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静谧 分享 更新时间:
投诉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看两种标记(如颜色、形状)把图形进行二次分类。

2.会自己收拾整理数学操作材料。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1大的二次分类板一站个

2.三种形状的大图形卡片各四张

3.幼儿分类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4.幼儿画册。

知识准备:

认识基本图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喜欢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难点:把图形根据规律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操作法、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复习认识三种图形。

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图片,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

师:看,这是什么呀,他们是什么形状的呢?

二、基本部分

1.

组织幼儿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

(1)认识二次分类板。介绍分类板的名称,引起幼儿观察理解颜色标记和图形标记的.含义。

(2)师幼共同学习图形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先看颜色标记把所有的图形分成红色和蓝色两部分,然后根据三种标记形状,分别把红、蓝两部分的图形分成三份(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把这些图形宝宝按照颜色送他们回家。

师:他分得对吗?

师:他分得很棒,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他。

师:谁能接下来按形状分一分呢?

(3)数一数每个格子里有几个图形。

2.

指导幼儿用操作卡片自己在《幼儿画册》上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完毕,提醒幼儿将桌面上所有的图形卡片都整理好。

三、结束部分

1.教师点评,讲解。

2.在益智区提供各种图形、操作卡,请幼儿尝试操作。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杯子各10个、小桶和筐20个、记录单、标记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沙吗?是怎么玩的?玩沙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运沙的游戏。”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这个游戏中每个人用杯子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表格,记录每个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

师:“请你们和好朋友互相说说运了几次。”

师:“谁来说说和好朋友一起游戏后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都是用一个杯子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手抹平)。

师:“如果每一次运的沙一样多,两人运的次数会一样吗?怎样才能每次运的一样多呢?”(示范)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幼儿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师:“这次大家发现如果每次都装满抹平,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用小工具来运刚才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师:“现在,这里有大小两中杯子,你们猜猜用小杯子去运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请你们去试试。”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运的次数少,数据小,小杯子运的次数多,数据大。

5、师小结:

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杯子运的次数少,小杯子运的次数多。今天,运了一天的沙也累了,我们回去休息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各种物品进行自然测量,并能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2、发展幼儿对自然测量及宽窄比较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将两条一样宽,但花纹分别是横条和竖条的毛巾固定在演示版上。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小棒,绳子,铅笔,长木片等。

3、请幼儿带一些平时自己收集的东西,如糖纸,贝壳等。

活动过程:

一、排一排。

1、出示三张不一样的纸,区别宽窄。

指导语: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重叠比较)

2、按宽窄排序。

指导语:请你按从宽到窄(从窄到宽)排一排。

二、看一看。

1、教师向幼儿出示两条一样宽但花纹分别是横条和竖条的毛巾引导语这两条毛巾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两条毛巾哪条宽,哪条窄?(指横向距离)

2、幼儿得出不同的比较结果。教师:怎样来证明谁说得对呢?在交流中引出测量的方法。

三、学一学。

1、教师出示各种工具:小棒,绳子,铅笔,长木片,任选一种,重点演示测量时收尾相接的方法,量横向距离。

2、幼儿选择一种工具,通过测量来判断哪条毛巾宽,哪条毛巾窄,最后得出结论:两条毛巾是一样宽的。

3、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受了毛巾上直条花纹和横条花纹的影响而判断错了毛巾的宽窄,因为直条让人感觉很窄,横条让人感觉很宽,其实,它们的宽窄是一样的。

四、试一试。

教师发给幼儿各种测量工具,请幼儿尝试测量其他一些物体的宽窄。如:门和窗,哪个宽哪个窄?桌子和椅子,哪个宽哪个窄?等等。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有幸参加了市第二次主题式研训活动,执教了同课异构、大班数学活动分灯笼(9的分成)。曾经做过一个数学课题,感受到情境和操作之于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作用,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关注了完整情境的创设和幼儿操作在前、老师引领在后策略的使用。

起源一、两位专家报告中的观点

几年以前,我曾经在嘉兴倾听过南师大张俊教授关于幼儿园数学的报告,对于张教授“数概念的获得是反复操作,由形象到概念的过程”的观点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他的举例,小班孩子习得数概念,如“3”的数量,是从3个苹果,3个杯子,3个梨,3朵花……诸多实物的观察和摆弄中感知和提炼出3的实际含义的。

今年4月份,在嘉善听取了浙江省教育厅研训部张丰主任的报告,在说到数学时,张主任联系自己的儿子及其同学,说“数学规律是学生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悟出来的是方法,教出来的是机械的,可能同样的解题方法,这题会做、换一题就不会。

起源二、幼小衔接的幼儿园数学

我们常常说幼小衔接,要做到幼小衔接,那么也需了解小学里在做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女儿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对于相当长时间内每天读背“10以内加减法”题目卡片印象深刻。所以,我在想,我们幼儿园是不是需要去做小学里都在重复的事情?幼儿园数学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

我想,幼儿园数学应该是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反复操作、积累经验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幼儿园不应该更多关注孩子是否学会、是否掌握、是否知道,而应该关注孩子学得是否快乐、是否喜欢、是否在操作中慢慢感悟和理解。

