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浅殇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格代表2个单位),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准备:统计表,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图.

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今天农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记得最好?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农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出示)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农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个动画人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喜欢这几个动画人物的情况。(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体验统计。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收集、记录数据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画圆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现在我们要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动画人物的情况,选用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最好?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方法,统计到哪个动画人物,你喜欢你就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数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细心,不要多数、漏数。(全班讨论)

师:刚才记录喜欢动画人物情况的过程就叫“统计”(板书课题)我们把统计的.数据填到表格中,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画人物的人数,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少,还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统计图

2.引导学生通过生成的数据,让学生动手画统计图。

①请同学们先观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几?先标上数据。

②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

3.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

4.根据画好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从这个统计图,我们知道了什么?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假如下次我们班要放动画片,我们应该选择放什么动画片?

四、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①从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超市的经理,你打算怎样进货?

五、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

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 + 6 = 15

8 + 6 = 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 ) 6+( )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百分率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百分率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率的实质是百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百分率在计算时采用固定的格式:乘100%,计算结果必须化成百分数。

本节课是以后学习利息、成数、折扣等知识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是必须学会的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理解公式中乘100%的道理。

2、通过开放性的习题解答,提高学生运用百分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明确公式中乘100%的道理,运用百分率知识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本课在设计中并没有受到教材的束缚,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上课伊始就创造性地设计了“如果你是总经理”的导入情境,使学生很快地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合作、比较练习、拓展提高、成语中的百分率等环节,有序、有趣、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课的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的形成和运用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处理信息,自主探索

1、理解合格率

我们知道,百分数又叫百分率(师板书)。刚才按张明和李超决赛时所用的方法是:合格零件占生产零件总数的百分之几,谁高就录用谁.这个百分之几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零件的合格率。(板书:合格率)合格率是怎么求的?师板书:。合格率是百分率中的一种。在工业生产中,我们通常用合格率来反映产品质量的好坏。 “率”是指两个数相除的商所化成的百分数。对于求百分率的计算,我们通常采用固定的格式。(板书:合格率=×100% 齐读)。

强调:①分数形式;② 乘100%。 乘100%既保证了计算结果不变,又突出了结果是百分数的形式。

按照固定格式,如何计算张明生产零件的合格率呢?

教师板演张明的合格率。强调:写成分数的形式,要乘100%。

学生按照固定格式完成李超生产的零件的合格率的计算。

2、理解百分率

A.生活中关于百分率的计算还有很多,如:

(1)国庆期间,老师买了一百粒蚕豆种子,经过浸泡发芽率是95%;

(2)今年秋天,赵爷爷帮我们学校栽了许多菊花,由于干旱,成活率为95%;

(3)星期天,老师把小麦加成面粉,发现我家小麦的出粉率是85%。

(4)昨天,六(2)班学生的出勤率是100%。

提名说说“发芽率、成活率、出粉率、学生的出勤率”所表示的意义。

B.小组合作,完成求百分率的公式。

合作注意事项:

① 由组长分工,每人独立完成一个公式;

② 和组内成员交流:你所完成的百分率公式的意义。

要能够说出“发芽率、成活率、出粉率、学生的出勤率”所表示的意思。小黑板出示:

发芽率=×100%;请解决:如果老师买的是101粒蚕豆,发芽了101粒,老师买的蚕豆发芽率是多少?

成活率=×100%;算一算:今年秋天,赵爷爷帮我们学校栽了1000棵菊花,成活了975棵,成活率是多少?

小麦的出粉率=×100%;解一解:灌南县孟兴庄中学面粉厂买来20吨小麦,加工出17吨面粉,请求出小麦的出粉率。

学生的出勤率=×100%;试一试:这学期的11月12日,我们六(2)班43名同学只来了42名,计算这一天的出勤率。(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设计意图:“合作注意事项”这一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强调了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使小组学习更为实在、有效。)

3、联系生活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求百分率呢?能举例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数学模型经常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要服务于生活。这一环节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很有用、很有趣的,数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

(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1、比一比

①这学期的11月12日,六(2)班43人有1人没来,出勤率是多少?

