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凉月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数字的加法。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看图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将加法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纸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利用PPT呈现图片和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2—5的分与合》,先一起来回顾一下。(PPT呈现图片,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对《2—5的分与合》进行复习回顾,为学习《1~5的加法》奠定基础。)

二、观察图片,展开新课

创设情境,用PPT展示图片。

师:在公园门口,我们经常看到卖彩色气球的,非常漂亮。我们看图片上就有一个小丑在公园里卖气球(学生初步感知图中有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 下一页PPT,提出问题(图片中小蜜蜂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图中一共有多少气球?

生:四个,小丑右手有3个红色的气球,左手有1个绿色的'气球。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纸片代替气球,表示一下图中我们看到的气球。(之后电脑演示用圆纸片代表气球的过程。)

师:大家刚才表现都很好。我们看到,算气球的总个数就是把左手的气球和右手的气球放到一块儿,也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的动作,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

师: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合起来的过程(教师板书“+”,并带领学生读一读)。把3和1合起来,我们就能用加法来表示(板书:3+1=4)。 读作:3加上1等于4(强调:“+”为加号)。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到数字的加法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下面我们听一听这个式子中“+”和“=”的介绍,希望小朋友能理解并记住它们。(PPT播放小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使学生对“+”和“=”更深入的理解。

师:对“+”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问题(PPT动态呈现小丑交换左右手气球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气球个数)。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副图,看松鼠一共有几只?

[设计意图]:数气球个数的例题,是学生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借助于上一节学习过的4的分与合,引导列出加法算式。数松鼠个数的例题,使学生借助于5的分与合,列出算式。

三、知识应用

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确的数字。

3.先用

摆一摆,再填得数。

4.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P28-29练习五:

第1,2题和第6,7,8加法部分习题;

2. 《同步练习册》 第三单元《加法》练习。

【板书设计】

加法

3 +1=4 1 +3=4

读作:3加1等于4 读作:1加3等于4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2、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课前准备:

教法学法 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

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

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它还有8个顶点。

7、提问:依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说一说。完成表格。

三、观察比较,体会异同

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的结果。

3、汇报交流。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4、根据比较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习 完成P20做一做

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

正方体的认识

6个面 (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立体图形正方体 12条棱 (长度相等)

8个顶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对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渗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

3.养成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本27页情境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②妈妈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第一个问题。

3.选择问题,独立解决。

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板书:135+48=183(元)

4.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法的验算方法。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并说明理由。

4.师: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7页,看看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

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

师: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提高技能。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746+219= 637+268= 84+307= 512+394=

2.数学门诊部

数学门诊部来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们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4 6 4 + 1 4 8

1 3 7 7 8 3 3 9 7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五、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调查爸爸、妈妈购买东西时是怎样付钱,你能帮他们验算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70-7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重迭、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用一用、想一想,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引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

中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哪张纸?为什么?

2、师小结:纸的面有大有小。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面积的概念

1、 出示实物,引导观察

(1)出示一本数学书和一个练习本,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封面,再比较一个它们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

(2)组织学生汇报比较的结果。

(3)你再摸一摸课桌的面和铅笔盒的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2、师小结:刚才通过我们的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板书

3、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那我们以前还认识过一些封闭图形,比方说:“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出示课件)那这些图形有大小吗?(生汇报)

4、师小结:对,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5、揭示面积的概念。

物休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引导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你们每人小组都有两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生汇报)

2、师:对于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大家有三种猜测,那么到底哪种猜测是正确的?你有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3、组织交流

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图形呢?不一样大的图形行吗?(生汇报)看来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时,一定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4、引导动手操作,实际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这两张纸的面积到底谁大谁小?(生汇报)

5、 揭示面积单位:

(1)的确,为了方便,人们就统一用正方形做为面积单位,(板书:正方形)

可是,正方形有大有小,那究竟用边长是多长的正方形来做为面积单位呢?

(2)生汇报,师板书: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 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3)小结:同学们,这里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就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面积单位。

6、 认识面积单位

(1)下面,我们就先认识平方厘米,好吗?

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找到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你找到的1平方厘米都举起来看一看。

(2)同学们,看一看,再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3)认识平方分米:

你们能不能从学具袋中找出面积是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呢?找找吧,把你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同桌互相交换交换,看看,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分米有多在呢?好,睁开眼睛,你们能用手来比划比划吗?

(4)例举生活中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的实例。

(5)认识平方米

① 现在我们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那1 平方米,也就是边长 1米的正方形会有多大呢?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吗?(老师出示1平方米的纸)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② 找四名同学上台1平方米。

③ 例举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米。

7、 揭示课题,并板书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面积单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三、 巩固练习

1、 数学书76页第1题

2、 数学书76页3-4题

四、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只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奥妙!