课堂实践——操作在前,引领在后

本次教学活动“分灯笼”我创设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情境,由世博会外国友人买中国特色的东西——大红灯笼和平湖的西瓜灯引入,呈现灯笼店的难题——来不及包装;随后孩子们在包装中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探索;最后,孩子们获得劳动的报酬——9元提货券,并到提货券买灯笼。

围绕这个情境,我重点安排了四个环节来学习9的分成,其中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和一个引领环节。我从一种分成方法入手,用包装灯笼的情境将红灯笼和西瓜灯与9的分成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操作中自然地把9个灯笼分成了两份。而包装袋上的记录,则能帮助孩子理清思路、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无形中将9的分成式给了孩子。随后,在交流包装结果的过程中,引出问题:9的分成到底有几种?于是有了第二次操作,让孩子撒灯笼片探索9的分成。第二次操作后,通过交流让孩子在表达自己操作结果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引导孩子一起发现9有8个分成式的知识点,还用给数字排队的方法引导孩子感知分合结果的有序性。最后一个环节既是操作也是回归生活的运用,让孩子们用9元提货券到灯笼店买两个价格合起来是9的灯笼。如果说前面的两次操作关注了“分”的话,那么最后的游戏“买灯笼”则关注了“合”。

课后反思——将理想与实际相结合

在熟悉班级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实际能力与我估计的出入较大,因为,我是在建构式背景下设计的教学方案,而当湖中心幼儿园的教学是在建构式课程基础上,结合省编老教材,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替换、补充和重组,因此孩子的水平是不同的。

熟悉班级之后,我对教案进行了微调,没有进行很大的变动。一是想坚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实践一下,寻找一些有共鸣的同行、也需要一些不同的声音来碰撞和提升。但是,在与几位嘉兴市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观点碰撞中、在观摩了前两位教师同课异构的教学之后,我觉得理想和实际相结合可以诞生更完美的教学。

我的整个课堂教学最大的争议应该就是简单,它也许适用于建构式背景下的孩子,但不适合我所执教的当湖中心幼儿园大三班的孩子。当孩子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如何进行提升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在想我的教学方案是否可以这样改善:

1、包装灯笼每人一种9的分成,汇总交流后,由孩子发现补充9的其他分成方法,然后引出9的8个分成式。(关于补充这一点,大三班孩子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

2、接着,进行引领,感知分成结果的无序所带来的不便,启发孩子用翻灯笼的操作方式探求分合结果的有序性。

3、幼儿用灯笼片第二次操作并使用列表式记录表。在这一环节中,能力强的孩子应该不用灯笼直接能记录结果,而其他幼儿可以在逐一翻灯笼片的`过程中感悟有序性。

当然活动过程中还暴露出一些问题,提醒我还要做好更充分的课前预设,如小组操作撒灯笼前老师的交代不清,导致孩子出现操作上的偏差、环节耗时较多。而出现这一失误的直接原因是,我所试教的班级有这样的基础,根本不需要我讲解方法就能直接操作,因此我准备不足。当然,还有其他,不一一列举。

一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结束了,但属于执教者自己的思索却远没有结束。特别感谢研训中心徐流芳老师营造了这样一个平台,这样的过程是辛苦的、三个人上同一节课是有压力的。但有这样的平台,可以不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是充满乐趣的。执教之前,从不曾想过数字的分成可以上得这样有趣和开心,但现在实现了,我肯定了自己也学习了别人,还将自己想表达的通过我的教学传递给更多的老师,引出一些想法和声音,这是很有意义的。

而最大的收获是我开始思索:幼儿园数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初初开始使用建构式课程的时候,更多一知半解。而现在越来越多听到对建构式课程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对建构式课程调整充实的行为,如音乐、数学。也许这本身就是建构二字所传达的信息,正确使用建构式课程就该是这样的。但是,舍弃些什么、增加些什么还是需要慎重把握的事。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统计制表和计算倒计时、换算钱币的方法。

2、能愉快的和同伴合作制定和统计学习用品,有团队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活动重点:

学习统计学习用品数量和计算倒计时的方法。

活动难点:

学习计算价格

活动准备:

已制定好一份购买学习用品的计划书、笔和纸。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今天是几月几日?请小朋友计算一下还有多长时间你们就要毕业了?”

(1)幼儿计算倒计时。

(2)请幼儿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看日历、用减法……)

“你们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在剩下的`一段日子里,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购买学习用品的计划书.)

2、统计数量:

“刚才每个小朋友谈了自己的计划书,那么我们一共购买多少学习用品呢,我们来统计一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商量)

(1)幼儿自由结伴进行统计。(需要买哪些学习用品,数量是多少?)

(2)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统计方法,展示幼儿统计表格。

3、计算价格:

(1)教师出示价格表:“我们根据价格表上的价格,计算你要买的学习用品一共需要花多少钱?”

4、教师小结:

也许过几天爸爸妈妈要带你们去买文具用品,那么你需要哪些学习用品可以与父母一起商量讨论。最后祝贺大家成为优秀的小学生。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4. 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 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复习5的组成

三、出示直观教具

四、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五、玩“谁最快”游戏

六、书写算式

七、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大班数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