②这学期的11月12日,六(2)班来了42名同学,有1名同学因病没来,这一天的出勤率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什么是出勤率,出勤率是怎么求的?并说一说解题的思路。现场统计:两题都对的请举手。请同学们求出我们这次计算的正确率是多少。指名说什么是正确率,正确率是怎么求的?并说出解题思路。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板演并讲解。如果求错误率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重视了知识的生成,使学生觉得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在这一环节中还渗透了统计的数学思想。)

2、辨一辨 百分率一定小于100%。 ( )

①六塘小学有60名教职工,昨天全部按时到校上班。昨天的出勤率是多少?

②六塘窑厂十二月八日计划烧砖10000块,实际烧了12000块。求这一天的完成率。

3、玩一玩

百分率不仅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很大,而且与我们其它学科的知识联系也很紧密。比如,很多成语里也包含着百分率的计算呢?如 “十拿九稳“的意思谁能用百分数表示?生答:成功率是百分之九十。师:请同学们找一找能用百分数表示的成语。百发百中---表示命中率是百分之百。百里挑一--表示被选种的可能性为百分之一。九死一生----表示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九十,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十。大海捞针----表示找到的可能性是几乎是百分之零。

游戏结束后,作简要说明:成语中的百分率只是一个概数。

(设计意图:“玩一玩”这一环节既巩固了新知,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还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整合;能体会蕴涵于数学中丰富文化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合格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教学用具:

计算机课件

教学流程:

一、以趣引学

1、同学们,昨天我们在数学王国中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百分数,你们想不想进一步的了解他呢?(想)好,请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数学资讯。

(1)期中测试,五年一班有50人参加考试,数学成绩合格的有48人;五年二班有52有参加测试,数学成绩合格的50人。

(2)体育课上有30人练习投篮,达到优秀率的有25人,合格率的有4人,不合格率的有1人。

(3)植树节,五年级栽杨树和松树各150棵,杨树的成活率是96%,松树有141棵成活。

(4)四年一班有50人,体育测试合格的有48人;四年二班有55人,体育测试合格的有52人。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汇报。

2、同学们的思维很灵活观察很仔细,在同学们的问题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合格率,优秀率,成活率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合格率。那你们能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说一说什么是合格率,优秀率,成活率吗?

学生交流,汇报,说出合格率就是合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怎么用公式来表示呢?学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中相机出示(成绩合格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再乘以100%等于合格率)

二、行中思,思中学

1、同学们,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合格率的概念来说一说什么是优秀率,什么是成活率呢?(学生汇报)

2、同学们,说的真不错,那你们能算一算五年一班数学成绩的合格率吗?

预设一:所有学生都利用化成分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表示方法)

预设二:有的学生用化成分数的方式进行计算,有的学生用化成小数的方式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列算式。(找一名或两名学生上前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预设:学生只写成小数或分数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这是百分数吗?不是,我们应如何化成百分数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说百分数的概念。

2、那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五年二班数学成绩的合格率吗?

(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当分母不能通分成一百时如何去做。)

学生小组探讨,指名汇报。

3、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求合格率及其计算方法,哪位同学能用数学语言再说一说呢?

4、生汇报,老师适当的补充加以说明,然后以课件形式出现,加深学生的印象。(出示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5、同学们,我们学会了求合格率,那你们能不能求出数学资讯中出现优秀率,合格率及其成活率呢?选择喜欢的一题进行计算。

6、师说明:同学们,像求合格率这样的习题,最终的结果要用百分数表示,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即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7、同学们,除了我们所说的这些内容,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我们也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呢?生举例。

同学们掌握的真不少,说明了同学们都是乐学习善观察的好孩子,成功就属于那些爱观察会思考的人。下面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三、以练固学

(一)火眼小神探

让学生看书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使学生进一步的掌握小学和分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二)明辨是非,我最棒

1、六年级四月份植树全部成活了,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

2、四年级共有学生89人,今天全部到校,四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89%。( )

3、张师傅的生产技艺十分的高超,生产的产品合格率高达100%,是可能的。( )