板书设计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边长 面积

面积单位:正方形 1厘米 1平方厘米

1分米 1平方分米

1米1平方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那么小数与分数之间、分数与百分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希望通过本节课对分数、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复习,你们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板书课题:分数(百分数)的认识]

⊙回顾与整理

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师: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师:分数与除法有着怎样的关系?

预设

生1: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生2: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2.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

(1)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的分数值小于1。

(2)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数的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

3.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1)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师:什么是约分和通分?

预设

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是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1)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①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如:0.7= 1.25==

②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例如:=3÷4=0.75 =3÷25=0.12

=3÷7≈0.429 =4÷9≈0.444

③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末尾添上百分号即可。

例如:0.23=23% 1.7=170%

④百分数化成小数。

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即可。

例如:120%=1.2 85%=0.85

⑤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例如:≈0.143=14.3%

⑥百分数化成分数。

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例如:85%==

(2)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预设

生1: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如:=0.6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

=0.812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

生2: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含有除2和5以外的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如:≈0.056

分母中除质因数2以外,还有质因数3。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出示了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他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通过计算,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二、课标要求

1、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并掌握高级体积单位与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体积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三、知识体系

1、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体积单位、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与长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区别。

3、高级体积单位语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四、核心内容与价值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内容是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于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不同单位的题作,能更好的运用不同的体积单位去表示不同大小的物品的体积,能很好的区别于以前的面积和长度单位,能很好的运用进率计算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学情分析

1、从学生平时接触过得单位间的进率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脑中形成网络。在一个教学环节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2、在学生能很好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学习这一内容,能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的方法独立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进行验证,,学生最终自己发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3、本节内容学生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认知的障碍点是:不能区分开以前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在互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互化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转化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3、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大家来锻炼

教学目标:

1、借助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从中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2、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校园的美丽与可爱,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问题。

教学准备:观察校园,身边的事物。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校园。介绍自己喜欢的活动。

2、想一想从中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讨论。

二、新课教学

1、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2、进行独立思考。

3、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各种教学问题。

4、自己解决问题。

5、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6、提出问题给予评价。

7、适当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找一找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进行交流并尝试解答。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①使学生掌握以计数单位为标准的数数方法。②认识计数单位百、数位百位,以及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③掌握基本的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板书:100以内的数)

下面请小朋友拿出纸,在纸上写一个100以内的数。

二、读数和写数的复习。

请生站起来读一读你写的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的呢?————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数的复习

1、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往前数5个。再从它往后数5个。

请个别生起来数。

问:刚才他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数的.)————板书:一个一个数。

还能怎么数?(几个几个数)————板书:几个几个数。

2、小动物也在数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瞧:出示企鹅:24、26、28、……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小猫:95、90、85、……也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3、你能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喜欢几个几个数,就几个几个数,直到老师喊停为止吗?

四、数的组成的复习。

1、老师也写了一个数,我来介绍一下:它是由4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它是几呢?

(板书该数)

2、你能有这种方法向同桌介绍你刚才写的数吗?

3、请几生来介绍。老师板书数字。

问:刚才大家都是用了什么方法来介绍的呢?————板书:组成。

4、这回小猫也介绍了几个数,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出示:小猫。大象。小兔。让学生在练习纸中做一做。

做完后汇报,其中,小猫: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大1。请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哦,小猫是根据数据数位上的数来介绍的。

除了小猫指着个位和十位以外,我们还认识哪个数位?(百位)

它们这三位是怎样排的?

板书:百位十位个位

(各位上的数表示……十位上的数表示……百位上的数表示……)

写的数是两位数的请举手,三位数的起立,一位数的招手。

5、请个位上的数是7的同学起立。

请十位上的数是5的同学起立。

请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小朋友起立。

(能把像这样的数都找出来吗?写一写练习纸上)

五、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老师也想请小朋友来猜个数。

(用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提醒学生。直到猜对为止,并板书:这个数:87)

2、你写的这个数和老师写的这个数来比一比(板书),用上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

3、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除了用刚才多一些,小一些,多的多,少的多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4、完成练习,校对。说说在比较数的大小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5、黑板上有这么多的数,你能用>或<符号把它们连起来吗?

()>()>()>()>()

()<()<()<()<()

请生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小蜜蜂们也排着队出发去采蜜了(出示图片)它们该采哪朵花呢?

你能帮它找一找吗?完成练习。

六、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师:恩,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数,复习了数数,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大小的比较……

七、游戏:抢答

在64和66的中间

比79少1

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1

由8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小学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