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凛时年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

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 + 6 = 15

8 + 6 = 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 ) 6+( )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谈话:刚刚开学,同学们都制订了自己的学习计划。请大家打开书第6页,我们一起看一看,小明他们几个人制订了什么样的读书计划?在制订计划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 探索算法

1. 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插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女孩说:这本书共192页。小明说:我每天看32页。问题:小明几天可以看完?)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是怎么看书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计划呢?让学生自己计划每天看的页数,为后面学习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提供数据。

提问:怎样列式解答上面的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9232)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每天看页这一条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小强要几天能够看完这一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其中最好包含需要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

2.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算理。

(1) 探索四舍法试商。

提问:怎样计算19232的商呢?先列出竖式。(板书竖式)

提问:19232与前面前几节课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前几节课学习的算式中除数是整十数,而这道题除数不是整十数)

启发:除数不是整十数,我们可不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呢?(可以)应该把32看作多少?(可以看作30)

提问:为什么可以把32看作30来试商?(32比较接近30,所以,可以把32看作30)

教师在除数32上面用红粉笔板书:30。

再问:想一想19230应该商几?(商6)

讲解:这个6是19230的商,是不是192 32的商呢,还不能确定,所以我们说这是试商。现在用6和除数32相乘。请大家接着往下算,把计算过程写在书上。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计算过程展示给大家?(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谈话:通过计算我们知道,试商得出的6就是19232的商,说明试商正确。计算完成后,为了保证计算正确,我们还应该验算一下,下面请大家独立验算。

指名完成验算,并安排学生把例题中横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谈话: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把除数32看作3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41,可以把它看作几十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3,可以把它看作几十来试商?如果除数是64呢?

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几十几就看作几十,老师可暂时不纠正。

(2) 探索五入法试商。

利用学生提出的小强每天看39页这一条件,或教师自己提出这样的条件,让学生计算小强看这本书,需要几天才能看完。

谈话:大家独立计算,有问题可以与同桌商量。

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注意帮助学困生。

反馈:你是怎样试商的?

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把39看作30来试商;把39看作40来试商。

讨论:为什么要把39看作40来试商?

提问:刚才我们把除数39看作4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7,看作几十来试商?68呢?76呢?

师生共同填写表格(表略)。

比较:通过计算19239,我们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和19232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不同点:把32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把39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

3. 归纳试商方法。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板书: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一)]

同桌交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通常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后要把商和原来的除数相乘。

三、 巩固运用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题目中已经给我们呈现了什么?你能接着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谈话:书上把这几题的将除数所看作的整十数淡淡地印了出来,是帮助我们试商用的,以后我们解题时可以把它记在心里,不要写出来。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3. 完成练习二第2题。

指名读题后,提问:每天从17:00播到17:32表示什么?

4. 拓展题。

出示:2565□

(1) 要使商是4,□内可以是什么数字?(2)要使商是5,□内可以是什么数字?(3) 能不能使商等于6?

四、 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1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基础知识,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因此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的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探索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难点: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教法与学法分析:

1、分目标突破法

2、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目标一:掌握去括号法则

1、情境引入

由图书馆人数增减问题得出两个等式。

2、小组探究等式特点,试着找到去括号规律,并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a+2(b+c)=a+(2b+2c)

a-2(b+c)=a-(2b+2c)

从而得出去括号法则。

3、巩固练习去括号法则,找出去括号时的注意事项。

小试牛刀

去括号

(1)x+(-y+3)=

(2)x-2(-3-y)=

(3)-(x-y)+3=

(4)3-(x+y)=

乘胜追击

判断正误,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x2-(3x-2)=x2-3x-2

(2)7a+(5b-1)=7a+5b-1

(3)2m2-3(3m+5)=2m2-9m-5

二、目标二:会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1、温故知新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复习

2、例题学习

化简:

a-2(5a-3b)+(a-2b)

化简下列各式

(1)-3(1-2a)+3a

(2)2x2+3(2x-x2)

(3)5(3a2b-ab2)-4(-ab2+3a2b)

3、解决问题

飞机的无风速度为akm/h,风速为20km/h.

则飞机顺风时的速度为______km/h.

则飞机逆风时的速度为______km/h.

飞机顺风飞行4h和飞机逆风飞行3h的行程差是多少?

三、战无不胜

当a是整数时,试说明:

(a3-3a2+7a+7)+(3-2a+3a2-a3)一定是5的倍数

四、总结要点五、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整式的加减(二)

———去括号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

1、都不变,或都变

2、别漏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商不变的性质。会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2、经历提出猜测,验证猜测,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知识的发现与应用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并应用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一项很厉害的变化本领,叫 ?(变)但他不管怎么变,他还是?(不变)数学中也有许多变与不变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故事感悟

花果山上有许多小猴子,其中有一只叫桃桃,特别爱吃桃子,一次孙悟空分桃子,分给桃子6只,要他平均3天吃完。可桃桃觉得分到的桃子太少了,就对孙悟空说:“大王,你分给我的桃子太少了,能不能多给一些?”孙悟空想:桃桃真贪吃,我得治治他,孙悟空眼睛一转说:“好吧!那我就给你12只桃子,但要分6天吃完,你同意吗?”桃桃还觉得太少,又说“再多点,再多点。”孙悟空马上说:“那就给你36只桃子,但要分18天吃完,怎么样?”桃桃一听能拿到这么多的桃子,便高高兴兴地走了。这时孙悟空却哈哈大笑。

孙悟空在笑谁?

板书:6÷3=2(只)

12÷6=2(只)

36÷18=2(只)

3、你想知道孙悟空的话中间包含了怎样的知识吗?

4、观察算式。这里面有没有包含着变与不变的知识呢?(商不变,被除数除数同时在变 )

二、猜测、探究

1、观察讨论,商不变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

2、交流并板书:1、扩大相同的倍数2、缩小相同的倍数3、加上相同的数4、减去相同的数。

3、出示作业纸,同桌合作探究

4、交流汇报:猜测1、2是正确的,3、4是错误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商不变的原因。(板书)

(随便写一个算式验证)同时乘以或除以时,哪个数不能选择?(0除外)

5、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1)书上为什么加上了“在除法里”?

(2)书上给这条规律起了什么名字?(完善课题)

(3)你认为这条规律中哪几个字是最关键的?

6、尝试

1、判断 350÷50=(350÷10)÷(50÷10) ( )

75÷25=(75×4)÷(25×4) ( )

900÷18=(900÷9)÷18 ( )

480÷120=(480×3)÷(120×3) ( )

180÷15=(180÷3)÷(15÷5) ( )

56×8=(56÷4)×(8÷4) ( )

2、填一填

÷40=(×4)÷(40×□)

=(○□)÷(40÷5)

=(×7)÷(□○□)

=□÷80

=□÷□

三、应用

1、示24000÷6000,你有什么新想法?(竖式上怎么表示?)(板书)

100个0 100个0

2、与计算机比速度:36000…000÷6000…000=

3、赛一赛

4800÷600○48÷6 35000÷5000

700÷90000 4500÷50

4、挑战

0÷125

四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 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 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 10-9=1 1+5=6

(3)、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4)、9+6=15 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 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5、练一练,练习二第5~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所容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

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容积。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出示例5,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仔细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注意是怎样统一单位和取近似值的。

2.新课小结。

提问:求圆柱形容器的容积要怎样计算?如果知道圆柱底面的半径或直径,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口答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第(1)题怎样想?求出了容积怎样求第(2)题?为什么?

4.做练习二第9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并让学生说既怎样想的。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7、8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第5、6题。

小学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