(三)助人为乐,乐无边

A、课件出示练一练的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汇报。

B、帮助食堂选择合适的品牌罐头。 课件出示数学例题。

C、帮助学校监督员统计今天每个年级的出勤率。课件出示练一练的第4题。

四、总体概括

同学们,你认为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呀?你都收获了什么知识?请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说出自己对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满意率。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使学生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我们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边回忆、边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大家先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应该怎样写?例如,a乘以4.5可以怎样写? s乘以h可以怎样写?(a乘以4.5可以写成a4.5或a4。5或4.5a。不可以写成a4.5。s乘以h可以写成S.H或SH)

教师指出:除了不能写成a4.5以外。其他都是对的:

例l用示单价.a麦示数量.c表示总价.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

(1)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公式;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公式:

(3)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的公式:

(4)如果每文圆珠笔的价钱是3,75,要计算买8支圆珠笔要用多少钱,应该用上面的哪个公式?

教师让学生独立解答。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用的字母和公式的写法是否正确、发现遗忘的要及时辅导,并纠正错误。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让学生用字母写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写完后指名回答。

教师:用a、b,c、表示三个自然数,那么同分母相加的计算法则应该怎样写?( + = .)

例2一个商店原有80千克桔子,又运来了12筐桔子。每筐重a千克。

(1)用式子表示出这个商店里桔子重量的总数。

(2)根据这个式子,求a=15,商店一共有多少千克桔子。

教师指名回答。

(1)80十12a

(2)a=15时,80十12a=80十1215=260

答:商店共有260千克桔子。

2.做教科书第98页做一做的`题目。

第l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做。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对a的3倍与a的3倍 的结果是怎样选择的,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简易方程

l,复习方程的概念。

教师出示复习题:

下列等式,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18十25 = 43 5x+4x+8 = 35

43183 = 6 3x十5=7 a十4

学生指出:3x十5=7。 5x十4x+8=35 x-2=8是方程。它们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其他的不是方程。

教师:我们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的特征是:它含有未知数。同时又是个等式.

教师:大家会不会解方程?起解答方程x一2=8。学生解答后,指名回答方程的解(x=10).

教师:x=10是方程x一2=8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我们要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要分辨清楚。

2.复习解简易方程。

例;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

3X十5=7 5X十4X十8=35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及时纠正错误。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将5X十4X十8=35的解答过程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说明解答过程中运用

到什么运算定律和运算关系。

教师: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应用了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些运算定律。

3,做教科书第99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着重说明有3道小题,在解答中出现3x=150,方程的解都是X=50

例4一个数的 比这个数的25%多10,这个数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指名用口算检验。

4.做教科书第99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哪一题列方程解比较容易。哪一题列算式比较容易。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按照复习的过程叙述和小结复习的内容。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下表是第一学段各册教材中乘法的教学安排。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认识乘法,乘法口诀,表内乘法。

求几个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一位数,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一位数,连乘计算的两步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验算。

本单元的内容分成四部分,依次是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以及需要笔算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还编排了一道思考题,探索两位数乘11的积的规律;编排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我国明朝计算乘法的方法——“铺地锦”。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28~29页)

两位数乘整十数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必须进行的一步,因此,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前应该先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安排是从两位数乘10开始,然后向两位数乘几十迁移。

例题创设了一个搬牛奶的现实情境,根据问题列式12x10,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10。虽然学生以前没有算过12x10,但现实情境能给学生启发,于是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如图中已有9箱牛奶,又往上放1箱会启发学生算12x9+12;图中把10箱牛奶平均分成两堆,会启发学生算12x5x2……学生的各种算法中,有的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融的产物,有的是类比推理的结果,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现。组织学生交流算法,许多人会自动选用从12x1=12类推出12x10=120这种方法。教材及时安排“试一试”,学生计算12x30,可能转化成12x10x3进行,也可能从12x3类推,再次组织算法交流,更多学生能接受因为12x3=36,所以12x30=360这样的推理。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题里,让学生先算32x3,再算32x30;先算4x21,再算40x21……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想想做做”分引、练、用三个层次编写。第1、2题是“引”,发挥“题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带出相应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第3、4题是“练”,提倡同桌学生合作,以口答为主,提高练习的效率。第5题是“用”,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验数量关系:每盒的数量x盒数=一共的数量。

