧!

以小狗来做客引题,让孩子先感知大和小,在此基础上再感知大、中、小。并能根据位置的不同正确说出大中小。

通过分餐具来进一步感知大、中、小。知道大的餐具要分给大狗,中的餐具分给中狗,小的餐具分给小狗的.道理。

通过送吃的这一环节让每一个幼儿能亲身体会到大、中、小,并根据大、中、小给狗宝宝送吃的,来检验一下孩子的所学情况。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直接请出了客人“三只狗宝宝”,让幼儿认识大、中、小三只狗,这个环节很重要,知道三只狗的体形差异能为之后的活动作铺垫,孩子们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是给狗宝宝分好餐具,像碗、盆子等。有了之前对大、中、小的认识,孩子们都能很快分出。第三个环节是请狗宝宝吃美食,给狗宝宝分骨头,这是活动的难点,主要引导幼儿把大和多,小和少联系起来,经过提问和我的提示,孩子们基本能理解意思,知道两者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操作的时候要进行连线,幼儿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虽然他们能知道对应的关系,知道大狗吃多的骨头,但是在连的时候却出现了偏差,幼儿的想象和行为还是不能够统一,可能将连线改为送骨头,请幼儿摆放粘贴会比较好。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自己存在很多问题,活动的环节是一步步的走下来了,但是很多细节还需要改进,像教具的摆放、问题的明确性、活动中的常规等等。在第一个环节认识三位客人时应该让幼儿点数一下,可是因为疏忽忘了,第二环节幼儿操作完成后我没有总结。此外,在数学活动中也不能忽略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关注及教育。通过这次活动让自己深刻认识了在科学活动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要多看、多学、多钻研,提高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