2.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0~32页)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例题以订牛奶为题材,为了计算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列出算式28x12。例题不急于教学竖式的算法,仍然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为学习笔算积累一些感性材料。学生可以估计,也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计算来解决。在交流时要突出“番茄”卡通的算法,即先算10个月和2个月各要多少钱,再合起来就是12个月要的钱,这种思路和竖式算理是一致的,应该让全体学生都理解这种方法。

“试一试”中调换28和12的位置相乘,既让学生独立进行一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又让他们看到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调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也是不变的,并应用这个规律验算乘法。

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要求是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计算,一般不提速度要求。教材认为,通过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学生能理解并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需要再以文字叙述的法则指导学生怎样算。教材这样处理,并不是不要总结法则,而是要组织学生在自己体验的基础上总结算法。“想想做做”避免了大量的机械训练,如果学生能把教材中的题算对、算好,既能减轻负担,也能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如果发生错误,较多地集中在进位上。教材“想想做做”里的题,一般都不连续进位,先让学生学会算法,树立信心。然后从练习三起安排一些需要连续进位的题。为了减少进位时的计算错误,教学时要经常组织一些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加一位数的口算练习,如3x7+2、6x8+5……

3.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3~35页)

这是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因为日常生活里经常需要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估计的方法往往是多样的,虽然有的估计误差大一点,有的估计稍精确一点,都不影响估计在生活里的作用,都是具有一定数感的表现。

例题呈现29x42的积比800多、比1500少、在1200左右三种估计,教材提示学生研究“他们各是怎样估算的”,通过研究学会估计,选择自己喜欢的估计方法。学生在二年级(下册)估计36x2的积大约是多少时是这样想的:因为36在30和40之间,所以36x2的积在60和80之间。在三年级(上册)估计613x8的积时是这样想的:613接近600,613x8的积接近4800。这些已有的估算能力支持学生现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他们可能把29与42分别看作20与40,于是判断29x42的积比800大;也可能把29与42分别看作30与50,于是判断29x42的积比1500小;还可能把29与42分别看作30与40,那么28x42的积在1200左右。

“想想做做”里有许多估算练习。第2题算一算同组的三道题,比一比中间的题与上、下两题的乘数与积,就能发现47x23的积比40x20的积大,比50x30的积小,在800和1500之间。第3题在第2题的基础上进行,不求出积是多少,只估计积的范围。第4题让学生自己选择估算方法,可以估计积的范围,也可以估计积大约在多少左右。练习四第2题组织合作学习,在小组里相互估计卡片上的乘式的积。

这段估算教学,形式比较多。有估计积的范围,也有估计积大约是多少。就估计积的范围,又有比多少大些、比多少小些、在多少和多少之间。回答问题的形式又有说出估算结果,还有选择适当的答案。教材中出现这些形式,其主要原因是鼓励学生估计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用估计方法。并且还能调动学生估算的积极性,发展其个性。众多估算形式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不笔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精确积,利用口算求得积的近似值,都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数乘法,都是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时绝不能重形式、轻本质,要把握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形式虽然不同,思想方法和基本策略都是一致的;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形式和方法进行估计,不要强求统一。如第34页第4题,可以估范围,也可以估大约是多少。即使估范围也可以比几大些、比几小些或在几与几之间,只要方法正确,结果合理,都是可以的。

教材里还安排了一些笔算,在笔算前先估一估积大约是多少,笔算后看一看是不是和估计的一致,使笔算和估算相互促进。练习四第3题渗透乘法的运算律,这里仅是渗透,要让学生感觉到,但不对乘法运算律进行概括性的描述。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同组的两道题的得数为什么会相同,只要解释中有一点“味”就可以了。

4.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36~38页)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中如果不需要进位,可以让学生口算;如果需要进位,一般都列竖式笔算。对例题里的25x30,由于有前面的学习为基础,有的学生可能会先算25x3得75,再推理出25x30=750。也会有学生直接列出25x30的竖式计算。教材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积,再在交流中比较两种算法,体会25x30的积只要在25x3的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并把这种思考写成25x30比较简便的竖式。竖式上标的一条红色虚线,指出了乘的方法和操作的程序:先写成虚线左边的25x3得75,再在虚线右边写上一个“0”,积是750。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竖式有些“特殊”,“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已经列好的竖式上计算,从第2题起让学生自己列竖式。第2题还从两位数乘整十数带出整十数乘两位数。

第38页第2题通过题组再次让学生体会“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得数末尾添0”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同时还通过题组引导学生笔算40x23时可以把竖式写成

第37页第5题,通过解题和交流,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从“租4条船正好坐20人”可以知道每条船坐5人,无论是5x7=35、35<38还是38÷5商7余3,都能判断“7条船不够”。

第38页第5题结合填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通过解题初步概括“速度x时间=路程”和“路程÷速度=时间”。这些数量关系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让他们有所体会。

5.单元复习。

复习的内容大致有两部分:先整理本单元教学的口算、笔算和估算,再解决实际问题。

第5题渗透积的变化规律。由于学生还不能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所以在填表后,只让学生把左边的第一列与其他各列分别比较,从中发现变化规律。在叙述自己的发现时,可以说成:一个乘数乘几,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乘几。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扩大几倍”“缩小几倍”这些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

(小组合作,分一分)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

(四边形)(板书课题)

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3.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

4.说一说。

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

5.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四、教学拓展――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

(配以主题图放学场景)

今天放学后,请你们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它,好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一定的数感。

3.在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5 56+40 18+30

32+4 20+73 5+61

43+20 7+62 4+53

32+10 50+22 20+35

默算,指名答。

指名说说32+4.7+62的计算过程。

2.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可以将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再和整十数相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

二.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1)小红.小强和小兰是好朋友,他们正在一起玩数画片的游戏呢。

(2)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①小强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你会列式吗?板书24+6

②小兰和小强一共有多少张?谁来列式?板书24+9

③小兰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9+6

④小兰.小强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24+9+6

(3)哪道算式我们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4+6.24+9这两道算式。

2.教学24+6。

(1)我们先来看24+6,24+6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来摆一摆,你打算怎样摆,先摆什么再摆什么?请你自己摆一摆,想一想怎样很快知道有多少根小棒?

(2)谁上来摆一摆?

先摆2捆加4根,再摆6根,4根小棒加上6根小棒等于10根,可以捆成一捆,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一共有3捆,就是30根。

(3)那谁来说一说我们怎样计算24+6?指名说,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3.教学24+9。

(1)刚才小朋友学得真好,我们再来看看24+9,24+9等于多少呢?我们可以怎样计算?我们也先用小棒摆一摆,怎样摆?边摆边想想怎样计算。

(2)请生上来摆一摆,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①把24分成20和4,先算4+9等于13,再算20+13=33。

②把9分成3和6,先算6+24等于30,再算30+3=33。

③把24分成23和1,先算9+1等于10,再算23+10=33。

(3)这三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现在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把24+9的`计算过程跟同座位说一说。小朋友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5.小朋友,我们今天计算使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后,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超过了10,那十位上的20就要变成30,30就要变成40,小朋友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

6.刚才我们计算的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现在一位数放在前面,你会计算吗?请打开书到第49页,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生回答,并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下面我们看着图来计算两道题目,题目有什么要求?

(2)第1题你打算怎样圈?为什么这样圈?我们先算什么就把它们圈一圈。请你在书上圈一圈并计算出算式的和。

(3)交流第二题的圈法,并说说两道算式的得数。

2.想想做做2

(1)学生口算第一组题,观察一下这4组题,第一题和下面三题计算时有什么联系?

(2)我们计算下面三题时都要先算4+8=12,所以个位上都是2,但是4+8=12超过了10,所以十位上30要变成40,50变成60,80变成90。

(3)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口算出另外两组题吗?

3.想想做做3

说图意,要求图书角原来有图书多少本我们该怎么办?你会列式计算吗?请你在书上列式计算并口答。生答。

4.想想做做4

(1)小力.小佳.小强来到了玩具店,小朋友们看一看都有哪些玩具,各是多少钱?

(2)小力买了一只玩具熊和一盒积木,应付多少元?我们怎么办呢?生列式计算并口答。

(3)小强和小佳各买了什么?他们分别应付多少元?请你在书上列式计算并口答。

(4)小朋友,你想买什么?应付多少元呢?指名说,同座位说。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